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人一生都在做的事,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無論是改變別人還是改變自己,人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精神面貌。
就像《濟公》中的遊本昌,他的一生都離不開一個「佛」字,可這個字在他不同的人生階段卻有著不同的體現。
在他童年時代,人們對「高人」、「大師」的指點迷津一般很信服,「大師」說遊本昌命薄,最多只能活到13歲,只有皈依佛門才能避開這一劫。
俗話說得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父母便在他6歲的時候送去寺廟,拜法師為師。
只不過,這並沒有影響遊本昌的正常生活,他和普通的孩子一樣在外面讀書,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行走著。
對於此時的遊本昌而言,他或許還不理解為什麼父母要讓他接觸佛門,但還是老老實實地遵循了父母的意見。
只是,隨著他一年年讀下去,高中畢業竟然加入了文工團,之後又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這和佛更是八竿子打不著。
上戲表演系畢業之後,遊本昌便在劇院一連工作了十幾年,將一身演技磨練得爐火純青。
到了八十年代,影視作品的東風開始吹起,遊本昌也乘上了這股東風,開始進軍演藝圈。
從《孔乙己》到《「下次開船」港遊記》,他短短幾年呈現出了不少精彩的作品,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這部《濟公》。
觀眾對於這部電視劇的喜愛已經無需贅言,它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長大,即使是95後,也有不少人看過,將遊本昌奉為最經典的「濟公」,無人可以超越。
但少有人知道,遊本昌在拍這部戲的時候發生了3件奇事,前兩件和天氣有關。
當年劇組拍戲的時候經常遇到天氣不好的情況,有一次需要拍一場雨戲,可當時晴空萬裡,劇組人員束手無策,只能紛紛祈禱老天爺顯靈。
可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轉眼間天上就飄起了雨,實在是出乎意料。
第二次情況則截然相反,一連幾天天氣都不好,陰雨綿綿,讓劇組無法開機,可讓眾人意外的是,到了原定的拍攝日期,天氣突然轉晴,沒有耽誤拍戲的進度。
第三件事則體現在劇中的一個鏡頭,遊本昌需要讓一隻蝴蝶停在扇子上,按理來說,蝴蝶遇到人應該會馬上飛走,這個鏡頭非常不好拍。
可遊本昌一揮扇子,蝴蝶馬上撲簌簌飛落到扇子上,讓他嘖嘖稱奇。
這三件在常人看來沒什麼玄機的「普通事」,卻讓遊本昌改變了對「佛」的看法,加上這部戲的影響,遊本昌從此一心向佛。
不僅費盡心血拍了一部《了凡》,最終還選擇了剃度出家,法名定暢。
當然,遊本昌並沒有隱世不出,而是依然從事話劇行業,他如今還有個新身份,那就是一個視頻博主。
他經常錄一些有趣的小視頻發布到網上,要麼給網友帶來歡笑,要麼讓網友得到啟發。
這樣看來,遊本昌還是一個緊隨潮流的「老頑童」。
——END——
文章創作不易,您的閱讀點讚是我的寫作動力,請多多支持,喜歡我的話就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