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競爭就有活力和動力!要敢於面對挑戰,抓住機遇,做好自己的武術發展事業!」李暉老師近日在香港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香港彈丸之地,林林總總的大小各類武館1000多個,競爭激烈,優勝劣汰,李暉在武術發展事業上從來就沒有絲毫怠懈過,建立李暉武術中心發展到李暉太極中心,通過香港太極青年團和太極耆緣養生會兩條「主幹線」風生水起,大力弘揚太極養生文化,不斷吸引了眾多人群練武強身健體、科學養生!
今年8月初,李暉老師的弟子莫宛螢作為中國香港隊員出戰今屆亞運會,在女子套路(太極拳+太極劍全能)項目中奪得一枚銀牌。9月28日至10月1日,莫宛螢出戰在保加利亞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太極拳錦標賽,又榮獲女子新規定楊式太極劍金牌和女子自選太極拳銀牌。她說:「我至今忘不了啟蒙老師李暉一絲不苟的武術教學,她一直關心我成長,讓我在武術尋夢中感受快樂!」。
李暉老師早在1993年第二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中獲得長拳、棍術金牌,以後多次在世界武術錦標賽和亞運會上獲得太極拳、太極劍項目冠軍。近20年以來,李暉老師在香港各行各業大力推廣太極運動,並作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香港「太極天后」美譽。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我的出生地,在幼稚園時許多女生選擇學跳舞,我自以為不夠其他女生婀娜多姿,所以選擇了習武。以後在桂林兒童武術公開賽中獲得第三名,當時獎品是一支精美的原子筆。我從小學時就喜歡看《楊門女將》、《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書籍,我幻想成為書中的英雄角色。我11歲時去柳州戲校練功,以後當過《笑傲江湖》《英雄本色》等影視劇的替身武打演員。至今我隨時可以在一條直線上連續打十個側手翻不會偏差半分!」李暉笑著面對記者說。
繼由功夫表演者變身為武術運動員後,李暉的人生又有了新的飛躍:1993年11月23日,第二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體育館舉行,來自於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武林高手參賽。比賽時,李暉揮舞著心愛的長棍時,只覺得自己和棍已融為一體,一套武術動作暢如流水,柔似浮雲,猛如疾風,經過一輪棍影縱橫後,一個漂亮的收勢。場上裁判亮出了9.21分高分,她獲得了棍術冠軍。第二天比賽,李暉又獲得了長拳冠軍。她是那次比賽中唯一獨得兩枚金牌的運動員!於是,李暉當選為93度香港「最佳武術運動員」。「面對金光閃閃的獎牌,我想到的是自己的汗水、心血與青春沒有白白流失,我感到充實而自豪!」她談起了至今難忘的那次比賽仍歷歷在目。
「李暉練武時能吃苦,悟性高!」所有教過她的武術名師都這樣說。為了備戰90年亞運會,李暉北上深圳拜武術名家陳道云為師,整整半年,她在香港、深圳兩地來回奔波,既在香港做影片替身武打演員,又在深圳接受嚴格的武術訓練。她全身心投入,重點是習練飛虹劍和槍術,在武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還認識到:武術練的不僅是身體,更是提升了一種精神力量!以後,李暉又跟武術名家錢源澤教授學習太極、形意拳和八卦掌,跟武術名家劉偉學習吳式太極拳,跟武術名家張廣德練習導引養生功法。對李暉來說,太極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養生之道,亦是一個回饋社會和造福人類的途徑,因此她全情投入,傾心盡力!為了讓幼兒學好傳統的武術基本功,李暉與導師創編了「唐詩武術」,如「靜夜思」配基礎長拳、「七步詩」配少林長拳、「回鄉偶記」配太極、「登黃鶴樓」配八卦掌、「長歌行」配南拳、「相思」配鷹爪拳及「勸學」配初級劍組合,以唐詩配上武術動作,讓孩子一邊練武、一邊習詩,可以達到文武兼收的效果。「打功夫,念唐詩」教學書籍在2005年度榮獲國內頒發的「冰心兒童文圖書獎」。以後在青少年中開展了「七色彩虹少武評級計劃」,通過評核考試升級,將有機會推薦加入香港隊作長期訓練。並積極推進駐校計劃,在學校開設「少兒及青少年武術班」。與此同時,李暉還在各類企業職工和中老年人群開展了導引養生功法,四十九經絡動功就是其中之一,並針對一年四季和易發疾病不同而開展的功法,如在秋季練益氣養肺功、冬季練育真氣補元功、春季練和胃健脾功、夏季練舒心平血功。李暉還上電視臺講導引養生功課,並舉辦中高級導引養生教練員培訓班,以滿足社會民眾對養生的需求。在李暉太極中心,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養生太極掌、養生太極扇、形意拳、八卦掌,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和孫式太極拳,24式簡化太極拳和42式太極拳和42式太極劍,太極推手、武當劍和詠春拳等課程應有盡有,並新開設了工筆畫和書法學習班,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武術文化與書畫文化相結合,可以更好地陶冶情操和性情,養生效果更明顯!」李暉說,目前她自己也在學習工筆畫,已經畫了3幅作品。
如今,李暉的武術夢仍在延續,她正在規劃武術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斷拓展武術進校園的規模,支助本地小學成立武術校隊;開展和推進社區義教和公益課堂教學等活動。莫忘初心,方得始終。李暉的武術緣、太極情還在延續,新的旅程又開始了……
李暉老師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