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自參加「浪姐」以來,越來越口無遮攔。為了證明自己過得很幸福,不惜拿梅豔芳做反面教材。
一時間,導演關錦鵬忍不住了,站出來指責伊能靜:「我個人對梅豔芳自己在價值觀上的判斷,或者她自己所做的一切選擇,我是尊重她的。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做事的方法,什麼時候輪到伊能靜在那指手畫腳了。」
何止關導不能忍,喜歡梅姑的都不能忍。原因很簡單,伊能靜根本不懂梅豔芳,這麼說非但不會顯得她有智慧,反而讓人覺得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如果梅豔芳活著,聽見她這麼說,我想梅姑不會做任何回應,以梅姑的胸襟,根本不會在乎,更不會回應。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即使身患重病,也活得清醒。她受過很多詆毀,極少義正辭嚴的予以解釋。懂或不懂,與己無關。
病重那年,梅豔芳找到劉培基,把自己打算連開8場告別演唱會的想法,告訴對方。劉培基起先不允,最後拗不過,迫不得已應下。
劉培基與梅豔芳相識時,後者還很土氣,後來在他的包裝下,造型愈發百變。尤其是告別演唱會上那身婚紗,已成不可替代的經典。
婚紗造型是應梅姑的要求,她一生未婚,對婚紗的渴望註定成空。儘管劉培基不喜歡設計婚紗,但看到老友的眼淚,想起她坎坷的愛情,還是答應了。
演唱會現場,梅豔芳問歌迷,我穿婚紗好看嗎?歌迷高呼好看,她說,可惜錯過了時間。
梅豔芳曾有過幾段愛情,在劉培基看來,她最愛的是近藤真彥。兩人交往期間,梅豔芳多次飛往日本,花800萬在日本購置住所,可惜最後無果。
儘管分手後,也有新戀情,但在確診癌症後,為給近藤真彥過生日,她寧願推遲治療,以便用最好的狀態重逢。
其實梅豔芳本可以結婚,如果她自私點兒,事業心淡點兒,步入婚姻殿堂並不難。可她是巨星,一來事業正值高峰,放不下;二來多數男人若和她交往,壓力都不小。她不忍男友遭非議,才選擇分手。
愛情裡的梅豔芳,是付出型。劉培基親耳聽到她語氣像個男人,和電話那邊的伴侶說:「你別捱得那麼辛苦,我來捱就成。」
對待愛人,她真心實意。聚散離合總有時,她不是糾纏的女人。
張國榮說過,此生唯一的紅顏知己,只有梅豔芳。兩人相識於電影《緣分》,張國榮、梅豔芳和張曼玉三人,上演一場三角戀。洗後,梅、張二人已是知己,無話不談。
彼此約定若40歲一個未嫁,一個未娶,便在一起。然而40歲那年,張國榮從窗口一躍而下,震驚娛樂圈。梅豔芳也已身患絕症,得知消息後,忍著病痛,整日跪著為張國榮誦經祈福。也是那年,病魔將她帶走。
前來悼念者眾多,成龍、張學友、譚詠麟、馮小剛、林憶蓮等。雕塑家曹崇恩為她鑄了尊銅像,由劉德華在底座刻上題字:香港的女兒。能在香港星光大道立銅像的明星不多,梅豔芳當之無愧。
她在圈裡人緣極好,仗義疏財和提攜後輩是主要原因。早在梅豔芳還沒大紅大紫時,得知朋友林利經濟窘迫,兩萬塊暫解對方困境。
每每開演唱會,她會指定一些嘉賓,這些嘉賓咖位不高,幾乎是新人,她知道新人需要展現自己的舞臺,機會對他們太重要。
有時和導演一起吃飯,她也會問問最近有沒有新戲,然後推薦認識的朋友給導演。
當年謝霆鋒還不像如今這般溫柔,遇事易急躁。有一次演出不順心,他在後臺摔吉他撒氣。梅豔芳嚴厲地批評他,這麼偏激的性格對事業發展不利。謝霆鋒低頭聽著,因為對方是讓他尊敬的梅姑,他絕不會頂撞。
起初朋友們找她借錢,確實是有困難,需要周轉。後來見她從不問原因,也不著急催帳,來借錢的越來越多,什麼莫名其妙的理由都有,她一概不問,由此得名「女孟嘗」。
她曾和劉培基說,每個月的開支大約需要50萬。不包括外借,只是養活公司和自己的錢。既如此,為何還要大手筆呢?
在黎小田看來,梅豔芳太愛熱鬧,喜歡和朋友聚在一起,那些陪她吃飯的人,有些是因為她買單,才來蹭飯局。
蹭飯局也好,真心捧場也罷,梅姑身邊從不缺少朋友。當眾人散去,真真假假又如何,說來不算殘酷,朋友分多種,有知己,有「酒肉」,知己慰藉心靈,「酒肉」陪伴消遣,各有價值。誰真誰假,她心裡有數。
用時下流行詞來說,梅豔芳的原生家庭對她而言,不是治癒,是傷害。她生於一個貧窮的六口之家,父親在海上跑船,母親開了間無照經營的診所。窘迫的家庭,讓梅母湧起賣掉孩子的念頭。若不是因心軟,梅豔芳已被賣給人販子,不知身在何處。
父親死後,母親帶著幾個孩子艱難度日。某天晚上,梅母驚喜的發現,小小年紀的梅豔芳,竟有唱歌天賦。於是,只有4歲的她,被送去戲園做歌女。
歌女不好做,既要提防戲園子裡的人犯壞,又要面對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她獨自煎熬,即使再苦,也不流一滴淚,覺得哭很丟臉。
梅豔芳在戲園一唱多年,積累起大量經驗,終於等來人生的首個機會。TVB與華星唱片合辦的新秀歌唱大賽,她於幾千選手中脫穎而出。一曲《風的季節》,驚豔全場,評委黃霑直接給滿分。
這之後,一顆新星閃亮登場。《心債》、《壞女孩》等專輯,一路暢銷。劉培基為她特定的造型,獲得好評無數。原來,短髮的梅豔芳別有一股英氣。
事業如火,過往也隨之被挖出。媒體開始抨擊她小小年紀在戲園賣唱,卻不提她是為生計。女兒備受嘲諷時,母親保持沉默。妹妹遭遇冷眼時,哥哥只想著壓榨她的錢來還債。
甚至她去世後,家人仍舊惦記她的財產,為奪財產,竟打了十年官司。家人對她不仁,她卻未曾不義。每月給母親的贍養費,足夠她衣食無憂。給外甥和外甥女的教育花銷,也足以助他們接受高等教育。
善良如她,卻不得回報,令人唏噓。
回顧梅豔芳的一生,再看伊能靜那幾句話:因為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她最後已經瘦成那樣,她在臺上都要穿著白紗,人生不能倒過來。
伊能靜想用梅豔芳的不幸,來襯託自己的幸福,實在自不量力。在我看來,梅豔芳在告別演唱會上說的一席話,並不是在講此生對愛的尋找,而是一個自知將死之人,想和歌迷說幾句掏心窩的話,讓他們學會珍惜,也感謝他們的陪伴。
梅豔芳不只是為愛情而活的女人,舞臺對於她同樣重要,愛情儘管有缺憾,事業上還算完滿。如果把她想成得不到愛,鬱郁終生的小女人,就大錯特錯了。她活得燦爛、熱烈,得到或失去,都是自己的選擇。遺憾歸遺憾,但不後悔。
倒是伊能靜,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後以道歉和後悔收場。下次,可長點兒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