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性與人性。性當然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人性不止性這一種。黑白世界裡射進來的一束光卻不是為了照亮你,或許只是在做一次最後的告別。像夏天的雨,夜晚的燈,海邊的風,你感受到的,或許只是這個世界想讓你感受到的樣子。底層人的世界是慘澹無光,暗無天日,任人宰割,人無慈悲,則人間處處是地獄!結尾的構圖和渲染比任何恐怖片還要戰慄、比任何的諷刺文學還要諷刺!
《大佛普拉斯》在迷茫期不太適合看這類電影,可還是看完了,現在的我處於黑白期,也可能人生一直是黑白的,你看有錢人的人生才是彩色的。肚才覺得夾娃娃很療愈,誰能想到一個撿垃圾的人屋子裡堆滿了洋娃娃,就像自己,每次抬頭看見天空飛過的飛機以及日出和夕陽,就覺得生活還是有希望的,並不是那麼孤單和灰暗,這是屬於我的療愈。我們光生活就很難了,哪有力氣去講那有的沒的!「夾娃娃很療愈啊。」麵包房裡全是你夾來的娃娃,那麼,你到底是有多少令人悲傷的事呢?
電影中,神明是用來忽悠的工藝品;是用來斂財的商圈;是殺人後用來跪拜,祈求得到寬恕的庇護所;是目擊者用來逃避現實,獲取心理安慰的祭改地;也是殺人犯的藏屍點。大家都拜佛,大家在說出尖酸刻薄的每一句話之後,都不忘加上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哪裡是絕對乾淨的,也沒有哪個群體是絕對善良的,畢竟大佛裡能藏著屍體,教徒裡能藏著殺人犯。老爸在閩南是個難得的無神論者,記得在前年的一次家庭聚會上,老爸戲謔地說道,「像奶奶這種一心向善的虔誠佛教徒,在神明面前,一定是單純地祈求保佑家庭平安順利。然而做了虧心事的人,祈求的一定是希望壞事不要東窗事發;自私自利的人,祈求的一定是希望自己發大財,其他人都死翹翹。」極其優秀,可以說是絕了,非常喜歡!
黑色幽默,臺南,海邊。首尾呼應的葬禮,抓娃娃、飛碟、遺像,肚財人生的最後一餐後面那段輕快的口哨。窮人黑白的世界裡不只有有錢人行車記錄儀的視頻是彩色的,還有粉色的電動車。導演的旁白大大加分,前面仿佛在和兩個男主角一起看H片,觀感有一點點神奇,隔著屏幕感受到一丟丟的尷尬和刺激。人人敬拜的大佛裡藏了一具「屍體」,銅壁咚咚響的時候,滿身的雞皮疙瘩。
片尾的彩蛋把稍有懸念的結局攤開了,世間還是有正義的。死後還有人能記得你,算是不錯了在一個佛像雕塑工廠,兩個底層打工仔為打發時間偷看了老闆的行車記錄儀,發現了驚為天人的秘密:老闆殺了自己的情婦,而她的屍體,就被藏在斷頭的佛像裡。可惜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沒有逃過老闆的眼睛。這不完全是黑白電影,因為行車記錄儀的畫面是彩色的,正如肚財所說:「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而這些不起眼的底層人物,甚至不知道每天吃的是不是生命中的最後一頓飯,他們哪有心力去糾結黑白。
臺語電影,黃信堯導演會不時說幾句話來詮釋劇情。想起來很有趣,影片當中,肚財和菜脯通過行車記錄儀在偷看一段別人的故事,畫面在車外,聲音在車裡。而觀影的我們也同時在觀看他們的一段故事,畫面在熒幕裡,聲音在影院裡,來自導演那裡。佛法無邊,信眾無數。人都看不清楚彼此的內心,佛又如何能做到呢?畢竟你連它裡邊裝著什麼都不知道。很早就聽過這部電影,聽到名字第一反應:這什麼破名字啊!關於佛像的嗎?不看。偶然看到劇情簡介,覺得還不錯決定看一看。還是挺好看的。涉及到犯罪還以為會很恐怖,結果一點都不恐怖,還很好笑,特別是導演的旁白。劇情也是我喜歡的類型,就是黑白畫面看起來沒有彩色舒適。
時代變了,如今用行車記錄儀也可以拍電影了。導演以緩慢溫吞的節奏講了一件灰色的悲劇,所以順理成章的用了很多冰冷陰霾的黑白鏡頭,以及戲謔卻也無奈的畫外旁白。大佛在上,善惡無常。我在臺中看的二輪片二輪片的影院舊舊破破的說是670年代建的我都信,導演的很多獨白都是臺語,我只能看字幕彩色跟黑白的對比很明顯且強烈,電影當中的某些橋段挺有趣到結尾會發覺是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