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好聽的童謠你們都聽過嗎?

2020-12-23 澎湃新聞

音頻來自「尋謠計劃」

開始閱讀前,可以先聽一聽上面這首歌。

歌曲的名字叫做《秋柳》。 2019年9月,音樂人小河帶著「尋謠計劃」團隊來到杭州。在收集當地的民間童謠素材時,他遇到了85歲的梁爺爺。

據梁爺爺介紹,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他曾經在外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讀書,而《秋柳》就是一首改編自美國經典鄉村音樂的童謠作品,其中文歌詞據說是由著名音樂家李叔同創作的。

「堤邊柳/到秋天/也亂飄,葉落盡/只剩得/細枝條……君不見/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勝悲。」

雖然已至耄耋之年,但那深刻在心裡的童年旋律,無需費力就能脫口而出。雖然身邊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不管是唱的人還是聽的人,似乎都跟隨著音樂一起穿越到了童年裡最純真的年代。

而這,就是童謠的魅力。

1月8日,由音樂人小河、Figure創始人張悅聯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共同發起,演耳文化與Figure出品與主辦的「尋謠計劃·上海站」在PSA正式啟動。該項目以尋找上海本地老童謠的方式,將在未來5個月的時間裡和聽友們一起去發現那些「聽見看不見」的通道。

2020年1月8日,「尋謠計劃·上海站」開啟,音樂人小河在現場介紹尋謠計劃 。PonyBoy 圖

散落在記憶深處的童謠

上海是「尋謠計劃」到訪的第四座城市。從2018年8月在北京前門打磨場發起尋謠計劃以來,音樂人小河帶領的演耳團隊走過了北京、長沙與杭州三座城市。

尋謠計劃的目的是重拾那些失落在城市裡的年代久遠的童謠歌曲,並且整理出十來首進行改編和再創作。在過去的兩年時光裡,團隊尋訪了100餘位老人,這些老人大多出生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通過他們的回憶,團隊採集了200餘首第一手童謠錄音資料,開展了11場童謠現場。

「我們為什麼會選擇30年代、40年代出生的老人,那是因為他們頭腦中的很多東西都沒有被記錄下來,只存在於記憶中,而他們的年紀又已經到了七八十歲歲,甚至九十歲,再沒有人記錄可能就再也聽不到了,這是我們特別想去找到這些老人的一個原因,」小河說。

童謠的歌詞大多簡單,直白,就像孩童的內心放不了太多的複雜的東西。有的童謠十分經典,傳唱至今,有的童謠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成為那個年代獨特的記憶。甚至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方言系統裡,同一首童謠都會帶有不一樣的色彩。

「我們在北京找到了一首胡同童謠,叫做《盧溝橋》,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首歌是在北京市玉淵潭公園附近發現的,為我們演唱的何大爺已經80歲了,歌詞很簡單,旋律也很簡單,但是你仔細聽,總會聽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北京童謠《盧溝橋》現場表演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視頻(01:46)

「其實很多童謠都是念白,能找到有旋律的很不容易,我記得在長沙的時候,因為我們只停留一周左右時間,所以很忐忑說能不能找到有旋律的童謠歌曲,沒想到,最後特別幸運的碰到了一位78歲的奶奶。這首歌的叫《小寶寶快睡覺》,歌詞也非常簡單,『星星月亮/雲裡睡了/烏鴉喜鵲/樹上睡了/小貓小狗/窩裡睡了/小寶寶呀/你快快睡』,從天上一直唱到床上。」

長沙童謠《小寶寶快睡覺》現場表演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視頻(02:38)

「《秋柳》這首歌,它創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旋律其實改編於19世紀的一首西洋歌曲。我們是在杭州的一個老年公寓遇見的梁爺爺,他告訴我們他是在8歲的時候,在教會學校念書時學會的這首歌,至今也沒忘記。我們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都特別感動。」

「其實我們這兩年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慢慢內心裡反而更加堅定,為什麼會堅定?是因為這個項目讓我們打開了一些未知的通道,接受到了一些能量讓我們相信這件事情可以讓我們走得更遠」。

尋謠的過程中,與老人的接觸與互動,對地方文化的好奇與鑽研,每一場線下即興改編和演出,都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著這個項目的內涵與外延,也豐富著整個團隊。而那些年代久遠的童謠,大概也從來沒料到,會在21世紀的今天被以這種方式重新喚起。

那些「聽見看不見」的通道

2016年,小河創建的「演耳文化」與當代藝術家鄔建安合作其《徵兆》個人展覽,在籌備展覽的聲音內容時,鄔建安與小河從展覽聊到「通道」,起因是聊到人體的皮膚。看似阻隔了人體與外界的皮膚,其實正是人體與外界聯繫的通道。皮囊之下,無數個肉眼不見的毛孔,維繫著人體內部與外界自然的呼吸吐納。

小河相信音樂本身也是一個「通道」,老人們通過「通道」回憶起五味雜陳的往事,聽者通過「通道」獲得感動、開心與啟悟,而「尋謠」就是要通過對童謠採集文獻的梳理、再創作讓參與者們發現或構築起這樣的「通道」,去觀照自身與外界。

「音樂是一種通道,我相信這個體驗我們不用多說,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你在聽一首你以前喜歡的歌的時候,你瞬間可能會返回時空,或者是跟你記憶當中的一些情感重逢。」

在浙江金華收集的童謠《螢火蟲》,演唱者楊小妹(75歲)音頻

而在計劃中,小河也通過「通道」看到了老人不一樣的一面,也看到了老人通過「通道」發省的改變。

「以前我們一提到老人都會有刻板的觀念,比如老人就代表著舊時光,甚至我會對我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看法。但當我們真正走進時,我們見到的每一位老人都不是觀念當中的老人,他們非常有個性,有的可能脾氣古怪,有特別愛時尚,對待自己每一天的穿著打扮,都是那麼在乎。」

「這些東西都是當我們真正建立起『通道』以後,產生的對老人的一個新的認識,而這些老人也通過我們的活動,比如到城市的空間裡,與年輕人、孩子們共度一個下午,老人也有一些變化,這些都讓我們深受感動。」

何大爺(80歲)領唱的童謠《我們又長大一歲》音頻

對於小河來說,以尋謠為出發點,這個通道最終會通往何處,也許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目的地,但發現或構建通道本身,就已經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事情。

「我希望通過尋遙計劃,我們來慢慢地努力讓『通道』顯現,顯現給一些其他的藝術家也好,或者是更多的人也好,慢慢地讓它變成是一個可以探討,可以建立,甚至是可以分享的東西」。

「尋謠計劃·上海站」啟動現場,音樂人陸晨、Figure創始人張悅、樂評人孫孟晉、脫口秀演員池子組成圓桌,進行對談。PonyBoy 圖

以下為音樂人小河對「尋謠計劃」相關問題的回答:

Q:為什麼要做尋謠計劃?

小河:

最開始做尋謠計劃第一季——北京「打磨場迴響·胡同童謠」的創想是,藉助與老童謠發生音樂行為上的碰撞,來展現與探究聲音與時空關係的複雜性。現在繼續做的原因是,做這件事自己感覺很幸福,同時也有很多社會力量給予我們支持,很多美好的反饋鼓舞著我們。

Q. 如何做尋謠計劃?

小河:

目前項目前面三站資金來源分別是:藝術空間展覽邀約,藝術節邀請與企業贊助。 團隊目前核心與常駐工作人員一共有6人。

尋謠計劃運營流程是:演耳團隊與紀錄片團隊落地、組建志願者團隊、尋找記得老童謠的老人、紀錄片團隊跟拍音視頻資料建檔整理、童謠迴響錄音現場(5場、短視頻製作(5個)、自媒體發布、童謠音樂會(目前還未完成)、尋謠專輯及周邊的開發與發售。

Q:現在尋謠做成了什麼樣子?

小河:

目前尋謠計劃採錄民間歌謠樣本約200首,童謠樣本約60首左右,活化出25首北京、長沙、杭州三地的童謠。在剛剛結束的杭州站,已經有部分小學在教「尋謠計劃」活化出的童謠了。更令人欣喜的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也正在設法將「尋謠計劃」列入學生們的選修科目。同樣是2019年杭州站,綜藝節目《奇遇人生》邀請音樂人譚維維與阿雅,參與了一期尋謠計劃。

Q:「尋謠計劃·上海站」會有什麼不同?

小河:

當「尋謠計劃」走過北京、長沙、杭州站,它的社會公益性逐漸被人們認可的同時,這個音樂公共藝術項目內在的藝術探索性卻被人們忽視了。這次與「PSA一頓半」的合作,將著重探索與呈現「聲音與聲音行為」在當代城市中是如何建構人與人之間連接的通道,繼續實踐與社群、城市空間更多的互動可能,並計劃與更多上海本土藝術家合作,以綜合藝術展的形式,生動有趣地展現「尋謠計劃·上海站」的不同。

Q:

尋謠計劃除了音樂互動現場,唱片之外還有什麼可能?

小河:

尋謠計劃可輸出的產品,除了傳統的音視頻,還會有兒童音樂啟蒙課件的研發,以及城市與鄉村聲音景觀與互動文化裝置的開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那你可能沒聽過這些英國恐怖童謠……
    不少人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小時候讀格林童話,總希望自己是其中的主角。因為在這些故事裡,善惡格外鮮明,主角們身邊永遠圍滿助攻,一邊遇真愛一邊打怪,最後還必定迎來浪漫圓滿的happy ending。長大後,不僅發現聽過的其實都是童話2.0,而且1.0版本竟然普遍很喪。
  • 盤點八首A妹好聽的歌曲,每一首都很好聽,你都聽過幾首!
    這首歌曲是A妹演唱的一首超級好聽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的名字是《touch it 》,這首歌曲是一首超級好聽的歌曲的,而且,這首歌曲的前奏真的是超級好聽的,你要是沒聽過這首歌曲的話一定會被前奏所吸引的啊!
  • 六一回憶殺:你說你聽過這些童謠 那證明你已經開始老了
    那個時候的童謠,大部分和遊戲有關。一邊玩,一邊口中念念有詞。童謠念完,遊戲也就進入關鍵節點。下面這幾個,你還記得玩法嗎?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要吃人,黑了要關門。註:①一手五指合攏,另一手握住只留指頭,另一人根據指頭來猜中指,猜對猜錯都有相應的獎懲。
  • 作為90後,這些歌曲你聽過嗎
    應該說,我從小到大聽過很多歌曲,有爸爸媽媽70年代的歌,有更早年代的歌,還有每個時期,我處於不同年齡的歌。那麼,你聽過這些歌曲嗎?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這些歌曲吧,說不定有你聽過的,或許是還會唱的,又或許是耳熟能詳的……當初火遍大街小巷的歌曲,如今在我心中已經成為了經典。你是否還記得有一首歌,它是關於古代將軍與女子愛情的一首歌。
  • 讓人驚豔好聽的古風歌,60%的外圈人都沒聽過,你聽過嗎?
    讓人驚豔好聽的古風歌,80%的外圈人都沒聽過,你聽過嗎?大家好,我是古風小分隊的「古風燕兒」。古風圈有很多的古風歌,先不說歌詞生硬,就是旋律也不是很出彩卻被很多粉絲尬吹。不過作為一個有著5年經驗的古風愛好者,說道驚豔,我有10首好聽的歌想分享給大家。第一首、《盛世回首》這首歌是慕寒和馬裡奧合唱的,小說《盛世鬼》的同人曲,不管是否看過這本小說都會喜歡上這首歌。
  • 這些陳奕迅的早期音樂作品,你聽過嗎?原來這麼好聽的
    然而,其實陳奕迅在此之前就早已紅透粵港澳地區了,他也已經出道多年,有了不少的代表作品,也許大家對他早期一些好聽的音樂作品不太了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是否聽過他的這些歌?第一首:《我什麼都沒有》「連,夢裡也會覺得快樂難求連淚光都光不過黑夜盡頭不過不過我不用難受……」第一個推薦這首歌是因為當年其實並不喜歡陳奕迅,但是聽到他這首歌還是很喜歡,從那以後,我突然發現這個歌手還是很不錯的
  • 比醉赤壁和最美的期待還要好聽的歌,你聽過嗎?
    抖音現在是大眾消遣娛樂的一大重要軟體,當然裡面不僅火了人,還帶火了眾多好聽又隱藏至深的歌,你聽過幾首。第一首:林俊傑的《醉赤壁》因為裡面的: 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人,這句歌詞出現在朋友圈的頻率也是甚多,這首歌的詞是方文山著作,所以歌詞才會這麼文藝。
  • 趙方婧新歌曲不曾聽過的曾經好聽嗎 不曾聽過的曾經歌詞
    不曾聽過的曾經 趙方婧 X 音闕詩聽。  趙方婧新歌曲不曾聽過的曾經好聽嗎 不曾聽過的曾經歌詞  不曾聽過的曾經  歌手:趙方婧  作曲 : 群可  作詞 : 群可  編曲:王柏鴻  心跳的頻率已悄悄變慢  遐想的空間也沒有從前絢爛  你遺失的訊號 我根本找不到  該怎麼記憶 此刻缺失的美好
  • 李榮浩經典好聽的歌曲,你們知道幾首?網友:這些都很好聽
    哈嘍,各位小夥伴你們好!眾所周知,李榮浩作為能唱能寫能譜曲的全能歌手,幾乎每一首都深受聽眾喜愛,今天我就盤點幾首李榮浩耳熟能詳的歌曲,來和大家分享分享。歌詞通俗卻不膚淺,旋律簡潔卻不渲染,不囉嗦,一切都是淡淡,盡在不言中。李榮浩以「戒菸」為中心點,將情感由低到高的渲染,傷感的氣息緩緩撲來,讓這首歌的到了升華,變得有靈性。第三首《喜劇之王》這首歌我每一次聽都感觸滿滿,濃濃喜感的背後卻藏著無盡的悲傷,自嘲、自省、自黑、自娛自樂都是玩笑過後的辛酸。
  • 日本名字好看又好聽?你聽過這些嗎?
    ,桐谷美玲,宮脅咲良,上坂堇,道枝駿佑,羽生結弦,千葉真一,福山雅治,神木隆之介,和田光司,瀧澤秀明,風見隼人,流川楓...這些名字不僅非常好看,讀起來也非常有詩意。發現了嗎,一般好聽的名字裡都帶有自然風物,這些字眼呈現出一種美好清新的意象,當然好聽了。就像中文的周芷若、風清揚、公孫綠萼、阮星竹、傅紅雪、燕南飛……聽起來也是清新而充滿詩意的。那麼為什麼大多數日本人的名字都有這種特色?這要說到明治維新之前,平民是只有名沒有姓的,只有統治階級的貴族才能有姓和氏(天皇除外)。
  • 被《小白船》支配的恐懼,這些童謠背後的故事,比電視劇還精彩!
    除了電影的質感、緊湊的環節外,一首洗腦的《小白船》成為了新一屆「恐怖童謠」的C位。影視劇中的「恐怖童謠」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這些童謠背後其實都有一段隱藏的故事,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梳理一下都有哪些細思極恐的故事吧。《小白船》承載著對家國未來的期盼《小白船》的背後承載著家國情懷。
  • 這些好聽的民謠歌曲 看看你都聽過嗎?哪首你最喜歡?
    本期就來跟家一起分享一下幾首好聽的民謠歌曲,看看你聽過幾首?《董小姐》這是宋冬野創作及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樸實無華,用簡單的方式演繹出了一段感情,這首歌具有強烈的民謠曲風,歌詞句句撩人心弦,「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你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等,既有愛情、無奈的感情困惑,更有一種惆悵孤獨的情愫隱含在旋律中,擊中許多人情感上的軟肋,讓人產生共鳴。
  • 《可能》你們聽過嗎,一切皆有可能哦
    我未來的那個可能她要試驗我,所以現在還沒出現,只好一等,再等90年左右聽過王傑的一盤帶子,從那以後大多都聽他的歌。謝謝你的歌、謝謝杰哥,願意做你的太陽,帶給你一絲溫暖經歷過多的人聽到傑哥這一首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觸動,好聽又有感情流露,表現出多種感情安慰跟撫平內心深處。
  • 【閩南童謠】天烏烏,欲落雨,那些年你聽過的童謠要失傳了!
    原標題:【閩南童謠】天烏烏,欲落雨,那些年你聽過的童謠要失傳了! 漳州的童謠 是每個漳州人記憶中最柔軟的部分 小時候聽奶奶哼著一首首童謠安然入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民間口傳文學、以口耳相授方式流傳和繼承的閩南話童謠的起源、沿革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
  • 魔法作文課|童謠創作魔法
    同學們好:我是兒童文學作家王名環,在給學生進行作文輔導的時候,我會變身魔法師,名叫魔法環,因為我會傳授給你們寫好作文的神奇魔法。接下來我就將通過一期期的視頻向你展示魔法。今天第一堂課,我決定傳授你們最簡單好玩的魔法,那就是編寫童謠的魔法。相信你們所有人都喜歡童謠,小肚子裡都裝滿了背得滾瓜爛熟的童謠。
  • 童謠和繪本的關係,你清楚了嗎?
    2.用英文繪本音頻磨耳朵有哪些注意事項嗎?3.音樂+繪本對小朋友有多大魔力呢?4.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很幸運,如果伴侶共創事業呢?5.在英文繪本親子閱讀中如何更好地跟孩子互動?這些問題,我們諮詢了臺灣繪本童謠知名講師,美國 Music Together 認證教師,臺北國際英語推廣協會GEPAT教師,臺北故事鍋 StoryPot 創意教學創始人—— Valen老師,快看看她對你說了什麼吧。
  • 毛媽2周年,兒歌童謠資源大贈送啦!
    各位爸爸媽媽,首先非常感謝你們這兩年的陪伴與信任,因為你們的支持和鼓勵,讓毛媽平臺越走越好。大恩不言謝,小編為你們整理了兩年來所有的歌謠資源,希望對可以更方便孩子進行磨耳朵。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歌曲童謠吧~(按照字母順序分類,點以下歌謠名字連結,直接跳轉,需要哪首點哪首~)童謠集合: A ABCDEFG Song 字母兒歌  毛媽carol分享Are You Sleeping
  • 明星大偵探第二季恐怖童謠的童謠之歌?你們喜歡嗎?
    《明星大偵探》第二季《恐怖童謠》中的那首童謠,其實暗示了每個人對應的孩子是怎麼死的,雖然到最後發現只是人格,但是也暗示了最後覺醒的人格是誰,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我們來看這首童謠的內容:一個,兩個,三個小朋友四個,五個,六個小朋友七個,八個,可愛小朋友一起,手拉手玩雪球一本,圖書,看到第八頁一首,歌謠,唱到第四句一顆,糖果,只咬了半口還剩,五個小朋友一雙,拖鞋,弄丟了一隻一部,法典,背完第二卷
  • 經過改編的童謠《妹妹背著洋娃娃》,你聽過關於她的傳說嗎
    《妹妹背著洋娃娃》這首童謠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其實不是童謠,而是一首兒歌。這首兒歌被改編後,卻變成了恐怖的兒歌,甚至被網友評為世界十大禁曲之一。這首歌有另一個名稱,那就是《花園裡的洋娃娃》,是臺灣人周伯陽的作品,於1953年3月發表在《新選歌謠》中。
  • 都聽過嗎?
    中國人應該都聽過一首歌叫《千千闕歌》,雖然你可能都不知道它真正叫啥,但是肯定聽過。圖片來源於網絡甚至很多人都知道這首歌是翻唱的,原版是日本的日本藝人近藤真彥演唱的一首歌(日語叫夕焼けの歌),由大津明作詞,馬飼野康二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