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宋代大劇《清平樂》上線開播了,也引發了眾多觀眾的關注和熱議,而對於由演員王凱所扮演的宋仁宗,大家也是議論紛紛,頗有一番興趣之態。
電視劇《清平樂》海報
而布史君也被人「私信」,強烈要求推出一期介紹「男主」宋仁宗趙禎的文章,哎,眾所周知,布史君是十分心軟也是非常寵粉的(嘿嘿),所以呢…
千呼萬喚始出來,不露一手還真不行了。
寵溺一笑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真正的宋仁宗,大家別看電視劇中的他還有些憋屈,經常被大臣「擠兌」,可是我們的史官還是很愛他的,不信我就來給你講講。
宋仁宗趙禎在位長達四十二年,堪稱宋朝「在崗勞模」,「待機功能」絕對的No.1!他不僅執政時間長,史書之上對他的評價也是相當的高。
作為宋朝的第四個皇帝,官方修撰的《宋史》這樣稱讚他說: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也。這簡直就是將他樹為了皇帝模範,而且當時大多數的宋朝人也認為他所開創的「仁宗盛治」遠遠超過了唐太宗所開創的「貞觀之治」。
王凱所飾演的宋仁宗
至於為什麼會被稱之為盛世?布史君就簡單的列一列他在位期間有哪些人才吧,畢竟這個比較直接也通俗易懂。
文臣代表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和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歐陽修,當然了,還有我們鼎鼎大名的「包青天」包拯。
而在軍事將領方面,歷來「武弱」的宋朝也出了個狄青,若你小時候看過那部國產動漫《大英雄狄青》便應該會對他有所了解。
要求「改革」的範仲淹
文武雙全也就罷了,竟還出現了一個發明家,就是那個研究指南針的沈括,你說這算不算是人才濟濟?
宋仁宗趙禎在位期間可謂是人才輩出,能臣名將紛紛湧現,各色各樣的人才都是層出不窮,因而這一段時期也被史學界稱之為「仁宗盛治」。
現在你是不是感覺這宋仁宗趙禎是個妥妥的「明君」呀,可是布史君要告訴你,這位開創了「仁宗盛治」的皇帝卻是有些「糊塗」,這又是為什麼呢?咱們慢慢來說。
第一,狸貓換太子,稀裡糊塗的身世
說起宋仁宗的身世,就不得不提一件事了,那就是耳熟能詳的「狸貓換太子」,而這宋仁宗趙禎就是當初那個被換的狸貓太子。
據《宋史》記載,宋仁宗趙禎的生母原本是劉皇后身邊的一名侍女,後來受到宋真宗的寵幸,搖身一變成為了嬪妃,不久之後便懷上了仁宗,這可就急壞了一旁尚無子嗣的劉皇后。
這劉皇后也不是個善茬,乾脆直接將小趙禎強搶過來自己撫養,而地位低下的生母又懼於劉皇后的威勢,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搶走,還叫別人母后。
劉太后
直到這位劉太后離世,宋仁宗趙禎才得知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誰,畢竟他可是以「仁孝」著稱,總不能連自己的親媽都不清楚吧,隨後他便追認生母劉氏為皇太后,而這也是《狸貓換太子》的歷史來源。
第二,與群臣的「糊塗」關係
宋仁宗趙禎是年少登基,朝政也一直是由劉太后一手把持,因而對於許多的政事也有些糊塗,等到他正式親徵後,這朝堂之上的許多大事也基本是聽大臣的,這樣的君臣關係找遍歷史都難尋呀!
當初有個大臣叫王德用曾進獻了一批美女給宋仁宗,作為「性情中人」的趙禎自然是不會拒絕的,不過這事卻走漏了風聲,被一位叫王素的諫官知道了,對於諫官而言,這可是絕佳的「表現」機會呀,好像自己馬上就要留名青史似的,立馬就奔去了宮中。
宋仁宗自然是知道他是為了勸諫自己而來,不過他也不得就這樣放棄「美人」,作為一個堂堂的帝王,宋仁宗竟然不得不拉下身子來與自己的大臣套近乎,可在王素看來,你越是想要,那就越要阻止,畢竟妲己褒姒的「教訓」還在史書中飄蕩著呢。
最後不管皇帝怎麼「討好」,王素軟硬不吃,非得要宋仁宗趙禎將那些女子退回去,而這件事的結局則是以皇帝服軟告終,宋仁宗趙禎還是乖乖的把那些宮女退了回去,當然,也正是因為宋仁宗對大臣「言聽計從」的態度,才讓他落得了個善於納諫的美名。
宋仁宗
第三,對新政的「糊塗」態度
宋仁宗在位期間,範仲淹曾經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次改革,史稱「慶曆新政」,範仲淹針對當時北宋的實際情況,向仁宗上疏,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
宋仁宗看過範仲淹的奏摺後,大為讚賞,當即表態道:好,你現在就放手去搞吧!而範仲淹也被他任命為參知政事,全面負責這次的改革「新政」。
當然了,也許是範仲淹高估了宋仁宗對新政的支持態度和力度,當這場改革觸及到那些舊官僚和貴族的既得利益之時,這場改革並受到了來自朝野的許多壓力。
作為一代「明君」的宋仁宗耳根子自然是軟的很,當反對新政的勢力「發力」之後,他的立場立馬就動搖了,改革主將範仲淹等人也很快被排擠出朝廷,這場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也就這樣戛然而止了,總共才持續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最後,他在宋夏戰爭中的「糊塗」態度
本來北宋之前的「外敵」只有北邊的遼朝,可是就在宋仁宗親政的第五年,西北邊的李元昊突然冒了出來,宣布脫宋自立,成立了西夏國,還發了國書要宋朝承認。
這不是赤裸裸地打宋朝的臉嗎?你說北邊的遼國打不贏也就算了,什麼時候連一個不知哪冒出的西北「無名小輩」都敢來撩我大宋的「虎鬚」,真是當我大宋好欺負吶!(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
西夏疆域圖
宋朝滿朝文武可謂是群臣激憤,而年輕的宋仁宗趙禎也立馬下旨,宣布徵討西夏,並懸賞捉拿李元昊,韓琦正式被任命為陝西招撫使,這場宋夏戰爭也正式打響。
別看宋仁宗前期表態的這麼快,好像不滅了西夏就不罷休樣的,可當真正打起來之後,尤其是在經歷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後,這態度立馬就含糊了,畢竟在他看來,能用錢解決的事最好不要打仗。
雖然宋朝在這三場戰役後損失慘重,可惜西夏一方也沒佔到多大便宜,鑑於這種局面,兩方立馬開始了議和工作,最後的結果就是,西夏再度向宋朝稱臣,而宋朝則要給西夏這個小弟「紅包」(歲幣),這被稱之為「慶曆和議」。
宋仁宗趙禎畫像
當然了,若縱觀仁宗一朝,其「糊塗」之處可謂是不勝枚舉,可也正是這種「糊塗」符合了當時的朝局,方使仁宗一朝平穩,有序的運轉著,甚至還獲得了「仁宗盛治」的美譽。
相比之下,宋仁宗趙禎的孫子宋神宗就積極上進多了,可是他的「勤政」卻並未換來其所期待的結果,這也表明作為一個統治者,顯然並不需要事事躬親。
最後結尾引用一句明末王夫之《宋論》中對宋仁宗的評價:
仁宗之稱盛治,至於今而聞者羨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分享點讚,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想看更多精彩的原創作品就來關注天下誰人布史君吧,每天都有更新!
資料來源:《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