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瘋魔的獨立音樂人,如今卻在尋找老童謠中見天地見眾生

2021-01-11 藝綻

2016年5月26日,音樂人小河在北京啟智特殊教育學校發起了首屆「迴響兒童節」。之後每年六一,小河的演耳團隊都會聯合藝術家朋友們一起,和孩子們共同度過快樂的「迴響兒童節」。

今年六一,因為疫情原因,無法與孩子們見面,因此「迴響兒童節」與小河的另外一個項目「尋謠計劃」結合,在線上舉辦了一場「長不大的童謠」音樂會。

黃綺珊、彩虹合唱團、安娜伊思馬田、斯斯與帆、以及小河、周雲蓬及萬曉利組成的「橫切面」樂隊……這些著名音樂人都帶來了好多好聽的歌曲。

這不是小河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方式與大家一起分享記憶裡的美好童謠。

今年3月14日,他還曾邀請老狼、龔琳娜、安娜、莫西子詩、鍾立風、低苦艾樂隊的劉堃等音樂人,以童謠守護者的身份出現在「童年的迴響」直播音樂會上,獻出自己人生第一次直播彈唱和連麥。

這也是疫情期間最引人注目的直播音樂會之一。

在小河看來,「尋謠計劃」不只是為了讓大家找回童年的感覺,「唱一首小時候的歌就找到童年的感覺了嗎?童年其實從來就沒有消失過。無論你現在多大,你的童年都在你現在的生命裡,就在你的身體裡,就在此刻。我們只需要真的看見它。」

從瘋魔音樂人

到做最美好的事

1975年生於河北邯鄲的音樂人小河,曾是獨立音樂圈最瘋魔的一位。民謠、實驗、搖滾,他的音樂難以歸類,卻奇異動人。他的酒後故事,更是可以編一本荒誕故事集。

2010年,30多歲的小河把創作從自我轉向他人,他用12個月的時間,找來12個陌生的普通人物,和他們各相處一兩天,創作一首歌,他稱為「肖像計劃」。

他寫煤礦工人、90後北京女孩、藝術品收藏家、歷史事件中逃難瑞士的華人、保潔員,應準媽媽的要求,為她還未出生的孩子寫歌。

美好藥店樂隊,小河是主唱,安娜攝影

2016年,他開始做「迴響行動」,帶著自己吟唱禪詩偈語的專輯《迴響》,去了高山、海邊、雪地、森林,邀請當地的聽友們在現場和他一起排練,製作獨一無二的唱片。音樂回到最本來的樣子,與人溝通,與天地溝通。

民謠音樂人小河

而2018年開始的「尋謠計劃」,是他認為目前能做的最美好的一件事。

「我以前的創作是非常自我的,但是走出來其實也是一種創作。就像一個人以前在一個小房子裡,房間很黑,但是逐漸再往外走,終於可以從這個房間裡走出來了。然後看見了花花草草,甚至看見人,看見了世界。」

尋謠計劃現場,小河和團隊一起為阿姨們伴奏

貝多芬說,音樂是一種更高的啟示。在小河看來,音樂能給人帶來啟示的那部分,不是靠音樂完成的,是靠人本身完成的,靠人和人之間看不見的連接完成。

「可能最後連作品是誰做的都已經看不見了,我覺得是最好。就像看一座山,看沙漠裡被風沙吹過的土丘,你就覺得那就是作品,而它沒有創作者。」

從北京的「胡同尋謠」

到走向全國的「尋謠計劃」

作為「尋謠計劃」的發起者,小河從2018年開始嘗試尋找「失落的民間童謠」。

北京的胡同,是小河「尋謠計劃」的第一站。

他當時遇到了一位79歲的北京大爺,唱了一首京味濃鬱、旋律古樸的兒歌《盧溝橋》:

「盧溝橋,盧溝河,盧溝橋上走駱駝,橋上駝鈴叮咚響,橋下蘆花一片白。盧溝橋,盧溝河,盧溝橋上獅子多,橋上獅子數不清,橋下蘆花一片白。」

小河和提供《盧溝橋》童謠的何大爺在盧溝橋

童謠的魅力瞬間擊中了他,他感動地強忍著淚水,沒有流下來:「這是我做音樂這麼多年從沒聽到過的一首歌,它的旋律特別好聽,歌詞很少,但特別有畫面感,讓人能感受到駱駝在橋上走的節奏。」

小河和何大爺

除了這首歌,小河還收穫了很多驚喜,這也讓他決心把「尋謠計劃」變成一個持續進行的項目,從北京走向全國,對各地童謠都進行發掘和新編。

從2018年到現在,小河聚集了一個小團隊,靠跑斷腿這種「最笨」的方式去四處奔波尋找童謠。

他們已經走過了北京、長沙、杭州、上海等4個城市,採訪了200多位老人,採集民間歌謠資料300餘份,從中提取活化出30多首美妙動人可以傳遞給今天以及未來孩子的本土童謠。

視頻提供/Figurevideo

「尋謠計劃」最美好的部分

是「連接人與人」

小河有一個小女兒,他找到第一首童謠的時候,曾想:「一定要讓我的女兒聽到,我覺得她會很喜歡。」

為了尋找童謠,小河和他的團隊每天在各個城市走街串巷,到老人聚集的胡同、公園、社區去尋找,和老人一個個接觸、溝通。

早晨8點,背著阮琴的小河會走進某個公園,悄悄靠近大爺大媽聚集的地方,聽聽他們在聊什麼,自然加入話題,再開始問:「我們是收集上海老童謠的,你們有沒有記得小時候唱的童謠?」

小河、熊熊等音樂人在北京公園

碰到玩樂器的老人,他還會拿出阮琴跟老人互動一段。每個公園常常一逛就是3、4個小時,像大海撈金,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

往往也會遇到無功而返的時候。但小河燦爛的笑容裡總是有極大的熱情,因為對他來說,尋找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小河(中)與吳大爺(左一)與楊老師(右一)

小河說:「我們每一次去尋找,都是在開啟一個通道。我們都是美好事物的通道,越通順,越喜悅。」

當他們找到好的童謠,會請老人先唱,再讓專業音樂人調整和改編,並儘量保存老人記憶中的曲調,最終形成有文本、有韻律、還有演唱者的多媒體作品。

小河在金華給楊奶奶錄音

每一站在花幾個月時間尋找和整理童謠之後,小河的團隊還會在當地做現場音樂會,請提供童謠的老人和今天的音樂人合作,把老童謠用最自然美好的方式傳遞給在這個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孩子。

杭州站現場,楊眉良爺爺教大家唱《搖搖小鈴》

在小河看來:「尋謠計劃更看中的,不是收集的結果,而是中間的通道:這個項目最美好的部分,是連接人和人,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人,音樂讓這部分連接可以被聽見。」

讓老童謠在接力與活化中

擁有新生命

隨著整理出一首首童謠,挖掘到一個個唱童謠老人背後的故事,小河發現,「老有老的帥,老有老的美」,生命的力量與莊嚴,讓他深深讚嘆。

「像北京的《盧溝橋》,上海的《搖船》、杭州的《秋柳》……我們聽到的不僅是童謠,也是一個個老人和城市的珍貴記憶。」

《秋柳》,李叔同作詞

小河說,「隨著一代代老人的離去,一首首童謠也在消失。真正的童謠和最真切的愛有關。在消逝之前找到它們,用今天的方式重新唱響,那一刻,老人、孩子和年輕人發生了自然美好的連接。這是我目前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

在「尋謠計劃」推進過程中,小河和他的團隊也遇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接力人」,從3、4歲的孩子到90多歲的老人,從身邊的朋友到陌生的志願者,越來越多人看到了「尋謠計劃」的努力,加入到了他們的隊伍當中。

小河邀請莫西子詩等音樂人排練《秋柳》

「尋謠計劃」也正在開拓各種新的渠道,聯動各地文藝、社團,從線下到線上,號召大家一起通過關注老的童謠而喚起對本地音樂文化的認知。

「這個計劃是沒有終點的,但因為很多老人歲數確實大了,所以我們希望在五年內採集到所有被忽視的民間音樂文化區域,希望通過我們的尋找,讓更多的人重視童謠、發現童謠、傳播童謠。這是個接力和活化的過程。只有大眾都有了保護與傳遞的意識,才有希望。」

小河和湯溪周奶奶

小河說,「現在『尋謠計劃』已經超出了我們原來的期望,一個小小的音樂計劃,生發出了枝芽。這些新的發生,也提醒我們,需要具備更強烈的生命願望與毅力,需要更多有效的工作與努力,才能獲取水、陽光,來迎向明天。」

周奶奶現場教大家童謠

圖片除署名外 由PonyBoy 攝影

End

相關焦點

  • 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
    如果把生命的過程當作是一種修行的話,在見自己和見天地之後,再去見眾生就是一種慈悲的覺悟。
  • 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
    電影《一代宗師》裡面有這樣一段臺詞,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其實,人一生的修行也是如此。2017年9月,超視覺世界公眾平臺正式上線,用於記錄分享bobo的修行感悟及能量操控經驗,距今已經三年時間。
  • 見眾生 見天地 見自己
    見眾生 見天地 見自己;水墨丹青少林:詩與遠方、水墨丹青處—樂山樂水;且「陋室銘」也!人生不過是隨遇而安,樂山樂水,去詩與遠方的涅槃!何必不禪修呢?儒釋道闡釋我們:拿得起 、放得下 、看得開;上帝曉瑜我們:捨得、感恩、利他、謙卑、低調、敬畏、善良、厚德、大愛。人生不過是一場水墨丹青的禪修,看到的是詩與遠方的梅竹菊蘭的綻放;聽到的不過是詩詞歌賦的清雅;品到的不過是色香味美的禪茶;魂到的不過是棋琴書畫的沙龍!
  • 學會養生主靈性按摩,讓我「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就像電影《一代宗師》裡宮二最後一次見葉問所說的那樣,習武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她在習武的過程中曾見過自己,天地想必也見過,但沒能見眾生。如果說遇見自己、成為自己已經非常不易,而見眾生,具有老子所說的「慈」,對眾生有平等且無條件的愛,就更是難上加難。「養生主靈性按摩」所要求的品質就是要帶著極大的愛,不管你面前的人是誰,這愛是一樣的。
  • 王家衛:在影像中見「天地和眾生」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一代宗師》3D版於1月8日全國公映,這是王家衛的首部3D電影。他期望以西方最精湛的3D技術完美展示獨特的中國故事和美學。  為拍《一代宗師》,王家衛走遍大江南北,訪問上百位武術界前輩。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他把關注點從一個人(葉問)和一個門派(詠春),逐漸拓展到了整個武林和整個時代。
  •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一輛公交車在行駛過程中撞壞湖邊護欄,墜入安順市西秀區虹山水庫中,造成21死(其中5名逝者為學生),16傷。這輛公交車90度轉彎衝壞欄杆墜湖的真正原因是:司機蓄意報復社會。和之前大家推測的一模一樣。不一樣的是,在官方直面問題、不遮不掩的那份藍底白字的通告裡,我們可以窺視,張某剛只因生活不如意,就選擇了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去摧毀乘客的美好生活。
  • 宮二:這一生,我見了自己,算是見了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了
    、見天地、見眾生。文/求心內佛《一代宗師》中,宮二最後對葉問說,父親常給她說,練武之人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她有點不無遺憾的說,我這一生,見了自己,算是見了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了。了道、報仇,讓宮二徹底見了自己。功夫裡面,可以回頭,在現實世界,她已經不能回頭。在時代之中,她也算是見到了天地,並且在火車上海順便救下了「一線天」。另一邊廂,葉問也在當時的時局之中見自己。電影中,他自己的獨白是,40歲之前,我的人生是春天,40歲之後,瞬間進入了冬天。他的前半生一帆風順,在抗戰中,他兩個女兒相繼餓死。
  • 宮二:這一生,我見了自己,算是見了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了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文/求心內佛《一代宗師》中,宮二最後對葉問說,父親常給她說,練武之人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她有點不無遺憾地說,我這一生,見了自己,算是見了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了。
  • 【心火專訪】第十九期:BIGDOG - 見天地 見眾生 見自己
    這是他最愛的事業,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雖然他也曾經飽受質疑,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但是為了HipHop這個夢想,依然全力付出堅持著。我相信無論是十年還是二十年,哪怕HIPHOP依然是地下一種小眾的文化,BigDog依然會 保持年輕 熱淚盈眶 的走在這條路上。
  • 《一代宗師》影片解析: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
    王家衛說他童年時期住的地方,混跡於底層的街坊各有傳奇,萌發了他拍這部片子的想法。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群像戲,講的是武術家們輾轉於時局動蕩下,被捲入時代的漩渦中各自的命運和選擇的人生道路,講是武林的末路以及新生。王家衛 章子怡 一代宗師電影裡三條線,三個人物主要人物,三個武術流派分別代表三種格局:一線天(張震飾演),八極拳,見天地。
  • 味道的傳承|屈浩: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屈浩講到,「做廚行與習武相似,如電影《一代宗師》中所言的三個境界:一曰見自己,二曰見天地,三曰見眾生。」其實,屈浩從廚近40年的經歷,正可以歸納為這九個字——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輔導主任是語文組的組長,一天閒暇時,他和屈浩聊天,問高考後的志向是什麼。屈浩說想報考烹飪學校,以後從事廚師行業。沒想到,輔導主任鼓勵屈浩說:「做廚師好啊,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學中有無數描寫美食的詩篇。美食是可以研究一輩子、取之不竭的寶藏。未來餐飲業很有前景,做廚師將來還有機會走向世界,到國外去進行交流。」受到鼓勵的屈浩更堅定了學烹飪、做廚師的志向。
  • 尋找那些老童謠,漫畫家王爍畫出一個個溫暖的故事
    這首名為《盧溝橋》的老童謠是由音樂人小河發起的「尋謠計劃」收集而來,並被收錄在王爍的新書《尋謠記》中。現場,孩子們彈唱了老童謠,而本書作者王爍、「尋謠計劃」發起人小河、音樂人老狼和莫西子詩也一起分享了尋找到的老童謠和自己的尋謠之感。
  • 原創散文|孫儷的《那年花開月正圓》: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我覺得現實中的她與劇中的周瑩有許多相似之處:不僅有大女人的情懷,更有小女人的氣質;不僅可以霸氣襲人,也可以小鳥依人。孫儷在劇中更是大秀了一把旗袍。旗袍,是那麼的暗香流韻、那麼的婉約可人、那麼的風情搖曳。看到它,仿佛看到了雨巷裡的那一個幽怨的眼神,又聽見了沈園邊那一曲哀婉的琴聲,又聞到了舊上海灘上的那一縷梔子花香。
  • 何以見自己見眾生? ——評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
    何以見自己見眾生?
  • 痴言丨漫漫情懷品戲詞;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
    編者曾為崑曲《千忠戮·慘睹》中那「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也曾經為越劇《紅樓夢》中寶玉那幾句」問紫鵑「而扼腕。戲知今日粗粗整理,摘選一些京劇中比較經典的戲詞。唱腔表演看的是演員技藝,而戲詞見的則是一番情懷。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中,有許多臺詞廣為流傳。筆者甚愛的那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此句雖來源於「三家相見」(與道家有關),但也可來概括練武的三個階段。
  • 見天地,見眾生|河正宇電影資源合集
    第一次接觸河正宇的時候,是看電影《追擊者》的時候,那時我還不知道這個人是河正宇,當真的是恨到切齒,電影中他扮演的性無能者通過假招妓,真殺人的伎倆不斷以錘子錘入別人的腦中而獲得快感,已有無數人失蹤。金允石扮演的前刑警忠浩,手下的一個妓女被招去後失去聯繫,於是金允石不斷追擊,每每要抓住他救出妓女時卻總被他脫逃,他一路脫逃一路殺人,遇到他的人都平白遭受無妄之災。
  • 見過了自己和天地,《一路逆風》帶鄧紫棋去見眾生
    但如果不帶觀點地去看《一路逆風》,電影記錄的都是真情實感,一個90後當紅炸子雞,仿佛如《一代宗師》中一臉英氣的宮二,如何在音樂路上見自己、見天地,用一部電影去溝通,去見見眾生。   # 無畏前行 #《一路逆風》裡講到,鄧紫棋15歲就開始自己寫歌,繼而被唱片公司發掘,走上了職業音樂人的道路。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一個機會,但能不能把握,就要看自己了。
  • 天地、眾生、自己——我的教學風格
    我的風格解讀金剛經有句佛言「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以開示世人對世界的見知見解。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中的經典臺詞「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則將此佛言變得易懂易讀而廣為流傳。喜歡旅行的人都喜歡帶著這句話出門,作為旅行愛好者,我也把這句話當成旅行聖經。旅行成為我的生活方式,也成為我的教學資源。
  • 電影《時間牢籠》:見自己、見他人、見眾生,你處於人生哪一層?
    你不可能在鮮花和掌聲中獲得成長,只有劇烈的撕痛和絕境才會讓人生獲得領悟。人生是一個見自己、見他人、見眾生的過程。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無不是如此。從管大偉的成長中,我們也看到了這一層一層如化蛹成蝶般的蛻變。
  • 緣起一代,天地眾生——《一代宗師》觀後
    宮二轉述的宮羽田的一句話,練武人的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拳有南北,國無南北,但天地的確有南方,山山水水阻人程!葉問見了六十四手,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知有天地!但真的是六十四手嗎?武術不可能獨立與人而成就,恰恰是人會因武術而成就,葉問所見的天地,不是六十四手,而是宮二。他人才是人的天地,兩人之間往來書信,似乎別有世界,此世界不被他人所知,卻曾真實存在於兩人的世界,最後宮二說,葉先生,我心裡有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