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女子懷孕後去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她的子宮裡竟然沒有胎兒,最終在子宮外的腹腔裡找到了一個15周大的胎兒。
黃女士是崇左市扶綏縣人,與丈夫育有一女。國家放開二孩政策後,夫妻倆也想再要個孩子,但一直沒能如願。今年9月,已經41歲的黃女士發現自己懷孕了,去當地醫院檢查,確診為早孕,全家人都很高興。
2個月後,黃女士去醫院做孕期檢查,醫生通過超聲檢查,竟然在她的子宮裡找不到胎兒。後來進一步擴大檢查範圍,才發現在子宮外面有一個約15周大的胎兒。這種罕見的情況讓當地醫院束手無策,便建議她立即轉到南寧的大醫院。
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趙仁峰介紹,黃女士的這種情況是罕見的腹腔妊娠。正常女性懷孕,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裡受精,形成受精卵後,輸卵管裡的黏膜層會開始一點點地撥動,像划船一樣,把受精卵慢慢推到子宮裡。但是如果輸卵管發炎了,這「划船」的動作就沒有了。
▲多學科配合進行手術,最終化險為夷。院方供圖
受精卵沒辦法滑進子宮,就只能自由活動,或者反方向流出輸卵管外面,滑進肚子裡。胎盤的植入性很強,滑到哪裡,就在哪裡紮根,相當於「種植」在上面,吸取器官的營養,因此如果種在重要器官上,危險性很大,一旦發生大出血,會是致命的。
經過檢查,黃女士的胚胎從輸卵管裡滑入腹腔,掉入了子宮與直腸之間一個名叫「道格拉斯窩」的間隙裡,在那裡生根發芽,情況非常危險,必須立即手術。
12月6日,黃女士在該院接受了手術。由於病情複雜且兇險,婦產科聯合麻醉科、手術室、輸血科開展一系列緊急搶救,最終成功清除病灶並止血,挽救了黃女士的生命。在ICU觀察了幾天後,黃女士目前已轉回普通病房,身體正在逐步康復中。
婦產科的醫務人員了解到黃女士家的經濟條件並不好,屬於貧困戶,家庭年收入只有1萬元左右。她本人身體也很瘦弱,身高1.48米,體重不到32公斤,後續還需要繼續治療和營養支持,經濟壓力很大。於是在科室內發起了捐款,不到一天就捐款1萬多元。同時,醫務人員並幫助他們在輕鬆籌籌款,目前募集到4萬多元愛心款,加上醫保報銷,已基本夠支付醫療費。
▲12月17日,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趙仁峰將科室醫務人員捐的1萬多元愛心款交給黃女士。南國早報記者張若凡攝
趙仁峰介紹,我們平時所說的宮外孕,95%是發生在輸卵管。胚胎滑到腹腔裡是非常罕見的,發病率約為1/15000。
專家提醒,預防異位妊娠需要注意個人衛生,婦科炎症要儘早治療。從備孕期開始,不建議過度運動。懷孕後應按時進行產檢,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