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兜,全世界最懂音樂的小豬

2021-03-03 娛樂圈梗姐


最近在看看理想出品的網絡視頻節目《呼吸》,看楊照和他的女兒在紛繁複雜的網絡世界裡面,安靜的講述古典音樂,恍如隔世。


裡面談到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


想起《麥兜菠蘿油王子》裡面用了整章這個曲子做BGM。麥兜系列電影簡直就是自己古典音樂的啟蒙啊。


可愛的麥兜不僅僅用自己肥胖的身體告訴我們大道至簡的人生道理,也教會我們不管生活怎樣,也要熱愛音樂。


就要上映的《麥兜飯寶奇兵》是麥兜的第七部電影,前面六部分別是《麥兜故事》(電視電影)、《春田花花同學會》、《菠蘿油王子》、《麥兜響噹噹》、《麥兜噹噹伴我心》、《麥兜·我和我的媽媽》。

麥兜系列電影,不僅畫面製作細膩,國內2D動畫電影,應該無有與之匹敵的,堪稱香港宮崎駿。其在音樂的使用上,也無不使人拍手稱妙。這主要歸功於作曲家何崇志(《麥兜噹噹伴我心》的主要編曲是伍卓賢)。


他17歲遠赴加拿大深造音樂,先後獲得了音樂藝術 系碩士和博士學位。他參與了幾乎所有麥兜系列電影的音樂製作,在他的作品中,廣泛融入莫扎特、巴赫、舒曼、埃爾加等大師們耳熟能詳的名曲,音樂功底深厚。

何崇志的原創音樂也具有鮮明的特色,用一種簡單細膩的風格,詮釋了電影中角色的內心情感。早在2002年,何崇志就憑藉首部麥兜電影《麥兜故事》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之「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除了何崇志的編曲,還有謝立文神乎其神的填詞。謝立文是麥兜之母麥家碧的丈夫,夫妻兩共同創作麥兜系列,謝立文負責創作腳本,麥家碧負責作畫,簡直是漫畫界的神仙眷侶。


最後就是那些為麥兜獻聲的那些天使們了,最熟悉的聲音莫過於The Pancakes這個一個人的組合了,不僅一直不變的為Miss Chan配音,而且為電影唱了許多,好聽而有趣的歌曲,像《麥兜故事》裡的《All things and beautiful》,《春天花花同學會》中《fing 嚇 fing 嚇》,《菠蘿油王子》裡面的《咁咁咁》(這首曲子獲得24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她的歌聲童聲童氣,甚至有些幼稚,但是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麥兜電影所使用的音樂,不是懷舊金曲就是古典名樂。看了麥兜的電影你會發現原來世界名曲還可以這樣使用。

可能舒伯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隨手寫成,自己都差點忘掉的《音樂瞬間》竟然被改成了《麥兜與雞》。


他的另外一支曲子《降B大調即興曲》也在《麥兜噹噹伴我心》中被填詞成《春風親吻我像蛋撻》。

舒曼的《童年情景》也被拆分成「大包整多兩籠大包」和「尋晚,食了六個餐包,可惜我依然覺得仍未十分飽。」



蕭邦的《降E大調夜曲(Noctume in E-Flat op 9 No.2)》竟然成了奇華香腸的廣告曲,真是「香腸滾一滾,蕭邦都站不住」。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也配上了「仲有最靚既豬腩肉」真是畫面感十足。

最鬱悶的可能是巴赫,他的《B小調第二樂章組曲(suite No.2 in B minor)》被配上莫名的粵語音節來作為墓地廣告的背景音樂,真乃新鮮熱辣。


還有他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這次沒有配什麼奇怪的歌詞,但是畫面確是,麥兜帶領整個音樂廳的人抖腿,充滿節奏感。


而《春田花花同學會》中,演奏《唐豪瑟序曲Tannhauser Overture》時,圓號手鄭中基在與塞在牙裡的海帶作鬥爭,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勃拉姆斯的《降A大調圓舞曲(Waltz in A flat )》被填詞成了《悠悠的風》倒也不失悠揚。「豆腐青菜 鹹魚瘦肉 預備筷子 預備煲湯 陣陣米香 預備你最喜歡的拿手菜」,這樣的歌詞也十分别致。就是不知道在跳華爾茲的時候,腦袋裡面想著飯香流口水是什麼樣的畫面。

約翰·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被寫成《麥兜噹噹伴我心》中最著名的歌曲《你的扣肉》,「我願做一塊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這樣的歌詞太深得我心。

此外還有《馬刀舞曲》(哈恰圖良)改編的《車車車車》和奧芬巴哈的康康舞曲改編的《切記剪腳甲》。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鵝舞曲》也變成了《鴨鴨鴨鴨》。


除了古典音樂,麥兜也沒放過其它的世界名曲。最著名的《春田花花幼稚園校歌》你有沒有發現第一句特別像國際歌。像陳老師唱的《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都算是正常的。

同樣比較正常的還有《on wings of song》,在《麥兜噹噹伴我心》中還深情演唱了中英兩種版本。《beautiful dreamer》也同樣唱了中英文兩個版本。還有在最早的《麥兜故事》裡面的童聲合唱《OH Christmas Tree》。


剩下的,《yellow brid》被改成一首有味道的歌曲《齋滷味》。《斯卡保羅集市》被改成《曾經跟你是同學》,這個倒是有點接近,畢竟原來是《畢業生》的插曲。

《Jolly Good Fellow》這首外國人在生日會上唱的歌,在《春田花花同學會》裡被張靚穎唱得到是不錯的,只不過那是大家在分食捨己為人的船長的屁股時唱的。

優美的《田納西舞曲(Tennessee Waltz)》讓尹力唱出了粗狂,富有野性的中國式田園的感覺。


《Historia De Un Anor》到時在《菠蘿油王子》理由有一個不錯的中文版本,就是大家熟悉的《我的眼裡只有你沒有他》,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傷感的版本《教我如何去小便》,真的很傷感,不信你去看,每次我看《菠蘿油王子》都得溼枕頭。


世界各地的民歌,兒歌,小調什麼的也沒能逃脫。英國兒歌《Little Bunny Foo Foo》在《麥兜故事》裡被改變成了《超級市場》,在《噹噹伴我心》裡被改成了《吃香蕉好孩子》。《麥兜響噹噹》比較中國風,所以《麥太口服液》是改變自中國的民歌。

《好萊塢》(好萊塢有間大酒店)是廣東小調,《人細細》是廣東小調,《月光光》是中國民歌。《菠蘿油王子》裡面將古琵琶曲《妝檯秋思》變成了《落街冇錢買麵包》,從王昭君到流浪漢,這畫風轉變的有點大。

《噹噹伴我心》中有閩南歌曲《天黑黑》,孫燕姿唱的那首也是從這裡改編的。而《麥兜,我和我的媽媽》表現親情的就有了愛爾蘭民歌《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love is teasing》,也有泰國民歌《單思湖畔》,都充滿對家鄉,對親人的深情。


麥兜電影中也有沒有戲謔的使用,簡簡單單的作為背景的音樂。比如

《米勒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symphony no.1 The Third Movement)》(《麥兜菠蘿油王子》)

《莫扎特C大調12變奏曲(12 Variations in C, K265)(小星星變奏曲)》(《菠蘿油王子》)

《斯提利亞人(La Styrenne)》(布格繆勒《菠蘿油王子》)

《愛的禮讚(salut damour)》(埃爾加《菠蘿油王子》)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Mozart Piano sonata k33)》(《麥兜響噹噹》)

《聖母頌(Ave Maria)》(巴赫《麥兜·噹噹伴我心》)

《莫扎特小夜曲》(取自歌劇《唐·喬望尼》,《麥兜·噹噹伴我心》)

《蕭邦B小調第一諧謔曲(Scherzo No.1 B minor .OP.20)》(《麥兜·我和我的媽媽》片中由李雲迪演奏》

《月光》(德彪西《麥兜·我和我的媽媽》)

 

(《麥兜·噹噹伴我心》中有很多懷舊歌曲,就不在贅述了)


 

麥兜系列電影就是這樣的,以自己的方式,體會音樂,傳播音樂。麥兜電影絕對不是很多人看到的那樣簡簡單單的卡通片,其實它包含了非常多的哲思和創作。希望大家能夠抽時間欣賞。願大家都能喜歡麥兜,喜歡音樂。


相關焦點

  • 電影「麥兜系列」和香港文化:粉色的小豬如此的可愛
    但是,在香港,有一隻可愛的粉色小豬,雖然形象低幼化,卻能夠獲得各年齡段觀眾的喜愛,並且形成系列大電影。從1988年麥兜動漫連載到2001年第一部動畫電影上映,再到2009年第三部麥兜故事登陸內地影院,憑藉其溫暖、簡單的情節,治癒、溫馨的氛圍,讓無數觀眾為之感動。可愛的粉色小豬:麥兜從麥兜的身上,每個人都可以看見自己。
  • 催淚彈來襲,麥兜哲學暖心放送,為什麼這隻小豬這麼戳人淚點
    不過,有一部電影是小編不管怎麼計劃都繞不看的必看好片,那就是時隔五年在大陸重映的催淚動畫——《麥兜:我和媽媽》。當年在電影院裡看得小孩子心花怒放,大人卻鼻涕眼淚一大把,沒想到一晃已經過去五年了。每次想起電影裡的那些經典臺詞都還會感覺眼圈泛紅。不過《麥兜:我和媽媽》雖然讓人感動,不過小編最喜歡的麥兜電影卻另有一部,那就是2009年上映的《麥兜響噹噹》。
  • 國產的粉紅小豬麥兜(豬的卡通形象大搜羅)
    我從來沒吃過味道這麼濃的東西,連泡麵和烤鴨的味道都沒這麼濃,火雞的味道,纏著我舌頭上的每一個味蕾,爆發,纏住,爆發,就象今晚的一切,最美,最美,最厲害,而且最溫柔。與豬有關的電影、電視劇、動畫動漫有很多,本期,南胖紙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哪些動畫中的小豬形象!1、麥兜出處:《麥兜故事》麥兜(Mcdull),是中國香港在全球知名的卡通動漫形象。這一隻可愛的卡通小豬,由麥家碧繪畫創造,由謝立文撰寫故事。自2001年首部電影《麥兜故事》上映,十幾年來,麥兜這只可愛的動畫豬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國民萌物。
  • 重讀《麥兜的故事》
    ,豬年很多人提及麥兜說麥兜是普通人的溫暖和心酸也有說麥兜是香港精神和華人精神當年做的節目片花也是這樣說的:「堅持善良、不斷努力、保持單純 與一隻幸福的小豬共同成長」哦,聽聽十年前《麥兜的故事》吧這部電影在當年很爆棚的麥兜迷們迅速摘錄麥兜語錄顯示這位嘟嘟麥兜的特質特點麥兜經典語錄:  死蠢而單純的小豬麥兜
  • 一隻叫麥兜的小豬和它被賦予的香港精神
    作家馮唐看過麥兜漫畫後,寫了篇《小豬大道》。文章寫道:麥兜不僅是一隻豬,而且是一隻生活在低處的豬,一隻飽含簡單而低級趣味的豬,一隻得大道的豬。自稱為「麥兜粉」的編劇史航這樣評價電影《麥兜·飯寶奇兵》:麥兜依然是麥兜,這可以保持舊有觀眾;面對大市場的挑戰,為了贏得新觀眾,麥兜打起了怪獸。但不是那種聲光發電的打鬥,就是一些毛絨玩具之間的搏鬥而已。
  • 《麥兜》:最雅的古典樂+最市井的歌詞 麥兜系列出到第七部
    ­  《麥兜·飯寶奇兵》中麥太延續一貫的溫暖形象­  鳳凰娛樂訊 嘿呀,中秋檔也出現了麥兜的身影。­  不知不覺間,這隻沒有脖子沒有腰的小豬,晃著一身松肉,已經在銀幕上晃了15年,而麥兜系列已經出到了第七部。
  • 露天電影《麥兜:我和我媽媽》|兒時看麥兜,成年才懂麥太,來貓樹裡致敬母親節
    ,因為對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麼,等到最後只能是傷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麥兜說:「感謝不離不棄的你,讓我知道仍有人愛我」這隻小豬總是冷不防地對準我心頭扣動扳機或許成長就是從笑著哭看麥兜>到後來的哭著笑麥太說:「全世界的人不愛你,我都只愛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麥兜說:「媽媽我愛你」 心裡又開始酥酥麻麻愛你在心口難開,如若你笨一點真怕你不知道,那該多遺憾啊好在,想說的、想聽的都在電影《麥兜
  • 【暖心小豬】國慶上映《麥兜我和我的媽媽》:「我個名叫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
    >麥兜系列大電影之《麥兜我和我媽媽》10月1日即將全國公映。零差評暖心小豬 點映好口碑《麥兜我和我媽媽》在全國範圍內陸續開放了不少點映場,獲得了零差評的好口碑。麥太就是《歲月神偷》裡面吳君如的升級版,無所不能的母親就像電冰箱一樣,麥兜就是住在裡面的凍豬肉,那麼久都不會變質(所以麥兜說出來的話都仿佛帶著一口稚嫩的寒氣,又冷又萌又鮮嫩呢)。只有在搭上命的保護欲與信任面前,你才有資格天真。否則就是在犯傻。@碎碎念碎碎覺 :5年前第一次在電影院裡看麥兜,笑到抽筋也暖到心裡。這次的@電影麥兜我和我媽媽 卻好戳淚點。
  • 品麥兜電影·回顧麥兜成長與他背後的香港
    在為普通而辛酸的香港生活代言二十餘年後,成為社會棟梁的麥兜,究竟要怎樣續寫這部「草根童話」?麥兜和他的表弟麥嘜早在1988年就問世。最先問世的《麥嘜》系列,主角是一隻可愛的小豬。香港俗語裡稱傻傻笨笨的人為「豬嘜」。然而麥嘜並不傻笨,他精明能幹,中英雙語流利,生活富足瀟灑。最初的故事以麥嘜的日常生活為主。
  • 「金馬」愛「麥兜」
    《麥兜·我和我的媽媽》在內地首映時,內地演員黃磊攜女表達對麥兜的喜愛之情。李 成攝香港電影《麥兜·我和我的媽媽》在第52屆金馬獎中擊敗票房大熱的《大聖歸來》,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獎,這是麥兜系列電影第三次在金馬獎獲此殊榮。在這一次頒獎前,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已經從缺9年。
  • 資訊|《麥兜》熱映又現治癒功力 網友總結新版「麥兜語錄」
    麥兜電影憑藉其溫馨感人的情感力量打動了無數觀眾,多年來各部麥兜電影也留下大量金句語錄廣為流傳,這部《麥兜我和我媽媽》還未上映就被許多觀眾贊為超級治癒,其中飽含深情的對白從提前觀影場一經流出就迅速傳播,很快這些新電影中動人的臺詞又成為了人們觀影過後抒發感受的最好載體。
  • 麥兜,成年人的黑暗秘籍
    選老婆跟選洗衣機、吸塵器、空調一樣,最重要是便宜、好用。可以有一點聲音,但就是千萬不能太吵。關於婆媳矛盾,麥太說:婆媳問題搞得不好,家變都有可能。最重要還是在對方過門之前,先下手為強,降低對方的期望。關於如何防止渣男喜新厭舊,麥兜問:是不是我長大了,就可以去喜新厭舊啊?
  • 「響噹噹」的少年心氣:一隻叫麥兜的小豬和它被賦予的香港精神 | 長報導
    這隻有著「不是低能,只是善良」性格的小豬再次提醒:每個人的過去都是麥兜,很單純,你完全可以不活成現在的樣子。「我們想得很單純,作為創作者,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麥兜。」麥家碧說。作家馮唐看過麥兜漫畫後,寫了篇《小豬大道》。文章寫道:麥兜不僅是一隻豬,而且是一隻生活在低處的豬,一隻飽含簡單而低級趣味的豬,一隻得大道的豬。自稱為「麥兜粉」的編劇史航這樣評價電影《麥兜·飯寶奇兵》:麥兜依然是麥兜,這可以保持舊有觀眾;面對大市場的挑戰,為了贏得新觀眾,麥兜打起了怪獸。
  • 麥兜大電影裡的故事,有些長大以後才看得懂,劇情平淡卻引人深思
    麥兜大電影裡的故事,有些長大以後才看得懂,劇情平淡卻引人深思香港人那種最本質的性情全部揉進了麥兜這部電影中,通過麥兜看到了整個香港一代人的奮鬥,失敗,努力和感傷。如果誰單純的只把這片當做喜劇來看那你就傻了。不但有香港的本土氣息,同時具有世界共通性,傳遞著濃厚的時代信息。
  • 麥兜和他的香港
    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六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這一誕生於香港本土,後來北上的系列電影,兜兜轉轉後又回到故事的起點。
  • 麥兜電影你睇唔睇得明?麥兜成長同埋佢背後嘅香港!
    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五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這一誕生於香港本土,後來北上的系列電影,兜兜轉轉後又回到故事的起點。
  • 「麥兜之父」謝立文 在卑微中仰望天堂
    2001起謝立文和妻子麥家碧一起推出電影卡通《麥兜故事》等數十種,夫婦兩人創作的麥兜形象已成香港動漫的一個標誌。華語動漫這幾年什麼形象最成功?答案是一隻「羊」,一隻「豬」。「羊」,是喜羊羊;「豬」,是麥兜。目前,香港小豬麥兜又回來了麥兜系列的第五部電影《麥兜噹噹伴我心》正在上映。距離這隻圓滾滾的粉紅色小豬第一次登上大銀幕,這已經是11個年頭了。
  • 【來慢茶館】麥兜和他的香港
    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從2001年《麥兜故事》到2014國慶檔的《麥兜我和我媽媽》,麥兜系列電影已經推出六部。來自香港的小豬麥兜發過夢、學過太極拳、與華仔同臺演出過。但在這一集裡,麥兜卻應驗了流行的成功學,終於發達成為精明能幹的英雄。看完此集,失望不止一點,疑惑也不止一點。在為普通而辛酸的香港生活代言二十餘年後,成為社會棟梁的麥兜,究竟要怎樣續寫這部「草根童話」? 麥兜和他的表弟麥嘜早在1988年就問世。最先問世的《麥嘜》系列,主角是一隻可愛的小豬麥嘜。香港俗語裡稱傻傻笨笨的人為「豬嘜」。
  • 麥兜,香港動漫給我們帶來的情懷,是本土化的渲染氣息
    香港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小豬,它來自於香港的動畫電影《麥兜的故事》。動畫片裡面主人公是一隻可愛的小豬,講著一口純正、軟萌的粵語。它沒有漂亮的外貌,但是樣子卻是很萌的,加上地道的粵語口音,令不少粵語老友都對它迷戀至深。但是真正使得年輕一代的人將它映在心底不僅僅是這些外在的因素。
  • 麥兜我和我媽媽
    上一部講述了麥兜的校長的故事,一個關於音樂關於執著的故事。而這一部是麥兜長大後回憶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看之前我就覺得這次的麥兜故事會比上一部沉重感傷不少,但還是沒想到竟讓人難過得忍不住壓抑,那種哽咽著把最深的憂傷都獨自默默吞下的壓抑。這是一部讓人看完以後會忍不住想立刻打電話給媽媽,告訴她「媽媽,我愛你」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