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衍生節目,叫 ,是易立競對姐姐們的深度訪談。
伊能靜這期節目涉及評論梅豔芳,迫於輿論影響,這期節目在芒果TV下架了。
那麼,
我們該怎樣去看待一個逝去的巨星?難道只能眾口一詞的讚美嗎?
不能有同情、悲憫、哀怨……甚至批評?
伊能靜談到梅豔芳,稱其雖然事業到頂,卻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最後都已經瘦成那樣,在臺上還要穿著白紗」。
這引起了網上的口誅筆伐。
關錦鵬接受採訪更是把輿論推向了高潮。他說自己對梅豔芳在價值觀上的判斷和選擇都持尊重態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行事風格,什麼時候輪到伊能靜指手畫腳呢?」
關錦鵬說這段話目的是維護好友梅豔芳。
但是,按照他的觀點,關錦鵬又有什麼資格對伊能靜指手畫腳呢?他對伊能靜的價值觀為什麼不能持有尊重態度?
這太雙標了吧!
大概他潛意識裡覺得伊能靜不配吧。
很多年前,有一位知名女作家遊歷西藏。在草原上,一個藏族阿媽對這個到處遊蕩的女人充滿同情,很由衷地說她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因為在阿媽的觀念裡:「一個四處漂泊的女人,是一個可憐的女人」。
原本同情阿媽貧苦生活的女作家變成了被同情的對象,你能說阿媽沒資格,不配嗎?
網友怒懟伊能靜沒資格,不配評論梅豔芳,那麼,我們有什麼資格評論伊能靜呢?
網友又憑什麼把伊能靜的幾句話解讀成惡毒的拉踩、羨慕嫉妒恨……?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伊能靜一思考,網友都變上帝了。
你們讓她閉嘴少說話,哪裡來的優越感呢?
我又專門去看了這期《定義》,伊能靜的確有詞不達意的地方,的確有放飛自我的時候,的確有欠考慮的不穩妥,不周全。但同時,我也看到一個堅強、包容,敏感,努力追求幸福的女人。
不是一般女人做得到的。
她要求80歲的自己身體健康,如花似玉。
她跟八十歲的自己對話:為了女兒,八十歲的你一定要有那些五十歲的媽媽一樣的體力,一樣的狀態。
為此,她一直過著運動員一樣的生活,自律和節制,簡直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一向面無表情的易立競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她說:「我舉八公斤的壺鈴,我做引體向上每次二十個,做四組。我拿十二個八公斤的鐵餅用胯去做伏地挺身。我打泰拳。」
她說:「我的飲食只有蛋白質跟蔬菜,很少量的澱粉,完全低糖。我不吃高果糖的水果,平常只喝處理過的飲用水(清水)。我不喝果汁,因為果糖太高。」
伊能靜說有了這個節制才會有自由,這個自由就是八十歲的時候別人坐在輪椅上,你還能健步如飛。
這一切都只為當有一天30歲的女兒回頭,自己的陪伴還在。
關於這一點,你不佩服一個媽媽偉大的母愛嗎?
她警惕且勇敢。
五十而知天命,伊能靜說,太多女性為假象的標籤所努力,卻並沒有增加幸福感。
每個人人生不一樣,應該尊重她對生命的選擇。
李子柒可以選擇在山裡種菜砍柴,李健的老婆可以選擇不上節目,在家裡琴棋書畫也可以很開心。
而現實社會還在統一化一個結果:強勢的女性才叫厲害的女性,才叫幸福的女性。非正即反,以前女性很弱勢,現在女性要很強勢,這也是另外一種甜美的陷阱。
而伊能靜偏要尋求中庸之道。
我理解網友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無奈,人生的選擇有多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但你不能因此怪罪伊能靜吧。
她包容且堅強。
伊能靜說她始終對人性始終懷著善良的信任。不管你被罵的多難聽,你都要相信,可能是因為上天要成就你某些事情。這些扮演了那樣的人,他們戴著最壞的面具到你的生命來,是為了讓你長大。就像你最嚴格的老師,你最後最記得他,而你那一科考得最好。
也許正是懷著這種對人性的信任,她才能抗住一輪又一輪的網絡暴力吧。
其實,在《定義》的訪談中,伊能靜已經是相當的謙卑了。
她評價庾澄慶是把西方音樂引入中國的第一人,讓兒子學習爸爸的專注,而不要像自己什麼都嘗試,結果一事無成。
她回望過去,說自己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曾經幸運地在音樂和影視表演上取得一些成績。如自己果不是那麼渴望愛情,或許人生會到達一個自我價值非常豐富的可能性。
她說,自己沒有鬥志,沒有贏的欲望,來 目的就是唱兒子寫的歌。
她說,自己是一個沒有天賦的表演者。
她說,向外看的人在做夢,向內看的人才清醒。在一個很夢幻的工作裡面,必須要維持清醒。
她說,低谷是讓你爬高的還是阻擋你的,是由你來決定。
她說,我是戰戰兢兢活下來的生存者。
她說,不要把自己完全託付給別人,不要成為別人的拖累。
她說,自己現在已經在過老年生活,這裡面沒有舞臺的存在。
只是,她表達幸福的那些話讓人不爽。
她表達自己的幸福,卻說梅豔芳「一生都在尋找愛,卻找不到愛,抱憾而終!」
她的舉例冒犯了一個逝者,冒犯了那些愛逝者的朋友和粉絲,那是很多人不可觸碰的傷痛。
但是我們要正視一件事:她說的對嗎?
人生最後一場演唱會,梅豔芳跟好友,形象設計劉培基說,「一生人,我也希望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的婚紗……也渴望擁有一個婚禮……」
梅豔芳演唱《夕陽之歌》時對臺下歌迷說:「我穿婚紗好看嗎?我是個歌手,也是個演員,穿婚紗不是第一次,不過沒有一次是屬於我自己的,這可能是我一生的遺憾。但是我有你們的愛,我的遺憾都忘了,我將自己嫁給音樂、嫁給你們。最後我將這首歌送給大家,我常覺得夕陽和黃昏很漂亮,但很短暫。我們要珍惜,更要爭取身邊想愛的人。要不然,一眨眼,什麼都沒了。所以接下來的歌,我選的原因是它可以代表我的心聲,歌詞我也覺得很有意義,最後一首《夕陽之歌》,希望你們喜歡。」
伊能靜的本意只是想表述她認為的順序的重要性,先成家後立業,「完成了愛之後再去完成自我價值,你就再也丟不掉什麼東西,可是,如果你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
拿梅豔芳舉例我沒看出她有什麼惡意,甚至其中可能還有複雜的同情、惋惜之情。
看了那場演唱會,了解了梅豔芳的傳奇人生,有誰會不動容?
何況梅豔芳曾跟她說過「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你愛的人也愛你」。何況她也曾在麵包店因為聽到《女人花》而哭泣。
在訪談中易立競評價,伊能靜不是一個幸福的時候就可以錦衣夜行的人。伊能靜也承認自己是一個有表現欲,有表達欲望的人,渴望與世界溝通。
「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
「我就覺得我真的很幸福。」
她的幸福有點嘚瑟,且口無遮攔。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