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養了差不多三年的植物,還是沒能逃過死亡的命運。
買回來從一開始,長勢一直很旺盛,這當然離不開我的精心呵護,有時施肥,有時澆水。
每一次回房間看著這盆植物,不管心情有多麼糟糕,都會有所好轉。
欣賞著綠色植物,仿佛處身於生機勃勃的春天,不會厭倦,而是會激發出對生活的無限熱情。
買了好多盆,用心呵護的都死了。
現在想來,死因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事前沒有了解該植物所適合的環境,溫度,適度等條件,只知道不停的澆水,結果被水澆死了。
如果記住每一次澆水的日期,形成一個周期,我想就不會死了。
盲目的用心和付出,只會適得其反,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認真的付出而沒有收穫的原因。
看來,對待一個生命,真的不能太好,應該更大空間的讓其自然生長,去適應環境,不能干涉太多。
反倒是扔在角落裡不曾用心的,你會發現生命力特別旺盛,長出了令人驚奇而又稱讚的姿勢。
如果偶爾再澆一點水,那麼不久你就會看到另一番景象,令你暗暗稱奇。
連植物都是如此的變態,更何況人!
由物及人,由此也格出了一個與人交往的道理。
那些不適合交往的人,你怎麼努力都沒用,到最後還是會死掉。
你以為的付出,只是給對方造成了困擾和不適應,對方並不會由於你的殷勤而有所改觀,當然也不會因此而感激你的好。
你澆的水,只是加速了溺死對方的速度。
如果緩和一點,還有生的希望,一旦太快太猛,無法吸收更無法消化,甚至還會有些莫名其妙。
已經死了的,再去澆水,不過是浪費資源而已。
很多人一開始無話不談,可是到後來成了陌路人,這怕是彼此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但生命就是如此神奇,人性就是如此善變,不能改變什麼,就只有接受。
初次相識,看到的都是對方的好,這不排除偽裝的成分,時間一久原形畢露,因而也就決裂了。
沒有人願意與一個虛偽的人交往,也許你一個小小的缺陷,就足以令對方厭惡。
太過追求完美的人,本身就是一種缺陷,這無疑給自己套上了枷鎖,無法讓別人靠近。
吹毛求疵,指的就是這種人了吧。
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認識自己的缺陷,才能朝好的方向轉變。
那些相處很久仍然不膩的人,一定是你生命中值得交往與珍惜的人,他們知道你的缺陷,但不會因此而否決你。
談得來的人很少,說的上話的人更少,在大多數時候,我們不過是為了事情的順利進展而敷衍交流維持著一種微妙的關係。
可是人本身是很矛盾的,在追求某些東西的時候,會失去理智,會不擇手段,甚至還會有些瘋狂。
明知不可為而硬要為之,固執己見的把自己置於一種煎熬中,如火烤一般,卻也無怨。
哪怕結果是死翹翹,也樂意亦無悔,這就是青春賦予我們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