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你,
良辰美景更與何人說?
——《天使愛美麗》
文丨舊故麻袋
∨
坐在沙發上發了會呆,才猛然記起今天是3月8號,被疫情困在家中的我,已對「節日」二字有了免疫力,仔細算來,2020年開年至今,我未好好過上一個節日,雖說家人都在身側,倒也未有不安,但要說沒有「孤獨感」,那絕對是假的!
在除了臥室,就只剩客廳、廚房的空間裡,「情緒」這種沒來由的東西變得莫名其妙起來,夜深時會莫名其妙的想哭,起床後會莫名其妙的發怵,甚至連到陽臺曬太陽,也會因羨慕天上的飛鳥而觸發莫名其妙的難過......
「情緒」變得脆弱,自以為是的堅強,在日復一日的封禁中產生了反噬,「思鄉之情」在慢慢醞釀,十分擔憂自己會因為經受不住「負能量」而崩潰,所以竭盡所能在克制,克制憤怒、克制悲傷、克制歡愉,唯一確定的是:生活寡淡了......
急需「鎮定劑」來穩定情緒的我,重溫了一部能讓人感受到「人間值得」的電影——《天使愛美麗》。
電影有時候就是這樣神奇,它比音樂帶給你的體會更震撼,它比電視帶給你的感受更酣暢,它可以是黯淡生活時的一碗「雞湯」,它也可以是無助無望時的人生「解藥」。
艾米莉就是我此刻的「解藥」,看著她古靈精怪、看著她天馬行空、看著她哭、看著她笑......看著她就好像是看著那個豁達開朗的自己,曾經也如此好奇世間的一切,如此熱愛細微的生活。
《天使愛美麗》是我為數不多珍藏的經典電影之一,但實際上最初對這部充滿法式風情的電影並不喜愛,因為它枯燥瑣碎,甚至有些無聊。
那時我更喜歡戲劇衝突感強的電影,懸疑、偵探、超英......很顯然,「愛情喜劇」並不在我的涉獵範圍之內,就好比那會看《愛在黎明破曉前》,我也覺得甚是乏味。
直到後來,開始明白「沒有你,良辰美景可與何人說?」這句話的含義,然後再次打開《天使愛美麗》,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曾錯過欣賞一部佳作。
艾米莉的童年並不幸福,父親的冷漠,母親的神經質,讓她無法得到正常孩子應有的關愛,加上被誤會得了心臟病,連上學的權力都被剝奪了,沒有朋友,沒有玩伴。
孩童時期的艾米莉應該是孤獨的吧,在不知愁滋味的年紀和孤獨相遇,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好在她並沒有被這樣的生活打到,反倒讓她擁有了一個幻想中世界,在這個幻想世界裡,所有的不可思議都是那樣的理所當然。
她喜歡把草莓套在手指上,然後一顆一顆吮到口中;她喜歡在手指上用顏料畫上可愛的小動物,然後靈動的做出各種躍然的姿態;她喜歡將手指深深地插入米袋裡;她喜歡用湯匙敲碎結成固體狀的油層;她喜歡在河邊用石頭打水漂......她熱愛自己的熱愛,堅持自己的堅持,關於平淡生活裡的幸福,她懂得怎樣才能觸手可及。
長大後的艾米莉是膽小的,她沒有勇氣去追逐心中所愛,但她同樣是勇敢的,會用聰明的小伎倆去幫助那些處在孤獨、寂寞、壓抑中的人們,給他們帶去希望,就像「天使」。
艾米莉的存在具有普世的「使命感」,她的樂觀也好,她的樂於助人也好,她生活的並不精緻,甚至過於普通,一點主角光環都沒有,是隨處可見的鄰家姑娘,但這不妨礙她成為「天使」,因為她生來就有一顆「悲憫之心」。
沉溺悲痛不可自拔的中年婦人、被疾病和孤獨所困的老人、經常受氣的蔬果店老實店員、被丈夫背叛的女房東......艾米莉用她那「惡作劇」式的方式去幫助他們,這樣的的「惡作劇」與她小時候捉弄欺騙她的鄰居如出一轍,但也正因為這種充滿智慧與戲謔的「小手段」,使身邊的人離幸福更近了一點。
「助人」某種程度看來也是在「助己」,艾米莉的感情對外是厚重的,但輪到自己就變得小心翼翼起來,那個與她一樣有著怪癖的男孩尼諾,讓她心動,也讓她猶豫,如果不是樓下爺爺的指點,她或許會錯過這段真愛。
艾米莉曾經幫助過的人,在最關鍵的時刻幫助了自己。學會善良待人,並不是「烏託邦」式的美好。
看完《天使愛美麗》,你很難找出這部電影的起承轉合在哪裡,它就像是春風拂面,潤物細無聲,心底那股暖流會有波動,讓你感受到久違的幸福感。你不會感覺到它的冗長,甚至還覺得這部電影有些可愛。
每個人都應該懷抱熱愛去生活,也應該懂得善良和關懷,就像艾米莉說的:「全心全力關懷他人,總比自怨自艾來得好!」如此簡單的道理,心裡都明白,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也許這就是現實生活和電影存在的差距吧!
總之,一部浪漫清新的電影讓人神清氣爽,「幸福」大概就是平凡生活裡點滴感受的集合,即便這種感受呈現出傷感、焦慮,或是其他負面情緒,那也是感受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接受它、消化它、戰勝它,然後慢慢積攢快樂吧!
最後,應個景,祝願所有女生:女神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