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12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召開的黨委會會議提出,助推藍籌股新舊動能轉換,支持主板藍籌切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賽道」,向更具先進性的產業進階,提升主板藍籌作為廣大投資者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核心資產」的吸引力。
市場人士認為,上交所定義為「核心資產」的藍籌股與傳統藍籌股不同,是與「四新」結合的「新藍籌」。傳統的藍籌企業可以利用資金優勢、技術優勢等優勢,開闢新賽道,也可以通過併購重組快速切入新賽道,在新賽道運行成熟後,再逐步構建行業生態圈。
從壓艙石到「核心資產」
專家點讚「新藍籌」
作為滬市的基本盤、優等生,藍籌股具有壓艙石的作用。《證券日報》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截至12月24日,滬市A股共1786家公司,總市值43.98萬億元,作為藍籌股的代表,上證180指數成分股合計總市值為27.22萬億元,在滬市A股中佔比61.91%。前三季度,上述1786家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2.4萬億元,上證180指數成分股合計淨利潤為1.97萬億元,在滬市A股中佔比82.02%。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核心資產」即在中國各個行業及細分領域內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公司財務指標優秀,公司治理穩健,具備穩定投資價值。近年來以藍籌股為代表的「核心資產」表現搶眼。
「但是,藍籌股與『核心資產』並不能直接畫等號,我們認為本次上交所強調的藍籌股,是指符合『核心資產』定義、具備『核心資產』價值的藍籌股。」王德倫表示。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交所提及可以作為廣大投資者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的藍籌股,並非通指大盤傳統產業公司,而是傳統產業中具有低估值優勢的製造業、能源、軍工、機械設備等行業公司,和新模式、新技術、新要素等結合的「新藍籌」。如傳統汽車企業與5G、雲計算、大數據等結合,此類汽車企業就屬於新藍籌。從投資角度來看,新藍籌可以定義為價值成長股。
藍籌企業可多路徑
切入「四新」賽道
對於藍籌企業如何切入「四新」賽道,王德倫認為,藍籌企業通過審慎研判「四新」經濟發展趨勢下企業新發展機遇所在,可以憑藉其雄厚實力,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在賽道超車。
「如藍籌企業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優勢、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改造主營業務形態,加快與新技術的融合,創新業態,實現向賽道並軌;另一方面藍籌企業還可以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獲取外部優質資源,快速切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領域,構建可以精準適應多元化、多樣化和個性化市場需求的新型產業鏈,形成從核心技術到商業模式具有全方位競爭力的經營模式。」王德倫進一步解釋道。
「藍籌企業切入『四新』賽道既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體現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四新』經濟對社會資源的強大吸引力。」王德倫表示。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殷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藍籌股盈利能力相對穩定,在保證主營業務現金流充裕後,具備進一步開闢新賽道的優勢。一是可以從原有產業鏈聯繫相對密切的賽道出發,利用產業鏈優勢和資源,研發新技術,發展新業態。二是由點到面,先在一個或者幾個領域中試點,吸取經驗,等到新賽道發展起來後,再逐步構建行業生態圈。
資本市場
和實體經濟良性互動
將藍籌股定位於投資者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核心資產」,王德倫認為,首先,這表明監管層充分肯定了在過去幾年中「核心資產」的壓艙石作用,是市場穩定運行的重要動力源;第二,在未來優質資源將進一步向龍頭股集中,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加快市場新陳代謝,境內外專業機構投資佔比將不斷擴大等背景下,樹立「核心資產」為投資標杆,就是順應中國經濟結構和市場結構深刻變化的趨勢,明確「核心資產」的投資價值和吸引力,提升其未來的配置需求預期;第三,未來「核心資產」的內涵將繼續迭代更新,越來越多代表未來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方向的新興企業將會成長為新的「核心資產」。
「投資『核心資產』就是投資未來,體現出一個強大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在政策的大力幫助下,未來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將內生性地構建起新型良性互動關係。」王德倫表示。
殷越表示,藍籌股業績穩定、紅利優厚、成交活躍,有較高的發展潛力,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做大做強藍籌股市場有利於構建良好的市場生態。其次,相對於「垃圾股」,強調藍籌股的市場地位有利於減少、投機,維護市場穩定,保護投資者利益。再次,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推動藍籌企業發展,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而推動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