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法國華僑:他們來自14萬中國勞工,死後墓碑選擇朝向東方

2020-12-23 騰訊網

給你一個遠赴國外撈金的機會你去嗎?前提是一去數十年,和妻子兒女分開,相信大多人都會選擇留在國內工作。

但在1914年,中國積貧積弱,一戰爆發,英國、法國、俄國戰場急需勞動力,當時歐洲戰場發布「以工代兵」政策向中國所要派遣勞工。

在每個月12塊大洋和10塊養家費的收入誘惑下,貧困老實、工作賣力的年輕小夥們踏上去歐洲的船隻,輾轉來到法國。

14萬勞工招募到位

報名參加赴歐的年輕小夥身體素質經過嚴格篩選,啟程前夕甚至一絲不掛接受西洋醫生的檢查。外在的比如體重、身高、牙齒,內在的比如有無肺結核、支氣管炎、沙眼、傳染病等,多達21項檢查。

最終14萬華工奔赴歐洲,10萬奔赴英軍戰場,4萬分配到法國戰場,還有一部分支援遠東,開啟了最長達8年之久的戰事工作。

赴歐路途艱險波折

為了節省運輸成本,英法選擇了一條曲折路線「偷渡」華工。

先越過太平洋抵達加拿大,偷摸停留企圖不繳人頭稅,再跨越大西洋,最終顛沛抵達法國。

其中3000多名華工在此過程中遭受病痛、天災遇難,奔赴西線戰場的過程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抵達法國戰場,華工開始勤勉幹活,在戰場前後方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挖戰壕、修鐵路、制火藥、修理坦克飛機,在外國人眼中,他們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口碑很好。

條件艱難苦中作樂

在戰場的日子華工生活其實很艱難,一方面,他們語言不通,會說點英語的也只有鄉村教師馬春苓、孫幹這樣的知識分子,因此和外籍士兵溝通鬧出不少笑話。

另外,由於法國戰場糧食短缺,華工們餓肚子情況常有,他們只能簡單吃一些土豆、芝士和蔬菜,極少有肉。

他們最期盼的就是早日回到祖國,所以一看到略懂中文的外國士兵,就問:戰爭結束了嗎?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回去。

但由於適應力不錯,華工們會在業餘時間樂趣也不缺,比如扭秧歌、放風箏、下象棋,也學習西方人打排球、踢球等。

華工裡的「先進派」還會給大家講課普及歐洲知識,就這樣一年又一年,1918年華工們終於迎來了回國的機會。

戰後獲英法表彰

11月11日,一戰結束,英法俄勝利,英國頒布了近60萬紀念獎章。

然而種族歧視並沒有因戰爭勝利消失,其中歐洲人大多拿到銀質獎章,中國人拿到是銅質獎章,獎章印有「Chinese」和阿拉伯編號,代表著每位華工的名字和編碼。

戰爭結束後華工被一批批遣返,他們回國後大多成為先進人士,用自己在歐洲的見聞為時代發展帶來進步。

不過,還有部分長相英俊、工作出色的華工留在法國,在異國開始了人生的下半場。

3000人留在法國結婚生子

法國男人浪漫,但多情、慵懶,中國工人和其對比,有擔當、講誠信、性格好,法國女孩們開始向他們紛紛拋出「橄欖枝」。

法國內務部不鼓勵法國女人找中國人結婚,進行廣播企圖規正女孩們的心思,但還是有不少法國美女勇敢的和這些高大、帥氣的中國男孩結婚生子,過上了著穩定幸福的生活,這批華工也因此成為第一批法國華僑。

至死不渝的愛國心

多年以後,這些華工老去,他們去世前囑咐家人把墓碑朝向東方,帶著對故土的思念、對家人的愧疚死去。

這其中也包含著熾熱的愛國心,身不能將至,但心始終和國家系在一起。

相關焦點

  • 一戰14萬赴歐的中國勞工,三千人留法國婚配生活,死後墓碑朝東
    當時一群年輕的中國男人被帶到一件空屋子裡面繼續檢查,身高、牙齒、肺結核、傳染疾病……各項項目的檢查。檢查結束後,他們就正式進入「以工代兵」計劃,代替歐洲士兵進行作戰。困難重重,到達歐洲等到達了歐洲之後,經過層層檢驗,合格的人就可以留下來,正式參與了這個「以工代兵」的計劃。根據當時的情報顯示,在整個一戰期間,中國送往歐洲戰場的勞動力就有14萬名。因為人數龐大,當時為了壓縮運輸成本,一方面,英國、法國使用了最簡陋的船進行運輸。
  • 法國墓地所有墓碑朝東方,竟與14萬中國人有關,法國女人都夢想嫁
    中國如果儘早參戰,到時候可以拿到更多的利益:一可以要回被德國侵佔的山東,二可以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到世界政治。但中國當時一窮二白,總不能拿嘴皮子參戰吧。想來想去,梁士詒想到了勞工。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起初的時候,英法還不同意這個方案,他們覺得就這樣讓中國以勞工方式參戰,太搞笑,也太便宜中國人了。
  • 泰國北部有個美斯樂鎮,有5萬中國遠徵軍後裔,死後墓碑朝向祖國
    美斯樂是一個很特別的鎮,因為這裡被稱為中國村,美斯樂及附近村落聚居了近十萬居民,其中約有6萬是華人,華人中大部分都是國民黨93師的後裔。他們都是炎黃子孫,過著中國傳統的節日,說漢語,寫漢字,學校也用中文授課。居民以種茶葉為主,直到1970年才加入泰國國籍,但他們會告誡後人永遠是中國人。雖然身居異域,依舊嚮往祖國,死後墓碑都朝向北方,因為北方才是他們的家鄉。
  • 百年被英國掩蓋的人:14萬中國勞工遭受了怎樣非人待遇?丨軍武電影
    然而百年過去,即便是如此熱衷於修築紀念碑的英國,也忘記了一支軍隊。這便是14萬遠渡重洋來到英國的中國勞工!但是在原始的僱傭合同中,第一條就有著明確的記錄:「不僱傭中國勞工從事任何類型的軍事行動。只從事工業和農業生產工作。」
  • 十幾萬中國勞工被騙出國,想不到,等他們的是幾十萬法國女性
    01農村的賺錢渠道有限,因此,很多人都選擇去大城市工作。可是中國人口眾多,即使他們到了大城市,卻沒有太大的競爭力,所以也沒能賺到什麼錢。相反,在外國,他們的人口相對較少,用工成本很高,工人的數量還很少,這讓他們不得不想辦法獲取更多廉價勞動力,他們把主意打到了中國的頭上。
  • 數十萬中國勞工被騙出國,誰料,等待他們的居然是無數法國女人
    而曾經我國就有數十萬的中國勞工被騙出國,讓人沒能預料到的是,等待他們的居然是無數的法國女人。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有著充足的勞動力,民國時期,因為國內混亂,社會動蕩不安,因此這些數量巨大的勞動力便更加廉價,許多人辛辛苦苦做一天的工,也僅僅只是夠溫飽而已。
  • 十幾萬中國勞工被騙出國挖煤,誰知等待他們的卻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而當時北洋政府就是希望英法出錢武裝中國軍隊,然後戰後可以用這些部隊來統一全國,畢竟那時候的中國其實是軍閥武裝割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最終還是派去了十幾萬中國勞工出國到一站戰場做後勤工作,有些被分配到工廠,有些被騙去礦場挖煤,這些去法國務工的人員,是一戰爆發後期,段祺瑞為了奪回八國聯軍喪失的利益,看到德國已經必敗,才派去法國以幫助修工事去支援法國的。
  • 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
    一戰時中國勞工有多慘?3萬多人死在歐洲,倖存者還做了上門女婿14萬華工遠涉重洋1914年,一戰爆發。同盟國和協約國在歐洲大打出手,第一世界亂成一鍋粥。而此時,遠在東方的中國卻沒有袖手旁觀,北洋政府為了獲得國際支持,於是決定幫助英法俄等國,一起對抗德國、土耳其和奧匈帝國。不能說北洋政府這個決策是錯誤的吧,但是當時中國的確自身難保了。因為日本在那段時間裡,對中國進行各種壓榨,21條也是讓中國人民恨透了日本人。
  • 十多萬華工被洋人騙出國,等待他們的卻是上萬法國女性,後來怎樣
    中國勞工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出現在法國,被那些衣著華麗的法國上流人士嫌棄,中國明白自己是來掙錢的也就不理會那些人的嘲笑,夢想著有一天賺到大錢回家。天下資本家都是一家人,法國對中國勞工的行為和美國都是一樣的,強逼著中國勞工做繁重的工作,卻不給相應的報酬,中國勞工是來到了法國才知道,法國並不像在國內時吹得那麼好,他們幻想著也許有一天清政府會來救他們。
  • 民國期間,十幾萬勞工被騙出國挖煤,等待的卻是幾十萬法國女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讓他們擺脫列強的控制,收回租界和不平等條約,政治也可以避免一個集團不平等的賠款,段祺瑞在1914年的時候,讓14萬勞工去參加一戰,並且是以非戰士的身份去參加戰爭,但是很明顯,在那個年代,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但是對於段祺瑞來說,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開始是以政治去威逼
  • 一戰中被遺忘的14萬中國人:與德軍廝殺,戰後遭法國女性爭搶
    的確,中國當時並沒有派出軍隊進入歐洲戰場,但卻派遣了14萬勞工進入歐洲戰場為協約國服務。 因為當時中國弱,萬一選擇錯誤,那麼將帶來災難。 而也有人提議參戰。 因為當時一戰已經開始了一個多月,德軍在西線未能直接擊垮法國,並且此後東線戰爭已經打響。當時建議參戰的人覺得德國必敗。
  • 十幾萬中國勞工來到此國,當地女子不讓離開,堅持要他們一起生活
    經歷了幾次戰爭後的賠款、割地,中國已經整體呈現國力疲憊,民不聊生的狀態,人們也迫切希望找到工作養家餬口,此時聽聞北洋政府的招工通告便踴躍報名,轉眼間已經聚集了十幾萬人。 法國知曉後自然喜出望外,畢竟法國人迫切需要一大批廉價勞工的幫助來恢復生產,贏下這場世界大戰。這十幾萬中國勞工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北洋政府和法國利用,對他們中很多人來說都是踏上了一條不歸之途。
  • 1993年,黃家駒摔下舞臺,意外離世,死後墓碑卻遭歌迷破壞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黃家駒死後,墓碑還遭到了歌迷的破壞。不僅讓人嘆息,一代歌星,卻落得如此下場。1、1962年,黃家駒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勞工家庭裡。一家七口,擠在不到三十平方的房子裡,生活非常艱辛。但是,小時候的黃家駒,卻對搖滾樂非常感興趣。
  • 銘記歷史 日本北海道舉行中國勞工殉難者追悼大會
    當天上午,來自北海道室蘭市、苫小牧市、美唄市、帶廣市、苫小牧市、札幌市、小樽市和當地的仁木町的日中友好人士近100人,率先進行了日中交流會。  今年是中國勞工殉難者全北海道追悼大會51周年,大會主辦方迎來了活動開始半世紀後的第一個追悼大會。大會首先為這一年過世的原八路軍護士、日本中國友好協會北海道聯合會會長山崎幸女士,札幌華僑總會會長席佔明先生致哀。
  • 一戰中被遺忘的14萬中國人:與德軍廝殺,戰後部分人留在了法國
    導語:一戰中被遺忘的14萬中國人:與德軍廝殺,戰後部分人留在了法國說到一戰,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爆發那麼大的戰爭。那麼,在一戰當中我們的民國政府剛剛成立。不禁有人要問,那麼我們國家有沒有參與戰爭呢。但是只是派遣一些勞工到前線去而已。當時的民國政府還是比較落後的,在國力方面根本就比不上英國和法國。所以在法國和英國的要求下,民國政府居然派遣了14萬中國人到國外去當勞工。這14萬中國人也是非常的可憐,因為他們不會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到戰爭前線去搬運掩埋屍體、去修築公事、甚至是去清掃地雷。基本上可以說這些人都是被騙到戰場上面的,本來應該可以和平的生活在自己國家中。
  • 民國時期數萬勞工被騙出國,沒想到等待他們的竟是十幾萬法國女性
    二、前往法國的勞工法國作為老牌西方強國,自然是中國勞工被派遣的核心國家,那時的法國國內正掀起了城市化與鐵路化的浪潮,急需海外勞工,因此,在法國的威逼利誘下,民國政府僅僅往法國,就派遣了十幾萬中國勞工。很多人因為抵擋不住豐厚的誘惑,便踏上了前往法國的路途,然而事實上,他們大多數人都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前往法國的中國勞工,事實上成為了法國人的苦力,他們實際工作地點都是在一些礦場挖礦,全天候的勞作為法國創造了巨額利潤,然而勞工自己卻只能勉強維持溫飽。
  • 溫州人在法國辦首家華人電視臺 讓華僑有發聲平臺
    倒是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新聞參贊吳小俊的一番話道出了原委。吳小俊說:「華人在法國已經創業300年,對現在的幾十萬華人華僑來說,創立華人媒體是一個開創性的事件。中誼傳媒是法國第一家華人電視臺,陳世明正是這個傳奇的開創者。」
  • 100年前,法國女人為中國男人爭風吃醋,法政府嚇得發通告勸阻
    不過在百年前,這樣的現象是很少見的,即使是開放浪漫包容著稱的法國,也曾限制過自己國家的女人嫁給中國人在內的外國男人。100年前,法國女人為中國男人爭風吃醋,法政府嚇得發通告勸阻。這件事的發生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卻因為國力不強,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這也使得戰後中國的主權被任意踐踏,連自己的領土都無法保護。
  • 民國時期,中國十幾萬勞工被騙往法國,遭到法國女人「爭搶」
    在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四起,導致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很多人的生活都成了問題,為了活命有很多的青壯年不遠萬裡去國外做工,在那個時候有一部分人也被法國徵集過去,到了法國後他們卻被幾十萬法國女人爭搶,這是為什麼呢?
  • 勞工移民:低生育率國家的最後底牌
    但對於勞動力一度極大豐富的中國來說,「外籍勞工」的概念非常陌生,甚至普遍對新聞中歐美各國的移民抱以恐懼情緒。根據人社部2012年的數據,在中國擁有合法工作許可的外籍勞工為24萬人,僅佔全部勞動力的0.03%。像香港重慶大廈那種各國無產階級雲集的市容市貌,雖然是遊客朝聖觀光的樂園,但在內地社會卻絕不會是人們心中的發展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