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撰寫過程參考了相關媒體報導、梅豔芳、伊能靜、陶喆、趙文卓、劉德華、張學友等人的採訪,央視《香港的女兒:梅豔芳》紀錄片等,相關內容均有具體的出處,並非虛構。各小標題改自梅豔芳歌曲《女人花》歌詞。特此說明。
自從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後,50多歲的伊能靜再度翻紅,時常登上熱搜,也讓她處於風口浪尖。近日,她接受綜藝採訪時,提及梅豔芳的一段話便引發爭議,許多網友對她口誅筆伐。
引發爭議的是,伊能靜在講述自己幸福婚姻的同時,特別講述了梅豔芳離世前,穿著婚紗開演唱會的場景,表達對她這樣結局的遺憾。在不少網友看來,這番言論就是「踩」梅豔芳來抬高自己。在他們眼中,梅豔芳和之前因為獨身被攻擊的楊麗萍一樣,都是活出自己的代表,而伊能靜自然和那個吐槽楊麗萍「不結婚的女人沒價值」一樣是落後的代表。
看到那麼多人替梅豔芳辯護的時候,我倒是很想知道,梅豔芳自己,會對伊能靜的這番話會怎麼看?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人生,她會選擇成為受到丈夫寵愛的伊能靜,還是做被很多人追捧的「獨立女性」?
01 夢回2003年:女人如花花似夢
想著想著,我的思緒回到了2003年。
2003年,和2020年一樣,整個世界都是亂糟糟的。
年初的非典肆虐了大半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張國榮去世……好不容易一年到頭了,2003年12月30日,一個重磅新聞讓大家的心一沉:
「梅豔芳去世」。
其實早在12月29日晚上,許多人便收到梅豔芳病重的消息,這夜相熟的香港藝人謝霆鋒等,都到梅豔芳所在的醫院,陪伴她度過最後的時光。
是年9月,她宣布自己罹患子宮頸癌,穿著一身運動衫的她,給人一種要與病魔一搏的姿態。
這之後,她更加拼命工作,還開了好幾場演唱會,報紙上都是她參加各種活動的消息。
如此充滿活力、看起來好像不懼病魔的姿態,不禁讓人慨嘆:這真是一朵富有生命力、堅強不屈的「女人花」!
配上她本來就比較男性化的裝扮,許多人大概都忘記了梅豔芳其實是個病人。
所以,當人們獲悉她突然隕落的消息,不僅驚訝得難以接受,更讓人感到心痛,那個在人前充滿活力的梅豔芳,到底經歷了什麼,需要把自己包裹得那麼堅強?
我那個時候還在讀高中,可以說梅豔芳的死,是我高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記憶,梅豔芳最後幾個月的身影,讓我終生難忘。這麼多年過去了,每當聽到《女人花》,我依然有一種止不住的悲傷。
梅豔芳到底經歷了什麼,讓我那麼感傷?
02 少女梅豔芳: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
時光回到1963年。
彼時的香港,因為國際政治形勢變革,剛剛承接到原本上海遠東大城市的重要地位,不過依然還充滿封建氣息,重男輕女思想還非常濃重。梅豔芳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她剛剛誕生的時候,家裡已經有2個哥哥,1個姐姐,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按照阿德勒心理學的說法,這樣家庭排序的孩子,本應該是最受家人寵愛的那個,不過梅豔芳的經歷打破了這種慣性思維,這大概也是東西方差異的體現。
父親在她出生後不久就離開人世,母親覃美金,這個名字充滿銅臭味的中國傳統女性,不得不一個人撫養四個孩子長大。
那時候的香港(其實全中國皆如此),家中的男仔很自然可以獲得更多的家庭資源,而女仔就需要多幫襯家裡,給哥哥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於是,年僅4歲的梅豔芳就踏上了最初的演藝道路,和姐姐一起加入母親建立的一個賣藝團,出來討生活。
那個年代的港臺明星,和現在不一樣,幾乎都是生長在這樣家境非常一般,甚至非常落魄的人家。
伊能靜(1968年出生)其實比梅豔芳也小不了幾歲,也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也是由於「重男輕女」思想,母親連續生了四個女兒,父親難以接受,後來就離婚了。當然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早就學會了承擔。
梅豔芳早年還讀過一些書,不過念到初二就不讀了。一方面是因為她不得不在街頭、酒吧等地賣唱供養家庭,一方面是那時候的社會氛圍還比較保守,特別看不起賣藝人家,「歌女」一詞是貶義的。
同學家長都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跟梅豔芳玩,因為她是「歌女」(下等人)。
這在現在10多歲到20多歲,揮舞螢光棒賣力給哥哥姐姐打call,留言批評伊能靜的年輕人看來大概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那就是梅豔芳所處的時空環境,戲子就是不入流,是被歧視的對象。之後踏入演藝圈的伊能靜,其實也有過差不多類似的待遇。與第一任丈夫庾澄慶交往時,也因為這個「出身」,備受質疑。
梅豔芳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就是這樣度過的。她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重擔,同時也過早地遠離了作為一個兒童正常的社會生活。
她的生命在剛開啟的那段歲月裡,就被迫獨立,沒有選擇。
03 梅豔芳的藝術人生:花香滿枝頭,誰來真心尋芳蹤
到了1982年。
比她大4歲的姐姐梅愛芳看到TVB正在舉辦一個歌壇新秀的選拔賽,大概類似於現在的《青春有你》,於是拉著妹妹一起報名。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你拼命爭取的機會,往往不會給到你,比如梅愛芳,馬上就落選。倒是陪著她一起參加比賽的小妹,一路過關斬將,拔得頭籌。
80年代的歌壇,是鄧麗君這種柔美風格的天下,她的姐姐選的歌曲也是《小城故事》。
不過物極必反。太多同類的歌手,只會讓人覺得疲累。而梅豔芳當時因為唱歌太多,把聲帶給破壞了,只能降低八度,成了女中音,聲線偏向硬朗。她選了徐小鳳的《風的季節》,沒想到這個與眾不同的聲音讓當時的評委眼前一亮,一個給了他滿分,一個給了滿分差一分,就這樣進入了歌壇。
這也是當年才有的盛況,真正普通人家成長起來的孩子,沒有任何內幕,也可以成為選秀的冠軍。
只有18歲的她,開啟了與娛樂圈的不解之緣。
多年後,她接受採訪時提到,「曾經,很多人問我,你是想做個快快樂樂的普通人還是做個耀眼的明星?」
「我會選擇做個快快樂樂的普通人。」
娛樂圈是複雜的。她少年成名,更是備受壓力。
家裡的那些事,早年跑各種場子的事……一時間批評和詆毀的聲音,如雪片般飛來。媒體也熱衷於踩她一腳。
當初看好她,給她打高分的評委也站出來說話,說她退步了,讓她備受打擊。
要知道,這是她剛剛出道的一年。
很多年以後,我們看內地娛樂圈,似乎也能找到類似的影子,這種從最高處把你打落,是娛樂圈教訓那些冒尖新人(包括再度翻紅老人)的慣常手段,只是沒想到早在80年代就已經用上了。
不過梅豔芳沒有被困難打倒。她為自己找到了無可替代的「人設」。
她不避諱自己長得並不好看,並且認為這是媽媽給自己的財富,因為自己不必像別的明星那樣,費力去經營美女人設,因為自己本來就不是。她的中性化長相,就是她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時候,她結識了日後的摯友,香港造型師劉培基。他為梅豔芳打造了許多在當時別具一格的造型,大多都是幹練的女性形象,比如她去世後選作遺照的那張戴著紳士帽、穿著西裝的照片,就是當時打造的形象。
在當時,這可謂一鳴驚人。至此,她獨特的藝術形象得以確立。
而在表演舞臺上,她也開啟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她參與過40多部電影,其中給人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角色,如《川島芳子》、《胭脂扣》、《鍾無豔》、《英雄本色》,雖然人物性格不一,但都不是那種文弱女性。
她的音樂和電影作品,都透著大氣、獨立。
我不知道這是她本身的性格所致,還是娛樂圈的環境塑造了她。至少在世人眼前,她就是這樣的形象了。
沒人去關心,真實的她到底是什麼模樣。
如果說一個人喜歡什麼,代表自己的嚮往。那麼,她最喜歡的藝人,並不是這種遇強則強的類型,而是日本女星山口百惠。
那個同樣也是很早就踏入演藝圈,然後早早宣布息影嫁人的甜美女子。
1991年,陳百強去世,給當年不到30歲的梅豔芳重大打擊。彼時,當初的歌壇風雲人物張國榮、譚詠麟等都漸漸淡出,梅豔芳也跟隨他們選擇淡出。
1992年,她就以連續舉辦20多場演唱會的方式與歌迷告別。
2003年,她人生謝幕的時候,也是一個摯友離去,也是用了多場演唱會和大家告別。還記得她在告別演唱會的時候提過,自己30歲之前就想著能夠嫁人,倒推一下1992年,正好是她29歲,離開30歲就差一點。
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她,是不是也想成為自己的偶像山口百惠,在事業的最高點退下來,嫁為他人婦?
04 梅豔芳的感情路:緣分不停留,像春風來又走
世人都知道梅豔芳和張國榮關係很好,用現在的視角看,當初大概也是想炒他們的CP。
不過世人也明白,梅豔芳和張國榮只能做兄弟,不可能成為情侶。那句40歲「你未娶我未嫁便在一起」,無非是一句戲言。
張國榮還有唐唐陪伴,而梅豔芳的感情路卻異常坎坷。
她的初戀是17歲時候認識的一名香港警察。不過因為類似男友在逛街的時候看了別的女生一眼這樣的事情,他們總是爭執不斷,後來就分手了。少女梅的不安全感暴露無遺。
之後她和娛樂圈談了幾段戀愛,竟然也多以有第三者介入告終。
1985年,日本當紅藝人近藤真彥到港,他對梅豔芳一見鍾情,兩人開始戀愛。
彼時,這位近藤正同步與日本女星中森明菜交往。
當梅豔芳發覺的時候,近藤對梅豔芳說了一句足以讓他成為世界賤男的話:
「你沒有我還能活下去,她沒有我會活不下去。」
是呀,梅豔芳在所有男人眼裡,不就是那個好像不需要男人也可以的樣子嗎?
而她真的就是那種會體面選擇退出的人,就像小時候,她願意為母親和哥哥作出犧牲一樣。
於是,梅豔芳收起情傷,繼續打拼事業。這是伊能靜沒有說出來的地方。梅豔芳們之所以熱衷事業,是因為只有事業可以給她們穩定的安全的依靠,而其他人則不那麼靠得住。
當外界背叛自己的時候,她們會退回到自己熟悉的模式。小時候她用賣藝養活家人,也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是她唯一被母親和他人認可地方。長大後,她並非沒想過依靠他人,只是每次都失望而歸,於是她繼續拼命工作,用工作麻痺痛苦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工作讓我擁有價值的信念。
而這點,一直貫穿到她生命的結尾。
時間快進到1995年。
一個從大陸到香港發展的年輕人,進入了梅豔芳的世界。
當年才24歲的趙文卓,在健身館碰到張國榮。張國榮覺得他非常適合做健身教練,便引薦他認識了梅豔芳,作為梅豔芳的健身教練。
兩人就這樣認識了,並且建立起戀愛關係。
彼時的媒體又開始作妖。他們認定女大男小、女強男弱的關係裡,男方就是不單純的那個。
所以在這段關係裡,趙文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當時的梅豔芳已經34歲。有心人又問趙文卓什麼時候結婚。趙文卓礙於之前的輿論,表示希望能夠等自己賺到錢,再把梅豔芳娶回家。
不過這麼說又引發了許多輿論嘲笑:沒關係,反正梅豔芳有錢。反正你怎麼說,別人都有辦法找你的茬,讓你難堪,這其實也不是現代網際網路才有的發明。
當時的趙畢竟是個年輕人,實在承受不住這份壓力,提出了分手。
不知道這段感情,會不會讓彼時的梅豔芳認同伊能靜今時的看法,是因為自己的事業經營得太好,讓自己錯失了一次接近婚姻的機會呢?
梅豔芳去世前,人們普遍認為趙文卓應該是她的最後一任了。
其實並不是。
她的最後一任其實是陶喆。
1999年12月,陶喆首次在香港舉行小型演唱會,這時梅豔芳對他漸生傾慕之愛。慢慢地兩人走在一起。2002年10月,梅豔芳還帶著陶喆,相約張國榮和唐唐一起晚餐,頗有點給親友過目的意思。
不過,兩人交往期間,梅豔芳發現自己罹患重病,她不想拖累陶喆,主動提出分手。
直至9月,她公開宣布患上癌症時,陶喆才得知真相。
陶喆事後告訴臺灣媒體,當初是以為梅豔芳對自己沒有了感覺,才同意分手,如果知道她重病,一定會陪伴她度過。
不過,我理解梅豔芳的選擇,她是不太會允許自己以一個漸漸消失的身體,面對自己喜愛的人的。獨自一個人面對這些,才是梅豔芳更加習慣的生活。而這,也是最讓我感傷的一點。
05 告別:花開不多時,堪折直須折
進入2000年以後,對於梅豔芳來說,是一個漫長的告別季。
羅文、張國榮等好友相繼離去,對她當然是巨大的打擊。
更重要的是,從小和她相依為命的姐姐,那個和她一起在街頭賣唱給媽媽和哥哥賺生活費的姐姐,在罹患癌症10年後,撒手人寰。
她得的病,也是梅豔芳後面得的子宮頸癌。現在,輪到她自己了。
很多人總是想當然以為梅豔芳是不懂這個病,太過輕視,所以在最後幾個月不好好治療,才早逝。其實,她大概比大家想像得更加清楚自己身體的情況。
只是,她大概不願意和姐姐那樣纏綿病床多年,成為需要他人照顧的人。她本來就孑身一人,沒有太過牽掛,何況一直以來,她習慣了照顧他人,而非被人照料。所以,她選擇了另一種方式走完餘生。
梅豔芳這一代的藝人,和現在的藝人有很大的不同。
現在的藝人,不介意,甚至喜歡展示自己的弱點,而她那一代藝人,更堅持這樣的觀點:
藝人就是要帶給社會陽光的一面,無論自己碰到什麼樣的事情,都不能示弱,一定要積極面對。即便自己生病,也不能讓人看出自己的憔悴。
以上這些話,來自她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的原意。意在告訴大家,作為藝人的壓力有多大。那個時候她還沒有生病。
所以即便身患重病,她依然在保持最好狀態,一如我們這些當年目睹她這朵「女人花」一步步走向凋謝的觀眾看到的那樣。
彼時她還是香港演藝協會的會長,後來曾志偉、古天樂就是從她手中接過了這個位置。
在最後的歲月,她在這個位置上為被偷拍的劉嘉玲維權,為因為非典受困的藝人籌款(今年的古天樂,其實正是繼承了梅豔芳當年的作風),並且在北京非典肆虐的時候,前往北京參加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力挺內地。
她當然也在陸續和親人、朋友告別。
她把病情告訴母親,母親第一考慮的是,要把她的生活安排好。於是,梅豔芳為母親建立了一個信託基金,母親在她離去之後,每月可以從中領取7萬港幣。
她還遠赴日本,參加曾經的戀人近藤真彥的生日會。當事人直到她逝去,才知道她是拖著病體來跟自己告別的。
當然最高潮是她在紅磡開的八場告別演唱會。
伊能靜提及的她穿著白色婚紗讓她非常感傷的那一幕,就是在這個時候。
這一幕也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請允許我大篇幅介紹。
梅豔芳問觀眾:
我穿婚紗好看嗎?
接著她感傷地說道:
但是,錯過時間了。
我是歌手、演員,這不是我第一次穿上婚紗,但沒有一次是為我自己。
我也曾有數次穿上婚紗的機會,但是自己錯過了。每一個女人的夢想,是擁有自己的婚紗,有一個自己的婚禮,我相信自己已經沒有機會了。
人生便是這樣,有時候你預料的東西,你以為擁有的東西,偏偏沒有。
我以為自己在二十八歲,或是三十歲前會結婚,希望在三十二歲,擁有自己的家庭,希望擁有自己的孩子,但也沒有。
終於過了四十歲。
但我想提醒你們。
如果你們在拍拖,不要考慮太久。不然你身邊的那位,想得太久,便會作罷。
女孩的夢想和男孩不同。女孩希望擁有自己的家庭,擁有自己的丈夫,有一個陪伴終老的伴侶。
這是2003年時代的發言,那個時候,絕大多數的人,還渴望一段真摯的愛情。
我無意站在2020年,在網友和伊能靜之間決斷一個是非。很多人都捍衛自己本來就有的觀點,不曾想跨出一步,去了解別人到底在想什麼。
不過,有一點是很明確的。真實的梅豔芳,不是,也不希望成為今時今日所推崇的不進入婚姻的「獨立女性」代表,她直到生命末尾,還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誡當時20多歲的年輕人,或許現在已經成為對伊能靜口誅筆伐的網友的父母們,請珍惜眼前人。
說完這番肺腑之言,她唱起了《夕陽之歌》,這是一首表達把握住每分每秒,夕陽很美好、只是近黃昏的歌曲,充滿了對人生即將終結的無限遺憾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原唱是她重病時也要趕赴祝壽的前任近藤真彥。
唱完這首歌,她背對觀眾,走上舞臺中央的臺階,費力地拖著御用造型師劉培基為她量身定製的白色婚紗,一步步走到搭建出來的教堂。在踏入教堂門口的時候,她轉過身,朝向大家,大聲說了一句:
再見!
此刻,淚目。(我說的是我自己,梅豔芳依然是燦爛的,她不會在人前輕易落淚)
06 最後的最後:別問我 花兒是為誰紅
劉德華一直是梅豔芳傾慕的對象,不過兩個人之間還真沒有什麼。劉德華其實是不想參加梅豔芳演唱會的,他認為她的首要任務是治病。
但是梅豔芳告訴他,如果他答應出席,自己就會乖乖地治病。
可是劉德華參加完演唱會,梅豔芳還是沒有消停下來,接了好幾個廣告,甚至還打算12月到內地,參加《十月埋伏》的拍攝。
12月29日,她病重。
所有的朋友都來向她道別。
梅豔芳很獨立,但她喜歡熱鬧,害怕孤獨。
最後時刻,大家圍繞一旁,好友張學友握著她的手,陪伴她走完最後的時光。
張學友隨後還做了一件對梅豔芳至關重要的事。因為她的信託基金暫時不能使用,家人也不肯出錢支付梅豔芳的醫藥費,她臨走還欠了醫院幾十萬的醫藥費,是張學友代為支付了這筆費用。
梅豔芳從小開始就開始為家裡賺錢,後來也為母親和哥哥處理過許多債務。她的一生都在為他人付出,不曾有半點虧欠,她也不允許虧欠。朋友問她借錢不還,她用「那說明我還是有用的」來寬慰自己。
在她身後,也依然對家人「有用」。
她的老母親,為了她留下的錢打過多次官司。這些年提到梅豔芳的新聞,無外乎就是這些破事。最極端的時候,老母親甚至把她的獲獎獎牌和內衣都拿出來拍賣,以要挾別人給錢。最後還是曾志偉看不下去,把獎牌買了下來,保住她最後的一點尊嚴。
想到這裡,悲傷好像也增加了一層。
07 梅豔芳和伊能靜: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來入夢
最後說說伊能靜。
其實伊能靜和梅豔芳並不熟悉。
梅豔芳離世前1個月,伊能靜在拍關錦鵬的《畫魂》,梅豔芳前往上海探關錦鵬的班,一群人在一起喝酒,那天梅豔芳很開心,喝了很多。
當時的伊能靜,剛剛和丈夫庾澄慶有了兒子哈利,正處於人生幸福的時刻,和現在她和秦昊如膠似漆差不多。
在伊能靜心中,梅豔芳是香港的麥當娜,她是把梅豔芳當做大姐大看待的。
不知道是不是身體不適,幾個人聊著聊著,沒想到,梅豔芳主動躺在伊能靜的懷中,讓伊能靜受寵若驚。這時候的她,還不知道她病的那麼重。
這時候,梅豔芳突然對伊能靜說了一句話:
伊能啊,有什麼比你愛的人也愛你還要幸福!
(註明:伊能靜的姓是跟從日本繼父,就是叫伊能,而梅豔芳交往過日本男友,對此有了解也是常理。)
這句話給伊能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梅豔芳去世後,伊能靜和庾澄慶參加她的葬禮,這也是兩人首次在媒體面前合體亮相。不過因為和梅豔芳不熟,葬禮現場的伊能靜並沒有感到特別特別悲傷。
直到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她和庾澄慶逛街,偶然經過一間麵包店,便走進去買麵包。
在店外等著的庾澄慶,突然發現,拿著麵包夾子的伊能靜,竟然忍不住大哭起來,手也不停地抖動。他以為是麵包出了什麼問題。
他推門而入,此時店裡播放的,正是梅豔芳唱的《女人花》。
作者 | Arthur Chen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