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英雄」貝當:二戰卻成了法奸,戰後為何得到戴高樂赦免?

2020-12-24 騰訊網

一名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亨利·菲利普·貝當,他也是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但這兩次世界大戰的表現反差,也讓貝當將軍也成為一個頗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

亨利·菲利普·貝當

貝當的前半生平平無奇。他出身貧寒,祖祖輩輩都是法國加萊農民,沒什麼貴族血統。剛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由外祖母撫養長大。如果不是普法戰爭的慘敗刺激了少年貝當,他作為長子的正常結局應該是回家繼承土地,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普法戰爭中法國向德國賠款割地,讓14歲的貝當倍感屈辱,從此立志從軍,考入聖西爾軍校學習。能考進法國最頂尖的聖西爾軍校,貝當也不是泛泛之輩,據說他精通拉丁語、英語、歷史、地理及神學,是個學霸。

一戰法軍

貝當自20歲進入軍校,一直浸染在陸軍之中,所以他思想右傾是很正常的,這個情況下,他比起共和國政府更喜歡德國人一點就不難理解了。

貝當將軍在一戰時期的指揮表現十分出色,而凡爾登戰役的勝利,更是讓他成為人盡皆知的大英雄,一時間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崇拜,在當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貝當就是整個法國人的「民族英雄」。

一戰「英雄」貝當向民眾演講

但二戰中當德軍向法國發動進攻時,這位「民族英雄」的做法卻讓世界大跌眼鏡。當時德國向法國發起閃電戰,防禦性非常好的馬奇諾防線竟然毫無用處,法國的軍隊開始不斷的敗退,就連國家內部都出現了混亂。

而當時的法國總理為了能夠穩定國內局勢,開始呼籲整個民族團結起來,貝當在這時候被要求重新召開內閣,並且擔任副總理的職位。然而法國內部對於戰爭的意見卻並不能統一,一些人擁護總理,另外還有一些人希望貝當可以成為國家元首。

德軍佔領下的法國

就在這個時候貝當向人們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並且正式公布要停止戰爭,而且答應了和德國籤訂條約,換一種說法就是貝當的決定並不是像一戰時期那樣血戰,而是直接向德國投降。用貝當自己的話說:停戰並不是因為戰爭失敗而受到的懲罰,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是可以讓法國可以長存的方式!

而二戰中和貝當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戴高樂,戴高樂主張和德國血戰到底,絕不屈服!1940年5月,當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時,多年以前就呼籲法國建立機械化部隊的戴高樂,才被法國政府想起來,火線晉升為準將,組建一個裝甲師去對抗德軍,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任命,對戰局並沒有實質影響。

發表演說的戴高樂

戴高樂後來又被任命為國防部及陸軍部次長,並派到英國去求援。但剛走不久,法國就在貝當的帶領下投降了,戴高樂將軍根本沒有想過法軍會如此不堪一擊,也不相信自己視為國家英雄的貝當元帥也會向德軍投降,於是帶著全家老小去了倫敦。

1940年6月17日,身在倫敦的戴高樂將軍懷著悲痛的心情求見邱吉爾,尋求英國支持其建立法國流亡政府,與德國繼續戰鬥。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做法,讓戴高樂接替了貝當的位置,成為二戰時期的法國「民族英雄」,而貝當註定將成為讓人不恥的法奸!

貝當和希特勒

德國戰敗後,1945年8月14日,法國最高法院以叛國罪判處維希政府元首亨利·菲利浦·貝當元帥死刑,沒收一切財產,並宣布他為民族敗類。但此時法國臨時政府元首夏爾·戴高樂將軍站了出來,利用手中的權利特赦了貝當元帥的死刑,改為終身監禁。

戴高樂將軍的這一舉動,被歷史學家視為其對貝當元帥當年提拔重用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1940年特赦自己死刑的回報。1918年,戴高樂從德國戰俘營回國後,遭到了很長時間的冷遇,在軍校教師和國防部參謀的位置上盤旋了多年,直到擔任法國陸軍總監的老上級貝當元帥過問下,才晉升為少校營長,後於1937年晉升坦克團上校團長。

戴高樂(右二)

二戰中當戴高樂組建法國流亡政府的消息傳到法國後,擔任維希政府元首的貝當元帥非常憤怒,大罵戴高樂為叛徒。隨後不久,維希政府最高法院缺席判處戴高樂死刑,並向世界宣布了這一消息。貝當元帥可能出於對老下屬的憐憫心理,親自特赦了戴高樂的死刑,並在該判決書上簽署命令:不要執行!

因此戰後貝當被戴高樂將軍特意赦免死罪,被看作是他對之前貝當赦免自己的回應。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貝當仍然要接受終身監禁的懲罰,1951年貝當病死於椰島監獄,終年95歲。戴高樂將軍則高歌猛進,兩度擔任法國總統,將二戰時期不堪一擊的豆腐渣國家帶回到了歐洲老大的位置。

碼字不易,感謝您的閱讀,給個關注唄!

相關焦點

  • 率領法國打贏一戰的法軍三帥:霞飛、福煦、貝當
    霞飛率領法軍打贏一戰的法軍三大將帥是:霞飛、福煦、貝當,其他名將還有加利埃尼、尼維勒等。然而,二戰中,向入侵法國的納粹德國投降,至今在法國仍被視為叛國者,被逮捕,經特赦改為終身監禁。貝當是一個天主教農民之子,在1876年加入法國陸軍,因為在軍中無背景,升遷很慢,一戰前,他是一位普通的法軍上校,並且正準備退役。
  • 二戰維希法國殘忍迫害猶太人,貝當95歲孤獨死去是活該還是悲劇?
    戴高樂鼓勵法國民眾參加抵抗運動、反對德國侵略者的傳單因為我們上期講過在巴黎淪陷之前,戴高樂將軍在倫敦和邱吉爾首相正在談論「英法聯盟」的事情,雖然「英法聯盟」最終在法國內閣沒有通過,但是倫敦還是接納了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所以英國當時並沒有承認「維希政府」。
  • 一戰後法國經濟崩潰,1/3男性非死即傷,二戰德國辱法太陰損
    上期講到了一戰的時候,貝當元帥是「法蘭西的救星」,凡爾登的英雄。這個一方面給了貝當至高無上的軍事榮耀,但同時在他內心埋下了更加堅定的信念——我們講過他是堅決反對法軍的這種「攻勢邪教」的戰略思想的,他堅定認為要依託大炮、要塞來防守,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打消耗戰。
  • 二號「法奸」,一戰為法國造坦克二戰為德國造卡車,暗中套路希特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沒打幾個月便被第三帝國消滅,頭號"法奸"是領著法國投降的貝當元帥,而二號」法奸「就是本文的主角路易斯.雷諾。
  • 二戰時,法國剛開打就被「團滅」,為何還能入五常?原因有三點
    雖說一戰,法國是戰勝國,但是在凡爾登戰役當中,法國也是損失慘重,戰後經濟困難,雖然在1926年~1929年出現了短暫的繁榮局面,但不幸的是,一場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危機席捲資本主義世界。1940年6月22日,法國的貝當元帥與德國籤訂了投降契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在整個二戰當中,法國成為了最快敗退的「大國」,在戰爭結束之後,法國依舊成為了五大常之一,這又是為什麼呢?
  • 二戰中法國打得那麼「菜」,為什麼還能成為五常之一?
    五常在二戰戰後出現,一般都是戰勝國擔任,一定程度上是大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體現。法國呢?法國是歐洲大陸上相對有實力的大國。一戰後,法國收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地區,並恢復國民經濟,經濟高速發展,年平均增長率在8%以上,遠遠高於英、美、德等國,步入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隨著經濟的發展,軍事力量也相應提升。
  • 二戰法國300萬大軍,為何僅40天就被德國打殘?竟是戴高樂惹的禍
    凡爾登戰役(來自網絡)很不幸的是,在一次戰鬥中法軍戰敗了,更不幸的戴高樂成為了德軍的俘虜。在當俘虜的日子裡,戴高樂的身體和精神都承受了極度的摧殘,那段日子簡直讓他生不如死。於是戴高樂就想方設法地逃跑,但五次越獄竟然都失敗了,有幾次已經跑出監獄卻還是被德國抓了回來,運氣實在是糟糕透了!戴高樂為他的不老實行為付出了代價,每次越獄失敗的結果,德軍都將他修理得很慘。但一戰終於結束了,戴高樂總算熬了過來,戰後他被釋放了。
  • 二戰法國投降後,總統戴高樂假裝送行,最後一刻跳上飛機逃往英國
    所以,在他逝世十周年之際,我們能看到還有為數眾多的法國普通民眾在紀念他,他們花了很多方式去親近他、學習他的一切,去寫,去看,所有人都愛著這位法國的英雄,折服於他過人的能力和學識。國家需要英雄,因為那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所在,因為在我們熱愛、了解英雄的時候,就是在了解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國家歷史,很多人樂此不疲的考證研究著戴高樂,儘管法國不會再有人能做到和戴高樂一樣的事情,他的骨血卻已和這個國家的發展融為一體。戴樂高雖然已亡故,但是他給法國人民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不會輕易被歷史所湮沒,他所提出的愛國思想鼓勵著全體法國人勇敢的追求自由。
  • 二戰後法國為什麼敢跟美國叫板?
    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
  • 法國在二戰中,僅僅抵抗了38天,卻為何戰後成為了聯合國五常?
    法國,在二戰中的確有點慘。自1940年5月10日,德國閃擊西歐開始,到6月18日,法國宣布停止抵抗為止,算起來,法國的確是只抵抗了38天。隨後,法德在6月22日籤訂了停戰條約。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如此糟糕,為何還能在戰後成立的聯合國中,位居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列呢?
  • 為什麼法國在二戰的時候表現那麼差,以至於成了眾人眼中的笑話?
    記得在看早期的一些香港拍的反映民國的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提到在上海各國的租界,其中就提到法租界實力最強,法國的領事在洋人的領事中可謂是老大,其他的國家的領事都為法國馬首是瞻。記得鄭少秋所演飾演的黑道老大,只要把法國領事搞定了,其他的領事都不會有更多的異議。
  • 二戰時期,法國實力比日本還強,為何僅38天就全國淪陷?故意的?
    其實是法國人不想打了,一戰在法國領土上打的太慘了,法國人覺得沒必要,並且好多法國人其實也仇視猶太人,同情希特勒。日本是島國,它優先發展的是海軍,其次才是陸軍,而它的空軍也大量配給海軍。戰場上不存在孤膽英雄,只有避實就虛才能進行針對性的具有斬首戰術性的節奏勝利。士氣也要靠體力啊。機動性更多地靠裝備。和戰術情報分析。不要說三十八天,三年也不一定能佔領日本。
  • 二戰後法國為什麼能成為五常?
    法國在二戰中兩邊下注,堪稱世界之最。在納粹德國方面有貝當領導的維希政府,在盟軍方面有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所以無論德國和盟軍怎麼打,法國都是贏家。所以法國成為五常很常見。首先要提及一下自由法國運動。
  • 美國人為何不喜歡戴高樂和他領導的自由法國
    文/寂寞的紅酒 戴高樂是二戰時期自由法國運動的領導者,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締造者。1941年法國戰役中,法國人戰敗投降,戴高樂等諸多愛國人士流亡海外。在他的領導下,海外法國愛國抵抗人士成立了自由法國運動,他們「代表」法國繼續抗擊德國人的侵略。
  • 二戰中,有如此表現的法國,為何能在戰後躋身聯合國五常?
    然而,如此強大的法國卻出人意料的6個星期便被德國徹底擊垮,首都巴黎淪陷,60%的領土被德軍佔據,法國元帥亨利·菲利浦·貝當組織的「維希法國」政府投降,而夏爾·戴高樂組建的「自由法國」政府則流亡英國繼續對抗德國。那麼,在二戰中表現如此讓人大跌眼鏡的法國,又為何能在戰後躋身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呢?
  • 二戰中的法國維希政權做了些什麼,今天的法國人如何評價他們?
    法軍戰線迅速被突破,整個法國處於巨大的恐慌之中。維希政權成立背景在法蘭西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之際,老邁的貝當元帥被推政治舞臺的前臺。面對丟盔棄甲的法軍,這位一戰時叱吒風雲的老將,早已沒有了捍衛國土的熱血。
  •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閃電滅國,為何戰後法國還那麼牛氣?
    二戰時,只有抵抗的國家才有滅國之痛,而對於法國這樣的連抵抗都很少,在他們心中並沒有留下滅國有戰爭之痛。 即使二戰後,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也沒有進行過更多的戰爭,但在蘇聯及其同盟國的戰略下,德國戰敗,隨即法國重新獨立。二戰後,法國又成了戰勝國。
  • 二戰法軍陸軍如此強大,還有馬奇諾防線,為何這麼不堪一擊?
    二戰法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擁有超過94個師團軍力,坦克數量超過3000輛,各種類型作戰飛機達到16000多架,當時德軍進攻法國時出動了141個師,超過7400門各種大炮,2400數量坦克,以及5600多架各類飛機。而法國方面除了自身擁有94個師團外,還有盟軍支援的50個師團,外加法國還擁有世界第一堅固的防線馬奇諾!
  • 莫迪亞諾與法國「法奸」電影
    然而,莫迪亞諾在電影界最為有名的卻是法國電影史上爭議最大的電影:路易·馬勒導演的《拉孔布·呂西安》。在電影史上,有很多導演「流亡」到法國,卻很少有法國導演「流亡」到國外,這部電影就成了特例。法國人當年對《拉孔布·呂西安》的謾罵和抨擊,讓導演路易·馬勒不得不離開法國,遠赴美國生活了12年。那麼,莫迪亞諾的這部電影到底寫了什麼,才讓對藝術格外寬容的法國人如此耿耿於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