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快手直播間上演了一場主題為「唱首童謠給今天的自己」的「童年的迴響」音樂會。當經典的旋律在直播間響起時,一首首熟悉的童謠歌曲瞬間將觀眾「帶回到」那個純真的童年時代。
這場童謠音樂會由快手與「尋謠計劃」發起者音樂人小河聯合發起,邀請了老狼、龔琳娜、低苦艾劉堃與兒子子彈、莫西子詩、安娜伊思·馬田、小烏力·「拾光者」計劃、鍾立風、陸晨、小老虎,九組音樂人接力彈唱了《盧溝橋》、《螃蟹歌》、《四鳥歌》、《我們又長大一歲》、《DonnaDonna》等十餘首經典童謠。
直播開場,童謠守護人小河唱了一首《盧溝橋》,這是「尋謠計劃」北京站尋找到的第一首童謠。當他在玉淵潭公園聽到這首童謠時,演唱者的演唱堅定了他將「尋謠計劃」一直做下去的決心。
首位連麥的是歌手劉堃和兒子子彈,作為土生土長的甘肅人,他現場演唱了一首永昌童謠《餵飯飯》,幽默詼諧的歌詞,加以獨特的方言,唱出了特有的地域味道。父子二人合唱的《森林裡的一棵樹》,不僅活躍了直播間氣氛,也讓觀眾倍感溫暖。對於童謠劉堃表示,童謠是音樂人回歸和重新整理內心的過程,通過最質樸的童謠能夠讓音樂人保持童心。身在貴州老家的著名歌唱家龔琳娜則開啟了童謠直播教學模式,現場演唱貴州童謠《螃蟹歌》和《燕子搭窩屋簷邊》的同時還一字一句耐心教授,指導觀眾歌詞中出現的貴州方言。
音樂會上,不僅有獨具地域特色的地方童謠,也有異域風格的國外童謠。童謠守護人安娜伊思·馬田為觀眾帶了多首中國和法國的童謠。當猶太童謠《DonnaDonna》旋律響起時,優美治癒的歌聲讓直播間觀眾陶醉。令網友們打呼「耳朵懷孕了」、「太好聽了」……其他童謠守護人莫西子詩、小烏力·「拾光者」計劃,則演唱了大涼山地區的童謠,讓觀眾感受到了少數民族地域童謠魅力。身處上海的音樂人陸晨、小老虎和鍾立風則為觀眾獻上了上海、北京地區的地域風格顯著的童謠。尤其是,當鍾立風唱起《小寶寶快睡覺》時,熟悉的旋律,經典的歌詞勾起了觀眾的童年回憶。而音樂人老狼由於掉線被網友現場點歌《送別》,更有在線應援表示:「聽完音樂,安心入睡」。
直播接近尾聲之時,童謠守護人小河以一首《火螢蟲》結束這場既治癒又令觀眾回憶滿滿的「童年的迴響」音樂會。截止直播結束,這場特別的音樂會實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50萬,收穫超過百萬點讚紅心。對尋找、記錄、保護童謠而言,這場線上童謠音樂會的效果遠超線下活動,也讓更多人知道了「尋謠計劃」的意義。作為「尋謠計劃」的發起者,小河將這場線上童謠音樂會作為2020「尋謠計劃」的開始,與快手等深度合作深入上海社區、公園,尋找並記錄那些經典的童謠,留存古老的文化印記。
此外,在童謠音樂會舉辦之際,「尋謠計劃」的線上徵集活動也在快手平臺同步上線。小河在直播中表示,因為受疫情影響,2020上海站的實地「尋謠計劃」不能及時開展。而在快手的幫助下,建設了一個線上尋謠的通道。據悉,快手與「尋謠計劃」團隊年初便開啟了合作,快手希望能夠幫助「尋謠計劃」尋找、發現和記錄更多還在老人們記憶中的傳統童謠。藉助平臺用戶的力量,保護正在消失的傳統童謠。
今年年初,快手發起旨在拯救瀕臨消失的民族音樂、童謠等音樂形式的「快手守護瀕危音樂計劃」。「童年的迴響」音樂會只是該計劃的開端,後續快手將持續通過流量扶持、跨界合作等方式探索「音樂+」的新形式,賦予傳統音樂新的生命力,讓更多人參與到傳統音樂的保護中。除了直播中的音樂人外,倪妮、海泉、周迅、阿雅、譚維維等眾多明星藝人也積極參與到「尋謠計劃」中,為傳統童謠的傳承與保護助力。
「童年的迴響」音樂會是快手在直播形式上的又一次新嘗試,通過直播彈唱和連麥對談突破了傳統線下音樂會人員、場域的局限性,拉近童謠守護人們與觀眾的距離,增強了音樂會的互動體驗。
疫情發生至今,快手不斷深耕「直播+」為文娛產業賦能。通過蕭敬騰線上音樂會、UCCA」良樂」音樂會等一系列直播拓展平臺文娛內容邊界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了大眾的宅家生活。也為傳統文娛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進一步推動產業創新升級。
童謠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快手「童年的迴響」音樂會既是一次視聽享受,也是一次傳統文化的拯救行動。音樂會直播雖然結束,但是傳統音樂的守護並未終止。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如快手、小河團隊、明星藝人、童謠音樂人、普通大眾參與到保護、記錄傳統音樂的隊伍中,讓傳統音樂不在「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