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攝的是物的歷史。其他世間萬物都隨歲月的流逝而變化,我的藝術的主題是時間。
——杉本博司
時間仿佛是凝滯的,停留在了那一刻;
時間又仿佛是靜止的,所有過往都不曾來過;
然時間又記錄了歷史,凝結了記憶,擁有過夢想;
一切,在瞬間永恆。
杉本博司,記錄時間、記憶、歷史與永恆……
∧ 藝術家杉本博司
讀杉本博司,是不需要言語的,靜靜地享受就好。
今日的文字來自於後藤繁雄與杉本博司的一段對話,想要了解更多杉本博司的世界,可以認認真真地,讀一讀。
然後,也許你會對人生、對這個世界有了多一些感悟。
(後藤繁雄,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TOKYO FRONTLINE ART FAIR Organizer,身兼書籍編輯、創意總監、策展人、G/Pgallery + g3/gallery總監等多重要角色。是一位在日本當代藝術、攝影、出版、藝文、設計界名號響鐺鐺的人物,任何你想得到的大師,荒木經惟、筱山紀信、Takashi Homma、蜷川實花、坂本龍一……都和他脫離不了關係,他的影響力遍及日本和全亞洲,是一個你不能忽視的名字。)
——《海景》——
(Seascapes, 1980-2002)
杉本博司
▼
他以一個人面對宇宙、時間與空間,他整合了永恆與崇高,天與人的禪意。
空無一物的狀態。 空無一物的天,空無一物的海水, 一種混沌的狀態,卻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除去美學層面的考量,這更多是精神層面的表達,一種追尋內心寧淨,近似於佛教禪宗的虛無而自然形成的美。
每個人都能體會到更多,哀傷, 成長,變化,四季,甚至生死。
∧ Lake Superior, Eagle River, 2003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42.5 × 54.3 cm
∧ Lake Superior, Cascade River, 1995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40.6 × 53.3 cm
∧ Ionian Sea - Santa Cesarea, 1993
Gelatin silver print
42.9 × 55.1 cm
∧ Bay of Sagami Atami, 1998
Gelatin Silver Print
41.5 × 54 cm
∧ South Pacific Ocean, Tearai, 1991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50.8 × 61 cm
∧ Sea of Japan, Oki, 1987
Gelatin silver print
119.4 × 149.2 cm
∧ North Pacific Ocean, Stinson Beach, 1994
Gelatin silver print
119.4 × 149.2 cm
和杉本博司的對話 - 後藤繁雄 (摘譯)
前言
關於杉本博司的作品,評論家清水穣稱之為「最後的現代主義者」,回顧自「劇場」、「海景」這些完美作品,杉本博司不但是杜尚以來的現代主義大師,更將日本的靈性和美學準確地在攝影中傳達。
比起其他任何藝術家,杉本博司自覺於「時間的邊際」,意識著瞬間和永遠,以攝影這樣可見的媒材持續挑戰時間不可見的觀念;由他對古美術的深度認知,探討時間中的美如何被表現。杉本博司以非當代人測量時間的尺度來觀看時間和美。.。
杉本博司新作Talbot
邊看著杉本博司自行編輯的「歷史的歷史」,杉本博司(以下簡稱杉本)和後藤繁雄(以下簡稱後藤)在2008年7月進行了以下訪談。
後藤:這是牛頓的Pricipia吧(譯註 - 「歷史的歷史」一書以杉本的收藏品和攝影為中心,Pricipia為牛頓1687年發表的書,刊載了牛頓力學,是杉本的收藏品)
杉本:對,在拍賣中買了初版,是微分和積分的起源,從這裡我發展出作品「數理模型」。這是牛頓的「光學」(譯註 -牛頓1704年發表的書,同是杉本的收藏品),攝影如果沒有牛頓就不會存在,是他首先發現了光原色。.
杉本:這本書寫了daguerreotype的製作方法,是攝影發明後立刻出版的書,從這裡開始了肖像攝影。.
——《劇院》——
(Theaters, 1975-2001)
杉本博司
▼
杉本博司在拍攝《劇院》系列時,跑到一個又一個已經被遺棄的電影院,架起照相機對準銀幕,然後放上一部電影。當電影結束時,電影故事因為底片長時間曝光而在膠片上成為一段空白,但黑暗中的電影院裡角角落落的細節卻因了長時間曝光而被時間鏤刻得稜角分明。
∧ Tampa, Florida, 1979
Gelatin silver print
119.4 × 149.2 cm
∧ Marion Palace, Ohio, 1980
Gelatin Silver Print
41.9 × 54 cm
∧ U.A. Walker, New York & Limited Edition Theaters Book, 1978
Photogravure on acid-free BFA Paper
43.2 × 53.3 cm
∧Cinema Odeon, Firenze, 2013
Gelatin silver print
50.8 × 61 cm
∧ Canton Palace, Ohio, 1980
Gelatin silver print
42 × 54.5 cm
∧ UA Little Neck. New York, 1976
Gelatin Silver Print
47.6 × 60.3 cm
∧ Cabot Street Cinema, 1978
Gelatin silver print
42 × 54.5 cm
∧ Imperial, Montreal, 1995
Gelatin silver print
42.2 × 53.3 × 0.6 cm
後 藤:你這些收藏品或許可作為此次訪談的開端,上回森美術館個展「時間的結束」也是如此,您在展覽入口象徵地放置了拍攝杜象大玻璃作品的照片,杜尚因為思考 三次元和四次元的表現製作了大玻璃,也就是說,作為觀念的投射,您也有了同樣的想法。但是,橫行於唯一尊重視覺的視覺文化的,其實就是藝術的歷史,也因此,杜尚說,希望將更多「知的」東西帶進藝術當中。但又另一方面,反擊於於藝術歷史的,包括了後來發展出的觀念藝術,還有以視覺為中心發展出的攝影。
攝影發展至今近200年,很快地就進入了數位取代銀鹽攝影的時代,這個時候讓人重新思考「起源的問題」,也就是「攝影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本質問題,數位攝影的高性能讓人類獲得比眼睛更高解析度的影像,但同時也把人類的眼睛到底看到什麼,這件事情相對化了。
如同以Cindy Sherman為代表,將單純紀錄觀念和表演藝術的攝影帶入當代藝術的領域,攝影逐漸被「藝術化」,但杉本您的攝影,似乎將攝影設定為為了觀念和影像的裝置,並更企圖捕獲攝影的本質。.就如同這本「歷史的歷史」,一般人看來這只是一本拍攝古董作品的書,為何能代表當代藝術?應該會為之困惑吧,但是一旦以思考攝影的角度切入,多數人會以分析繪畫史的方法企圖去理解,從這個角度來認識,也就是說您以類似讀取歷史的方向,來搭建您的各個系列。
所以,您作品中看起來似乎不同的系列,其實觀點都是一貫的,新作Talbot也是如此,您取得當時的paper film後重新洗出,但是這個不只是對於源頭的回歸,似乎還奪取了源頭?(笑).
杉本:如果走在歷史的經緯上,我們不創造這樣的作品便不會寫下這樣的歷史,因此以自己的雙手整理一個攝影史,並不是因為我買了Talbot的paper film就能替攝影史寫下句點。
(譯註 - Talbot是杉本博司重新衝印Talbot的paper film所完成的作品,Talbot的paper film多為美術館收藏難以入手,杉本和紐約一古董商購買15張Talbot的paper film,聽說花了將近他一年賣作品的所得).
我認為,「銀鹽攝影史」已經結束了,底片、乳劑也將消逝殆盡,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天我也將自動地不再創作。這樣思考的同時,我認為不應該將數位攝影放入「攝影史」中,攝影自發明以來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可信性credibility,即「拍攝下來的東西曾經存在」,但是數位攝影破壞了這個命題,也因此,攝影史終結了,只有短暫的180年的壽命。.
——《建築》——
(Architecture, 1997-2002)
杉本博司
▼
規整的幾何形體建築,高聳入雲的長方體摩天大樓,沒有一絲色彩的黑白畫面,灰暗的黑白影調,運用柔焦的攝影技法,使得本來清晰的建築物變得模糊。
為何世界變得這樣模糊?你是否也感覺到了對世界的困惑和迷茫?
∧ Casa Batillo II - Gaudi, 1998
B&w gelatin silver print
47 × 58.4 cm
∧ Chapel de Notre Dame du Haut I - Le Corbusier, 1998
Gelatin silver print
61 × 48.3 cm
∧ MoMA Bauhaus Stairway, 2013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149.2 × 119.4 cm
∧ Church of Light , 1997
Black & White Photograph
61 × 50.8 cm
∧ Satelite city towers, 2002
Gelatin silver print
58.3 × 46.8 cm
後藤:您所做的事情,是reply攝影的起源?或是捏造攝影的起源呢?這是一個相當模糊的界線,不!也或許是證明了沒有起源?
杉本:是的,對歷史來說並沒有「起源」,起源都是後來被整理出來的,因此,這不是再生也不是捏造攝影史的起源。如同神話,都是原本不存在的東西。
後藤:所以,「歷史的歷史」,還是在創造攝影的歷史吧。
杉本:對的。柔軟的說法是「梳理歷史」。Paul Getty美術館的策展人看到Talbot系列時說「也在我們這裡展吧!」,所以Talbot系列又再製作,之後展出預定是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在Paul Getty美術館、大都會博物館、我自己各收藏了一套。(譯註 - Talbot的paper film所製作出來的作品因都略為不同,所以全視為原作).
——《透視畫館》——
(Dioramas, 1975-1999)
杉本博司
▼
在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拍攝大畫幅的透視攝影,這些照片初看像是對自然世界的原本記錄,呈現了遼闊的自然風光和野生動植物。然而,杉本沉浸於圖像的技巧中。以乾脆的黑白和犀利的色調所構成的大畫幅作品,其中靜謐和樸素的特質揭示了構建於畫框裡的世界固有的不自然感。
∧Earliest Human Relatives, 1994
B&w gelatin silver print
65.2 × 83.2 × 3.5 cm
∧ Arctic Ocean, 1980
Gelatin silver print
50.8 × 61 cm
∧ Permian Period, 1992
Gelatin silver print
50.8 × 61 × 0.6 cm
杉本博司新作Lighting Fields
後藤:某種程度您還是杜象主義者,我認為因為您想知道「攝影到底是什麼?」,所以才不斷地將當代藝術攝影化,不同的系列、不同的系統,但是追求的只有這一個。我想世上的人看到您最新作品Lighting Fields,應該會大吃ㄧ驚吧,這個已經超越了攝影中底片、影像的意義。
杉本:沒有相機和鏡頭也可以攝影,結局就是像Talbot,不需要相機和鏡頭。Talbot畢生致力於攝影,我幻想如果他和Michael Faraday(譯註 - 19世紀英國科學家,發現電氣分解和電磁誘導等法則,也是Talbot共同研究攝影的學者)能夠發明更多攝影的技術會是怎樣?.歷史只有一回,沒有發生的選擇太多了,我只是試著採用這些選擇。.(Lighting Fields)重要的是它並不是因為影像很美才美,而是這個現象本身是美的,在感知到美的那一瞬間,好像其中又潛在了什麼誘人的魔性,所謂的美,是sign而不是signal。.
——《閃電原野》——
Lightning Fields
杉本博司
▼
以有機物的組合結構以及原始形態為主題,流淌著奔放的動態和能量,影射著生命起源之時迸發出的第一個火花。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以攝影為載體寄託了杉本博司對科學研究和實驗的熱情。他並未使用照相機,而是在暗房裡將未曝光的膠片放到預先設計好的、能夠產生不同電壓電流的設備上,以創造出特殊的效果。
∧ Lightning Fields Composed 009, 2008
Gelatin silver print in artist's frame
177.8 × 96.5 cm
∧ Lightning Fields 167, 2009
Gelatin silver print
58.4 × 47 cm
∧ Lightning Fields 143, 2009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58.4 × 45.7 cm
後藤:所以您所選擇、所偏愛的藝術品,大多是看不出藝術家製作的痕跡的作品,因為掙脫了是誰製作的情況,才能更接近真正的美?
杉本:是的。
後藤:Lighting Fields製作時間多久呢?
杉本:大概3年左右,經歷了無數實驗,實驗結果大概有3大本的檔案夾。放電的情況和當天的溼度、溫度、室內外的溫度差都有關。製作Lighting Fields時需要戴上黑色眼鏡,更能夠感受到這個未知世界的深奧,結果雖然是單純的型態,卻非常深奧。
後藤:Lighting Fields非常美,像是血管、葉脈這些自然生成的形狀。是在照片乾板的上面放電?
杉本:對的。在暗房中拿著電極通電,機器是如同誘導雷電的機器。
後藤:這些都是unique的原作嗎?
杉本:根據展覽的情況會做區分,基本上Lighting Fields使用如同一般桌子大小的Lith film,一些展示是使用Lith film本身,之後預定將其中數件拿來製作成8x10的底片,然後放像成大件相紙的連作。.
——《其他作品》——
杉本博司
▼
∧ Fiesta Drive-In, Pico Rivera, 1993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42.2 × 54.3 cm
∧ On the Beach 017, 1990
Platinum palladium print
76.2 × 111.8 cm
∧ Stylized Sculpture 117, designer: Cristóbal Balenciaga, 2007
Gelatin silver print
149.2 × 119.4 cm
∧ Vermont Drive-In, South Bay, 1993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42.2 × 54.3 cm
∧ Limited Edition of Cahiers d'Art 1, 2014 - English Edition, 2014
Gelatin silver print
32.2 × 24.9 cm
∧ Stylized Sculpture 008, designer: Yves Saint-Laurent, 2007
Gelatin silver print
149.2 × 119.4 cm
∧ Stylized Sculpture 023, designer: Vionnet, 2007
Gelatin silver print
149.2 × 119.4 cm
∧ Stylized Sculpture 067, designer: Yohji Yamamoto, 2007
Gelatin silver print
149.2 × 119.4 cm
∧ On the Beach 007, 1990
Platinum palladium print
76.2 × 111.8 cm
∧ On the Beach 011, 1990
Platinum palladium print
76.2 × 111.8 cm
∧ Stylized Sculpture 110, designer: Issey Miyake, 2007
Gelatin silver print
149.2 × 119.4 cm
∧ Charles 1, 1999
Gelatin silver
149.2 × 119.4 cm
∧Limited Edition of Cahiers d'Art 1, 2014 - French Edition, 2014
Gelatin silver print
32.2 × 24.9 cm
∧Hi Way 39 Drive-In, Orange, 1993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42.2 × 54.3 cm
∧ South Bay Drive-In, South Bay, 1993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42.2 × 54.3 cm
∧ Stylized Sculpture 011, designer: John Galliano, 2007
Gelatin silver print
149.2 × 119.4 cm
∧ Fiesta Drive-In, Pico Rivera, 1993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42.2 × 54.3 cm
∧ Stadium Drive-in Orange, 1993
Gelatin silver print
47 × 60.4 cm
∧ Azusa Drive-In, Azusa, 1993
Gelatin silver print mounted to board
40.6 × 53.3 cm
攝影的完結
後藤:銀鹽攝影已經完結,歷史完結,時間完結(譯註 - 這是此次訪談內容和杉本過往展覽的題目森美術館個展「時間的結束」的題目),這並不單單是感性,彷彿是失去所有的寂漠感?
杉本:這就是日本文學和日本美意識的根本.在這樣的寂漠感中,數位攝影只曇花一現、空虛短暫, 數位化的影像存在硬碟當中,但只要一個強力的磁石便把它完全消除。情報並不是堅固的東西,相較之下人類的頭腦更為堅固,而數位攝影使用噴墨列印出來的相 片,化學的表層和手工洗出來的銀鹽表層,在物質的存在感上有壓倒性的不同吧。攝影進入數位時代是歷史的洪流,以我來說現在的作品也是有需要轉化到數位的時 候,所以對於接下來的世代,如何教導他們以藝術的方法使用這個媒材的特性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認為,我能生在銀鹽攝影的時代真是太好了。從中我享受到很多樂趣。
接下來我要製作的系列是Colors of Shadow,在以最接近黑白的彩色來表現影子中微妙的顏色,這是否能完整地拍攝出來還是一個挑戰。我有著身為銀鹽攝影家的自負,所以也想嘗試就數位攝影來說非常困難的表現。總之,攝影的歷史已經完結,僅有180年的極短的歷史。.
(訪談結束)
「杉本博司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令人尊重的攝影家之一。他的重要攝影題材都是對藝術、歷史、科學與宗教的詮釋。他將東方哲學思想與西方文化主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這是國際著名的哈斯勃蘭德攝影獎對其2001年度的獲獎者、日本攝影家杉本博司的評獎評語。
意猶未盡?想要了解更多的盆友可花上一點時間看看上個月16日大師杉本博司在央美的講座。
關於藝術家
杉本博司
194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70年畢業於東京Saint Paul’s University,1972年畢業於美國舊金山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1974年赴美國紐約進行創作攝影作品集《Dioramas》《Thearters》《Seascapes》《Chamber of Horros》《Architecture》《Portraits》《Colors of Shadow》等等。
杉本博司成功地詮釋了黑、白、灰三種色調所蘊含的全部潛能。他的攝影作品在東方和西方意識形態中架起了一座橋梁,一路探尋時間起源和社會發展的腳步。
今日福利
杉本博司電子畫冊(共三冊),封面如下:
畫冊簡介:三本畫冊,分別是大師幾個系列作品,非常優美精緻的畫冊,值得擁有。
獲取方式:熟知索要方式的朋友請按照以前的既定方式,新朋友請發郵箱和書目名稱至公眾號後臺,不明白的,我們會逐個解釋清楚,感謝朋友們的大力支持!(PS: 收到文件後請儘快下載,以免過期)
聲明:此畫冊原始資料來自網絡,僅做交流學習用,閱讀後請儘快刪除!
——END——
倘若人生匆匆 不妨放慢腳步
刻錄美的時光 世界有我精彩
▼
主編微信:mookme_mo
聯繫郵箱:mookme@126.com
QQ:3180606279 Q群:209703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