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2020-12-20 中國青年網

「中國科技人員克服了眾多技術挑戰」

「嫦娥五號的發現可能改寫月球的歷史」

「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最新突破「

……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一些國際組織對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表示祝賀。

國際電聯

祝賀嫦娥五號回家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第一時間向中國政府發賀電,祝賀嫦娥五號回家。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資料圖)

趙厚麟指出,從月球採樣返回地球,這是中國的第一次,也是全世界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意義非凡。「在過去的23天裡,嫦娥五號在太空展示了超群的技藝和中國智慧,令人嘆為觀止。」

他隨後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是處在如此嚴峻和特殊的形勢下,中國一系列世界領先的高科技項目紛紛精彩亮相:北鬥三號成功組網,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長徵五號不負眾望,嫦娥五號載譽歸來;奮鬥者號深海探測器載人下潛超過萬米;珠峰測量精確高程公布;5G在全國各地普遍布局,進展神速;量子計算機「九章」橫空出世等等,實現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的壯舉,令人驚豔。

趙厚麟說:「嫦娥五號的凱旋歸來是不平凡的2020年壓歲大作,是中國送給全世界的珍貴禮品。我們衷心期待,中國的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在2021年再創輝煌,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趙厚麟重申:「國際電信聯盟將一如既往加強與中國同行的合作,發展信息通信技術,造福全人類。」

ESA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歐洲航天局(ESA)在社交媒體上就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表示祝賀:「歡迎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從月球上帶著珍貴的月球樣品返回。」

歐洲航天局指出,當嫦娥五號返回時,其正在為中國國家航天局協調部分網絡和天線的追蹤服務。歐洲航天局曾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十分高興能夠助中國嫦娥五號一臂之力。

除了國際組織,多家外國媒體對於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也第一時間予以報導。

太空網

這些樣品將成為寶庫

全球知名天文學網站《太空網》(space.com)刊發了題為《中國嫦娥五號太空艙44年來首次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的報導。報導評論稱,嫦娥五號帶回的樣品能為了解月球的歷史和演化提供一個新窗口。

報導援引華盛頓大學行星科學家布拉德利·喬利夫的話稱,「(美國)阿波羅探月項目收集的所有月球巖石都超過30億年,而月球上年輕撞擊坑通過分析確定的年齡都小於10億年。」 喬利夫表示,嫦娥五號帶回的樣品將填補關鍵的空白,「這些樣品將成為寶庫!」

德國之聲

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最新突破

德國之聲報導稱,中國的嫦娥五號攜帶了2公斤(4.4磅)的月球樣品,這是44年來被帶回地球的第一批月球樣品。報導稱,此次任務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上取回樣品的國家。這也是中國航天計劃的最新突破,中國未來還計劃登陸火星和建立空間站。

太空新聞

嫦娥五號收集的巖石樣品為進一步探索太空打開了大門

太空新聞網(SPACE NEWS)報導稱,在完成複雜的23天任務後,中國成功回收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

報導指出,嫦娥五號收集的巖石樣品比迄今為止美國和蘇聯所收集的要年輕數十億年。這些樣品將被送到北京的一個專門建造的實驗室進行製備、分析和存儲,為進一步探索太空打開了大門。

CNN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從月球收集巖石的國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些樣品是從一個之前從未到訪過的月球區域取回的,也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的樣品。

報導援引中國航天局探月中心副主任裴照宇的話表示,中國會向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提供一些樣品。同時,中國希望與其他國家合作建立國際月球科考站,這可以為月球科學探索和技術實驗提供一個共享平臺。

南華早報

中國取回的月球樣品「年輕」很多

《南華早報》在報導中回顧了中國探月工程的發展歷程。

報導指出,嫦娥五號計劃是從2007年開始孵化的。嫦娥五號數周前在月球著陸後,通過鑽孔機和機械手臂,從月球表面和地下2米回收了2公斤(4.4磅)的樣品。報導指出,那裡的地質情況比美國和蘇聯取樣的地點要年輕得多。

世界報

中國科技人員克服了眾多技術挑戰

法國《世界報》在報導中指出,在嫦娥五號任務中,中國科技人員克服了眾多技術挑戰,成功實現月面起飛,上升器和軌道器順利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負責回收返回器的工作人員克服了夜間著陸、天氣寒冷以及著陸區域面積廣大等困難,迅速抵達回收現場。

報導指出,這次任務還具有現實的科學意義。人類之前從未在嫦娥五號降落的風暴洋地區進行採樣,這一地區年齡為12億年,而之前美國阿波羅任務採樣地點年齡為36億年。

報導援引法國巖石地球化學研究中心科學家的話表示,嫦娥五號採樣地區巖石的化學組成與阿波羅任務採樣巖石的組成非常不同,阿波羅任務更重視古老的月海,當時進行的月球採樣缺少代表性。而嫦娥五號帶回的樣本將有助於完善人類對月球的認識。

商業內幕

嫦娥五號的發現可能改寫月球的歷史

《商業內幕》新聞網站刊發報導指出,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可以揭示月球是否曾在12億年前出現過火山活動。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只能研究30億年以上月球區域的樣品,所以他們對月球火山活動的了解也就到此為止了,而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巖石可以幫助科學家更精確地估計這片月球區域的年齡。

文章援引中國行星地質學家肖龍的話稱,這樣的發現可能「改寫月球的歷史」。

(來源:環球資訊+)

相關焦點

  • 環球聚焦:「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除了國際組織,多家外國媒體對於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也第一時間予以報導。 太空網:這些樣品將成為寶庫 全球知名天文學網站《太空網》(space.com)刊發了題為《中國嫦娥五號太空艙44年來首次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的報導。
  • 五星紅旗在月球升起,嫦娥五號將把「無價之寶」帶回中國
    尤其是本次在發動機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上的一裝置彈出了五星紅旗,令人感慨。這是中國國旗首次在月球表面「獨立展示」,意義不亞於當年阿姆斯特朗將美國國旗插上月球。 在這裡需要簡單說明一下,嫦娥五號此行前往月球的任務就是帶回前文所述的「樣品」,即月壤,說白了就是月球表面的土壤巖石等,用於科研研究。
  • 1731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落戶國家天文臺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來源央視新聞嫦娥五號帶回的2千克樣品,有怎樣的價值?這趟旅程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嫦娥五號執行的多個任務都是中國首次嘗試。拼命帶回的這2千克樣品將會帶來什麼研究成果,會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次年,嫦娥一號發射升空,之後每次嫦娥探測器發射,北京天文館都會迎來特意觀看月巖的觀眾。這半克月巖是來自美國的禮物,由阿波羅17 號飛船的航天員帶回地球。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將之作為贈禮。中國學者將其分為兩半,一半用來研究,一半用來展示。「這些年我們圍繞這半克月巖策劃了不少活動,跟觀眾介紹月球相關的知識。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背面土壤,美國科學家急了:讓我看看
    創造歷史,嫦娥五號帶回月球背面土壤。中國登月艙於周四返回地球,帶走了40多年來第一批來自月球的巖石和碎片。嫦娥五號的四個模塊中的兩個模塊於12月1日降落在月球上,通過從地表上挖出樣品並在月球地殼中鑽入2米,收集了大約2千克的樣品。樣品被放置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該容器由上升車運回返回模塊。此次成功的飛行任務是中國太空計劃的最新突破,其中包括對火星的機器人飛行以及永久軌道空間站的計劃。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進入實驗室 即將安全解封
    原標題: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進入實驗室即將安全解封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並向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頒發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責任狀。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特產」催熱概念股
    除在航空史上實現裡程碑式的進步外,帶回月球「土特產」的嫦娥五號也將進一步揭開太空奧秘。12月17日凌晨,出徵三周有餘的嫦娥五號「胖五」完成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之旅。在最後一棒,嫦娥五號返回器通過「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兩次進入大氣層,成功穿越了大氣層,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舉行
    圖為科研人員準備給月球樣品稱重。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馮華、葉雨恬)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
    月球樣品移交中科院  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採集帶回的1731克月球樣品被移交至中國科學院。這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當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接收這批樣品,並送入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解放軍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安普忠、賀逸舒報導:今天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圖片來源:CCTV截屏)文/張淼12月17日凌晨,歷經19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在國家天文臺「安家」
    IT之家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發布,12 月 19 日,國家天文臺迎來一位貴客,由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的月球樣品歷經近 20 天的星際跋涉來到北京,最終在國家天文臺安家落戶!在眾人見證下,這珍貴的月球 「土特產」安全進入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IT之家獲悉,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 「繞、落、回」三步戰略目標的完美收官之作。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這也是人類 44 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 嫦娥五號落地後,該如何管理月球樣品?美方的索要可否答應?
    這幾天大家的手機可能給嫦娥五號刷屏了,因為它在12月17日凌晨接近兩點的時刻攜帶了2千克的月球樣品在內蒙古預定區域安全降落,這宣告了我國第一次地外採集天體樣本任務的成功。在網絡上公布的返回器降落視頻中,有一隻小動物入鏡了,成為了網友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後,人們更關心的是月球樣品的後續處理問題。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權威專家...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權威專家解讀中國航天裡程碑式新跨越新華社記者張泉、彭韻佳十年磨劍,載譽歸來!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 嫦娥五號平安回家,帶回的2公斤月球土壤怎麼分配?會給美國嗎?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在內蒙古成功著陸,平安回家,並圓滿完成了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這次嫦娥五號帶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土壤,那麼這些寶貴的月壤會怎麼分配呢?中國探月三步走近2公斤的月壤時隔44年,人類再次從月球帶回了"土特產"——月球土壤。
  • 嫦娥五號順利打包月球「土特產」,回家之路還有五關要闖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那麼這臺「月球挖掘機」是如何挖土的呢?不妨看看以下片段。
  • 普通人能見到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嗎?官方回應了
    一問 為何嫦娥五號任務著陸點選在風暴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表示,嫦娥五號任務著陸點選擇在風暴洋,是考慮到工程的可實現性,包括具備安全降落條件的地形地貌等因素,還包括能源供給所需的光照條件、熱控條件、通信因素、測控因素。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11月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近月點再次「剎車」,從橢圓環月軌道變為近圓形環月軌道。 11月30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開始「分頭行動」:「軌道器+返回器」的組合體在月球軌道待命;「著陸器+上升器」的組合體將擇機下降實施月面軟著陸。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1.7千克。  據介紹,阿波羅11號著陸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選擇這個地點的原因是這裡比較平坦,便於飛船降落和太空人艙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