在拍照時,很多人喜歡開大光圈以獲得淺景深。這麼做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淺景深的好處顯而易見:能夠使焦平面以外的背景變得模糊,減少背景景物對主體的幹擾,使主體更突出。
但這並不是開大光圈模糊背景的全部優點。在大光圈下的焦外畫面,有時會出現這樣的視覺效果:
如圖,背景模糊處出現了一個個柔和的圓形小光斑,顯得格外美麗。
這就是「焦外散景」,指的是在焦平面以外的模糊部分中,點狀光源逐漸鬆散、擴散,形成模糊的光斑效果。
小編今天要為您解說的,就是如何製造、利用焦外散景的辦法,讓您也能拍出這樣美麗而又有情調的照片。
那麼,我們先從焦外散景的」製作方法「說起吧。
焦外散景的「製作方法」其實相當簡單,開大光圈獲取淺景深+點光源即可。將相機調整到手動對焦模式,確保背景處於失焦狀態。
旋轉鏡頭或挪動腳步調整焦距,透過取景器觀察,你會發現焦外散景的光斑面積的清晰度都會產生變化。
嘗試不同的焦距,選擇你最想要的效果,按下快門吧。
一般來說,長焦距的鏡頭在同樣的光圈值下,景深更淺,選擇中、長焦距的鏡頭拍攝焦外散景效果更為適合。
短焦距鏡頭在拍攝時,要達到淺景深就必須離被攝物體更近,而容易使前景發生變形。
當畫面前景具有明顯主體,尤其當主體是人的時候,儘量選擇中、長焦的鏡頭來拍攝焦外散景效果吧。
選擇中、長焦鏡頭,能儘量避免前景景物變形
所有場景都能拍攝焦外散景,但最適合的還是以下幾個拍攝場景:
人造光源最為接近點光源形態,在以人造光源為主的拍攝場景,如夜景、室內拍攝時,非常適合拍攝焦外散景。
以燈光為對象拍焦外散景,最大的好處在於可控性。你可以通過改變燈的數量和顏色,調整焦外散景的效果。
LED 燈形成的焦外散景
樹叢縫隙中透出的點點陽光,密集、微小而常見,是白天最常見的焦外散景拍攝主題。
以樹縫光線拍攝焦外散景,最大的好處是在白晝的光照環境下,前景景物的表現力更強,選擇範圍更大。
比起室內和夜景,你可以選擇更多美麗的前景,如花花草草,美女帥哥等。
樹縫透光形成的焦外散景
遇上雨雪天氣時,配合高速快門,你能將空中的雨滴凝固成焦外散景,畫面非常有意境。
遇不到雨天,你可以自己拿噴霧器噴噴水。需要使用足夠快的快門,並注意防水。
在逆光下,水珠被光線照亮,更適合拍攝這類照片。
以空氣中的水滴為對象拍攝焦外散景
草叢中懸掛的露珠,拍攝手法也和雨滴相似
背景處若是出現大量對比度高的小景物,如綠葉從中的鮮花時,你也可以將它們作為焦外散景的拍攝對象。
這個方法最大的限制是——對鏡頭的要求很高。
不同鏡頭對焦外部分成像能力也不同。越好的鏡頭,對焦外部分虛化的效果越柔和;不好的鏡頭,焦外散景的邊緣會很銳利,很不好看。
高對比、大數量小景物拍焦外散景
為什麼焦外散景的形狀都是圓的?因為鏡頭是圓形的啊。
咦?為什麼別人的照片,會有各種形狀的焦外散景?
五邊形和星星形焦外散景
還有桃心形焦外散景
這些各種各樣形狀的焦外散景到底是如何獲得的呢?很簡單,我們自己做個散景鏡頭蓋就可以了。
材料很簡單,一張紙質稍硬的黑紙就足矣,再遵循以下步驟,就可以做出你想要的自定義形狀焦外散景了:
首先,準備一張黑紙,將鏡頭壓在紙上,畫個和鏡頭同樣大小的圈。然後,沿著圈的形狀剪下黑紙,最好稍大些,確保這個鏡頭蓋能完全蓋住鏡頭。
最後,對摺黑紙,在黑紙中央剪出你想要的圖案,好了!
DIY 自定義散景鏡頭蓋步驟示意圖
中央裁剪形狀的大小和形狀,決定了你焦外散景的大小和形狀。個人建議,稍微剪小一些,散景光斑的「塑形」效果更好。
把做好的鏡頭蓋平鋪在鏡頭上,用膠帶固定,你就可以拍出想要的自定義形狀焦外散景了!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