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斑馬 你不要睡著啦
再給我看看你受傷的尾巴
我不想去觸碰你傷口的疤
我只想掀起你的頭髮」
唱著這首溫暖的《斑馬斑馬》的,是即將升入大二的臺灣男孩林於超。穿著紫色的制服,懷抱吉他,六根琴弦林於超已經摸了8年。吉他陪著他走過校園教室、街頭路邊、「高考」考場、選秀舞臺,已經再熟悉不過。不過這一次,他表演的舞臺有點特殊,是在南醫大附屬明基醫院的門診大廳裡——林於超的身份是一名志工。
站在明基醫院門診大廳的鋼琴臺上,林於超唱的最多的是民謠。他喜歡民謠,但也唱搖滾、寫獨立音樂。這次在明基醫院,他挑的都是熟悉的、舒緩的歌曲。在人人都腳步匆匆的門診大廳,希望用音樂的治癒力量,能平復一些大家的焦躁情緒。
「我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去育幼院當志工就會帶上我,他說希望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每年寒暑假,林於超都會來到明基醫院。在明基醫院當志工,是這個小夥子給自己加的「寒暑假作業」。
68歲鋼琴老師去醫院「上班」卻不拿一分錢
一堅持就是8年
讓鋼琴走進醫院,明基醫院在南京是第一家。嫋嫋的鋼琴背景音,成了明基醫院特殊氣質的組成部分。
每周三和周五的上午,在明基醫院門診大廳,總有一位帶著藝術家氣質的老人,彈奏鋼琴。從《天宮之城》到《致愛麗絲》,一上午曲目不帶重複。很多病患和家屬,都在這裡駐足欣賞……
這位老人就是68歲的崔忠和,是一名鋼琴老師,在醫院裡彈鋼琴,已經堅持了8年了,風雨無阻。
崔老師告訴記者,他其實也在外面教學生練琴,自己也在家裡彈琴,但是氣氛都沒有這裡的好。在醫院裡,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欣賞到音樂,享受到音樂帶來的魅力。更為關鍵的是,音樂真正能撫慰人心,鋼琴聲能夠平復很多人焦躁的情緒,在他看來,在醫院當志工彈琴是一件善事,以後還會堅持下去。
餘音繞梁!「雙琴」合奏
周二上午,與往常不同的是,今天來明基醫院門診大廳演奏的並不是一位老者,而是兩位學生。他們正在進行「雙琴」合奏。
進行本場「雙琴」演奏的志願者來自臺灣和南京,臺灣男孩叫小崴,就讀於南京國際學校高二;南京女孩叫小欣,就讀於美國羅伯茨衛斯理安學院大一。他們利用暑假時間,來到醫院做起了志工。他們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合作表演,也是鋼琴和大提琴的第一次相遇,我們考慮到醫院特殊的環境,彈奏每首曲子的時間都較短,希望用音樂可以給大家帶去情緒上的舒緩。
小威說,「彈鋼琴是我的愛好,我們在演奏前就討論過曲目,也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想要彈奏大家想聽的音樂。我們會即興表演,也會讓大家現場點歌,希望我們的音樂可以安撫大家的情緒,也希望為醫院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就診環境。」
可能我和你們不一樣
但是我也希望用雙手為大家帶來快樂和溫暖
彈過明基醫院門診大廳的鋼琴的,耀耀是特殊的一個,他是一名「憨憨兒」。患有先天智力發育疾病,如今智力僅相當於10歲左右的孩子。今年7月份,耀耀當起了明基醫院的志願者。會彈彈琴的耀耀以志工的身份演奏了一曲《梁祝》,低回婉轉,撥動了來來往往行人的心弦。
這是耀耀第一次來明基醫院做志願者,他想通過志工交流活動,接觸社會,通過明基醫院鋼琴演奏作為一個展示平臺,將他的特長發揮出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以前只在家彈琴,沒有聽眾,甚是孤單。這次在明基醫院演奏半天,耀耀十分開心。他很快就融入到觀眾中,和眾人打招呼微笑,不亦樂乎。耀耀媽媽感嘆到,原本但心大眾對「憨憨兒」不了解,不敢接納他,沒想到在明基醫院收穫了這麼多鼓勵和尊重,希望未來通過在明基醫院做志工活動激發他更多的潛能。
希望每一位志工都能分享到快樂
明基醫院服務推廣處處長陳建興告訴記者,醫院裡,如果志工越多,患者更能感受到便捷和溫馨。走進醫院門診,就會有志工上來推輪椅,導醫。可以說,志工,是一個醫院不可或缺的文化。
陳建興說,明基醫院的志工團隊,是完全由退休市民自發組織起來的。除了14位鋼琴志工外,還有20多位專門從事導醫服務的志工。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經有84歲。志工,體現了醫院「科技,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醫院也歡迎熱情的市民加入到這個團隊中來,聚沙成塔,付出點滴摯愛,不僅僅可以讓病患快樂,也可以讓自己更快樂。
很多人擔心,志工需要很多限制條件,比如需要醫學常識等等。陳建興說,報名其實不用具備專業醫學知識,市民可以到醫院大廳導醫臺現場報名,也可以撥打熱線電話報名,02552238800-7858。醫院為志工提供當天工作餐以及志願者制服。
志工最需要付出的就是關懷,
熱情以及長久的堅持。
希望每個參與者,
都能從中分享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