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皆為利,莫將他心當我心。你不自重,有什麼辦法呢?

2020-12-23 明月照京華

最近常想一種邏輯關係。那就是因果關係。

佛教較為注重因果。現實社會也是因果活生生的寫照。

因為犯了錯,所以帶來損失,亦或身心的折磨。

因為下了大雨,以致山洪暴發。

因為土地貧瘠,所以不長莊稼。

……

自然如此,人類社會也是。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每個人做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呱呱降生世間,除了親人,原本沒有太多的關係。

之所以發生往來,大抵是本著利益兩個字而來的。這世間本沒有免費的午餐的。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原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本來嘛!人性本惡,如無法律抑制,則社會早就不是個有秩序的社會了。寧為太平狗,不為亂世人。亂世中,人好比洪水中的葉片,無力自主,只能任由漂流消失,亂世中,雖然事實冷酷,很能證實這些。

朋友進家門,雙眼四處輪。不是為錢財,就是為女人。雖然這話很粗,可是話糙理不糙,真理在其中,試想,如果沒有法律約束的存在,人性的醜陋不知會呈現什麼樣子來?

不是嗎?有攝像頭的地方,司機會規規矩矩地開車,一旦到了沒有拍照地偏僻之地,司機的心情就放鬆起來,可能做一些不法的事情來,無數事實一再印證這些。

當考場上設了攝影頭,考生們都會規規矩矩地答題,如果沒有攝影頭,監考老師不在,不知道會混亂成什麼樣子?

沒有約束的權力更是這樣,在家天下的西漢這個封建王朝,呂雉把戚夫子做成人彘,很能說明人性是沒有底線的。

事實上,人心中是有亂世的心態在的,只不過,那些只知啃書本的人,所說的書呆子難以覺察到這一點。在他們的榆木疙瘩腦袋裡,只是頑固地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世間總是好人多,舉頭三尺有神明,這類人不得要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總是跟著輿論的後腦勺走,為道德所綁架,被時代所左右,雖然屢屢上當受騙,被騙得傾家蕩產,但依舊痴心不改,還動不動感謝那些騙他的人,說讓他增加了閱歷,增長了見識,這類人,是不是和東郭先生真是沒有什麼兩樣?

人原本是獨立的,可以如果有人對你大加誇讚或親近,可就要小心了。

記得初中時,學過一篇叫做《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鄒忌先後被客人、妻妾所忽悠蒙蔽,幸而被他識別,在看出其中的利害後,向齊王納了諫,表示他們因有求於我,一個人誇我往頭上戴高帽子,說我比徐公美,實際上並不是。象您齊王這樣,位高權重,能為人利用的地方更多,難道會沒有不被忽悠蒙蔽的地方嗎?也是嘛!時間是有成本的,每個人的精力都是寶貴的,有誰會無緣無故地給你灌迷湯呢?齊王一聽,認為這意見很好,於是開門納諫,從善如流,齊國大治。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嘛!

今天又讀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人無常態必有鬼,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三個徵兆,預示著你的苦》,結合我曾經的坎坷人生路,覺得這文章寫得很毒。

是啊,當你窮困潦倒時,沒有願意親近你,還巴不得踩你一腳。如果哪天這些人想親近你,給你上門套近乎,一定是有所圖的。這點務必清醒地認識到。否則,以後,你以後怎麼個情況,恐怕連自己都無法預估,人心不古啊!

像上面的鄒忌所說的那樣,如果你發現哪天,有人來故意「討好」你,你就得警惕了。貪官們,大都掌握著獲利的權柄,因為利益的關係,很多時間被利益所誘使,不自覺地上了那些商人們的賊船,也是這樣的道理。

因為這些眼盯利益的人,他們沒有任何的真感情,只有自己的小算盤罷了。

天上難得掉餡餅,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

在當下如此繁雜的生活中,我們大多人,不是今天在賺錢的路上,就是明天在工作的途中,生活愈發急躁,人與人的關係也變得愈發淡薄。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大多人所秉持的想法,應該就是「人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了。

可是,如果有一天,某個人上門來拜訪你,甚至想跟你交朋友,就證明這個人來到你的身邊,目的是不純的,而是另有他想的。

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別忘了這殷勤的背後,有一雙虎視眈眈的眼睛。

這番話,無論放到何時都適用。在這個世界,沒有過分的好,也沒有過分的壞,有的只是相互謀算的利益罷了。

你擁有別人所需要的利益,別人就來奉承你,這是社會的常態。而你啥利益都沒有,別人就會拋棄你,這就是人間現實,天地之道,沒有誰能改變得了的規律。

相關焦點

  • 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你看柳樹因為紮根土壤吸取養分得以成長。它想要成長,土壤必不可少。它和土壤之間就有了利益關係。它從土壤那裡獲得養分,土壤供給它養分,互惠互利。土壤變得更結實,更堅硬,不易鬆動,柳樹長的更高,更粗,更好。互相都得到了利益。人和人之間的事也是這樣,你幫助他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他從你的幫助中獲利,你從幫助他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 千古名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出自哪本書?
    看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聰明的你一定會聯想到「熙熙攘攘」這個成語,沒錯!成語「熙熙攘攘」的確和這那小師想考考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出自哪本書?今天的題目也和這句話有關,來一起看看。
  • 禾硯北說成語:熙熙攘攘
    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含義 出處】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成語 熙熙攘攘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出自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 ……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急縮手,且抽頭,免使身心晝心愁;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
  • 人生在世,皆為過客,莫強求,莫執著
    沒有什麼是真正屬於我們的,不管曾經拿起了多少,離開前都得放下。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最終的歸宿地,一個地方待得再久,終究會有說再見的時候。  人生在世,皆為過客,攜手一程,終要分離。不屬於你,莫強求,要遠走的,莫執著。
  • 【薦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李斯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他因《諫逐客書》成為贏政的親信,可見他學識過人;他忌妒韓非的才能,加以迫害,可見他功名之心太重。這兩件事足以預見他後來的經歷。
  • 真正做到利他,你將無往不勝,人緣爆棚
    真正做到利他,你將無往不勝,人緣爆棚聽到一位營銷高手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時,說到這樣一個觀點:在面對客戶的時候,你要忘記自己是做什麼的,同時,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這話乍一聽,很矛盾呀,怎麼理解?接著聽下去,才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跟客戶交流的時候,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不能總想著要成交,這就要求忘記自己是做什麼的,因為你總想著自己是銷售員,這個月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那就有可能會影響自己跟對方的溝通,關鍵是會讓對方覺得自己被銷售了,心裡極不舒服,會產生牴觸感。只有忘記自己的身份,才能像朋友一樣,不帶壓力,不帶任務,很自然地給出解決方案。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他們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或圍成一個大圓圈做遊戲,或面朝大海吶喊……  讓我感到疑惑的是:他們即不像那些旅途匆匆的過客一樣忙於拍照留念,也不像那些常住居民一樣漫不經心的散步和下海遊泳,別人並不知道他們在一起聊的是什麼?除了他們自已,誰也不知道他們面對波濤起浮的大海喊的什麼?是亢奮還是悲痛?是期望還是絕望?據說這些都是從各地趕來尋找人生最後一次機會的年輕人。
  • 利人有度,利己有方,萬事萬物皆需有度
    世間萬物,皆需有度。在合理的範圍內,利己與利人是統一的。利已與利人發生矛盾時,利己還是利人,要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合理的利他主義也是應當得到贊同的。為人處世中,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相反,如果你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那麼,世界上的路也會處處擋著你,即使是屬於你的也將會變成別人的。
  • 心外無物,「心」指的是什麼?
    問:王陽明曾與友人說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意思此花只存在於汝心之內,心外無物。而老師講平行宇宙時,打比喻電視頻道有無數個,你看此頻道,而別的不看也都存在,並不是不存在,而前面的花怎麼就不存在呢?他們有什麼區別?想請教老師幫我解惑。
  • 古言重生甜文:正妃來臨野花皆退,她有她的人生,王爺夫君莫相欺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古言重生甜文:正妃來臨野花皆退,她有她的人生,王爺夫君莫相欺!希望大家喜歡以下這5本小說~1、《王妃請自重》作者:漫漫青蘿文案:古言重生甜文。凌飛飛出門就撿到某隻,喂,不是說好套路,以身相許,然後你情我濃? 為何某隻第一百次拒絕,一點都不可愛,兵書上不是說屢敗屢戰?說好的女追男隔層紗,天啊,殿下你難道穿的是鐵砂衣?
  • 辛龍走不出喪妻之痛,吳宗憲:哀莫大於心死,扶不上牆我也沒辦法
    ,而且這一次非常狠的批評了辛龍,示意他就是一個扶不上牆的男人,哀莫大於心死,我對他也沒有辦法。所以吳宗憲在8月23日的採訪之中,強調自己該幫的已經幫了,辛龍放棄9月5日的公益演唱會,真是哀莫大於心死,女朋友要走不用留,只能祝福!
  • 所以我的專一責任是什麼呢?喜歡的讀書筆記!
    因為很有畫面感,又是吸引人的故事,這也是我喜歡觀察漢字的原因。 齎jī,本意是指拿東西給人,送給,也指憑藉、藉助。總是能看到該字,我得好好記住讀音。 所有的人都有權利討厭我,反之亦然! 楊慎觀感:人微言輕,人家不聽就閉嘴、要麼就遠離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造化,你說了毫無用處,那說了幹嘛呢?
  • 莫造新殃,把這個我執我愛的心撕碎!
    我告訴你,你不要以為沒有,真是有的,你以為沒有啊?人間就有!——熱油炸一下你手指頭,不要吹牛。你還是沒受那個苦啊,真的給你用點刑,你馬上什麼都招了!當一個行十善業修得好的人——他的心永遠都是懷著善念,沒有惡意。對每一個眾生都沒有惡念——不管這個眾生有多麼愚痴、多麼惡劣、甚至多麼兇狠——他都沒有惡念,這是一個深信因果的人!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長假結束了,感受挺多。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出自司馬遷史記,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看你小超市有錢賺,你競爭對手也眼紅。它不是你第一個競爭對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競爭對手為了賺錢。顧客也是為了自己利益而來。
  •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袁譚與孔融相殘始末
    驅虎吞狼,用心可謂險惡。劉備素以仁義著稱,為何要做出如此下三濫的舉動?袁譚與孔融,皆一時俊傑,豈不識劉備奸計?又為何利令智昏,自相殘害?三家反常行為背後的暗線,就是利益。刺史陶謙將劉備安置在小沛。並表奏劉備為豫州刺史。在此要特別強調並糾正一個誤區:小沛,不在徐州,而在豫州。位置緊鄰徐州西北側的彭城國,屬豫州。
  • 團隊的力量——以利他心在做事時,你將得到更多
    差不多已經過了英雄主義的時代,參加訓練營後,更加有了深刻的感觸,雖然自己會很多東西,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人做得好了很多,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根本就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去做那麼多的事情。開始可能會看不慣別人做的東西,會覺得別人不如自己。
  • 最有價值的人生法則:懷有一顆利他之心
    到底是什麼讓他達到讓人難以項背的成功呢?答案是,他擁有的哲學觀。 稻盛先生認為,人生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內心吸引而來的。不管想做成什麼事情,不管面對怎樣的命運,只要我們活著,目標就應該是培育一顆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努力的「善良之心」。
  • 心燈,悲哀莫大於心死
    心燈,悲哀莫大於心死小時候,父親常對我說這樣一句話,「悲哀莫大於心死」。父親見我不解其義又解釋說:「這是古人說的一句話,意思是人遇到困難時不能喪失信心,亂了方寸,否則會一事無成。」唯獨不稱心如意的是我的學習成績老上不去,而父親一位同事的兒子正好與我同齡又同班,他天資聰明,學習成績又突出,儘管我十分用功學習,但還是趕不上他,總是屈居其下。父親的那位同事因其兒子成績好,經常在辦公室誇耀其兒子如何如何聰明、成績是多麼多麼地棒,這讓父親失面子,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於是父親下決心將我培養成人.聽話的我也知道父親的心思。
  •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告訴自己的兒子阿鬥劉禪說:「莫以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為這是小善,我何必幹呢?沒有什麼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他又說:「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一件小事情,馬馬虎虎可以原諒。你要知道,積小惡就成大惡,到那個時候就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