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迴響 音樂會完美落幕,快手x音樂人小河拯救「消逝」童謠

2020-12-28 千龍網

3月14日,快手直播間上演了一場主題為「唱首童謠給今天的自己」的「童年的迴響」音樂會。當經典的旋律在直播間響起時,一首首熟悉的童謠歌曲瞬間將觀眾「帶回到」那個純真的童年時代。

這場童謠音樂會由快手與「尋謠計劃」發起者音樂人小河聯合發起,邀請了老狼、龔琳娜、低苦艾劉堃與兒子子彈、莫西子詩、安娜伊思·馬田、小烏力·「拾光者」計劃、鍾立風、陸晨、小老虎,九組音樂人接力彈唱了《盧溝橋》、《螃蟹歌》、《四鳥歌》、《我們又長大一歲》、《DonnaDonna》等十餘首經典童謠。

直播開場,童謠守護人小河唱了一首《盧溝橋》,這是「尋謠計劃」北京站尋找到的第一首童謠。當他在玉淵潭公園聽到這首童謠時,演唱者的演唱堅定了他將「尋謠計劃」一直做下去的決心。

首位連麥的是歌手劉堃和兒子子彈,作為土生土長的甘肅人,他現場演唱了一首永昌童謠《餵飯飯》,幽默詼諧的歌詞,加以獨特的方言,唱出了特有的地域味道。父子二人合唱的《森林裡的一棵樹》,不僅活躍了直播間氣氛,也讓觀眾倍感溫暖。對於童謠劉堃表示,童謠是音樂人回歸和重新整理內心的過程,通過最質樸的童謠能夠讓音樂人保持童心。身在貴州老家的著名歌唱家龔琳娜則開啟了童謠直播教學模式,現場演唱貴州童謠《螃蟹歌》和《燕子搭窩屋簷邊》的同時還一字一句耐心教授,指導觀眾歌詞中出現的貴州方言。

音樂會上,不僅有獨具地域特色的地方童謠,也有異域風格的國外童謠。童謠守護人安娜伊思·馬田為觀眾帶了多首中國和法國的童謠。當猶太童謠《DonnaDonna》旋律響起時,優美治癒的歌聲讓直播間觀眾陶醉。令網友們打呼「耳朵懷孕了」、「太好聽了」……其他童謠守護人莫西子詩、小烏力·「拾光者」計劃,則演唱了大涼山地區的童謠,讓觀眾感受到了少數民族地域童謠魅力。身處上海的音樂人陸晨、小老虎和鍾立風則為觀眾獻上了上海、北京地區的地域風格顯著的童謠。尤其是,當鍾立風唱起《小寶寶快睡覺》時,熟悉的旋律,經典的歌詞勾起了觀眾的童年回憶。而音樂人老狼由於掉線被網友現場點歌《送別》,更有在線應援表示:「聽完音樂,安心入睡」。

直播接近尾聲之時,童謠守護人小河以一首《火螢蟲》結束這場既治癒又令觀眾回憶滿滿的「童年的迴響」音樂會。截止直播結束,這場特別的音樂會實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50萬,收穫超過百萬點讚紅心。對尋找、記錄、保護童謠而言,這場線上童謠音樂會的效果遠超線下活動,也讓更多人知道了「尋謠計劃」的意義。作為「尋謠計劃」的發起者,小河將這場線上童謠音樂會作為2020「尋謠計劃」的開始,與快手等深度合作深入上海社區、公園,尋找並記錄那些經典的童謠,留存古老的文化印記。

此外,在童謠音樂會舉辦之際,「尋謠計劃」的線上徵集活動也在快手平臺同步上線。小河在直播中表示,因為受疫情影響,2020上海站的實地「尋謠計劃」不能及時開展。而在快手的幫助下,建設了一個線上尋謠的通道。據悉,快手與「尋謠計劃」團隊年初便開啟了合作,快手希望能夠幫助「尋謠計劃」尋找、發現和記錄更多還在老人們記憶中的傳統童謠。藉助平臺用戶的力量,保護正在消失的傳統童謠。

今年年初,快手發起旨在拯救瀕臨消失的民族音樂、童謠等音樂形式的「快手守護瀕危音樂計劃」。「童年的迴響」音樂會只是該計劃的開端,後續快手將持續通過流量扶持、跨界合作等方式探索「音樂+」的新形式,賦予傳統音樂新的生命力,讓更多人參與到傳統音樂的保護中。除了直播中的音樂人外,倪妮、海泉、周迅、阿雅、譚維維等眾多明星藝人也積極參與到「尋謠計劃」中,為傳統童謠的傳承與保護助力。

「童年的迴響」音樂會是快手在直播形式上的又一次新嘗試,通過直播彈唱和連麥對談突破了傳統線下音樂會人員、場域的局限性,拉近童謠守護人們與觀眾的距離,增強了音樂會的互動體驗。

疫情發生至今,快手不斷深耕「直播+」為文娛產業賦能。通過蕭敬騰線上音樂會、UCCA」良樂」音樂會等一系列直播拓展平臺文娛內容邊界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了大眾的宅家生活。也為傳統文娛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進一步推動產業創新升級。

童謠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快手「童年的迴響」音樂會既是一次視聽享受,也是一次傳統文化的拯救行動。音樂會直播雖然結束,但是傳統音樂的守護並未終止。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如快手、小河團隊、明星藝人、童謠音樂人、普通大眾參與到保護、記錄傳統音樂的隊伍中,讓傳統音樂不在「消逝」。

相關焦點

  • 尋找「童年的迴響」快手聯手音樂人小河上線童謠主題音樂會
    「丟手絹,丟手絹,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後面……」、「盧溝橋,盧溝河,盧溝橋上獅子多,橋上獅子數不清……」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謠,它們是無數人心中純真的童年記憶。3月4日,在快手,將有一檔獨特的線上音樂會——「童年的迴響」音樂會。
  • 音樂人小河尋找全國消失的童謠:「這是我目前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
    2016年5月26日,音樂人小河在北京啟智特殊教育學校發起了首屆「迴響兒童節」,之後每年六一,小河的演耳團隊都會聯合藝術家朋友們一起,和孩子們共同度過快樂的「迴響兒童節」。今年六一,因為疫情原因,無法與孩子們見面,因此「迴響兒童節」與小河的另外一個項目「尋謠計劃」結合,在線上舉辦了一場「長不大的童謠」音樂會。黃綺珊、彩虹合唱團、安娜伊思·馬田、斯斯與帆、以及小河、周雲蓬及萬曉利組成的「橫切面」樂隊……這些著名音樂人都帶來了好多好聽的歌曲。這不是小河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方式與大家一起分享記憶裡的美好童謠。
  • 中國音樂圈鬼才歌手小河,拯救中國童謠
    尋到童謠之後,小河在當地做現場音樂會,請提供童謠的老人和今天的音樂人合作,把老童謠傳遞給在這個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孩子。美好藥店樂隊,小河是主唱,安娜攝影音樂人小河,1975年生於河北邯鄲,曾是獨立音樂圈最瘋魔的一位,民謠、實驗、搖滾,他的音樂難以歸類,卻奇異動人。
  • 專訪|小河:尋找童謠,讓我們接近那麼多「天真」人
    在隔離期他們做了一件乘風潮的事,與快手合作辦了場「童年的迴響」線上音樂會,老狼、龔琳娜、劉堃、陸晨、莫西子詩、鍾立風等音樂人連線接力唱老童謠,累計瀏覽人數竟然有150萬。而他們之前在各地辦的童謠現場,每場的參與人數都不超過50人。小小的人群,有白頭有小兒,一人一歌本,有童謠靜謐妙趣的感覺。
  • 拯救中國童謠
    「隨著一代代老人的離去,一首首童謠也在消失。真正的童謠和最真切的愛有關。在消逝之前找到它們,用今天的方式重新唱響,那一刻,老人、孩子和年輕人發生了自然美好的連接。」音樂人熊熊被小河邀請,杭州站全程一起尋謠,他說:「小河有個讓人驚訝的地方,每次做尋謠現場音樂會時,都能夠全情地投入,小河的笑容無處不在,我發現小河的笑比以前多了很多。」
  • 他曾是瘋魔的獨立音樂人,如今卻在尋找老童謠中見天地見眾生
    2016年5月26日,音樂人小河在北京啟智特殊教育學校發起了首屆「迴響兒童節」。之後每年六一,小河的演耳團隊都會聯合藝術家朋友們一起,和孩子們共同度過快樂的「迴響兒童節」。今年六一,因為疫情原因,無法與孩子們見面,因此「迴響兒童節」與小河的另外一個項目「尋謠計劃」結合,在線上舉辦了一場「長不大的童謠」音樂會。
  • 小河、周雲蓬、莫西子詩都來了……《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匯集...
    在今天《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媒體見面會上,著名民謠音樂人小河再次用這句話回答。小河(央廣網發 鄭天然 攝)8月14日至15日,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首度跨界呈現《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齊聚這個時代最擲地有聲的民謠名字: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莫西子詩……帶觀眾們回到劇場,回到民謠,重拾那些屬於音樂與生活最純粹的聲音。
  • 得了《小白船》PTSD,得用這首童謠治
    在最初的定義中,小河認為尋謠計劃是一個對全國範圍內的老童謠進行挖掘與新編的音樂計劃。現在的尋謠計劃仍是如此,但有了更為完善的說法:它不一定是拯救老童謠的解決方法或答案,但會以尋謠的形式,讓參與者尋到他自己的通道去觀照(自身和外界)。
  • 這些好聽的童謠你們都聽過嗎?
    2019年9月,音樂人小河帶著「尋謠計劃」團隊來到杭州。在收集當地的民間童謠素材時,他遇到了85歲的梁爺爺。據梁爺爺介紹,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他曾經在外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讀書,而《秋柳》就是一首改編自美國經典鄉村音樂的童謠作品,其中文歌詞據說是由著名音樂家李叔同創作的。
  • 這位樂隊主唱的夏天,給了杭州人遺忘的童謠
    Figure作為獨家紀錄片團隊,用五支短片記錄了「胡同童謠」的完整過程(《小河尋謠記:聽見老北京,聽見童年》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2019年的這個夏天,作為這一項目的延續,Figure和小河的「演耳團隊」聯合發起了「尋謠計劃」第二站:尋謠計劃2019杭州站。團隊尋訪了錢塘一帶上百位會唱童謠的老人,並在杭州進行了五場現場演出。
  • 金承志、張瑋瑋、陸晨、小河再唱老童謠——王爍新書《尋謠記...
    12月9日晚,由千尋Neverend和演耳文化共同主辦的「尋謠的迴響·《尋謠記》分享會暨籤售會」上海站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行,《尋謠記》作者王爍、指揮家金承志、音樂人張瑋瑋、上海音樂人陸晨和」尋謠計劃「發起人小河進行了對談,並與聽眾一起演唱童謠。活動對談嘉賓左起依次為:張瑋瑋、陸晨、王爍、小河和金承志。
  • 在上海找童謠,民謠人小河已堅持三年,連痛仰都為他站臺
    幸運的是,小河得到了上海本土音樂代表人物、頂馬樂隊(頂樓的馬戲團)原主唱陸晨的大力相助。作為「尋謠上海站」的代言人,陸晨不僅承擔了主持的工作,還重回音樂人的角色,直接參與尋找老上海童謠的過程。當「尋謠計劃」走進這些音樂人的城市,回溯地方音樂傳統,尋根民間童謠文化成為小河與這些音樂同行快速融合的共同目標。繼民謠圈、搖滾圈之後,中國的獨立音樂人,以小河為核心發起人,正在形成一個新的「童謠圈」。
  • 《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唱響上汽·上海文化廣場
    事實上,這句話正是出自「野孩子」樂隊的好友——著名民謠音樂人小河之口。民謠音樂來自民間,敘述真實,喚起情感的共鳴。它「無詩不歌」,是平凡生活和內心情感的詩意化表達。此次重量級陣容的達成,小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音樂人都是我特別欣賞和喜歡的,我們經常在一起合作。所以這次文化廣場找到我們來策劃這個重回劇場的音樂會,我們首先就想到了這些朋友。這些人全部聚在一起的演出好像很久沒做了,所以這也是大家在上海的一個聚會。」
  • 「真正的民謠是流傳不是流行」,說這句話的小河集結「圈內大神」劇場開唱
    事實上,這句話正是出自「野孩子」樂隊的好友——著名民謠音樂人小河之口。8月14日上午舉行的《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媒體見面會上,當被問及「民謠在當下,到底小眾還是大眾」時,小河略一沉吟,還是用這句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民謠歌手答記者問,也太不配合了...
    8月14日,民謠歌手們唱自己的歌,8月15日晚是小河發起的「尋謠計劃」上海站專場,大家都唱童謠。《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成為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跨界演出和多元音樂的新嘗試第一場,周雲蓬要唱《不會說話的愛情》:「繡花繡得累了/牛羊也下山了/我們燒自己的房子和身體生起火來……」這首歌讓他拿了2011年度人民文學獎詩歌獎,當時就像鮑勃·迪倫拿諾貝爾文學獎一樣讓人興奮。
  • 中年民謠男歌手們:童謠,民謠,以及修補生活
    阿水策劃了小河「尋謠計劃」音樂會的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很意外,雙場音樂會開票瞬間被搶空。湧入搶票的大都不是他們長期培養的音樂劇觀眾,「完全是另一批新的人」。新只是相對而言。8月15、16日兩晚的音樂會,核心還是這幫人,加上張瑋瑋、陸晨、莫西子詩、小老虎等氣味相投的。一場唱他們自己的歌,一場唱新舊童謠,半個劇場的人跟他們一起在晃蕩中忘我。
  • 中年民謠男歌手們:童謠,民謠,以及修補生活
    策劃了小河「尋謠計劃」音樂會的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很意外,雙場音樂會開票瞬間被搶空。湧入搶票的大都不是他們長期培養的音樂劇觀眾,「完全是另一批新的人」。新只是相對而言。2013年上海萬代南夢宮(當時叫「淺水灣藝術文化中心」)初開業,老周、萬曉利、小河三人在那邊演了一場「民謠三味」,場子很滿。
  • ...快手直播間,廣東衛視《流淌的歌聲》公益音樂會為每個孩子歌唱
    騰格爾在快手直播間用漢蒙雙語為小朋友們送出節日祝福。6月1日晚,廣東衛視聯動自製品牌節目《流淌的歌聲》,為小朋友們精心打造了一場線上音樂會——「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流淌的歌聲》六一兒童節公益音樂會」,本場音樂會通過快手帳號「廣東衛視」(ID:1163272864)以及「流淌的歌聲」(ID:1941670064)同步直播。
  • 《踏歌行》第七集:小河(如果你相信)
    阿茂和仁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到了小河,仁科認真重複了好幾遍,一定要說對那張專輯的名字——《飛的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就是聽了他的音樂,我才發現還可以這樣寫歌,仁科興奮地說,一直到今天我也覺得這是張偉大的專輯。所有聽民謠的人,都會記得那個曾經光芒四射的小河。他先鋒、前衛、實驗,憑藉一己之力突破了音樂的各種界限。但是突然之間,小河不寫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