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大佛普拉斯》,肚財覺得夾娃娃很療愈,屋子裡堆滿了洋娃娃

2021-01-09 營銷壹族

《大佛普拉斯》性與人性。性當然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人性不止性這一種。黑白世界裡射進來的一束光卻不是為了照亮你,或許只是在做一次最後的告別。像夏天的雨,夜晚的燈,海邊的風,你感受到的,或許只是這個世界想讓你感受到的樣子。底層人的世界是慘澹無光,暗無天日,任人宰割,人無慈悲,則人間處處是地獄!結尾的構圖和渲染比任何恐怖片還要戰慄、比任何的諷刺文學還要諷刺!

《大佛普拉斯》在迷茫期不太適合看這類電影,可還是看完了,現在的我處於黑白期,也可能人生一直是黑白的,你看有錢人的人生才是彩色的。肚才覺得夾娃娃很療愈,誰能想到一個撿垃圾的人屋子裡堆滿了洋娃娃,就像自己,每次抬頭看見天空飛過的飛機以及日出和夕陽,就覺得生活還是有希望的,並不是那麼孤單和灰暗,這是屬於我的療愈。我們光生活就很難了,哪有力氣去講那有的沒的!「夾娃娃很療愈啊。」麵包房裡全是你夾來的娃娃,那麼,你到底是有多少令人悲傷的事呢?

電影中,神明是用來忽悠的工藝品;是用來斂財的商圈;是殺人後用來跪拜,祈求得到寬恕的庇護所;是目擊者用來逃避現實,獲取心理安慰的祭改地;也是殺人犯的藏屍點。大家都拜佛,大家在說出尖酸刻薄的每一句話之後,都不忘加上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哪裡是絕對乾淨的,也沒有哪個群體是絕對善良的,畢竟大佛裡能藏著屍體,教徒裡能藏著殺人犯。老爸在閩南是個難得的無神論者,記得在前年的一次家庭聚會上,老爸戲謔地說道,「像奶奶這種一心向善的虔誠佛教徒,在神明面前,一定是單純地祈求保佑家庭平安順利。然而做了虧心事的人,祈求的一定是希望壞事不要東窗事發;自私自利的人,祈求的一定是希望自己發大財,其他人都死翹翹。」極其優秀,可以說是絕了,非常喜歡!

黑色幽默,臺南,海邊。首尾呼應的葬禮,抓娃娃、飛碟、遺像,肚財人生的最後一餐後面那段輕快的口哨。窮人黑白的世界裡不只有有錢人行車記錄儀的視頻是彩色的,還有粉色的電動車。導演的旁白大大加分,前面仿佛在和兩個男主角一起看H片,觀感有一點點神奇,隔著屏幕感受到一丟丟的尷尬和刺激。人人敬拜的大佛裡藏了一具「屍體」,銅壁咚咚響的時候,滿身的雞皮疙瘩。

片尾的彩蛋把稍有懸念的結局攤開了,世間還是有正義的。死後還有人能記得你,算是不錯了在一個佛像雕塑工廠,兩個底層打工仔為打發時間偷看了老闆的行車記錄儀,發現了驚為天人的秘密:老闆殺了自己的情婦,而她的屍體,就被藏在斷頭的佛像裡。可惜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沒有逃過老闆的眼睛。這不完全是黑白電影,因為行車記錄儀的畫面是彩色的,正如肚財所說:「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而這些不起眼的底層人物,甚至不知道每天吃的是不是生命中的最後一頓飯,他們哪有心力去糾結黑白。

臺語電影,黃信堯導演會不時說幾句話來詮釋劇情。想起來很有趣,影片當中,肚財和菜脯通過行車記錄儀在偷看一段別人的故事,畫面在車外,聲音在車裡。而觀影的我們也同時在觀看他們的一段故事,畫面在熒幕裡,聲音在影院裡,來自導演那裡。佛法無邊,信眾無數。人都看不清楚彼此的內心,佛又如何能做到呢?畢竟你連它裡邊裝著什麼都不知道。很早就聽過這部電影,聽到名字第一反應:這什麼破名字啊!關於佛像的嗎?不看。偶然看到劇情簡介,覺得還不錯決定看一看。還是挺好看的。涉及到犯罪還以為會很恐怖,結果一點都不恐怖,還很好笑,特別是導演的旁白。劇情也是我喜歡的類型,就是黑白畫面看起來沒有彩色舒適。

時代變了,如今用行車記錄儀也可以拍電影了。導演以緩慢溫吞的節奏講了一件灰色的悲劇,所以順理成章的用了很多冰冷陰霾的黑白鏡頭,以及戲謔卻也無奈的畫外旁白。大佛在上,善惡無常。我在臺中看的二輪片二輪片的影院舊舊破破的說是670年代建的我都信,導演的很多獨白都是臺語,我只能看字幕彩色跟黑白的對比很明顯且強烈,電影當中的某些橋段挺有趣到結尾會發覺是黑色幽默。

相關焦點

  • 和黃信堯一起夾娃娃
    中年男人是45歲的導演黃信堯,他40歲之前開始玩夾娃娃。在他的電影《大佛普拉斯》裡,主人公肚財也喜歡夾娃娃。當肚財結束了撿垃圾的工作,站在娃娃機前,畫外音突然響起,「實在很難理解一個中年男子,怎麼有這種興趣。」肚財轉過臉,面對鏡頭說,「夾娃娃很療愈啊。」
  • 《大佛普拉斯》一部揭露人性的電影,窮人活著好難
    【最走心的影視人物分析,最獨特的影評劇評交流】《大佛普拉斯》是由黃信堯執導,葉如芬、鍾孟宏監製,陳竹升、莊益增、戴立忍、納豆、張少懷等主演的劇情片。本片給觀眾一個上帝的視角審視這個形形色色的大世界,同時給觀眾一個平行的視角觀看身邊這個陌生的小世界。
  • 大佛普拉斯(內附百度雲連結)
    肚財。像瘦狗一樣撿垃圾,平時對誰都忍氣吞聲,唯獨對菜圃兇巴巴。被問到喜歡夾娃娃的原因時,很認真的說「因為夾娃娃很療愈」。明明從來沒人關心,還是會關心海邊失意想要自殺的中年人。看起來邋邋遢遢,卻為自己布置了一間溫馨的太空艙。因為和警察打架,出殯時才有了唯一一張照片。
  • 一尊荒誕與真實的謎像——《大佛普拉斯》影評
    大佛普拉斯的孤獨,是斷了頭的佛像悲憫地俯瞰眾生醜態 ,是肚財與菜脯於死水邊凝望自己的死期 ,是情慾與權力掙扎過後留下的虛蕪迴響。 影片包含的意涵極其廣博,在導演打破第四堵牆的註解中,我們或許能透過這扇閩南土地的黑白鏡面之窗,窺探到關於人生的俚語。佛不渡人。
  • 《大佛普拉斯》:反抗失效的年代,失敗者的犬儒哲學
    臺媒說《大佛普拉斯》講的是臺灣魯蛇(loser)的「沒有辦法」哲學。頗為有趣的是,這種庶民的失敗者哲學在兩岸三地似乎收穫相當一致的共鳴與好評。《大佛普拉斯》海報從臺北往香港的飛機上,我終於才補看到這部神片。還沒從臺北城市青年之間瀰漫的小確幸餘韻裡回過神來,冷不丁就被電影拋擲到中南部的潮溼土味、荒蕪海景和頹廢鄉民中去。
  • 大佛普拉斯 (2017)(富含電影網盤資源)
    還有就是在電影接近末尾的時候,菜埔走進肚財的家裡,他自言自語道:「肚財的朋友很少,只有我們幾個,而我突然發現我們從來都沒有去過他的家裡,直到這一刻,我才發現原來我並不了解他。他的家中擺滿了娃娃...」(大意是如此)
  • 《大佛普拉斯》:一個人應該是一座孤島
    >《大佛普拉斯》用了一種非常迷人的方式來講述神與人的世界。他平時的一大樂趣是夾娃娃。阿堯在旁白裡說,「真的很想問他,一個中年男人為什麼那麼愛夾娃娃」,話音未落,肚財就朝著鏡頭說出了答案:「夾娃娃很療愈啊。」
  • 《大佛普拉斯》黑色喜劇下,是對人性的反思
    《大佛普拉斯》講述的是拾荒者肚財和佛像雕塑廠門衛菜埔是彼此唯一的好朋友,兩人經常夜裡閒來無事拿出菜埔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影像來滿足內心的情慾。通過行車記錄儀,他們看到了有錢人的另外一個世界,也發現了黃啟文殺死情人的秘密。
  • 大佛普拉斯|佛肚內的女屍即眾生
    但菜埔和肚財從新車記錄儀中發現老闆亂搞女人,被舊情人葉女士知道後,葉女士要錢不成,說出了啟文是個同性戀的事實,一直帶著假髮的啟文把葉女士殺了,並將屍體藏匿於大佛肚內。後來,啟文知道了自己的行車記錄儀被人偷看,這時肚財蹊蹺死去,出殯的當天辦了護國法會。從主題層面來說,應該很容易發現導演的創作意圖:用黑色幽默來揭示社會階級、貧富分化、權力與欲望等問題。
  • 《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我想把臺灣當下的荒誕拍出來
    但沒過多久,這些廉價的布偶就變成社交網絡裡的戰利品,年輕人飛奔而去,不知疲倦地把錢投到小孔裡,想著下一次就成功了。夾娃娃機出現在了《大佛普拉斯》裡,肚財百無聊賴,漫不經心地撥弄著操作杆,立刻就夾中一隻。旁白裡說:「實在不理解一個中年男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興趣。」肚財像是聽到了這句話,他扭過頭,一臉麻木:「夾娃娃很療愈啊。」
  • 《大佛普拉斯》:儘管生活暗淡無光,也要努力地活著
    這天晚上下起了大雨,肚財又來找菜埔。二人不久前把過去留下的視頻看完了,肚財又提議看老闆新車裡的行車記錄。新視頻開頭仍然是無聊的巡邏,直到黃啟文的前任情婦葉女士打來電話,約他見面。葉女士做黃啟文的情婦已有多年,如今年老色衰被拋棄,心有不甘,於是找黃啟文談判,想索要錢財。黃啟文自然也不會如葉女士所願,爭執中打昏了葉女士。
  • 《大佛普拉斯》:恐怖的黑色幽默(內附資源)
    肚財在夾娃娃,菜埔呢?深夜,菜埔值班,肚財就會來找菜埔——一起分享時尚雜誌翻著翻著菜埔說,怎麼黏黏的肚財看了他一眼,靠北啊,有的看就行了在兩個人的時候,肚財是發號施令的那一個。而菜埔自卑,從裡到外。壓抑的讓他透不過氣菜埔決定去肚財家裡看看菜埔和釋迦都沒有進去過肚財的房間肚財住在太空艙裡,裡面全部都是肚財抓的娃娃肚財每天都跟一群娃娃入睡「原來他每天都在療愈裡入睡
  • 大佛普拉斯 | Buddha or Puta?
    菜埔對肚財的死滿懷疑惑,去往肚財家中,發現了肚財的夢幻般的飛碟屋:坐在飛碟屋中,周圍環繞著肚財抓來的娃娃,如同莊嚴的羅漢;頭頂貼滿雜誌上剪下的女郎,如同壁畫中的飛天。菜埔這才發現,自己與這朝夕相處的朋友竟是如此陌生。颱風臨近,裝有屍體的大佛運往護國法會,肚財的葬禮也如期舉行。在這個隨時自拍的時代,作為社會邊緣人的肚財沒有留下一張照片。
  • 《大佛普拉斯》佛像肚內的眾生
    《大佛普拉斯》全片充滿了黑色幽默,令人出戲的旁白,各種對對方老母親的問候,以及打架時被揪下的假髮…肚財和菜埔偷看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以此來打發時間。窮人眼裡的世界是黑白的,而富人的世界燈紅酒綠。肚財被發現死在陰溝裡,被警方認定為酒駕,雖然他不喝酒,也沒錢喝酒,但沒人在乎,誰會在乎一個收破爛的死活呢?他的遺照甚至是朋友從網路上肚財因與警方發生衝突而被曝光的視頻裡截屏下來的。
  • 大佛普拉斯:小人物的黑白人生
    還有一例,在拒絕了肚財和菜脯拜見的「神明廟」,牆上掛著「普天三無」,即「普天之下,沒有不愛的人,沒有不信任的人,沒有不原諒的人。」頗具諷刺。 按照經文,向外求的,執於一切相的,自然不見「真佛」了。 《金剛經》是禪宗經典,南派禪宗為中國僧人自創,算是一宗方便法門。——還有更方便的,任君挑選。
  • 電影資源丨《大佛普拉斯》在內地禁止上映,這部國語尺度電影太驚豔
    靠著撿破爛為生,收破爛的都不拿正眼瞧他。一個中年男人的療愈,通過夾娃娃完成。意淫過後準備看會電視,卻發現電視壞了。肚財一張證件照都沒有,送葬用的照片還是從新聞裡截下來的。肚財死了,釋迦感嘆唯一的朋友死了,卻也覺得肚財死了沒什麼不好。甚至羨慕肚財,起碼死了還能在地上畫出一個人形。
  • 為何他眼瞼低垂,是佛還是娼妓——《大佛普拉斯》的黑色幽默
    ——《大佛普拉斯》這是一個只拍過紀錄片和廣告片的導演,《大佛普拉斯》是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長片。不過,最後只是到了一間廢品收購站,車的主人就是本劇的主人公之一,他叫肚財。「肚財」閩南語裡的發音類似「肚臍」,這玩笑一樣的人生,名字也像開玩笑似的。肚財是一個以拾荒為生的中年人,骨瘦如柴的身體,因為勞動看上去卻並不羸弱。他每日拖著廢品到處詢價,奔忙於繁華和廢墟之間,即使在空屋碰見尋死的人,也不過是看上幾眼,連救人一命的念頭也無。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另類影像語言解構荒誕社會現實
    肚財在便利店門外玩著「夾娃娃」的遊戲,旁白問:每次都想問肚財,你怎麼那麼愛夾娃娃?此時肚財卻跳出角色,面對觀眾說:「夾娃娃很療愈啊。」雖然肚財是一名以撿拾垃圾為生底層難民,但他一樣具有生而為人的情感需求,當生存都無法安放時,他們的情感世界就更像匱乏、貧瘠、乾枯的荒漠。殘酷壓迫的社會現實下,他們被關愛、被滋潤的渴望不可能實現,因此只能利用自己可以把玩的、可以控制的娃娃來撫慰情感、排解孤獨,釋放欲望。這是導演對小人物荒誕情感的關切觀照。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大佛普拉斯》我們不講電影,只談人物
    《大佛普拉斯》裡的人們我們常常會說人的死亡是一個終點,就像是數學家「歐幾裡得」說的那樣,如果人的生命是一條線,那生命就會有起點和終點,當我們把「起點」和「終點」接在一起時,其實它就是一個圓,生命的圓圈就像是一個「漩渦」,我們誰都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