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豔芳最近被提起,是因為被伊能靜提到。
簡單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
《乘風破浪的姐姐》同期採訪節目《定義》,主持人易立競和伊能靜談及愛情和人生價值,你能感受到,伊能靜時時刻刻都在證明自己的價值。
首先,伊能靜強調自己很幸福,反問主持人:「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然後她就開始論證自己多麼幸福。
伊能靜對於幸福定義為「完成愛之後,再去完成自我價值」。
如果此時伊能靜的論調戛然而止也就還好,但怕別人不懂她,伊能靜順嘴拿梅豔芳來舉例子——反例。
伊能靜說如果一個人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就會很慘,就像梅豔芳,即便事業已經到了頂峰,可還是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這是想說,梅豔芳一輩子都沒嫁出去?
應該是吧,因為伊能靜馬上就提起梅豔芳離別之前,在演唱會穿白紗的事,以表面同情、實際嘲諷的語氣,評價「連她最後已經瘦成那樣,在臺上都要穿著白紗」。這是在可憐梅豔芳?
最後,伊能靜得出了她的結論——人生不能倒過來。
意思就是人必須得是有了愛情以後再實現自我價值,否則事業再成功、自我再有價值都還是一副可憐模樣……
大娛呵呵了。不尊重逝者,通過貶低別人來表現自己高明,這種做法就不是很高明呀。
說實話,伊能靜平時作就算了,但非要把最梅豔芳拉出來當論據,填補自己的毒雞湯,真的是誰都救不了她。
其實,之前大娛也寫過伊能靜(點擊藍色閱讀),覺得伊能靜原生家庭不好,從小父母離婚、自己一直寄人籬下,所以為了證明自己、彰顯自己、讓自己更討喜,難免有討好型人格、強迫症人格、表演型人格,反正就是一大堆毛病。
說實話,這種人挺擰巴的,但也越是這樣的人,越容易拉踩別人,拉踩到同情分都不想給的那種。
所以,伊能靜這番言論後,不僅一時間引起了眾怒,連導演關錦鵬在採訪中聽說此事都直言「我尊重梅豔芳的一切價值選擇,梅豔芳的事什麼時候輪到伊能靜指手畫腳」。
直白點說,就是「伊能靜,你不配」。
是啊,梅豔芳,香港空前絕後的一代「天后」,扶植無數後輩新人的香港演藝圈大姐大,善良到連生命的最後時刻,都要舉辦演唱會回饋粉絲的梅豔芳,怎可遭受你伊能靜冷嘲熱諷?
只是心疼梅姑,生前創造無數奇蹟,做過無數好事,卻只是因為一輩子沒結過婚,去世這麼多年還要被個毒雞湯教主拉出來做比較。
如果談原生家庭,梅豔芳的原生家庭可能更不好。
家裡窮、父親早逝、為了掙錢4歲就開始「賣唱」。
是的,為了維持生計,梅豔芳4歲起就和姐姐一同登臺演唱,並參與媽媽的粵劇訓練班和歌舞團。
瘦弱的梅豔芳嗓音卻異常洪亮,小小年紀的她耳濡目染間也學會了和人打交道,後來梅豔芳的一曲《歌之女》便唱出了早年經歷的辛酸。
在別的小朋友還依偎在媽媽懷裡或者肆意玩耍的時候,梅豔芳便開始四處跑場子演出。
即便到了讀書的年紀,她也沒有停下賺錢的腳步,依舊在課餘時光出入歌舞廳登臺獻唱。往往姐妹倆從晚上開始唱歌,一直唱到半夜,導致第二天連上課都打不起精神。
雖然梅豔芳因為賺錢失去了寶貴的童年,但是這段經歷客觀上加速了她的成長,使她在少年時期就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與穩重。
在此期間,梅豔芳的家庭責任感逐步形成,或許與之同時,梅豔芳心中對家庭的嚮往也開始萌芽。
1982年,梅豔芳和姐姐梅愛芳偶然間看到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的公告,本來從小就依靠唱歌賺錢的姐妹倆商量著去碰碰運氣,萬一取得名次還有可能獲得獎金,對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於是,梅豔芳和姐姐都報名參加了比賽。
可惜,姐姐梅愛芳在比賽中不幸被淘汰,而梅豔芳卻勇往直前進入了決賽,並一舉奪得了冠軍,而此時梅豔芳才19歲。
舞臺上的梅豔芳沉著又大氣,嗓音低沉的她唱出的旋律十分富有磁性,這在當時的香港樂壇獨樹一幟。
然而剛出道的梅豔芳並沒有想像般一帆風順,起初也有很多人質疑她長相不夠好看,聲音太過滄桑,一系列的負面聲音讓初出茅廬的梅豔芳備受打擊,甚至在成名後的多年回想起來仍難以釋懷。
還好公司對梅豔芳非常重視,經過公司全方位的包裝、有計劃的培養以及她自身的不斷努力,梅豔芳很快改頭換面,以「少爺」的形象在樂壇露面,此時中性路線的女歌手還比較匱乏,梅豔芳迅速收穫了巨大人氣。
出道一段時間後,梅豔芳開始適應了歌手的身份,舞臺中的她歌技越來越成熟,形象越來越百變,颱風越來越穩健,隨之而來的自然是越來越高的人氣和獎項。
1983年,梅豔芳在出道的第二年就有兩首歌入圍「香港十大勁歌金曲」,一首歌入圍「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她的第二張專輯《赤色梅豔芳》也一舉拿下五白金銷量(25萬張)。
1985年,梅豔芳獲得「香港十大勁歌·最受歡迎女歌手」。
當年的專輯《壞女孩》發行一周就賣出了40萬張,累計銷售72萬張,刷新了香港本土專輯銷量的歷史紀錄。
同年,梅豔芳在香港紅館首次舉辦個人演唱會,並一連開15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開個唱的場數紀錄。
由此,梅豔芳的音樂事業不斷地被官方和大眾認可。
在各類音樂獎項中,只要有梅豔芳的參與,「最受歡迎女歌手」的榮譽就幾乎不會花落別家。
在多場個人演唱會中,梅豔芳接連突破連續開辦演唱會的紀錄,現場也幾乎無一例外的場場爆滿。
為了不讓自己阻礙其他音樂新人前進的道路,1990年,梅豔芳在生日會中公開宣布退出音樂獎項的競爭。看到了嗎,這就是格局。
1991年,梅豔芳又在發行自己的首張國語專輯《親密愛人》後,決定暫別舞臺,這與音樂一別又是三年。
1994年,梅豔芳回歸樂壇,並推出了一系列專輯,其中一曲《女人花》成為了梅豔芳最為經典的國語歌曲代表作,傳唱度至今都只增不減。
據統計,梅豔芳截止當年,專輯銷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
1998年,香港電視臺將代表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的「金針獎」頒給了梅豔芳,作為對梅豔芳音樂成就最大的褒獎。
只看梅豔芳的音樂履歷,都會是香港任何一個歌手都難以啟迪的高度,但是梅豔芳的才華完全不限於音樂,她在影視上的造詣同樣非同尋常。
1984年,梅豔芳首次出演電影《緣分》,便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1987年,梅豔芳和張國榮搭檔主演《胭脂扣》,梅豔芳憑藉此片同時拿下「香港金像獎影后」「臺灣金馬獎影后」「臺灣金龍獎影后」與「亞太電影節影后」。
1992年,梅豔芳和周星馳合作出演《審死官》,以4988萬票房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紀錄。
1997年,梅豔芳出演經典小說改編的電影《半生緣》,並憑藉此片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金紫荊花獎·最佳女配角」。
2002年,梅豔芳人生中主演的最後一部戲《男人四十》上映,她也憑藉此片一舉摘得中國長春電影節的影后桂冠。
從影期間,梅豔芳挑戰出演了多種類型的影片,文藝片、商業片、喜劇、武俠劇,她通通嘗試了個遍,甚至還在電影《鍾無豔》中嘗試了一把反串,不過效果還都出人意料的不錯。
據說梅豔芳平日迷迷糊糊,拍戲時經常容易睡過頭,幾次遲到便惹得導演十分不開心,但是梅豔芳只要出現在鏡頭前,導演便會為她精湛的演技和與鏡頭完美的配合而欣喜,全然忘記她遲到的事。
或許這就是天賦吧,單看梅豔芳的演員履歷,也能輕輕鬆鬆地秒殺一大批職業演員。
總之,不論歌唱事業還是演藝事業,梅豔芳都近乎完美地達到了巔峰,早就實現了個人價值。
雖然後期梅豔芳已經因為病痛不得不放慢了事業的腳步,但是她並未放棄對演藝行業以及整個社會所能做出的貢獻。
2003年是梅豔芳生命中的最後一年,這一年卻成為了她最為忙碌的一年。
她首先經換屆擔任了香港演藝協會會長,在劉嘉玲裸照被媒體惡意洩露時,率近百名藝人為劉嘉玲振臂高呼,發起了一場抵制無良媒體的抗議活動。
後來,在她病情愈加嚴重的時候,她又號召香港演藝界人士舉辦1:99群星慈善演唱會,並親自擔任演唱會監製,帶領眾明星傾情獻唱,為抗擊非典籌集善款,鼓舞香港人民與非典作鬥爭的信心。看到了嗎,這就是為啥所有人都尊重她。
隨著梅豔芳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她感受到了自己已經時日不多,於是她又用盡全部力氣,接連舉辦了八場「金典金曲演唱會」,向深愛她的歌迷致謝告別,向奮鬥一生的舞臺正式作別。
後來據參與梅豔芳演唱會的嘉賓說,當時梅豔芳被病情折磨到站在舞臺上腿都在發抖,但是她還是盡力忍耐,面不改色,回饋給歌迷最動聽的歌聲。
還有消息稱,梅豔芳在最後幾場演唱會都必須使用紙尿褲止血,但她還是忍著強烈的疼痛,硬撐著唱完了演唱會全部曲目。
正是因為梅豔芳對歌迷、觀眾的尊重,對舞臺的熱愛,對全演藝行業乃至社會的無私奉獻,她被香港人民尊稱為「香港的女兒」,並且成為繼李小龍後,第二位在尖沙咀星光大道上擁有銅像的香港藝人。
不得不說,在感情方面,梅豔芳的確沒遇到一位良人,她也確實一生都在尋找愛情,但這並不是伊能靜口中的「慘」,反而是女人中少有的冷靜與勇敢。
梅豔芳曾經自嘲,自己就是緋聞女王,論起緋聞的數量,香港女藝人中沒人能比得過她。
但是梅豔芳真正談過的戀愛,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相反,她對愛情的態度是極其認真的,在每一段愛情中都會全身心的投入。
梅豔芳曾經在訪談中聊起自己的感情生活,她說自己最多算有五段感情,另外兩段少年時的戀情太不成熟就不算數了。而其他有的可能是別人亂傳的,有的是自己不想促成的,總歸不可以稱為愛情。
據說梅豔芳曾經和鄒世龍、米高劉、Paul、林國斌等人談過戀愛,但是這些人梅豔芳都未曾官方認證,只是在回顧感情路的過程中談及感受,並未曝光戀愛對象。
經梅豔芳或者對方本人認證的,大概只有近藤真彥和趙文卓了,而這兩段戀情也成了她心中久久不能釋懷的痛。
首先是和近藤真彥那場從一開始就錯付了的愛情。
梅豔芳和近藤真彥相識於專輯的宣傳會。
1985年,剛推出新專輯《壞女孩》的梅豔芳到日本開展宣傳活動,期間梅豔芳被安排和近藤真彥同臺演出,此番近距離的接觸讓二人彼此都有些心動。
隨後梅豔芳與近藤真彥正式認識,在慢慢地接觸中與近藤真彥成為了好朋友,不久後二人就確立了戀愛關係。
好景不長,剛享受到愛情甜蜜的梅豔芳發現近藤真彥竟然同時與日本偶像歌手中森明菜保持戀愛關係。
果斷的梅豔芳當即與近藤真彥攤牌,並單方面提出了分手。
誰知近藤真彥還一次又一次的給梅豔芳打電話,請求梅豔芳的原諒,並謊稱自己很快就會跟中森明菜分手,又強調自己只愛梅豔芳一人。
梅豔芳雖然清醒地認識到近藤真彥是個劈過腿的渣男,但是基於對近藤真彥的愛意,以及她自身也有點僥倖心理,梅豔芳還是相信了近藤真彥,並與近藤真彥複合。
複合以後,梅豔芳依舊向從前一樣深愛近藤真彥,甚至為了去看他前後去日本七次,還專門買了一座房子與近藤真彥同居。
與梅豔芳關係密切的好友劉培基在書中透露過梅豔芳的這段戀情,他到訪梅豔芳在日本的小屋時曾驚訝地發現,當時已經成為巨星的梅豔芳為了保護戀情居然親自包攬家裡的一切家務,還去超市買了一系列家具用品,甚至連廁所都親自打掃。
很可惜,即便梅豔芳如此付出,近藤真彥的渣男本色還是沒有改變。又過了一段時間,梅豔芳發現近藤真彥並沒有和中森明菜斷絕關係,這次梅豔芳毅然決然地獨自回到香港。
更可氣的是,當梅豔芳質問近藤真彥到底如何選擇時,近藤真彥表示梅豔芳離開自己依然會活得很好,而中森明菜離開自己就會活不下去,所以他最後還是離開了梅豔芳。
奈何梅豔芳還是愛著近藤真彥,在這段感情中留給梅豔芳的只有獨自哀傷的悲涼。
多年以後,接受採訪中的梅豔芳評價某一段感情還是難掩哀怨,直言自己在感情中是一個不計較付出的人,而且還會儘自己所能把能做的事做好,但是對方卻把自己的好心當做分手的藉口,稱「既然你什麼都可以做,還需要我什麼呢」?
這種渣男口徑明顯就是出自近藤真彥之口了。
不過即便近藤真彥狠狠地傷了梅豔芳一把,梅豔芳表示自己也不會覺得委屈,反而對愛情中的糾葛看淡了。只是梅豔芳在談論這段感情時還是會不自覺地認為自己也有責任,認為自己經常好心辦壞事。
只能說,梅豔芳確實是深愛過近藤真彥的。而且她在患病的後期,強打精神也要堅持去日本看望一下近藤真彥,可能是這次看望才讓梅豔芳真正地放下了。
還有一段梅豔芳公開談及的就是和趙文卓的感情了。
1995年,當時還年輕氣盛的趙文卓剛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立志要創下一番事業,於是他徑直來到了香港。
因為從小習武出身有一副好體魄,於是趙文卓便有機會進入一家健身房擔任健身教練。
碰巧張國榮也是這家健身房的會員,一次訓練中,張國榮發現趙文卓的身材很好,閒聊間二人便成為了朋友。
與張國榮是多年好友的梅豔芳此時也想找一個健身教練,於是張國榮便向梅豔芳推薦了趙文卓。沒想到接觸的過程中,趙文卓和梅豔芳很聊得來,一來二去,二人便確立了戀愛關係。
梅豔芳在此段感情中依然愛得轟轟烈烈,十分投入。
她看到趙文卓有武術功底,就不遺餘力地向各劇組推薦趙文卓,即使被媒體拍到和趙文卓親密同行,梅豔芳也未曾否認,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認,將戀情擺在明面。
但是趙文卓與梅豔芳的名氣差距太大,一向毒舌的香港媒體對趙文卓冷嘲熱諷,一時間各種流言蜚語充斥在報導中,讓趙文卓倍感壓力。
後來趙文卓實在頂不住輿論的壓力,和梅豔芳戀愛了僅一年就分了手。
當時有一種說法是,趙文卓和梅豔芳在與朋友聚餐時,梅豔芳的朋友問趙文卓何時能夠娶梅姑,趙文卓回應自己現在還沒有經濟能力,無法好好照顧梅姑,而這位朋友直接說:「但是梅姑很有錢啊。」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趙文卓,讓他心態更加失衡,從而決絕地與梅豔芳分手。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梅豔芳和其他男明星傳緋聞,本來就被輿論影響十分敏感的趙文卓更加接受不了,直接與梅豔芳提出了分手。
據趙文卓自己後來在採訪中透露,他與梅豔芳的分手源於二人想法不合。反正不管原因怎麼樣,梅豔芳與趙文卓的感情還是無疾而終。
梅豔芳是真心想和趙文卓結婚的,後來梅豔芳也曾在採訪中表示,很後悔當時沒有把誤會解開,如果直接說開誤會,現在已經是趙太太了。
梅豔芳逝世後,趙文卓也悲痛地不能自已,本就少言寡語的他變得更加沉默。梅豔芳出殯前一天,趙文卓只在博客中透露自己會送梅姑走,葬禮當天趙文卓送的輓聯也是將梅豔芳稱呼為「此生至愛」。
當然媒體還編排過梅豔芳和張國榮、梅豔芳和劉德華的戀情,但都被當事人一一澄清過了。
尤其是劉德華,由於梅豔芳曾在演唱會中當眾說過想嫁給華仔,媒體便競相編寫梅豔芳單戀劉德華的故事,還繪聲繪色地描述梅豔芳吃醋劉德華、患病只告訴劉德華等細節,但是梅豔芳則多次澄清自己與劉德華之間只是友情,自己對劉德華的感覺也止步于欣賞。
縱觀梅豔芳的情路,她的愛情的確都沒能有一個好的結果,但是她在每一段感情中的認真、無悔,以及在愛情中依然能夠保持的清醒頭腦,恰恰是如今好多自以為擁有愛情的女生所不具備的。
一生都在尋找愛並不是說梅豔芳不曾擁有過愛情,畢竟每段感情中她都有得到過愛的回應,梅豔芳缺少的不過是把愛情融入現實的寬容以及一場形式化的婚禮而已。
縱然梅豔芳也遺憾沒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有一個陪伴終老的伴侶,她悲觀地認為自己撲來撲去也落空,但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如果梅豔芳曾經擁有過婚姻,也未見得還會認為婚姻和家庭是每一個女孩子的夢想。
梅豔芳是重病之人中很少能夠依然有心情去規劃自己最後的時光的,就像她自己在告別演唱會中所說,夕陽也很美麗,只是近黃昏。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她依然堅持著舉辦了八場告別演唱會,每場演唱會中她也都兢兢業業地唱好每一首歌,並邀請了眾多歌手前來助陣。
後來在梅豔芳逝世十周年之際,曾志偉牽頭為梅豔芳舉辦了一場梅豔芳逝世十周年紀念演唱會,到場嘉賓幾乎涵蓋了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整個娛樂圈。由此可以看出,梅豔芳的人緣有多麼好。
梅豔芳的人脈廣闊,一來源自於她願意無所保留地提攜後輩。
陳奕迅、陳小春、謝霆鋒等一大堆香港明星都得到過她的提攜,草蜢、譚耀文等明星更是她親自帶出來的徒弟,連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在出道初期都得到過梅豔芳的幫助。
在光怪陸離的演藝圈,梅豔芳是少有的沒有什麼私心的藝人。
二來源自於梅豔芳的待人真誠。好友楊紫瓊曾評價梅豔芳「這個女人好有味道,她是好有愛心的一個人,拿整個心出來給人」。
曾志偉也曾提到過梅豔芳待人的趣聞,他說梅豔芳從來都是借錢很大方,而且不言還的,如果有人問她是不是曾經借過錢,梅豔芳還會一再確認「你是真的和我借過錢嗎?我真的借過錢給你嗎?」
就在梅豔芳馬上就要離別於人世之際,她還惦念著眾好友,與好友一個一個地碰過面後才安詳地離開。曾志偉回憶當時來看梅豔芳的人們多到佔用了醫院兩三層樓。
除了與歌迷、與好友道別,梅豔芳在最後的生命裡還周全地處理好了自己的遺產,為維繫親情作出了最後的努力。
梅豔芳明知自己的母親不會管理財務,便將自己的大半財產投放到了信託機構,由信託機構每月支付母親大筆生活費,直到母親去世;
還將自己的一部分財產贈送給未成年的甥侄,作為他們的教育基金;
另外又送了一部分財產給恩師劉培基,作為多年栽培的報答;
最後她將剩下的財產全部都捐給了慈善機構。
說起梅豔芳為什麼把財產投放到信託機構、捐獻到佛學會,也不直接給母親,真是一言難盡。
梅母一直重男輕女,在梅豔芳生前就偏愛哥哥梅啟明,對梅豔芳不冷不熱,倒是十分積極地榨取梅豔芳的資產,曾多次讓梅豔芳救濟梅啟明。
可是梅啟明卻是個實打實的敗家子,梅豔芳曾給過梅啟明200萬元讓他出去做生意,結果梅啟明帶著錢去美國荒淫無度,沒多長時間就把錢敗光,還欠了一屁股債讓梅豔芳償還。
梅豔芳見梅啟明實在不靠譜,便不打算再縱容,但是梅母卻堅持讓梅豔芳幫助梅啟明,甚至還為了梅啟明的無理要求與梅豔芳吵架,使得梅豔芳十分傷心。
而且梅母本身也不是個善良的母親,她自己花錢大手大腳,極盡虛榮,還要在梅豔芳逝世以後向法院打官司請求獲得梅豔芳的全部遺產,看法院沒有搭理她,又接連以生活費不夠用為由向法院請求信託機構上漲每月支付的生活費。
看一下梅母給記者算的生活費支出,真是心疼梅豔芳怎麼有這麼個吃人不見血的媽。
梅啟明更是可笑,十多年不工作帶著妻子和孩子全靠梅豔芳的遺產生活,住豪宅、吃豪宴,還大言不慚地稱是梅豔芳欠他的。
梅豔芳過世以後,梅啟明和梅母為了爭奪梅豔芳遺產打了十多年官司,導致信託機構因為要支付昂貴的律師費而將遺產花費殆盡,給梅母每個月支付的生活費都困難,後來信託機構不得不動起拍賣梅豔芳私人物品的念頭。
這麼看來,梅豔芳當初的遺憾分配簡直是太明智了,只是她沒想到自己的母親和哥哥竟然會無賴到這個程度。
梅豔芳這一生,如同煙花一般絢爛卻短暫。
她從未在人前掉過一滴眼淚,即便在告別演唱會上,她也是以鏗鏘有力的「bye bye」作為落幕,不煽一分情。
她珍惜一切情感,她把豐富的友情、殘存的親情以及不那麼完整的愛情視若珍寶,總是期待著真心換真心,從不計較得失。
梅豔芳這種從武俠劇中走出的剛強女子,與伊能靜那種從瓊瑤劇中走出的多情女子本就沒有可比性,大家在各自的世界中獨自美麗或許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而伊能靜這樣一味抬高自己,跨服拉踩,怎能不被淪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