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亦舒的時候,亦舒在談論什麼

2021-02-19 衣錦夜行的燕公子

隨著《我的前半生》熱播,原著粉和電視劇粉吵得不可開交。大部分原著粉認為:電視劇跟原著除了名字一樣,基本沒有任何關係。亦舒的粉絲90%以上都是文藝青年,就算不是文藝青年也是熱愛讀書,有點逼格,人生最生氣的事就是被侮辱和被損害的。所以電視劇改編的愛上閨蜜老公這種狗血劇情,讓原著粉逼格掉到和看瓊瑤劇一樣,你說氣不氣。

是的,即使都是言情小說,我們也是有鄙視鏈的,看臺灣口袋書的鄙視看網文的,看岑凱倫鄙視看臺灣口袋書的,看席絹的又鄙視看岑凱倫的,看瓊瑤的鄙視看席絹的,看張小嫻的鄙視看瓊瑤的,看亦舒的鄙視看瓊張小嫻的,看張愛玲的又鄙視看亦舒的,總之,亦舒的言情小說,在華語屆地位還是很高的。

那麼亦舒本人,作為華語言情屆一線明星,她到底表達了怎麼樣的人生呢?

最近網上各種解讀都有,覺得男人只是鑽石手錶的

覺得亦舒就是進階版ayawawa的也有

那麼作為一個小學就開始看亦舒的我,對亦舒也有本人的看法。

我覺得對亦舒最大的誤解,就是把她放進言情小說界。就像張愛玲,你也不能說她是言情小說家吧。亦舒到現在已經寫過200多本書,絕對算的上高產中的高產,看過她書的朋友一定知道,她的書非常薄,看起來快。比起瓊瑤不算多了。

雖然她的書看上去都是愛情故事,但是筆墨著力的地方卻有的很偏,例如《我的前半生》就和愛情沒什麼關係,《流金歲月》講的也是女孩兒和女孩兒的友誼,《玫瑰的故事》雖然是愛情了,但更多的是一個女人的成長,大概概括了一個女人的一生會遇見的各類型男人。

為什麼亦舒這麼深受女孩子特別是都市女孩歡迎。

第一,我覺得反而就是因為她的故事不是單純講一個女孩子要怎麼戀愛,遇見愛人死去活來。亦舒的觀點特別反其道而行,其實她的觀點是:戀愛都是坑!戀愛必定苦。戀愛就算一開始甜,也是糖衣炮彈。

女人最重要的事情可不是談戀愛。你可能會遇見一個良人,但這個良人未必就是你愛的那個,例如玫瑰與莊國棟,玫瑰與羅爵士。基本言情小說的大結局都是大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亦舒的書大多都不是,喜寶到結尾也沒有出現家明,前半生的子君和唐晶,都嫁的很勉強,圓舞裡面承珏和梅林共度餘生。

這給了現代女性一個很好的安慰:原來公主不一定是和王子在一起的,那麼我沒有和王子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女性的焦慮感。


第二呢,就是很現實

你知道大多數言情小說裡,女豬腳光環要麼太重,你真的不理解好好的男豬腳為什麼要喜歡一個這樣的大傻子;或者憑什麼從男一到男十八都特麼喜歡女豬腳,天底下還有別的女人OK?

亦舒的小說裡面,女的都很知趣,雖然也有玫瑰這樣的瑪麗蘇女子,但瑪麗蘇的很克制,沒有到讀者滿腦子問號,看到想撕書。而且女豬腳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大多數還是有工作,有讀書,有家庭煩惱的,不像很多言情小說裡,女豬腳除了談戀愛就是給身邊各種人惹麻煩。

第三呢,很解氣。

我們還是拿喜寶來舉例,在結尾的時候,勖存姿死了,留給喜寶巨款,巨款是多少呢,原文說:數字後面8個零,也就是幾億吧。她約會了一個大律師,然後律師問東問西,她很煩,就像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樣,把律師帶到她家,給他看,她家光是兌換的現金就有100萬,並且說:本來我可以自助你開一間律師行,我所有的財產也可以由你來打理,但是現在沒有了,因為你話太多。滾吧

爽不爽,我就問你爽不爽!

這種戲碼試問哪一個少女不想現實生活中來一遍啊!哪一個少女讀了這種書不帶入自己是姜喜寶呢?

第四,金句多。只要看過亦舒小說的,誰都不會忘記。

例如:

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從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能夠說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

無論多豪華的婚禮都不代表幸福婚姻,兩個人終生相處和睦與否和筵開幾席、多少首飾全無關聯。

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自然而然的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她老人家的金句多到網上還有專門的總結她的金句匯總

那麼亦舒到底是不是大家所說的獨立女性的代表呢?還是像截圖裡說的,她認為女性多讀書多給自己加分無非也就是找到更好男人的一個手段?她到底想什麼?她的個人觀點是什麼?

我覺得亦舒本人是不太相信愛情的,抑或覺得愛情稀少可貴,不像其他的言情小說家,每一本書裡都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亦舒的書裡,愛情大多如煙花,只在天空一剎,然後歸於平靜。

以《玫瑰的故事》舉例,這幾乎是她書裡講愛情最多的一本了,玫瑰經歷了好幾種愛情,周世輝對她狂熱為她拋棄妻子,和初戀莊國棟,和絕症傅家明,最後歸於平淡和羅震中爵士攜手度過餘生。而她一生最愛仍然是老莊。她沒有和最愛的人在一起。

我的前半生裡面,唐晶說:「子君,以你這般人才,抱定心思要再婚,不過是遲早問題。在某一個範圍之內,你我是人盡可夫的,咱們又不談戀愛,一切從簡,我對這件事沒有什麼感想。但你可以料到當年我嫁莫氏的心情,你始終怪我不提早告訴你,事實上我真的認為不值得張揚。」

再看《人淡如菊》,喬最後和家明在一起,她怎麼說的呢?

「有時候我看著家明,我覺得他終有一天要計算我的,他是一個太聰明的人,到時我什麼話也說不出口,他會把事情安排得天衣無縫,就像他安排我與他的婚事一般,誰曉得第一次母親去英國,是不是他的主意,我不過是他的一隻棋子。

每次我與他打桌球的時候,他讓我贏,我就贏,他要我輸,我就輸。

我開始明白他要娶我的原因,我有把柄在他手裡,我會聽他的話,抑或我把他想得太壞了?其實他是對我很好的?我不知道?我不敢猜想。

我跟他並沒有戀愛過,就成了夫妻。做一隻棋子也並不是不好,人的未來是難以預測的,他替我安排了一切,我的將來,我的目前。我的過去也在他掌握中。

我懷孕的時候,他很肯定地跟我說:「我們這一次是男孩子。」我相信會是男孩子,沒有人敢抗他的。

忽然有一天在陽光下,我在花園散步,我不後悔與比爾納梵在一起的兩年了。那是一次戀愛,真的戀愛。而現在,我是幸福的,我似乎應該是一個毫無怨言的人。」你們看,仍然沒有與最愛的人在一起。

《喜寶》更不必說,男一號都被她寫死了。她新的小說裡,我忘記叫什麼名字了,講一個女白領受盡情傷,最後因為穿旗袍被擁有莊園的英國老頭看上,我以為是一貫的嫁個大款環遊世界去了,結果是老頭想嫁禍於她,最後還要殺她,真不知道亦舒老人家到底對這個世界多麼不滿意啊。

亦舒在意女人經濟獨立嗎?我看未必,喜寶一生都是情婦都花別人的錢,玫瑰也沒怎麼工作過,《如今都是錯》的女豬腳就別說了,家境富裕花爹媽的錢;朱鎖鎖,羅子君都是不熱愛工作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寄希望於靠男人生活,我看亦舒對她們的態度也不是討伐的,只是覺得:有美貌的人就可以這樣生活,這沒什麼不對。我看亦舒對於成為女權主義領軍人物,呼籲女性獨立是一點興趣沒有的。那麼亦舒在意什麼呢?

亦舒的全部人生觀,就是一句話: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何處來兮何所終。

那麼在這個毫無意義的人生裡,愛情又是這麼稀少,亦舒老師秉承的原則就是:做人不易,無論如何姿態要好看。歸納為兩個字便是:體面。

體面就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了,什麼是體面,像英國人一樣,見面不問隱私不聊八卦,聊聊天氣便是體面;

董潔和潘粵明,離婚鬧成這樣,就是不體面;

啟功晚年時候很窮困,朋友來家裡吃飯,他把最後一件棉襖叫老婆拿去當了換錢請朋友吃涮羊肉,這就是體面;

姚晨伊能靜一樣和網友吵架,就是不體面。

《朗讀者》漢娜寧願坐牢也不承認自己不認識字,體面。

葛薈婕離婚以後時不時拿兩個人以前的細節出來說事,不體面。

大家再看回亦舒的書裡,每個人的行為都得到了解釋,當情婦不體面,可是最後喜寶和勖太太成為好朋友,OK,體面了。

承鈺得了癌症以後主動離開傅於琛,因為那樣子的她不漂亮了,只有瀟灑離開才是體面;

像鄧文迪般用盡心機渴望得到錢財,不體面,可是因為你美麗你可愛,男人把錢雙手送上就很體面。

老公有了小三,大吵大鬧不體面,安靜離開便是體面;

殷素素般被人冤枉殺人,如果要急著解釋不體面,想她那樣:就是我殺的又怎麼樣。體面了。

《飄》結尾的時候,斯嘉麗苦苦懇求瑞德不要離開,不體面,最後她站起來,瑞德說,你又贏回了我的尊重,這就體面了。

亦舒的體面非常嚴格,當明星拋頭露面就已經很不體面了。你看她書裡面,有錢人家的小三,基本都是小明星。如果你窮,必定不體面,《嘆息橋》裡面的有錢人女兒家道中落住到司機家,那簡直是人生磨難;有錢呢,還要審查你出身怎麼樣,白手起家,完了,不體面,要是old money祖上幾代有錢才能算的上是體面人家;她對著裝要求很嚴格,連香奈兒碧綠色金紐扣掐腰的套裝,已經是二等品味。珠寶呢,更是通過喜寶的嘴裡:卡地亞?那是暴發戶的珠寶店。女豬腳一定要是白襯衫,開司米大衣,三個骨的褲子,頂多帶一個白金手環。女豬腳呢,還必須會一口「英國女皇般口音」流利英文才是體面人。你看亦舒小說裡出去留學的,都是英國,去美國已經掉價了。倫敦腔才高貴。不會說英文?88,就是在南派三叔的盜墓文裡都當不上女豬腳,我們shirley楊也是英文流利的。

亦舒的標準裡,我們唯一能達到的就是英文流利了吧,其他的也太難了。你想想看呢,我們擠地鐵上班的,穿白襯衫?現在的溫度還沒到地鐵站,已經溼透露出bra顏色,穿飄飄蕩蕩的褲子?呵呵,電梯裡已經褲腳磨得發黑,只有英文,可以靠它掰回一局。那麼怎麼樣才能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呢?

大家來看一下Hitalk呢!Hitalk在線英語是滬江網校旗下品牌依託滬江網校自身的網際網路行業教育經驗,打造更適合成人的在線英語口語課程。


Hitalk在線英語有一種特別好,就是提供場景式教學1V1角色扮演口語課,全方位督學服務,讓學員學完自然說。相當於讓你扮演老友記裡面的Rachel,這樣學起英文來就不會枯燥啦。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

其實學英文,枯燥的就是死記硬背。不但記不住,你背著背著,容易精神崩潰:我到底學這個單詞是為了啥啊。我用得著嗎我!其實在真實場景中學習才更有效,強調角色扮演的學習方法,每堂課都是生活的預演,學英語就學實用的。Hitalk特意為大家安排了多種身臨其境的學英語環境

Hitalk不僅可以實景角色演練,還原近1000真實生活和工作場景,還可以為你量身定製:根據你的水平和目標還有學習進度,個性化定製。而且是專業外教,可不是刻板的拉老師形象,還是行業精英和生活達人。

Hitalk更是請來了代言人湯唯


聽聽湯唯姐姐這一口標準的倫敦音!希望你能通過亦舒的考核,成為下一個亦舒女郎。(我覺得可以!我覺得OK!)

說了這麼多,跟大家聊一點小八卦,亦舒老師對體面這麼看重,她本人做到了嗎?嗯,大家都知道亦舒有個哥哥叫倪匡,就是衛斯理。他呢,有一段時間在明報上面替金庸續寫《天龍八部》,裡面有個脾氣古怪亦正亦邪的角色叫做阿紫,就是以亦舒為原型寫的,你們想想看她老人家的脾氣。

她的人生非常傳奇,第一段戀情,19歲的時候,和一個畫家未婚先孕,生了個兒子,然後結婚三年就離婚了。至今不肯認兒子。兒子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很有名的畫家,還拍了個記錄片叫做《尋找母親》,就是找亦舒。我們亦舒完全不理。這件事情多好玩呢,亦舒和倪匡的兒子倪震有一次在報紙上吵架,倪震說自己童年很不幸,亦舒說,我看你好吃好玩亂花錢沒有不幸啊,不就是被爸爸打了幾頓嗎?那也是你調皮應該付出的代價啊。倪震又怎麼是省油的燈,立刻寫了一篇回擊:確實凡事都應該付出代價,我姑姑10多歲就出走結婚生娃,現在出名了,又怕表弟上門要錢啊。這一家子真是人人精彩。

第二段戀愛跟體面就更沒有什麼關係了,是和男演員嶽華,她脾氣壞到一生氣就去男朋友家裡,把人家西裝用剪刀剪得稀爛。

第三段,則是她40多歲移民去了加拿大,嫁了一個大學教授。這位姐姐真是,她還在書裡寫「教授,是一個優美但無甚前途的職業」。不過總算安定下來。

所以呢,一個作家推崇什麼樣,自己未必能做到,大家也就不用在意非得按照別人的人生觀活著啦。但是,學好英語,無論是不是英國口音,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呢。

快點擊閱讀原文,擁有一口流利口語吧!

相關焦點

  • 《喜寶》 亦舒
    那我們就來聊一下電影的劇本和小說原著他們到底差在哪裡?看電影的時候,快兩個小時的劇情給我看下來,就跟我講述了一個富有但垂老的勖存姿和平凡亡母的姜喜寶跨越年齡和金錢的相愛故事。我看電影的時候特意留意了一下,原著是亦舒,電影也的確拿著亦舒的招牌來引流。後來了解到,亦舒是只賣掉自己的版權©️,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英國脫離歐盟是否是必然趨勢?世界格局將如何演變?全球化進程是否受阻?  今日,新京報記者採訪長期研究歐洲政黨政治、歐盟對外政策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明進,為大家解讀英國脫歐的真正含義。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pick,短篇小說巨匠卡佛時,我們就不得不談論那部讓他一夜成名、被譽為「極簡主義文學聖經」的經典之作,《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自出版近40年以來,幾乎沒有任何作品比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陽光普照》:當我們談論「成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首先我想拋出一個問題,當我們在談論「成長」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但我們不妨推斷:在「完美」的哥哥(一生只錯了一件事)的對比下,他在其家庭中就像一個「殘次品」,當再努力也得不到社會的承認之時,他迷茫了,這種迷茫唯一的出路似乎就在於肉體的「發洩」,參加拳擊隊,校內校外打架,由此來抗衡世界,從中獲取自己存在的關注和證明(特別是獲得父親的認可)——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認可,至少要做點什麼,知道自己尚且活著。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而當我們談論這位仁科之pick,短篇小說巨匠卡佛時,我們就不得不談論那部讓他一夜成名、被譽為「極簡主義文學聖經」的經典之作,《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廢物的人生,就不值得關注嗎?自出版近40年以來,幾乎沒有任何作品比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受到更多來自作家和讀者的致敬。這部風格冷峻、情節精煉的作品給彼時頗受滯礙的美國文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讓卡佛成為無可爭議的「極簡主義文學之父」,收穫無數粉絲。
  • 當我們談論內斯塔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優雅,藝術,...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當我們談論內斯塔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優雅,藝術,... 當我們談論內斯塔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優雅,藝術,... AC米蘭足球俱樂部 03-19 10:07 當我們談論內斯塔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我的前半生》改了亦舒什麼
    要想搞明白《我的前半生》為何讓女文青們憤怒,首先要了解亦舒對她們的意義。亦舒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文藝女青年影響究竟有多大?作家綠妖曾說過一句話,「上世紀70年代出生、90年代成長的女人多受一個女作家影響,此人當然是亦舒。現在大部分成為社會生力軍的女人多尊稱她為『師太』,畢恭畢敬,又帶了些調侃。」
  • 《我的前半生》熱播,每一個女子心中都有一個「亦舒」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改編自香港著名女作家亦舒經典同名小說,亦舒一向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筆觸見長,尤其擅長深入探尋女性的情感世界。亦舒曾坦言,她的目的就在於探尋新時代下女子的不同選擇和命運。作為隨身標配的必備良藥,每每看到痛處,總禁不住咬牙切齒一番,發誓要活成下一個玫瑰、蔣南孫、喜寶…毫不誇張地說,亦舒影響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城市女性。在城市裡,一群年輕、驕傲、有見識、有膽量的女孩們,以亦舒為武器,活了下來。亦舒祖籍浙江,5歲定居香港,14歲發表第一篇小說,17歲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此後縱橫華語文壇,與哥哥倪匡、金庸一起,並稱香港文壇三大奇蹟。
  • 亦舒那些往事
    【提示】亦舒為何要叫她師太?無非是約定俗成罷了,因為一看她,就滅絕了唄~ 呵呵一笑。 然而仔細想想誰說又不是呢?不讀亦舒終身誤,一讀亦舒誤終身。亦舒那些往事亦舒,是倪匡的妹妹,原名倪亦舒,她的文字味道,數十年前,就感覺其多半源於滬上。國人的習慣,吃到雞蛋營養香甜,一定去瞧瞧下蛋的母雞如何如何。所以倪匡說自己與亦舒也二十多年沒來往,接著就有香港導演、畫家蔡邊村自編自導紀錄片《母親節》,片子裡,那個和兒子三十多年避而不見的母親,也是亦舒。
  • 為什麼看了這麼多亦舒,仍舊拍不好亦舒?
    劇中這麼大這么正規的精言集團,其銷售部經理竟然在瞟了朱鎖鎖一眼之後就立馬決定錄用,這樣還不夠,還隨時帶在身邊,手把手教,也不圖什麼,只是因為她長得好看,甚至是集團董事長葉謹言(陳道明 飾)也親自關照……前幾天在「陳道明倪妮cp感」標籤下面,很多人表示對這樣尷尬甚至有點毀三觀的宣傳點感到費解。
  • 亦舒:師太只是一種人設
    亦舒和藝術家蔡浩泉的婚姻就是這樣。那時候她十九歲,中學畢業就沒上大學,跑去《明報》工作,寫雜文,寫小說和專欄,頗有名氣。 結果碰到一個文藝青年就天雷勾動地火,父母攔也攔不住,未婚先孕,迅速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蔡邊村。
  • 《流金歲月》大結局了,可很多人還沒明白亦舒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人們常喜歡用「不變」來形容友誼的長久,然而事實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隨時在變。在她們相遇的最初,兩個女孩只不過是十分投緣,一起留長髮,一起穿耳洞,一起跳舞,一起溫功課;我請你吃零食,你請我到家裡玩,這樣的友誼,幾乎發生在每個女孩成長的過程中。年輕的她們也有著各自的煩惱,鎖鎖寄人籬下,南孫不受寵愛。然而青蔥歲月飛揚的心,讓他們笑著一路走過。
  • 水星獅子 談論自己的時候,我們談論什麼
    實際上我們人類的大腦和大猩猩的大腦相比較,有98%是一致的,2%讓我們是人而不是大猩猩,這就與智力相關,就是水星主管的。水星主管了風象的雙子座和土象的處女座。所以,水星與我們想什麼、怎麼想、怎麼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相關。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卡佛在《羽毛》裡面描述了一張愛情穿透到生活中的圖景:主角「我」和女朋友弗蘭剛剛進入熱戀期,正是在意打扮和外在形象的時候,一起到「我」的同事巴德家裡去做客,看到他們生活的瑣碎和糟糕,為了面子他們不得不恭維朋友那糟糕的嬰兒、醜陋的假牙模型還有一隻本來是巴德夫婦愛情的象徵結果不斷在給他們的生活添麻煩的孔雀
  • 《流金歲月》大結局,我們都被亦舒騙了
    這部劇到底是哪裡「深度呈現了現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又能帶來了什麼「思考和感悟」呢?看一個平民出身的美豔女子,盤算如何賺錢,一路逆襲的故事,也還算清爽。她居然愛上了總裁,甚至因為跟他吵架,從公司憤然離職,完全忘了自己身上還背有高額房租。
  • 兩個《流金歲月》與亦舒的美式極簡
    由此來看,楊凡版本的《流金歲月》完全是一個私人改編的電影版本,像是當年為了張曼玉和鍾楚紅兩位青春明星重新寫的一個劇本,沒有了小說裡的故事線索,細節,是生造的一個電影版本,和亦舒的小說一點關係都沒有。題外話是: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的「流金歲月」已經過去,因為如果按照亦舒在書裡描寫的蔣南孫和朱鎖鎖,兩位女子的故事在三十歲前就已終止。
  • 作家亦舒棄子33年 兒子:媽媽,我們可以見面嗎?
    作家亦舒棄子33年 兒子:媽媽,我們可以見面嗎?現年44歲的蔡邊村通過紀錄片《母親節》向亦舒喊話:「您好,是我,蔡邊村,您的兒子,很久不見,我們可以見面嗎?」雖目前移民加拿大溫哥華的亦舒並未作出回應,不過在記者的深度挖掘下,發現亦舒的侄子倪震曾公開向媒體披露亦舒棄子一事,公開寫道:「姑姑多年來都有陰影,人怕出名豬怕壯,怕小表弟有天會上門要錢。」
  • 亦舒的《承歡記》:麥承歡是一個和喜寶完全不同的事業型女子
    香港文學圈有種說法:寫言情的亦舒,寫科幻的倪匡,寫武俠的金庸,是香港文壇的三大奇蹟,其中唯一一個女性就是亦舒。亦舒是華語世界獨具影響力的作家,至今已出版300餘部作品。很多的女性都喜歡讀亦舒的書,因為她書中獨有的愛情觀和價值觀,以及文中總讓人覺得堅強,卻又總是在閱讀後產生的淡淡憂傷。
  • 《我的前半生》,亦舒,以及其他
    《我的前半生》的確是亦舒的小說,但電視劇與亦舒完全無關。很多亦舒粉跳出來罵,也有很多人好奇亦舒看過之後的反應。亦舒1946年生人,今年71歲了,哥哥是作家倪匡,侄兒是倪震。#有趣的是,亦舒和蔡瀾、倪匡「老死不相往來」——不是有什麼仇,而是多年的生活習慣#亦舒曾經打電話給好友,用三個小時罵了香港所有女作家,第一個罵林燕妮——亦舒在香港政府新聞處工作過,查過林燕妮真實出生年份是1941年,而林自己聲稱1948年。她罵趙雅芝最是難聽,說這個女明星穿衣品味很俗,最恐怖的裝束是穿黑絲襪隱隱露出紅色腳趾頭。香港演藝圈她喜歡章小蕙和林青霞。
  • 楊凡導演特稿 | 亦舒 · 流金歲月
    八十年代徐楓宣布要拍林語堂的「紅牡丹」和亦舒的「玫瑰的故事」,忽然亦舒可以和文學家平起平坐,引起一陣「家明玫瑰熱」。可惜兩部電影都沒有拍成。幾年之後我居然找了周潤發和張曼玉替徐楓實現了這個夢。上片前請亦舒和蔡瀾優先觀賞,黑暗中聽說亦舒在試片間裡哭了,我竊笑亦舒一定大受感動而流淚,蔡瀾則說,是為了你把小說改的體無完膚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