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中被遺忘的14萬中國人:與德軍廝殺,戰後部分人留在了法國

2020-12-23 迷彩前沿

導語:一戰中被遺忘的14萬中國人:與德軍廝殺,戰後部分人留在了法國

說到一戰,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爆發那麼大的戰爭。那麼,在一戰當中我們的民國政府剛剛成立。不禁有人要問,那麼我們國家有沒有參與戰爭呢。其實從嚴格的角度上來說,我國也有參加一戰。但是只是派遣一些勞工到前線去而已。

當時的民國政府還是比較落後的,在國力方面根本就比不上英國和法國。所以在法國和英國的要求下,民國政府居然派遣了14萬中國人到國外去當勞工。這14萬中國人也是非常的可憐,因為他們不會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到戰爭前線去搬運掩埋屍體、去修築公事、甚至是去清掃地雷。基本上可以說這些人都是被騙到戰場上面的,本來應該可以和平的生活在自己國家中。但是沒有辦法,當時的民國政府想要這樣做,誰也不敢反抗政府的決定。這樣的工作對於普通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在這其中,有10萬人被叫到了英國,有4萬被送到了法國。

據說,這些勞工在英國的戰場上工作的時候,居然碰到了德軍來襲。當時大家都沒有辦法只好拿起工具和德軍廝殺。但是這些沒有經過士兵訓練的普通人又怎麼會是正規軍人的對手呢。結果造成了大量勞工的死亡。英國人苛待這些華人勞工,不僅不給工錢。還剋扣工資。真是可惡至極。

但相比較之下,還可能還是法國的情況好一點,聽說在戰爭結束之後,法國女性覺得勞工的品質和性格都非常好。甚至還有3000多名勞工和當地女性結婚。這實在是讓人感到有點意外,不過這種情況畢竟只發生在少數的勞工身上。絕大部分的勞工都希望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祖國,這樣才不會覺得白受這些苦。

相關焦點

  • 一戰中被遺忘的14萬中國人:與德軍廝殺,戰後遭法國女性爭搶
    的確,中國當時並沒有派出軍隊進入歐洲戰場,但卻派遣了14萬勞工進入歐洲戰場為協約國服務。 因為當時一戰已經開始了一個多月,德軍在西線未能直接擊垮法國,並且此後東線戰爭已經打響。當時建議參戰的人覺得德國必敗。
  • 一戰時期,14萬中國人奔赴前線和德軍廝殺,戰後成了法國女婿
    眾所周知,一戰時期民國政府剛剛成立不久,外界的事情跟我們沒有任何的關係,所以印象中,我們並沒有參加過一戰。但實際上這場戰爭我們也派兵參與了,只不過是並不是名正言順的,他們是以工人的名義援助的,前往參戰的人民也是不知情,只知道是去賺錢,卻不懂具體是做什麼。
  • 一戰14萬赴歐的中國勞工,三千人留法國婚配生活,死後墓碑朝東
    困難重重,到達歐洲等到達了歐洲之後,經過層層檢驗,合格的人就可以留下來,正式參與了這個「以工代兵」的計劃。根據當時的情報顯示,在整個一戰期間,中國送往歐洲戰場的勞動力就有14萬名。因為人數龐大,當時為了壓縮運輸成本,一方面,英國、法國使用了最簡陋的船進行運輸。
  • 百年被英國掩蓋的人:14萬中國勞工遭受了怎樣非人待遇?丨軍武電影
    蘇雲儀(1898~1980),是一名普通的中國勞工,一戰結束後選擇留在英國。他的孫女凱倫在英國切爾滕納姆長大。雖然祖父去世時她只有8歲,但是他依然記得他的音容笑貌,和傳奇經歷。 時間來到1918年11月11日,一戰終於結束。當英法都在歡慶勝利的時候,中國勞工的戰爭還依然在繼續:他們需要冒著生命危險清理戰場上大量的未爆彈;掩埋戰場上早已腐臭的遺體,並且重新平整被上千噸炮彈炸成爛泥的土地。使其快速成為耕地,以恢復戰後法國和荷蘭的糧食產量。這對誰都是一個充滿排斥和壓抑的工作。
  • 第一代法國華僑:他們來自14萬中國勞工,死後墓碑選擇朝向東方
    前提是一去數十年,和妻子兒女分開,相信大多人都會選擇留在國內工作。 但在1914年,中國積貧積弱,一戰爆發,英國、法國、俄國戰場急需勞動力,當時歐洲戰場發布「以工代兵」政策向中國所要派遣勞工。
  • 二戰罕見照片:戰時與德軍有染的法國女性,戰後被剃光頭遊街示眾
    杜甫曾經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句話表達的是戰爭的無情,同時在戰爭這樣緊張的情況下,很多人覺得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一封家書。因為家書代表的就是家人之間溫暖的情懷。但其實人們似乎在戰爭的背後,遺忘了很多現實問題。
  • 「一戰英雄」貝當:二戰卻成了法奸,戰後為何得到戴高樂赦免?
    他出身貧寒,祖祖輩輩都是法國加萊農民,沒什麼貴族血統。剛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由外祖母撫養長大。如果不是普法戰爭的慘敗刺激了少年貝當,他作為長子的正常結局應該是回家繼承土地,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普法戰爭中法國向德國賠款割地,讓14歲的貝當倍感屈辱,從此立志從軍,考入聖西爾軍校學習。
  • 德國投降時,90萬德軍突然逃亡,二戰歐洲最後一戰是蘇軍大追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的戰事先於亞洲結束,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而納粹德國在5月就宣告滅亡。德國的正式投降是在柏林之戰後,無力回天的納粹高層集體自殺,德國軍隊已經失去指揮,國內也無兵可戰。1945年5月8日,在柏林城的殘垣斷壁之中,德軍的最高統帥凱特爾向蘇軍投降。他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爾特」籤訂了無條件投降書,全體德軍走出廢墟向蘇聯投降。
  • 率領法國打贏一戰的法軍三帥:霞飛、福煦、貝當
    德軍執行「施利芬-毛奇二世計劃」,從法軍設防薄弱的方向攻入,企圖重演普法戰爭迅速擊潰法國的一幕,一開始,霞飛在邊境交戰中接連失利,但是,接下來,霞飛指揮法軍,在馬恩河會戰中成功阻止了德軍的進攻,粉碎了德軍以「速戰速決」為基礎的「施利芬-毛奇二世」計劃,將德軍拖入持久的陣地戰,保衛了巴黎,取得了巨大勝利,德軍被迫陷於兩線作戰,自此之後,霞飛名聲大震,被法國人尊稱為「老爹」。
  • 法國在二戰中一共死亡了多少人
    二戰的法國似乎成了後人的笑柄,有一個笑話,戰後法國賣倉庫中積壓的武器,廣告語是,全新,沒開過火,僅僅扔到過地上一次。那之後,法國似乎抬不起頭,就連當選五常之一,也被世人所詬病。那麼法國在二戰中究竟傷亡如何呢?
  • 盒子炮的塹壕版,一戰中德軍的毛瑟C96卡賓槍
    但由於一戰時期的土木工事理論已經相當完備,在掩體中未被炸毀的機槍往往能收割大量無腦衝的步兵。結果就導致了誰先衝誰先死的局,兩邊都不願意進攻就只能蹲在塹壕裡打冷槍以及問候對方長輩。但仗這樣打肯定不行,1915年春天,德國人尋思這樣耗下去不行,自己一方面是兩面作戰,二方面不像法國英國有殖民地能輸血,必須要採取行動,突破這種塹壕戰模式。
  • 德軍大勝為何沒有佔領法國全境?保留維希政權透著德國人四點精明
    1942年11月8日,美英盟軍發起「火炬行動」大舉登陸法屬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等地區,戰鬥中付出傷亡2225人,盟軍登陸之初為何遭到法軍的猛烈抵抗?就是因為以達爾朗上將為首的法國殖民當局,仍然效忠著所謂的「法國政府」,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維希政權。
  • 二戰法國,300萬大軍抵抗六周就投降,戰後欺負本國女性花樣百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和英法等國的想法截然不同,英法等國雖取得了一戰的勝利,但是由於傷亡過大,很多人都開始畏懼戰爭,雖然實力強大,但是雄心卻被磨滅了。而德國對於一戰的失敗深感恥辱,一直都在默默地積蓄實力,準備捲土重來,報當年的一箭之仇。
  • 十幾萬中國勞工被騙出國挖煤,誰知等待他們的卻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而當時北洋政府就是希望英法出錢武裝中國軍隊,然後戰後可以用這些部隊來統一全國,畢竟那時候的中國其實是軍閥武裝割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最終還是派去了十幾萬中國勞工出國到一站戰場做後勤工作,有些被分配到工廠,有些被騙去礦場挖煤,這些去法國務工的人員,是一戰爆發後期,段祺瑞為了奪回八國聯軍喪失的利益,看到德國已經必敗,才派去法國以幫助修工事去支援法國的。
  • 一戰和二戰,同樣是法國與德國,為何戰爭的結果截然相反
    導語: 作為一戰和二戰中的兩個主要國家,德國與法國的戰爭結局卻不盡相同,一戰法國獲得勝利,而二戰德軍獲得了勝利。 對於這個截然結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從這個角度看,那就是一戰和二戰中的德法兩國,互換了角色,勝負也就互換了。
  • 一戰法國520毫米口徑列車炮,破壞力巨大,還參加了二戰
    爆發於100多年前的一戰,其整個作戰行動中都有重型火炮的身影,整個戰場被大炮「犁」了無數遍,在一戰期間有多種大口徑火炮接受現代化改進,或者研製新的火炮火炮型號。法國作為傳統的歐洲陸軍大國,在火炮技術方面頗有造詣,一戰期間為了壓制德軍裝備的列車炮,專門研製了520毫米口徑的巨型列車炮。
  • 法國投降:歐洲第一軍事強國六周之內滅亡,德軍閃電戰的巨大威力
    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歐洲西線發動進攻,5月14日,德軍進入法國境內,6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6月22日法國政府在貢比涅森林向納粹德國投降,存在70年之久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新成立的法國維希政府只是被德國控制的傀儡政權,至此西歐大陸被德國統治。
  • 二戰中,有如此表現的法國,為何能在戰後躋身聯合國五常?
    法國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強國,尤其是在第二次大戰前夕,其整體軍事實力幾乎可以說是冠絕整個歐洲。當時法國擁有最鋒利的矛和最堅固的盾:法國擁有超過300萬的常備軍隊數量居於世界首位,其陸軍更配備有大量坦克與火炮的摩託化部隊,有著「歐洲第一陸軍」的稱號。
  • 戰爭中為什麼要留預備隊?不留的話會怎麼樣?
    一個合格的指揮官都清楚,戰場上的形式瞬息萬變,打仗尤其是打大仗必要留預備隊,不能全員一擁而上。這就和打牌是一個道理,如果一開始就把底牌全撂了,後面還怎麼打。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法國雖然作為戰勝國,但也同樣遭受了重大損失。
  •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短短9字卻騙了15億人,也成14萬中國人的噩夢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這樣,僅僅用了9個字,就欺騙了15億人上當,還讓14萬中國人有家不能回。 這個謊言是一戰的時候提出來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許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眼中的危機—資源分配不均勻。當時全世界的土地基本都在西方殖民國家的手中,新興國家與老牌國家的資源分配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每個國家國內也是貧富差距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