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燃青春,熱血之戰,不負河山。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雷霆戰將》以熱血之戰銘記歷史,以戰鬥青春致敬英雄,不僅生動展現了中國軍人的鐵血英雄氣概,更弘揚了勇往直前的青春正能量,唱響了時代主旋律。
該劇講述了八路軍獨立團團長王雲山與「死對頭」騎兵團團長杜德勇、「宿仇」川軍178師師長郭勳魁從互不相識,到面對中華民族危難時同仇敵愾,聯手抗擊侵華日軍,用熱血情懷和熾熱青春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
劇中呈現了一場場殘酷硬戰、一次次血與火的生死考驗。激戰鷹嘴坡、血戰西風嶺、智勝二道梁、攻打青山鎮……無論是王雲山的獨立團、杜德勇的騎兵團,還是郭勳魁的川軍178師,面對來犯日寇,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國軍人,說得最多的是「中國軍人,跟我上!」
每次戰鬥,獨立團將士如猛虎出籠,衝鋒在前,每一個戰士都是一把尖刀。團長王雲山更是作戰勇猛,智計百出,善打惡戰,敢啃硬骨頭。當其他團都久攻不下時,有勇有謀的王雲山卻立下軍令狀,採取「聲東擊西再擊西」的戰術,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帶領獨立團拿下西風嶺,打出了獨立團的實力和霸氣,更展現了中國軍人的智慧與血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雷霆戰將》沒有避實就虛,而是在真實展現戰爭殘酷性的同時,展現了一種捨我其誰、有我無敵的戰爭美學,譜寫了一曲可親、可信、可敬的英雄讚歌。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從軍官到士兵,可以說《雷霆戰將》裡的每一個愛國軍人都是英雄。在日軍形成合圍的極致險境下,獨立團、騎兵團和川軍178師聯合作戰,共同對抗武器精良、訓練有素的敵人。該劇不僅呈現了三位雷霆戰將的突圍血戰,更展現了血戰背後的悲壯。劇中有這樣一幕場景:當所有兵力都在前沿陣地激戰,日軍卻從後面偷襲,無兵可用的獨立團政委江平帶著還能動的傷員拼死抵抗。傷員們拄著拐,纏著紗布,拖著血淋淋的傷軀爬起來戰鬥,把生的機會留給醫護人員和重傷員,用年輕的生命守住了高地。政委犧牲時,手裡還握著刺刀,保持著戰鬥姿態。這是他們最後一次為獨立團戰鬥。面對圍上來的日軍,來自甘肅和四川的兩個重傷員背靠背,微笑著拉響手榴彈,和日軍同歸於盡,壯烈殉國。甘肅兵唱的那句信天遊:「尕妹妹,天上喲,白雲彩呀」,隨風飄蕩,氣壯山河。
國家危難,吾輩豈能苟安。面對民族危亡,生死兄弟同仇敵愾,肝膽相照。《雷霆戰將》超燃激戰的背後,是燃爆熱血的無悔信仰。中國軍人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男兒到死心如鐵。哪怕敵軍千萬,吾輩血戰到底,誓死不退。
英雄在戰鬥中成長,《雷霆戰將》深入聚焦人物的精神世界,清晰展現了幾名軍人的成長經歷。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從專打硬仗的猛將到內外兼修的戰將,王雲山在作戰中逐漸成長成熟,在戰場上淋漓盡致地綻放著自己的青春才華。「秀才團長」杜德勇也在與王雲山並肩作戰時,選擇放下個人榮譽,甘做「綠葉」。正是有了這兩人高於個人追求的精誠合作,他們才能順利地完成黨交給的使命,團結好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最後的勝利。相較於王雲山和杜德勇,劇中的川軍名將郭勳魁則有著另一種成長之路。他在與八路軍的協同作戰中深受影響,與王雲山惺惺相惜,最終在日寇的炮火中幡然醒悟,不再糾結於兒女情長,明白了一個軍人真正的榮譽來自人民的肯定與認同,從一名舊式軍人成長為真正的革命者,最終投身到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偉大事業中。
《雷霆戰將》喚起了更多年輕人的血性和理想,凝聚起愛國熱情,堪稱一部從故事內容、人物架構到情感表達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品戰爭劇。在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社會氛圍下,優秀的影視作品可以吸引並影響眾多青少年。抓住他們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這是對紅色基因最好的傳承,也是對革命英雄最好的致敬。
朱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