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流行歌曲,一般只有二個版本:一是國語和地方語(如粵語、閩南語等),如《晚秋》有國語版和粵語版、《愛拼才會贏》有閩南語和國語版;二是國語和外國語,如《昔日重現》有英文版和國語版。但有一首流行歌曲有四個版本而且都很火,至今都能常聽到,特別是KTV點唱率很高,實屬罕見!
第一首為日本原創歌曲。這首歌源於日本流行樂壇,中文譯文:夕陽之歌,日本馬飼野康二作曲,當時日本超級巨星近藤真彥演唱。由於旋律好聽,港臺作詞家便分別為這首歌重新填詞,後來就出現了多個版本。不同歌詞,不同風格,不同演繹,但同樣受到歌迷喜愛的歌曲。
第二首《夕陽之歌》。直接用日本原歌名,陳少琪填詞,由梅豔芳演唱。這首歌是1989年《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的主題曲,而梅豔芳也是該影片中的主演之一,作為香港歌壇「大姐大」這首歌理所當然屬於自己。名片配好歌,相得益彰。《夕陽之歌》歌中表達了一種歷經滄桑、人生起落而光陰易逝、芳華不再,一去不復返的人生感慨。沒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人生磨難,聽了這首歌,很難有所感觸。所以當年推出後,很多學生都不怎麼喜歡這首歌,覺得很沉悶又沒有什麼感受。有人說這首歌簡直是梅豔芳從藝多年的內心感受,是她本人經歷和心境的寫照。《夕陽之歌》在1989年獲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第一名,同時入選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
第三首《千千闕歌》。這首歌由林振強填詞,陳慧嫻演唱。歌中表達了即將離別的情侶那種纏綿、傷感、痛苦與期待的心情。《千千闕歌》與梅豔芳的《夕陽之歌》同年推出,都是粵語版,極為少見。但《千千闕歌》推向市場後,立即受到了廣大歌迷的厚愛,銷量、口碑、和傳唱度,都超過了梅豔芳的《夕陽之歌》,內地各省市電臺點播率非常高,迅速傳遍大街小巷鄉間地頭,可以說當年是火得一塌糊塗。《千千闕歌》在1989年也同時入選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和香港十大中文金曲。2007年,還獲得Roadshow至尊音樂頒獎禮殿堂金曲獎。多年之後還受到這麼多歌迷的喜愛,可見當年這首歌是多麼的火了。
第四首《風中的承諾》。臺灣普通語版,由呂國梁填詞,臺灣歌手李翊君演唱。歌中表達了失去昨日的愛情,曾經執著付出真摯感情,最終換來一場空的痛苦無奈心情。《風中的承諾》在臺灣推出後即流行起來,傳入內地同樣大受歡迎,特別是北方地區KTV點播率也極高。李翊君的另二首名曲《蘋聚》、《雨蝶》在內地傳唱度也很高,其中《蘋聚》對於70、80後來說相當熟悉的,因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卡拉OK風靡全國的時候,唱這首歌的人特別多。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日本引入我國的歌曲也有不少,由於旋律好聽,相同的曲填寫不同的詞也受到歌迷的喜受,如內地的《北國之春》、香港譚詠麟的《酒紅色的心》、《雨夜浪漫》、《愛情陷阱》、《遲來的春天》等等,但日本《夕陽之歌》傳入我國後變成了多版本的情況的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