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隨著現在數碼單反的流行,以及價位不斷走低,單眼相機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只有攝影發燒友和攝影記者所才能擁有。一部入門級數碼單反的價格往往低於一部iphone6手機的價格,人們出行往往都會選擇一個入門單反記錄下自己的美好時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再滿足於數碼單反所帶給我們的高清的畫質,開始尋求復古的味道,曾經一度塵封於角落的膠片單反又逐漸被人們所挖掘出來。這裡,小編要給對拍膠片感興趣的同學們推薦一款比較不錯的入門級膠片單反——美能達X700
1982年誕生的X-700,可以說是集成了當時相機製造中二項最先進的技術:程序(P)自動曝光和TTL自動閃光。X-700的程序方式首次應用了4:7的快門光圈程序比,應用這種比例,在配合50 mm標鏡的情況下,在低照度環境時以1/30秒或更低的速度與最大光圈配合;在高照度環境下,光圈隨著快門速度的提高而急劇縮小。TTL閃光是能夠直接測膠片平面反光而實現自動控制閃光燈曝光的系統,也是當時最先進的。除此以外,X-700還有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和手動曝光功能,另外還有曝光補償、曝光鎖定、景深預測等專業功能。X-700是作為一款高檔業餘照相機開發的,因此其有很多配件,如二款馬達卷片器、日期後背、無線控制器等。正因為X-700如此強大,所以當年力壓尼康同時推出的熱門相機FM-2,獲得了當年的歐洲相機大獎。
器材介紹:
美能達X700與尼康FM2,佳能AE-1,奧林巴斯OM-1並稱為豆瓣四大神機,作為神機之一,不得不介紹其作為的神機的理由。
一.是取景器採用美能達的專利銳利磨砂對焦屏,在135手動機裡幾乎是最亮的,暗處和弱光下對焦很舒服準確,憑這點在用戶心中得分極高
二.是它的測光準確,採用經典的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但算法精確,在焦平面快門後下方還有另一套實時測光系統,當快門打開後,再對收小光圈後到達膠片的光線進行一次實時測光,並按照實時值進行暴光,這是X-700的獨到之處,這個功能使得X--700在M和A檔能夠兼容所有符合卡口標準的鏡頭,即使是沒有光圈連動撥杆的非MD卡口標準的鏡頭在X--700上一樣可以使用A和M檔正確暴光,而MD卡口的鏡頭則可以使用其A,M,P檔的全部功能。本人經常直接把X--700當測光表使用,然後再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暴光補償,使得最後的暴光效果非常理想。我有800SI,但實用中有時其自帶的十四區蜂巢測光反而不如X---700,比如在主體很小,背景是大片白色牆的情況下,800SI往往出現了主體暴光不足的問題;或者在主體過亮而背景反差較大時,也出現暴光異常的情況。但使用X-700的P和A檔卻能夠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暴光準確,而且整張畫面各部分的暴光量平衡得很理想,高光部分和弱光部分過度得相當自然,這個特點是我在長期的實踐中深刻體會到的。感嘆二十年前的X-700至今還未落伍,更感嘆美能達不愧為世界級品牌的技術造詣
三.是有面向MD鏡頭的P檔功能,其原理是根據機身的精確測光,通過光圈撥杆自動控制鏡頭用最大光圈配合高速快門來進行拍攝(使用時先把MD鏡頭上的最小光圈鎖鎖定),以最理想的拍攝組合程序來減少手震機震的影響,從而提高拍攝的成功機會。低於三十分之一秒的快門速度時還有聲音報警裝置(先把電源開關撥杆撥到報警檔),所以即使新手手持使用X—700的P檔,也是可以充滿信心的,緊急時可以當做傻瓜機快拍。採用了較少見的金屬電子感應測光快門鈕,相當美觀高檔,為相機的經典性增色不少。從綜合性能來看,即使是目前的FM3也不見得超越X-700;
四.是結構緊湊,質量穩定,取景器資料LCD顯示直觀齊全,小巧輕便而機動性強
五.是一機多用,有獨立的景深預視,有暴光補償,暴光鎖定,電子自拍,有TTL閃光燈功能,有安全上卷機構,可裝外置高速馬達及大量的附件設備等等。很多專業人士用它來搞創作,獲獎或者成為世界經典作品的數不勝數;
六.是性價比高,在82年推出後,價錢一直和尼康FM2持平,到85年還賣當時的二千多元,現在的新機不到兩千的價錢,停產後還有使用和保藏價值。現在儘管有很多新式自動化的機器可以選擇,但手動攝影的魅力遠未消逝,甚至還有回升的趨勢。
但是雖然美能達x700作為一款優秀的的入門機,但是也是有他獨有弊端——電容。由於是電子與機械結合的產物,隨著時間流逝,不少電子元件開始老化,最嚴重的即電容,往往導致測光失敗,快門按不下去(電子式快門),小編買過的x700也出過相似的問題,花了小編300大洋。
但是無可否認,美能達x700配上M家的鏡頭往往使出片濃豔且不俗,還是用圖片來說話。
總結
作為當年定位為「高級業餘型手動對焦單眼相機」的膠片機,也是極為適合我們這些初學者去嘗試拍膠片,而且x700性價比也比較高,在淘寶上等價格也往往在800到1000左右浮動,當準備開始在深入的玩膠片時 也往往可以按原來的價格賣出,這是數碼單反絕對不可能超越的地方。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
照片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註明出處
【關於視覺】
一群攝影的純粹愛好者
微信:zstusunshinevision
微博:浙江理工大學陽光視覺
官網:http://sunshine.zstu.edu.cn/
投稿請至:vision@zstus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