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伊能靜懷中的梅豔芳,可曾想做一朵孤獨的「女人花」?

2020-12-24 上海一杯咖啡心理

本文撰寫過程參考了相關媒體報導、梅豔芳、伊能靜、陶喆、趙文卓、劉德華、張學友等人的採訪,央視《香港的女兒:梅豔芳》紀錄片等,相關內容均有具體的出處,並非虛構。各小標題改自梅豔芳歌曲《女人花》歌詞。特此說明。

自從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後,50多歲的伊能靜再度翻紅,時常登上熱搜,也讓她處於風口浪尖。近日,她接受綜藝採訪時,提及梅豔芳的一段話便引發爭議,許多網友對她口誅筆伐。

引發爭議的是,伊能靜在講述自己幸福婚姻的同時,特別講述了梅豔芳離世前,穿著婚紗開演唱會的場景,表達對她這樣結局的遺憾。在不少網友看來,這番言論就是「踩」梅豔芳來抬高自己。在他們眼中,梅豔芳和之前因為獨身被攻擊的楊麗萍一樣,都是活出自己的代表,而伊能靜自然和那個吐槽楊麗萍「不結婚的女人沒價值」一樣是落後的代表。

看到那麼多人替梅豔芳辯護的時候,我倒是很想知道,梅豔芳自己,會對伊能靜的這番話會怎麼看?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人生,她會選擇成為受到丈夫寵愛的伊能靜,還是做被很多人追捧的「獨立女性」?

01 夢回2003年:女人如花花似夢

想著想著,我的思緒回到了2003年。

2003年,和2020年一樣,整個世界都是亂糟糟的。

年初的非典肆虐了大半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張國榮去世……好不容易一年到頭了,2003年12月30日,一個重磅新聞讓大家的心一沉:

「梅豔芳去世」。

其實早在12月29日晚上,許多人便收到梅豔芳病重的消息,這夜相熟的香港藝人謝霆鋒等,都到梅豔芳所在的醫院,陪伴她度過最後的時光。

是年9月,她宣布自己罹患子宮頸癌,穿著一身運動衫的她,給人一種要與病魔一搏的姿態。

這之後,她更加拼命工作,還開了好幾場演唱會,報紙上都是她參加各種活動的消息。

如此充滿活力、看起來好像不懼病魔的姿態,不禁讓人慨嘆:這真是一朵富有生命力、堅強不屈的「女人花」!

配上她本來就比較男性化的裝扮,許多人大概都忘記了梅豔芳其實是個病人。

所以,當人們獲悉她突然隕落的消息,不僅驚訝得難以接受,更讓人感到心痛,那個在人前充滿活力的梅豔芳,到底經歷了什麼,需要把自己包裹得那麼堅強?

我那個時候還在讀高中,可以說梅豔芳的死,是我高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記憶,梅豔芳最後幾個月的身影,讓我終生難忘。這麼多年過去了,每當聽到《女人花》,我依然有一種止不住的悲傷。

梅豔芳到底經歷了什麼,讓我那麼感傷?

02 少女梅豔芳: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

時光回到1963年。

彼時的香港,因為國際政治形勢變革,剛剛承接到原本上海遠東大城市的重要地位,不過依然還充滿封建氣息,重男輕女思想還非常濃重。梅豔芳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她剛剛誕生的時候,家裡已經有2個哥哥,1個姐姐,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按照阿德勒心理學的說法,這樣家庭排序的孩子,本應該是最受家人寵愛的那個,不過梅豔芳的經歷打破了這種慣性思維,這大概也是東西方差異的體現。

父親在她出生後不久就離開人世,母親覃美金,這個名字充滿銅臭味的中國傳統女性,不得不一個人撫養四個孩子長大。

那時候的香港(其實全中國皆如此),家中的男仔很自然可以獲得更多的家庭資源,而女仔就需要多幫襯家裡,給哥哥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於是,年僅4歲的梅豔芳就踏上了最初的演藝道路,和姐姐一起加入母親建立的一個賣藝團,出來討生活。

那個年代的港臺明星,和現在不一樣,幾乎都是生長在這樣家境非常一般,甚至非常落魄的人家。

伊能靜(1968年出生)其實比梅豔芳也小不了幾歲,也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也是由於「重男輕女」思想,母親連續生了四個女兒,父親難以接受,後來就離婚了。當然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早就學會了承擔。

梅豔芳早年還讀過一些書,不過念到初二就不讀了。一方面是因為她不得不在街頭、酒吧等地賣唱供養家庭,一方面是那時候的社會氛圍還比較保守,特別看不起賣藝人家,「歌女」一詞是貶義的。

同學家長都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跟梅豔芳玩,因為她是「歌女」(下等人)。

這在現在10多歲到20多歲,揮舞螢光棒賣力給哥哥姐姐打call,留言批評伊能靜的年輕人看來大概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那就是梅豔芳所處的時空環境,戲子就是不入流,是被歧視的對象。之後踏入演藝圈的伊能靜,其實也有過差不多類似的待遇。與第一任丈夫庾澄慶交往時,也因為這個「出身」,備受質疑。

梅豔芳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就是這樣度過的。她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重擔,同時也過早地遠離了作為一個兒童正常的社會生活。

她的生命在剛開啟的那段歲月裡,就被迫獨立,沒有選擇。

03 梅豔芳的藝術人生:花香滿枝頭,誰來真心尋芳蹤

到了1982年。

比她大4歲的姐姐梅愛芳看到TVB正在舉辦一個歌壇新秀的選拔賽,大概類似於現在的《青春有你》,於是拉著妹妹一起報名。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你拼命爭取的機會,往往不會給到你,比如梅愛芳,馬上就落選。倒是陪著她一起參加比賽的小妹,一路過關斬將,拔得頭籌。

80年代的歌壇,是鄧麗君這種柔美風格的天下,她的姐姐選的歌曲也是《小城故事》。

不過物極必反。太多同類的歌手,只會讓人覺得疲累。而梅豔芳當時因為唱歌太多,把聲帶給破壞了,只能降低八度,成了女中音,聲線偏向硬朗。她選了徐小鳳的《風的季節》,沒想到這個與眾不同的聲音讓當時的評委眼前一亮,一個給了他滿分,一個給了滿分差一分,就這樣進入了歌壇。

這也是當年才有的盛況,真正普通人家成長起來的孩子,沒有任何內幕,也可以成為選秀的冠軍。

只有18歲的她,開啟了與娛樂圈的不解之緣。

多年後,她接受採訪時提到,「曾經,很多人問我,你是想做個快快樂樂的普通人還是做個耀眼的明星?

我會選擇做個快快樂樂的普通人。

娛樂圈是複雜的。她少年成名,更是備受壓力。

家裡的那些事,早年跑各種場子的事……一時間批評和詆毀的聲音,如雪片般飛來。媒體也熱衷於踩她一腳。

當初看好她,給她打高分的評委也站出來說話,說她退步了,讓她備受打擊。

要知道,這是她剛剛出道的一年。

很多年以後,我們看內地娛樂圈,似乎也能找到類似的影子,這種從最高處把你打落,是娛樂圈教訓那些冒尖新人(包括再度翻紅老人)的慣常手段,只是沒想到早在80年代就已經用上了。

不過梅豔芳沒有被困難打倒。她為自己找到了無可替代的「人設」。

她不避諱自己長得並不好看,並且認為這是媽媽給自己的財富,因為自己不必像別的明星那樣,費力去經營美女人設,因為自己本來就不是。她的中性化長相,就是她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時候,她結識了日後的摯友,香港造型師劉培基。他為梅豔芳打造了許多在當時別具一格的造型,大多都是幹練的女性形象,比如她去世後選作遺照的那張戴著紳士帽、穿著西裝的照片,就是當時打造的形象。

在當時,這可謂一鳴驚人。至此,她獨特的藝術形象得以確立。

而在表演舞臺上,她也開啟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她參與過40多部電影,其中給人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角色,如《川島芳子》、《胭脂扣》、《鍾無豔》、《英雄本色》,雖然人物性格不一,但都不是那種文弱女性。

她的音樂和電影作品,都透著大氣、獨立。

我不知道這是她本身的性格所致,還是娛樂圈的環境塑造了她。至少在世人眼前,她就是這樣的形象了。

沒人去關心,真實的她到底是什麼模樣。

如果說一個人喜歡什麼,代表自己的嚮往。那麼,她最喜歡的藝人,並不是這種遇強則強的類型,而是日本女星山口百惠。

那個同樣也是很早就踏入演藝圈,然後早早宣布息影嫁人的甜美女子。

1991年,陳百強去世,給當年不到30歲的梅豔芳重大打擊。彼時,當初的歌壇風雲人物張國榮、譚詠麟等都漸漸淡出,梅豔芳也跟隨他們選擇淡出。

1992年,她就以連續舉辦20多場演唱會的方式與歌迷告別。

2003年,她人生謝幕的時候,也是一個摯友離去,也是用了多場演唱會和大家告別。還記得她在告別演唱會的時候提過,自己30歲之前就想著能夠嫁人,倒推一下1992年,正好是她29歲,離開30歲就差一點。

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她,是不是也想成為自己的偶像山口百惠,在事業的最高點退下來,嫁為他人婦?

04 梅豔芳的感情路:緣分不停留,像春風來又走

世人都知道梅豔芳和張國榮關係很好,用現在的視角看,當初大概也是想炒他們的CP。

不過世人也明白,梅豔芳和張國榮只能做兄弟,不可能成為情侶。那句40歲「你未娶我未嫁便在一起」,無非是一句戲言。

張國榮還有唐唐陪伴,而梅豔芳的感情路卻異常坎坷。

她的初戀是17歲時候認識的一名香港警察。不過因為類似男友在逛街的時候看了別的女生一眼這樣的事情,他們總是爭執不斷,後來就分手了。少女梅的不安全感暴露無遺。

之後她和娛樂圈談了幾段戀愛,竟然也多以有第三者介入告終。

1985年,日本當紅藝人近藤真彥到港,他對梅豔芳一見鍾情,兩人開始戀愛。

彼時,這位近藤正同步與日本女星中森明菜交往。

當梅豔芳發覺的時候,近藤對梅豔芳說了一句足以讓他成為世界賤男的話:

「你沒有我還能活下去,她沒有我會活不下去。」

是呀,梅豔芳在所有男人眼裡,不就是那個好像不需要男人也可以的樣子嗎?

而她真的就是那種會體面選擇退出的人,就像小時候,她願意為母親和哥哥作出犧牲一樣。

於是,梅豔芳收起情傷,繼續打拼事業。這是伊能靜沒有說出來的地方。梅豔芳們之所以熱衷事業,是因為只有事業可以給她們穩定的安全的依靠,而其他人則不那麼靠得住。

當外界背叛自己的時候,她們會退回到自己熟悉的模式。小時候她用賣藝養活家人,也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是她唯一被母親和他人認可地方。長大後,她並非沒想過依靠他人,只是每次都失望而歸,於是她繼續拼命工作,用工作麻痺痛苦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工作讓我擁有價值的信念。

而這點,一直貫穿到她生命的結尾。

時間快進到1995年。

一個從大陸到香港發展的年輕人,進入了梅豔芳的世界。

當年才24歲的趙文卓,在健身館碰到張國榮。張國榮覺得他非常適合做健身教練,便引薦他認識了梅豔芳,作為梅豔芳的健身教練。

兩人就這樣認識了,並且建立起戀愛關係。

彼時的媒體又開始作妖。他們認定女大男小、女強男弱的關係裡,男方就是不單純的那個。

所以在這段關係裡,趙文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當時的梅豔芳已經34歲。有心人又問趙文卓什麼時候結婚。趙文卓礙於之前的輿論,表示希望能夠等自己賺到錢,再把梅豔芳娶回家。

不過這麼說又引發了許多輿論嘲笑:沒關係,反正梅豔芳有錢。反正你怎麼說,別人都有辦法找你的茬,讓你難堪,這其實也不是現代網際網路才有的發明。

當時的趙畢竟是個年輕人,實在承受不住這份壓力,提出了分手。

不知道這段感情,會不會讓彼時的梅豔芳認同伊能靜今時的看法,是因為自己的事業經營得太好,讓自己錯失了一次接近婚姻的機會呢?

梅豔芳去世前,人們普遍認為趙文卓應該是她的最後一任了。

其實並不是。

她的最後一任其實是陶喆。

1999年12月,陶喆首次在香港舉行小型演唱會,這時梅豔芳對他漸生傾慕之愛。慢慢地兩人走在一起。2002年10月,梅豔芳還帶著陶喆,相約張國榮和唐唐一起晚餐,頗有點給親友過目的意思。

不過,兩人交往期間,梅豔芳發現自己罹患重病,她不想拖累陶喆,主動提出分手。

直至9月,她公開宣布患上癌症時,陶喆才得知真相。

陶喆事後告訴臺灣媒體,當初是以為梅豔芳對自己沒有了感覺,才同意分手,如果知道她重病,一定會陪伴她度過。

不過,我理解梅豔芳的選擇,她是不太會允許自己以一個漸漸消失的身體,面對自己喜愛的人的。獨自一個人面對這些,才是梅豔芳更加習慣的生活。而這,也是最讓我感傷的一點。

05 告別:花開不多時,堪折直須折

進入2000年以後,對於梅豔芳來說,是一個漫長的告別季。

羅文、張國榮等好友相繼離去,對她當然是巨大的打擊。

更重要的是,從小和她相依為命的姐姐,那個和她一起在街頭賣唱給媽媽和哥哥賺生活費的姐姐,在罹患癌症10年後,撒手人寰。

她得的病,也是梅豔芳後面得的子宮頸癌。現在,輪到她自己了。

很多人總是想當然以為梅豔芳是不懂這個病,太過輕視,所以在最後幾個月不好好治療,才早逝。其實,她大概比大家想像得更加清楚自己身體的情況。

只是,她大概不願意和姐姐那樣纏綿病床多年,成為需要他人照顧的人。她本來就孑身一人,沒有太過牽掛,何況一直以來,她習慣了照顧他人,而非被人照料。所以,她選擇了另一種方式走完餘生。

梅豔芳這一代的藝人,和現在的藝人有很大的不同。

現在的藝人,不介意,甚至喜歡展示自己的弱點,而她那一代藝人,更堅持這樣的觀點:

藝人就是要帶給社會陽光的一面,無論自己碰到什麼樣的事情,都不能示弱,一定要積極面對。即便自己生病,也不能讓人看出自己的憔悴。

以上這些話,來自她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的原意。意在告訴大家,作為藝人的壓力有多大。那個時候她還沒有生病。

所以即便身患重病,她依然在保持最好狀態,一如我們這些當年目睹她這朵「女人花」一步步走向凋謝的觀眾看到的那樣。

彼時她還是香港演藝協會的會長,後來曾志偉、古天樂就是從她手中接過了這個位置。

在最後的歲月,她在這個位置上為被偷拍的劉嘉玲維權,為因為非典受困的藝人籌款(今年的古天樂,其實正是繼承了梅豔芳當年的作風),並且在北京非典肆虐的時候,前往北京參加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力挺內地。

她當然也在陸續和親人、朋友告別。

她把病情告訴母親,母親第一考慮的是,要把她的生活安排好。於是,梅豔芳為母親建立了一個信託基金,母親在她離去之後,每月可以從中領取7萬港幣。

她還遠赴日本,參加曾經的戀人近藤真彥的生日會。當事人直到她逝去,才知道她是拖著病體來跟自己告別的。

當然最高潮是她在紅磡開的八場告別演唱會。

伊能靜提及的她穿著白色婚紗讓她非常感傷的那一幕,就是在這個時候。

這一幕也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請允許我大篇幅介紹。

梅豔芳問觀眾:

我穿婚紗好看嗎?

接著她感傷地說道:

但是,錯過時間了。

我是歌手、演員,這不是我第一次穿上婚紗,但沒有一次是為我自己。

我也曾有數次穿上婚紗的機會,但是自己錯過了。每一個女人的夢想,是擁有自己的婚紗,有一個自己的婚禮,我相信自己已經沒有機會了。

人生便是這樣,有時候你預料的東西,你以為擁有的東西,偏偏沒有。

我以為自己在二十八歲,或是三十歲前會結婚,希望在三十二歲,擁有自己的家庭,希望擁有自己的孩子,但也沒有。

終於過了四十歲。

但我想提醒你們。

如果你們在拍拖,不要考慮太久。不然你身邊的那位,想得太久,便會作罷。

女孩的夢想和男孩不同。女孩希望擁有自己的家庭,擁有自己的丈夫,有一個陪伴終老的伴侶。

這是2003年時代的發言,那個時候,絕大多數的人,還渴望一段真摯的愛情。

我無意站在2020年,在網友和伊能靜之間決斷一個是非。很多人都捍衛自己本來就有的觀點,不曾想跨出一步,去了解別人到底在想什麼。

不過,有一點是很明確的。真實的梅豔芳,不是,也不希望成為今時今日所推崇的不進入婚姻的「獨立女性」代表,她直到生命末尾,還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誡當時20多歲的年輕人,或許現在已經成為對伊能靜口誅筆伐的網友的父母們,請珍惜眼前人。

說完這番肺腑之言,她唱起了《夕陽之歌》,這是一首表達把握住每分每秒,夕陽很美好、只是近黃昏的歌曲,充滿了對人生即將終結的無限遺憾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原唱是她重病時也要趕赴祝壽的前任近藤真彥。

唱完這首歌,她背對觀眾,走上舞臺中央的臺階,費力地拖著御用造型師劉培基為她量身定製的白色婚紗,一步步走到搭建出來的教堂。在踏入教堂門口的時候,她轉過身,朝向大家,大聲說了一句:

再見!

此刻,淚目。(我說的是我自己,梅豔芳依然是燦爛的,她不會在人前輕易落淚)

06 最後的最後:別問我 花兒是為誰紅

劉德華一直是梅豔芳傾慕的對象,不過兩個人之間還真沒有什麼。劉德華其實是不想參加梅豔芳演唱會的,他認為她的首要任務是治病。

但是梅豔芳告訴他,如果他答應出席,自己就會乖乖地治病。

可是劉德華參加完演唱會,梅豔芳還是沒有消停下來,接了好幾個廣告,甚至還打算12月到內地,參加《十月埋伏》的拍攝。

12月29日,她病重。

所有的朋友都來向她道別。

梅豔芳很獨立,但她喜歡熱鬧,害怕孤獨。

最後時刻,大家圍繞一旁,好友張學友握著她的手,陪伴她走完最後的時光。

張學友隨後還做了一件對梅豔芳至關重要的事。因為她的信託基金暫時不能使用,家人也不肯出錢支付梅豔芳的醫藥費,她臨走還欠了醫院幾十萬的醫藥費,是張學友代為支付了這筆費用。

梅豔芳從小開始就開始為家裡賺錢,後來也為母親和哥哥處理過許多債務。她的一生都在為他人付出,不曾有半點虧欠,她也不允許虧欠。朋友問她借錢不還,她用「那說明我還是有用的」來寬慰自己。

在她身後,也依然對家人「有用」。

她的老母親,為了她留下的錢打過多次官司。這些年提到梅豔芳的新聞,無外乎就是這些破事。最極端的時候,老母親甚至把她的獲獎獎牌和內衣都拿出來拍賣,以要挾別人給錢。最後還是曾志偉看不下去,把獎牌買了下來,保住她最後的一點尊嚴。

想到這裡,悲傷好像也增加了一層。

07 梅豔芳和伊能靜: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來入夢

最後說說伊能靜。

其實伊能靜和梅豔芳並不熟悉。

梅豔芳離世前1個月,伊能靜在拍關錦鵬的《畫魂》,梅豔芳前往上海探關錦鵬的班,一群人在一起喝酒,那天梅豔芳很開心,喝了很多。

當時的伊能靜,剛剛和丈夫庾澄慶有了兒子哈利,正處於人生幸福的時刻,和現在她和秦昊如膠似漆差不多。

在伊能靜心中,梅豔芳是香港的麥當娜,她是把梅豔芳當做大姐大看待的。

不知道是不是身體不適,幾個人聊著聊著,沒想到,梅豔芳主動躺在伊能靜的懷中,讓伊能靜受寵若驚。這時候的她,還不知道她病的那麼重。

這時候,梅豔芳突然對伊能靜說了一句話:

伊能啊,有什麼比你愛的人也愛你還要幸福!

(註明:伊能靜的姓是跟從日本繼父,就是叫伊能,而梅豔芳交往過日本男友,對此有了解也是常理。)

這句話給伊能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梅豔芳去世後,伊能靜和庾澄慶參加她的葬禮,這也是兩人首次在媒體面前合體亮相。不過因為和梅豔芳不熟,葬禮現場的伊能靜並沒有感到特別特別悲傷。

直到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她和庾澄慶逛街,偶然經過一間麵包店,便走進去買麵包。

在店外等著的庾澄慶,突然發現,拿著麵包夾子的伊能靜,竟然忍不住大哭起來,手也不停地抖動。他以為是麵包出了什麼問題。

他推門而入,此時店裡播放的,正是梅豔芳唱的《女人花》。

作者 | Arthur Chen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

相關焦點

  • 梅豔芳,也許是伊能靜還沒有懂的女人花
    前段時間,已故的香港巨星梅豔芳,被伊能靜在採訪中提及,結果,引發網絡「海嘯」。在這段伊能靜與主持人的對話中,為了論證先完成「愛」再去實現「自我價值」的觀點,伊能靜拿梅豔芳演唱會上的白紗造型舉例,並直言「如果像梅豔芳那樣,結局會很慘」。伊能靜的言論,讓網友群體而憤然的同時,也讓大眾陷入對梅豔芳的深深懷念中。
  • 梅豔芳,也許是伊能靜還沒有懂的女人花
    在這段伊能靜與主持人的對話中,為了論證先完成「愛」再去實現「自我價值」的觀點,伊能靜拿梅豔芳演唱會上的白紗造型舉例,並直言「如果像梅豔芳那樣,結局會很慘」。擁有健康體魄的歌手開一場演唱會,是極為考驗體力的,更何況是病入膏肓的梅豔芳。演唱會之前,為了勸阻梅豔芳這個大膽的想法,設計師兼摯友劉培基曾跟她說:「如果真的太累,遲些再做吧。」
  • 永不凋零的《女人花》,隨風飄落的梅豔芳!
    世人都願花常開,望有故人能常在,故人不見今日景,今時花開思故人。2003年12月30日,那朵開了四十年的花隨風而逝,但那一朵永不凋零的《女人花》卻永遠迎風而立。時至今日都暗香撲鼻。梅豔芳,我青春的記憶,她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給人以驚豔。她的人生也是如此。
  • 梅豔芳《女人花》超經典
    渾然天成的神來之作《女人花》是梅豔芳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滄桑的嗓音,深情而低沉的演繹,梅豔芳在感情上演繹的也是滄桑與低沉、大氣與豪情的故事,但豪爽、重情的背後卻是女人的寂寞與心碎。我有花一朵種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朝朝與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來入夢女人花 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 隨風輕輕擺動只盼望 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 我內心的寂寞
  • 被伊能靜瞧不上的梅豔芳,是演藝圈的天花板
    伊能靜說如果一個人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就會很慘,就像梅豔芳,即便事業已經到了頂峰,可還是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這是想說,梅豔芳一輩子都沒嫁出去?,善良到連生命的最後時刻,都要舉辦演唱會回饋粉絲的梅豔芳,怎可遭受你伊能靜冷嘲熱諷?
  • 風中搖曳的《女人花》梅豔芳
    風中搖曳的《女人花》梅豔芳 梅豔芳 -《女人花》
  • 梅豔芳《女人花》
    【音悅電臺】梅豔芳,雖然離開我們多年,但這實在是一個不該淡忘的名字。
  • 如果梅豔芳活著,聽到伊能靜的話,她會怎麼做?
    伊能靜自參加「浪姐」以來,越來越口無遮攔。為了證明自己過得很幸福,不惜拿梅豔芳做反面教材。一時間,導演關錦鵬忍不住了,站出來指責伊能靜:「我個人對梅豔芳自己在價值觀上的判斷,或者她自己所做的一切選擇,我是尊重她的。
  • 伊能靜再次回應梅豔芳事件,坦言遭易立競「捅刀」對方曾主動致歉
    乘風破浪》開播之前伊能靜接受易立競《人物》欄目專訪,在該欄目伊能靜大談人生觀,覺得人應該先「完成幸福」再追求事業。易立競反問「不然會如何」,伊能靜說「不然就會像梅豔芳啊」,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到最後瘦成那樣還要穿婚紗!
  • 梅豔芳:最美的女人花!
    花 瓣 志 ,最 有 溫 度 的 視 覺 雜 志不知道看什麼雜誌就關注 花瓣志
  • 超經典梅豔芳《女人花》女人如花,男人要好好愛護她!
    渾然天成的神來之作《女人花》是梅豔芳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滄桑的嗓音,深情而低沉的演繹,梅豔芳在感情上演繹的也是滄桑與低沉、大氣與豪情的故事,但豪爽、重情的背後卻是女人的寂寞與心碎。她的這句歌詞也許最適合她了:人能承受多少傷口,再會說了再莫要想以後,這一生的光輝有沒有已足夠。
  • 清酒如歌,一首《女人花》讓人醉入骨髓,無限地緬懷——梅豔芳
    「我有花一朵,種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朝朝與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來入夢。女人花 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 隨風輕輕擺動,只盼望 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 我內心的寂寞、、、、、、」。《女人花》是中國香港女歌手梅豔芳演唱的一首歌曲,亦是她經典音樂代表作之一,《女人花》是一首傳統懷舊的音樂,承襲了老上海的旋律,並適時加入一些民樂的成分,加之梅豔芳溫柔如水的演繹,使這首歌成為後無來者的經典。
  • 伊能靜憑什麼評價梅豔芳
    可如果你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因為你的事業已經到頂。」為了證明自己的幸福,她拉出已故多年的香港歌手梅豔芳,說:「那就會像梅豔芳,因為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最後瘦成那樣,在臺上都要穿著白紗,人生不能倒過來。」
  • 伊能靜同情梅豔芳?
    說起梅豔芳,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伊能靜:「完成了愛之後,再去完成自我價值,你就再也丟不掉什麼東西。可是如果你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因為你的事業已經到頂。」她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做為女人就應該先結婚,生子,然後再去拼事業,就什麼都有了,反過來,等你先拼完事業,黃花菜就涼了……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伊能靜還把梅豔芳拉過來做「反面教材」:梅豔芳一輩子都在尋找愛,人生最後時刻瘦成那樣,還要在舞臺上穿婚紗,可惜人生不能倒過來。
  • 伊能靜評梅豔芳?這個嫁給歌迷的女人,最厭惡的就是別人假意憐憫
    近日,伊能靜接受採訪的時候,用自己的所謂幸福生活評論梅豔芳的婚姻生活,她認為梅豔芳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她最後已經瘦成那樣,她在臺上都要穿著白紗……因此她認為梅豔芳是不幸福的。對此,導演關錦鵬被問及對此事的看法時表示:「什麼時候輪到伊能靜指手畫腳呢?」
  • 伊能靜評論梅豔芳惹爭議,關錦鵬:輪不到她指手劃腳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龔衛鋒7月7日,導演關錦鵬因為一段批評伊能靜的採訪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首。對於伊能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相關訪談裡評論梅豔芳,關錦鵬直言:「什麼時候輪到伊能靜指手劃腳呢?」關錦鵬作為梅豔芳的好友,關錦鵬表示:「我沒看過新聞,管她(伊能靜)說什麼呢?每個人有每個人追求的東西,我個人對梅豔芳自己無論在價值觀上的判斷,或對她自己所做的一切選擇,我都尊重。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做事的方法,什麼時候輪到伊能靜指手劃腳呢?」伊能靜此前在訪談中表示自己現在很幸福,因為獲得了愛之後再實現自我價值,就不會丟掉什麼東西。
  • 伊能靜評論梅豔芳犯眾怒,真的是因為她「不配」嗎?
    在草原上,一個藏族阿媽對這個到處遊蕩的女人充滿同情,很由衷地說她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因為在阿媽的觀念裡:「一個四處漂泊的女人,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原本同情阿媽貧苦生活的女作家變成了被同情的對象,你能說阿媽沒資格,不配嗎?網友怒懟伊能靜沒資格,不配評論梅豔芳,那麼,我們有什麼資格評論伊能靜呢?
  • 暗諷梅豔芳「很慘」,伊能靜的幸福標尺滿是「爹味」
    說來有意思,伊能靜用滿滿的幸福和優越感將自己送上了熱搜。尤其讓我覺得反胃和「爹味」十足的是,為了佐證自己的「幸福」,伊能靜cue到梅豔芳,將梅姑比作幸福的反面典型,「那很慘!」可如果你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因為你的事業已經到頂,就會像梅豔芳,因為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梅豔芳是我特別尊敬和欣賞的一名藝術家,伊能靜當下對她的這番評價,讓我挺不舒服的。
  • 伊能靜微博向梅豔芳道歉:這個女人為什麼總是引起爭議
    而且,豆媽也不覺得事業到頂有什麼慘的,豆媽不知道有多羨慕、嫉妒那些事業能到達頂峰的女人。伊能靜這段話的意思還是誇自己:看我,不僅找到了愛的人,還生了可愛的孩子,我完成了我的愛,我還能去舞臺上完成我的自我價值,我多幸福啊。她覺得自己幸福也就算了,還拿梅豔芳來和她進行對比。
  • 伊能靜對梅豔芳是有什麼誤解?
    想說……「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就這種陳腐觀念,是哪裡配當女性代表了?她也就是欺負梅豔芳已經仙去,不能回擊,不然她敢這樣拉踩?!沒有和理想的伴侶維持住長久的關係,雖是梅豔芳的一個遺憾,但她的人生,非說「慘」字,也是「慘」在生病,美好輝煌過早終止,而不是伊能靜說的那樣。看2003年的採訪,梅豔芳表達過自己的想法。「我一直在說,沒人疼無所謂,自己要愛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