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最大的三個謊言,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群雄爭霸,涿鹿中原,三國的一個個精彩瞬間讓人熱血澎湃。三國是戰爭,也是生活,總有那麼一個細節讓我們觸動心靈;三國是智慧,也是處事,總有那麼一個瞬間讓我們感觸至深;三國是修養,也是為人,總有那麼一個行為讓我們信若圭臬,三國是一代人的寫照。它告訴我們怎樣做人做事,告訴我們什麼叫做大智慧。依稀記得關雲長的刮骨療毒,他告訴我們什麼叫做勇毅;也記得劉備的三顧茅廬,他告訴我們什麼叫做堅韌;還記得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他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眼光。不得不佩服羅貫中的文筆,把小說裡的人物寫得有血有肉,甚至讓後來的人把小說當做歷史,信以為真。
三國演義
在三國中有三個最大的謊言,在羅貫中的修飾下成了史家之絕唱,雖然有很多史學愛好者已經指出了它的虛假性,但至今依舊有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那麼你知道是哪三個謊言嗎?今天小編就帶你們走進歷史吧。
第一大謊言:魏延是個大反派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不信任魏延,因此在自己臨終前讓楊儀統帥三軍。但諸葛亮害怕才能卓越的魏延在自己時候沒有人能夠壓制他,所以讓馬岱假意服從魏延,如果魏延聽從指揮了就沒事了,如果不聽從指揮則從背後揮刀斬下其頭顱。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魏延在諸葛亮剛死就不聽從指揮,最後被馬岱從背後手起刀落。但這跟歷史想去甚遠。
新三國:魏延劇照
老三國:魏延劇照
歷史上的魏延是憑藉自己的本事,從一個小兵慢慢走入蜀漢統治者視線的,他深受劉備信任,而且其謀略不下於姜維,勇猛不次於關羽,是蜀漢不可多得的大將。歷史上的諸葛亮對魏延是非常信任的,並沒有懷疑一說,諸葛亮臨終前是將後世託付給魏延的,魏延並沒有投降曹魏的意思,但是卻想除掉楊儀,最後兩人在爭權中被楊儀殺害。《三國志》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第二大謊言:貂蟬是四大美女
提到四大沒有恐怕沒有人不知道,西施、楊貴妃、貂蟬、王昭君。其中的貂蟬是出在三國演義中,在小說中的形象是令呂布折腰的大美女,其容貌更是讓董卓垂涎三尺。最後貂蟬為了報答自己的義父的恩情,故意引得呂布和董卓爭鬥,呂布乘董卓不備將其斬殺,擊垮了董卓勢力。小說中說貂蟬最後下落不明。
真三國無雙:貂蟬劇照
新三國:貂蟬劇照
在歷史上卻有呂布因為一個女人斬殺董卓的事情,但是這個女人並不是貂蟬,而是一個普通的婢女,正史上根本就沒有關於貂蟬的記載。由此也能看出貂蟬只是羅貫中編出來的一個人物而已,原型就是那個因得呂布反叛的婢女。所以四大美女中根本是沒有貂蟬的,歷史中也沒有這個人物。
第三大謊言:諸葛亮的空城計
空城計一直被人稱為絕唱,只可用一會,也是三十六計中最為出名的一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因錯信馬謖,讓其防守街亭,最後馬謖失街亭,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破產,失去了大好的優勢。而此時司馬懿趁機帶著15萬精兵進攻諸葛亮的西城。此時的西城只有5000士兵,逃只有死路一條,於是諸葛亮就拿著司馬懿多疑的特點賭了一把。他大開四門,自己高坐城樓彈琴,讓士兵偽裝成百姓在門口掃地。司馬懿到了以後果然被嚇住了,他深知諸葛亮從不做冒險之舉,猜測城中有埋伏,所以舉兵撤退。
新三國:諸葛亮劇照
老三國:空城計中的司馬懿
對於空城計還有人分析是司馬懿看透了,但是卻不能殺孔明,因為孔明一死自己也就會被曹睿除掉,自己是曹魏抵抗孔明的唯一依仗,孔明在則司馬懿在,因此孔明逃過了一劫。其實這都是觀眾們腦補的,從此也能看出人們對空城計的深信。在歷史上諸葛亮根本就沒有空城計一說,街亭之戰魏軍的主將是張郃而並非司馬懿,此時的司馬懿遠在洛陽,根本就不存在諸葛亮嚇退司馬懿的說法,所以這完全是謊言。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知道這些只是小說中記載的,而並非真正的歷史,如果我們只是拿著小說做研究還行,但要是把這些當成歷史會被人笑掉大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