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有時候真的是不得不佩服,我們的鄰邦韓國,韓國也是彈丸之地,沒有太多人口,但是大家知道嗎?到今年韓國的GDP,已經躋身到全球前10強了。
本來韓國GDP今年可能成長,沒有這麼快,但是架不住對手的襯託。疫情的影響,別的很多國家,經濟大幅度倒退,只有我國一枝獨秀,我國正增長。
而韓國由於治理的比較好,經濟下挫沒有那麼多,只是負增長了,零點幾個百分點,結果韓國經濟一躍,進入到了10強。
韓國經濟把誰打到後面了?俄羅斯、巴西、加拿大,大家聽聽這都是響噹噹的發達國家,然而韓國經濟已經超越他們了。
韓國人甚至自己很驕傲,他們進入到了5000萬3萬俱樂部,什麼意思?韓國人說世界上5000萬以上的人口大國,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以上的,這是妥妥的發達國家大國。
韓國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俱樂部之中,其實從整個世界範圍來看,領土比韓國大的國家有很多,人口比韓國多的國家也有很多,甚至底子比韓國強的國家也有很多。
然而只有韓國完成了逆襲,韓國是如何成功的呢?這一路走來,也確實是有血有淚的,以前我們就講過,韓國的第一桶金從哪來?
韓國幫助美國打越戰,派了幾十萬韓國士兵到越南參戰,以換得美國的支持,美國給的工作機會,美國給的大把美元。
韓國時任總統樸正熙,甚至當時提出了,為了搞國家的經濟建設,哪怕一個美元都要掙,除了幫美國打仗之外,韓國還派了大量的工人到中東去搞建設。
韓國還忍氣吞聲地接受了與日本的媾和,以便從日本那裡拿到8億美元。除此之外大家可能想像不到的是,韓國還派出了大量的勞工到發達國家工作。
曾幾何時,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很多人聽說過一種叫日本研修生的工作,聽起來似乎跟研究生很相似,但實際上研修生和研究生那差遠了。
什麼叫日本研修生?日本由於老齡化、少子化勞動力不足,所以日本政府提出,我可以讓周邊的很多國家,派研修生到日本來。
聽上去好像是來學習的,實際上是來工作的,研修生會出現在日本各種各樣最苦最累的工作崗位。
然而由於日本的經濟發達,研修生一個月賺的錢,他在家鄉一年都賺不到那麼多,所以中國也好,越南也好,周邊很多國家都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勞動力,以研修生的方式。
而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老百姓手中的錢不斷增多,中國派往日本的研修生,幾乎就沒有了。
韓國當年也是這樣,上世紀60年代初,韓國大概就2000多萬人口,剛剛打完戰爭,底子是非常薄的。
北面的兄弟,起碼還有蘇聯老大哥,全力扶持,而對於韓國來講,他想緊抱美國的大腿,人家美國,都不一定好好搭理他。
所以韓國當時經濟比北面的兄弟差太遠了,因此韓國也搞對外輸出勞力,當時樸正熙,看到聯邦德國經濟不斷攀升,聯邦德國的工人,收入越來越高,所以有一些髒活苦活累活,人家當地人就不願意幹了,這給了韓國人一個機會。
經過跟聯邦德國的商討,韓國說這樣吧,我給你派出大量的勞工,男的讓他去當礦工,女的讓她去當護士,以便讓我的老百姓,能夠多賺一點錢。
於是從1962年開始,韓國相繼派出了接近1萬人的礦工隊伍,和超過1萬人的護士隊伍,來到聯邦德國工作。
說實話德國礦工也是很苦的,要不然人家本國人都不願意幹嘛,下到深深的礦井之中,生命安全有時候都遭遇到威脅,每天工作量還特別大。
但是對於韓國人來講,這就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了,因為當時韓國和德國的經濟差距,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韓國到德國打工的人就說,我在這兒說實話那真是幹一個月掙的錢,比在家裡兩年還要多,所以即便苦點累一點,韓國工人和韓國護士都表現出了相當的專業水準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讓很多德國人都非常感動,咱們東方民族都有同樣的行為習慣,比如說高儲蓄率,對於很多發達國家的人講,我這個禮拜掙了200美元,發薪那天我全給它糟光、全花光,我要享受生活,我不需要有儲蓄。
所以美國也好西歐也好,大量的人是沒有儲蓄的,不管掙多少錢。而對於韓國人來講,真不是這樣,韓國人也有著家國情懷。
當時這些礦工和護士,賺到的錢有超過8成,甚至接近9成,全都匯回到韓國了,這給了韓國經濟騰飛第一桶金。
據後來統計,韓國在德國工作的人在10年期間匯往韓國的美元超過1億,1億美元今天聽起來,不是什麼大錢。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當年韓國的經濟是非常非常弱的,日韓籤協定的時候,日本給予韓國的賠款,也就是兩三億美元,額外再加上兩三億美元的貸款。
所以大家想想,這2萬多勞動力匯的1億美元是多大的一筆錢,1964年樸正熙,出訪聯邦德國的時候,還特別接見了礦工和護士的代表。
他非常深情的感謝這些,在海外為國家為民族,工作的同胞,樸正熙甚至帶著感情說,也可能我們看不到那一天,但是大家都會記得你們為了國家的富強付出的努力。
而50年後2014年,樸正熙的女兒樸槿惠,成為了韓國總統,她也出訪德國也見了當年留在德國的韓國勞工的代表。
樸槿惠說,祖國永遠記得你們,當年你們匯給國家的那些血汗錢,是韓國今天經濟騰飛的種子錢。
今天的韓國經濟雖然比德國還是差一大截的,但差距遠遠沒有,50年前那麼大,韓國人也不需要再離鄉背井的到德國從事最繁重的勞動,以便支持國家的經濟增長。
然而誰都不能忘記,韓國經濟騰飛這一路的有血有淚,說實話二戰之後,全球各國都在謀求民族獨立、國家發展,但真正從發展中國家能夠躋身發達國家的又有幾個。
原作者:李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