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廢之都的激情藝術家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所生活的維也納,可說是烏雲籠罩。他的繪畫在豪華裝飾下包裹著糜爛性愛以及頹廢的色彩,而這也正是當時瀰漫在這座城市裡的氣氛。
克林姆特很早就以其裝飾畫的才氣而受人屬目,成功的創作了城堡劇院的穹頂畫等大型作品。1892年30歲時,他相繼失去父親和弟弟,在藝術的路途走出了更為激進的步伐。克林姆特筆下充滿性愛寓意的畫面,常常引起稱讚與否定兩極化的激烈爭論。1897年,他組成的前沿藝術家團體「分離派」,就是他前沿行動的證明。
表面上,克林姆特是一位描繪上流社會婦女、快活而親切的肖像畫家;但是,私底下,在他的房間裡,卻常常聚集著數十名赤身裸體、來去自如的模特兒,他與她們甚至常常進行性愛遊戲,追求肉體享樂。克林姆特的這種「雙重面目」,在他一生中處處可見。例如,他對摔跤和擊劍等運動深感興趣;而與這種陽剛外表相反,他卻具有纖細和內向的女性特質。
他對女性也有著不同的品味,在分離派創立之後的「黃金時期」,35歲的克林姆特同時愛上了完全不同類型的兩位女性:一位是阿爾瑪·辛德勒,她後來和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結婚,改名為「阿爾瑪·馬勒」而名留青史;另一位是與他終生為伴的艾米麗·弗羅格。
解放「束縛」的艾米麗
在性生活上狂放不羈的克林姆特,與艾米麗卻終生互敬合作。兩人相遇之時,艾米麗年僅23歲。由於克林姆特最親愛的弟弟不幸早逝,而弟弟妻子的妹妹就是艾米麗。克林姆特在代替弟弟處理弟媳家庭瑣事的過程中,和艾米麗逐漸墜入愛河。
在那個女性還只是男性附屬品的時代(女士優先只不過是種禮儀),艾米麗姐妹獨立開設了時裝店,開創了由女性為女性做衣服的先例。艾米麗的時裝沙龍「卡莎·皮格拉(小屋之意)」,就位於瑪利亞希雨福大街上。無論過去或現在,這條大街櫛比鱗次的高級商店,總是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克林姆特和分離派時期的夥伴們,一同建立了一個設計家團體「維也納工作室」。與這個工作室定有契約的艾米麗,認為女性能舒服地袒露酥胸,比戴著飾有皇室徽記的徽章更重要,在這種大膽想法下,她把短裙當作時裝出售。在此之前所流行的女性服裝式樣,是用鯨骨製成的束腹勒緊腰部,使肋骨幾乎變形,創造出「可讓男人雙手摟抱」的體型。而美麗機敏的艾米麗姐妹的時裝,超越了階級的限制與包袱,因而廣受歡迎。她們是活躍於巴黎的香奈兒的前身,也是將妓女從「束腹」中解放出來的先驅。
克林姆特和艾米麗雖然沒有結婚,但是與正常夫妻並無不同,兩人心心相印,相互尊重。依照克林姆特的提議,他們開始每年夏天在阿特西湖畔避暑。艾米麗在獨立經營事業的同時,更費心的為克林姆特打理一切生活瑣事,使他能專心致志埋頭創作。據說兩人之所以沒有結婚,也是由於她考慮到不想剝奪克林姆特的自由。
艾米麗是一位思想成熟又聰明的女性,她不動聲色地注視著克林姆特狂放不羈的男女關係,兩人之間培育了超越性愛的信賴與非凡的愛情。對於身為時代領袖、經常和古老傳統進行對抗的克林姆特來說,艾米麗是非常安靜沉穩的;和她共度的寧靜而溫馨的日子裡,克林姆特的創作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留下很多令人著迷的傑作。
激發藝術家熱情的阿爾瑪
儘管克林姆特在艾米麗身上獲得了理想的愛情生活,但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卻又出現了另一位命運中的女人——阿爾瑪。她有著一雙具智慧魅力、近似紫色的藍眼睛,是讓作曲家馬勒和許多天之驕子愛戀的「維也納最美麗的花朵」。
35歲的克林姆特第一次遇見阿爾瑪時,她還只是個17歲的少女。那是在成為阿爾瑪繼父的卡爾·莫爾(克林姆特分離派的同事,後來成為阿爾瑪的丈夫作曲家馬勒的舞臺監督)的家裡,分離派召開第一次聚會的時候,克林姆特在純潔少女阿爾瑪的美貌和智慧的深處,發現了魔性般的光輝。被這種矛盾的魅力所吸引的克林姆特,成為阿爾瑪初吻的對象,喚醒了阿爾瑪潛藏的魔性。另一方面,阿爾瑪也被克林姆特所吸引:「多麼英俊的美男子啊,精幹、激進、莽撞。我們希望能生活在一起……」
但是,艾米麗的存在已經是人盡皆知,當然也傳到了阿爾瑪的雙親那裡。由於遭到父親母親的強烈反對,兩人被迫分開。
儘管如此,克林姆特熾熱的愛戀卻終生不渝。他所描繪的女性那種纖細的肢體、優雅而妖嬈的白皮膚、勾魂的雙眸……在克林姆特繪畫中令男人神魂顛倒的「命運中的女人」,都是阿爾瑪的身影。
5年後,阿爾瑪23歲時和馬勒結婚。因丈夫去世,1915年,阿爾瑪和建築師瓦特·克羅皮烏斯結婚,後來又成為詩人弗蘭茲·維爾菲爾的妻子。但是,除了丈夫之外,她還是畫家奧斯卡·柯克西卡、作家卡爾·克勞斯等激進學者、藝術家們的情人,她不斷激發男人們的創作才能。
阿爾瑪和艾米麗與克林姆特的一生息息相關,和諧共存,也與他的創作源泉緊密相連。1902年,克林姆特40歲那年創作的《艾米麗·弗羅格肖像》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據說在16年後,因腦溢血去世的克林姆特,臨終前還不斷呼喚著艾米麗的名字。艾米麗則在克林姆特去世34年後,靜靜的結束78歲的一生。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代表作《吻》
跪在花園中相互擁抱的男女,在微光中被金色的光芒纏繞著,姿態動人。金色的光似孔雀尾羽一般,從女人的足跟灑落,男人抱著女人,熱烈的親吻。而女人在沉醉於愛的同時,浮現出一絲羞怯。畫面充滿了性的矛盾和奇異的美感。
此畫發表時,克林姆特無論在創作還是私生活方面,都處於最豐富的時期。他和終生的戀人艾米麗·弗羅格的戀愛也趨於穩定,這種精神上的充實感,賦予這幅畫更加燦爛的光輝和「永恆的生命」,而這種「永恆的生命」正是克林姆所追求的主題——「與死相鄰的愛」。
19世紀末的維也納是頹廢和唯美之都,克林姆在自己身上也體現了這種氣氛;在金箔和華麗的裝飾覆蓋下,性的愉悅和與之相鄰的死亡陰影,匯聚成這幅甜蜜的《吻》。克林姆的作品經常因表現情慾的主題而引起話題,這幅畫堪稱其中最為珍貴的一幅,剛發表即被奧地利政府所購買,目前收藏於奧地利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