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進了網貸的坑:月收入7000,半年欠下13萬,最後以貸養貸

2021-02-08 騰訊科技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新聞「哈勃計劃」稿件,著作權歸資本偵探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資本偵探原創  作者:郭凡瑜  編輯:韓依民


在豆瓣這個知名的網際網路「精神角落」,一群年紀輕輕卻背負不小債務的年輕人們,試圖互相取暖。


一個名為「負債者聯盟」的小組聚集了很多欠債年輕人,他們大部分過著借貸生活,但是因為過度消費或是還房貸等原因,還款壓力越來越大,收入無法支撐,只能以貸養貸,最終陷入資不抵債的泥潭裡無法逃脫。他們在群組裡分享自己的負債經歷,記錄打卡還債計劃,相互答疑解惑,希望能夠還清貸款,早日「上岸」。


圖源豆瓣


「負債者聯盟」並不是網絡上的「拍案驚奇」,事實上,一個愈加明顯的趨勢是:年輕人正在被債務掏空。


根據2019年《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在中國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經達到86.6%,中國年輕人實質負債人群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


推動年輕人成為欠債者的,是門檻越來越低、產品越來越豐富的網際網路放貸產品,品類越來越豐富的消費品,以及越來越濃厚的超前消費觀。


在很多年輕人眼中,存錢已經過時,「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及時享樂才是人生正途。然而,茨威格一百多年前說的名言「不知道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並沒有失效,在經歷貸款還不上,只能以貸養貸,將生活拖入泥潭苦苦掙扎後,此前看似無害的借貸、消費終於露出了真實的猙獰面目。


「負債者聯盟」小組裡充斥著反思、自省的聲音,然而更值得警醒的是,雖然借款是主動行為,但復盤每一個欠債年輕人的欠債史不難發現,造就「年輕人被債務」掏空現象的始作俑者,絕不止年輕人自己。



「不要提前消費,不要以貸養貸,錢來的容易但是還錢太痛苦了。」

梁先生,月收入7千,負債13萬


2017年,我剛到深圳開始工作,當時是做金融銷售,月工資只有底薪2500元,住在市區,房租和生活費太高,收入不夠花,但是在消費方面有點大手大腳,很快就入不敷出了。


那年下半年我開始借網貸來維持生活。第一次網貸是給朋友分期買一臺手機,這次消費之後感覺來錢挺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不用跟朋友和家人借錢了,開始入了網貸的坑。當時對於還錢並不擔心,因為我有工作,只要在工作中做幾筆大業務就可以賺很多錢。借來的錢其實也不是買奢侈品等大開銷,差不多都用在吃喝、唱歌和酒吧喝酒上。


期間因為有個客戶在談,如果談好能賺一筆錢,總想著到時就能還上網貸,所以我一直有念想,就一直借,一直提前消費,最高一次是一晚消費兩萬多,想著錢一下來就能還上,再加上喝酒時要面子,所以一下點了一瓶一萬多的洋酒,還叫了人跳舞,三百一個,叫了三個,十分鐘沒到就跳完了,就站在你開的臺前面跳。但後面客戶沒談成,錢自然也沒有。


一年多下來,工作沒賺到錢,網貸到期後還不上,我就只能以貸養貸,慢慢貸款就多了,最多的時候大概使用過7、8家網貸平臺比如借唄,花唄、安逸花、拍拍貸等,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欠下13萬。


某借款平臺借款還款記錄,圖源採訪對象


2018年下半年開始,還不上網貸的壓迫感襲來,我的生活很快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方面,隨著工作陷入瓶頸,我開始擔心自己的收入來源,同時,以貸養貸也遇到了大麻煩——沒有新的網貸渠道了,我發現很多網貸平臺貸款利息太高不敢碰。收入減少、貸不到錢、身邊朋友、家人能借的已經借的差不多了,然後就感覺自己欠下的網貸要逾期還不上了。


當時我每天都很焦慮,拿著手機算幾號還哪個平臺的網貸,這個錢去哪裡找,那個錢去哪裡找,一個月30天,平均兩天有一家網貸要還。現在回想起來,那根本不是人過的日子,基本上晚上睡覺睡不著,腦袋裡面一片空白,也沒有心思上班了。


到了2018年年底,我離職了,租的房子也從之前三人合租、月租五千多的小區房,換到了兩人合租、月租1200元的城中村,在城中村房間裡過了近兩個月靠網貸過的日子。


這個時候,我決定要停止這種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就從深圳回到湖南老家了,到家自己已經連100塊都拿不出來,而父母明顯感覺到已經老了,也是從那會兒開始我決心要好好計劃還貸,不亂花錢。


回家後經濟壓力小。2019年3月份,我換了一份能拿到穩定工資的工作,在家人幫助周轉下,大概花了一年八個月的時間把網貸慢慢還上。


現在很多網貸平臺貸款都很容易,下款快、額度大,很多廣告都是多少錢用一天才幾毛錢,就是為了引導我們去貸款,但其實算下來年化利息並不低。比如有一種還款方式是先息後本,就是每個月只還利息,借1萬塊錢,一天利息是5塊錢,一個月就是100多塊錢,一年之後才能把一萬塊錢本金還進去。



我因為自己從事這行,所以那些要提前收利息的一律不碰(美其名曰叫砍頭息,貸1000給700,到期再還1200那種一律不碰),給了額度也不要,就貸了一些還算比較正規的,雖然上徵信,也管不了。


現在總結一下,造成自己入坑的原因就是通過網貸拿錢出來提前消費,自己給自己畫餅,總覺得自己能還上,有期望在那裡,又頹廢了幾個月,工作不努力還死要面子,還有以貸養貸,多花了好多冤枉錢。


現在生活慢慢走上正軌,我花每筆錢都有計劃,對借貸也有了風險意識,真的想說不要提前消費,不要以貸養貸,錢來的容易但是還錢太痛苦了。


「借貸還是會產生積極作用,關鍵在於如何使用,我會將這些錢用於自我投資而不只是消費。」


田女士,月收入7500元,負款近5萬


我是從上大學的時候養成了超前消費的習慣,當時我用京東白條購買生活日用品,付款可以分12期免息,分期付款方式買東西是很有誘惑力的。


借款超前消費最嚴重的時期是我大學畢業剛開始工作那段時間,當時工資很低,但我又急於想要一些特別好的東西,比如衣服、包、鞋和化妝品。我覺得那些東西我真的很喜歡,帶給我很大滿足感,還有就是覺得身邊的人都是這樣超前消費,別人有的東西我也想要擁有。而且我覺得我之後工資會高,貸款自己肯定可以還得起。


工作以後開始賺錢了,超前消費的習慣已經很難改掉,當時並沒有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覺得分期付款可以很好地負擔起自己微薄工資負擔不起的東西。


但是,工資上漲的速度遠跟不上消費欲的上漲,我開始一步一步擴大借款額度。


疫情期間情況尤為嚴重,因為有段時間我裸辭了徹底沒有了收入來源,信用卡刷爆,之前有錢賺的時候還可以拆東牆補西牆,用一些網際網路借貸平臺周轉,但是辭職後就沒有能力償還。目前我的兩三張信用卡上萬額度都已經刷爆,欠款近五萬元。



可能是因為受不了現在的生活,也對超前消費有了更多思考,我覺得必須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去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


現在為了還款,我做好了每月工資的分配:房租3600元,用公積金付一部分,餘下部分從收入中扣除1800元;生活費1500元,轉給閨蜜保管,閨蜜每天給我50元生活,完全不買任何東西,自己做飯吃;剩下的3000元用於清理負債,用於每月還款,按照這樣的速度,我大約一年或半年還完。


2020年整體都是在努力還債,到現在為止已經銷了一張信用卡,把花唄停了,春節前的目標是再銷一張信用卡和把白條停了。我還有買車的打算,所以可能目前的第一計劃就是先把負債還清、存一點錢、把小車車的首付款存出來。


包包對我的吸引力依然很大,最近看到一個二手的neverfull,白棋盤粉色內襯的那款,我是親眼看著這款包從九千多一直漲到現在一萬二,遇上一個二手97成新的現在是7880元,比原價便宜四五千吧,確實是喜歡哭了,為了還錢還是忍住了,把包包放在我的收藏裡面,時不時的看一眼。


LV neverfull手袋,圖源網絡


包包雙12打折,竟然又便宜了200,我好不容易遏制下去的心又浮動了上來,還好包包後來被賣出了,我也終於踏實了。


經歷過這次之後,我覺得之後不再會借款消費,可能會保留一些借貸平臺,以備不實之需。


現在我對借貸的態度在慢慢改觀,不同於之前借貸養貸是為了貪圖享樂消費,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現在我認為借貸還是會產生積極作用,關鍵在於如何使用,我會將這些錢用於自我投資而不只是消費,如貸款學車、分期付健身房卡。


「除非家人或自己發生了重大意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解決途徑,今後不會再使用任何借貸產品了。」


張女士,月收入6千多,負債4萬


其實我很小就有借錢的經歷,主要是為了通過錢來實現自我滿足。我的家庭並不富裕,所以我對金錢這方面始終處於「不足」的狀態裡,心理上有些自卑,有時候會羨慕同齡人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我也想過那樣的生活。


至於網絡借貸,記不清最開始是什麼時候了,一個關鍵時間點應該是大學畢業後待業期間到工作初期。我通過網絡借貸支付過房租,買過手機,算是開始有了相對較大的負債。借錢時,我心想自己已經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有了收入相信欠的錢肯定能還清。但現在回想起來,可能當時只是相信了自己能還清的事實,從未真的想要去還清。


開始賺錢之後,我一直在借錢、還錢、又借錢的循環之中維持生活,最多一次借款大概在五到六千,為了支付季付房租。


之後這個循環越來越惡化,我已經有負債了但是並沒有意識去控制開支積極還款,反而繼續追逐消費,不斷借款消費,因此負債越來越大。我的借款一般都花在一些單項大額支出比如房租、心理諮詢(不久前已停止)和醫療費用上。其他都用在瑣碎的日常購物消費上,主要包括購買衣物、遊戲娛樂和飲食。


借款消費的過程中我好像沒有擔心過還不上,但是一直在為怎麼還沒還清負債而焦慮,因為借款一直沒清零,每月收到工資後,我會第一時間全部拿來還款,手頭不留現金。


為了維持生活,也經歷了很多次因拿不出錢而窘迫的時刻。平時購物基本用花唄付款,偶爾遇到商家不支持花唄的時候,結帳時就要讓商家和排隊的其他人等著,然後趕緊借出點現金再付款,有時還是和朋友在一起,很怕被朋友發現自己沒有錢會很丟臉。現在已經養成了習慣,如果預見到之後付款可能遭遇尷尬,我會提前先借出一點。但每次買完東西去付錢仍然很緊張,生怕發生什麼意外情況。


回想起來,我其實在花錢消費這方面一直處於無知和自欺欺人的狀態,當時我只想著滿足自己當下的欲望,並幻想一個美好實則根本無法保障的未來。



現在我明白生活意外很多,如果2020年疫情影響到了我的工作,我會怎樣;如果按照之前的狀態繼續生活一年,我又會怎樣。幸運的是我現在已經醒悟了,決定要開始積極還錢了。


還款期間,我會堅持記帳,了解自己的支出特徵,同時學習各種理財知識。我打算還清貸款後,好好規劃自己的收入,分配好儲蓄、日常消費等方面的金額。特別是購物時在規定範圍內消費,我打算大額消費先攢夠錢再購買,決不提前消費,購買生活必需品時,先充分了解自己已有的,再決定缺少的按需購買。


現在我不知道能不能按照計劃還清,或是不知道之後是否會重蹈覆轍,現在的一切都只是想法。但是我想說,除非家人或自己發生了重大意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解決途徑,今後不會再使用任何借貸產品了。


「經歷了背房貸生活的日子,我感覺人做什麼還是要量力而行。」


於先生,貸款135萬,月收入1.6萬


我可能不算典型的「負債者」,目前財務還好,但我想說說貸款對生活的影響。


我的貸款生涯是從買房開始的。我今年30歲,在北京工作,2018年在北京郊區看中一套120平3居室,在父母的幫助下湊夠了首付,然後跟銀行貸款135萬來付剩餘的房款,就開始了背負房貸的生活。


考慮買房是因為我算過一筆帳:在北京我的月房租大概在4500—4800元左右,但如果是買一套北京郊區的房子還房貸的話,一個月才六千多,買房比租房要划算。


最開始準備買房的時候,本打算買一套75平米的一居室。真正看房的時候,在父母的建議下,我挑了一個位置不錯的小區中的一套120平的房子,比起75平房子,房價直接翻倍,預算超標了。儘管如此,我當時還是買下。因為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如果負擔這個120平的房子,每月房貸其實在有公積金的基礎上再多支出三千塊錢就可以。


買房之後,我開始有了花錢計劃並且每年都會做一個財務報表,裡面包括固定支出、每月花銷等,預估年底要剩多少錢,自己會做一個預算。


但是礙於很多現實因素,生活並沒有像自己想像中的那樣發展。



首先直接因素是疫情,導致我的房子總價直接跌了20%,如果現在賣房大概會虧100萬,而且,買的房子離公司太遠總遲到,無奈現在只能租房住,相當於額外還要付3000元的房租,而自己的房子處於空置狀態。


回想起來,明明知道房價短期不會再上漲了,還買房子可以算投資不理智;看房子的時候知道交通不便利,但一想自己以後不用租房子了還能住的舒服就買了,這是衝動消費。


其次房貸對我生活的影響遠遠超乎我的想像,我自己中的套路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還款影響。


買房前,我的生活比較自在和自我,不用在花錢上有很多糾結,但是買了房子之後我的消費水平直線下降:兩年沒有出去旅遊過了,請朋友吃飯人均不能超過150元,會逼著自己將生活的花銷卡在一定的值裡面不去花超。


另外是我對父母的愧疚。我獨自在北京買房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我爸媽幫我一起付了首付,為此將他們養老錢差不多都砸在這個房子裡,平時老兩口出去買菜的錢都不夠,我每個月其實是會拿出一部分錢給父母,但是他們不要,讓我先還房貸。


現在我預計還需要大概七年到十年才能全部還清房貸。經歷過背房貸生活的日子,我感覺人做什麼還是要量力而行,比如:


如果有孩子一定要樹立理財觀,不能感性。


一定要記帳,這樣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花了多少,花在哪裡。


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貸款額度,貸款確保五年內能還清大半。


輕易不要貸款,理性消費。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父母為自己負擔太多東西。



歡迎分享、點讚、在看,一鍵三連

相關焦點

  • 年輕人「以貸養貸」:我做催款人月入2萬,還款人子債父償
    有些人為了躲避眼前的難關,會選擇「以貸養貸」,從而陷入套路貸的深淵,最終會迎來滾雪球似的債務堆積和一系列連鎖反應。每一筆網貸背後,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掙扎,更是一個家庭的沉淪。助學貸後我成了「還款機器」,打多份兼職都還不上一天欠下的債小琪,25歲,廣東過去3年,我的生活只圍繞著一件事——還貸。
  • 年輕人「以貸養貸」:我做催款人月入2萬,還款人子債父償
    門檻低、申請便利,讓很多人遇到資金周轉困難時,第一時間選擇網貸。這筆「飛來之財」來得太輕鬆,以至於來得快、花得快,但無力償還則會面臨極高的利息和不堪其擾的催收。有些人為了躲避眼前的難關,會選擇「以貸養貸」,從而陷入套路貸的深淵,最終會迎來滾雪球似的債務堆積和一系列連鎖反應。
  • 三成網貸用戶遷徙進銀行,開始擼個稅貸、企業貸和信用社貸款
    他們除了擼信用卡口子,還盯上了銀行的貸款產品,比如個稅貸、企業貸,甚至開始借農村信用社的貸款。這次大遷徙將對整個金融體系產生怎樣的衝擊?銀行會成為網貸的最終接盤俠嗎?但很快,逾期就開始爆發,2019年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19.16億元。於是,銀行反應過來,開始收緊發卡。2019年四季度,信用卡的發卡量環比下降近16%。到了今年,信用卡更加收緊,甚至開始對一些用戶進行降額、停卡。
  • 靠「以貸養貸」生活的普通年輕人-虎嗅網
    她經歷過以貸養貸的階段,拆東牆補西牆周轉不過來時,她就和朋友借點。朋友們都很理解,而最常和她相互幫襯的那個朋友,「她比我掙得多多了,也比我欠的多」。張叄剛到北京工作半年就欠了近7萬,具體的數目她也說不清楚,只覺得剛開始借錢都是一些臨時要支出三四千的突發事件,因突發事件增多負債累積到2萬左右時,她也有過驚慌,但分期還款平攤到月也不過幾百,以當時的收入來看還是可以承受的。現在回頭看,張叄覺得,觸手可得的貸款讓她「不會覺得自己沒錢,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在花別人的錢」。
  • 貸7000元還36萬 通過網絡APP以分期購物套現誘騙受害人
    貸7000元還36萬原標題:遭遇「套路貸」大學生網貸7000元要還36萬大學生毛某從網絡貸款7000元,從而陷入"套路",最終"以貸養貸"產生36萬元債務……8月大學生網貸陷套路,無力償還無奈報警今年5月21日以來,樂山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接到2起樂山某高校在校大學生關於被網絡詐騙的報案。這兩名大學生遭遇的正是"套路貸"。22歲的沈某是眉山市東坡區人,在樂山某高校讀書,他通過網絡平臺貸款2000元,實際拿到手只有1300元。高昂的利息讓他越陷越深,最終沈某實際產生債務5萬元。
  • 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生活中越失落,消費上越失控?
    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黃孝光  發於2021.1.11總第980期《中國新聞周刊》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26歲的小穎最終搞清楚了自己的所有債務:22萬元。  「我是一名外企職員,月收入稅後8000多元,在外人看來,生活過得還是很不錯的。
  • 團貸網、紅嶺創投、小牛在線、新新貸最新動態
    來源:增長研習社近期,關於網貸行業的動態持續引發關注。隨著網貸平臺最後「大限」的日益臨近,網貸行業的出清也在加速進行。為此,網貸天眼根據公開信息及媒體相關報導,匯總了團貸網、紅嶺創投、小牛在線、新新貸的最新進展情況。
  • 警惕「套路貸」,幾千網貸還了三年還欠17萬,21歲少女無奈從17樓跳下……
    回山西老家後,馮先生整理女兒的遺物時發現了重大秘密:惡夢從三年前已開始,開始借幾千,三年後還有17萬未還…… 校園「套路貸」奪走了這條年輕的生命,實在痛心!2019年2月26日凌晨3點30分,馮先生在西安工作的女兒從17樓跳下,時年21歲。
  • 說說為什麼那麼多人會欠網貸信用卡
    大家好,我是清門,我的網貸信用卡逾期快一個月了,這段時間除了應付源源不斷的催收以外,也接觸了不少深陷苦海的朋友,大家同病相憐也有了共同的話題,在和他們的聊天中,我能體會到每個深陷苦海的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和悔恨,大家都知道網貸的危害大,但為什麼現在還會有那麼多人和我一樣去接觸網貸?
  • 21歲女孩跳樓自殺,遺物有20多家網貸帳單!這些「套路貸」千萬要警惕!
    2019年2月26日凌晨3點30分,馮先生在西安工作的女兒從17樓跳下,時年21歲。回山西老家後,馮先生整理女兒的遺物時發現了重大秘密:惡夢從三年前已開始,開始借幾千,三年後還有17萬未還……校園「套路貸」奪走了這條年輕的生命,實在痛心!2019年2月26日凌晨3點30分,馮先生在西安工作的女兒從17樓跳下,時年21歲。
  • 網貸被套路貸?其實是老民工色字當頭
    ,所以想上網貸款,但又不懂這些,問老民工有沒有什麼途徑可以貸款,老民工突然想起早兩天那個貸款平臺,就屁顛屁顛的自告奮勇說有,就將那個平臺的連結推薦給女網友,過了半天,那個女網友將一個綜合評分不通過無法借款的截圖發給他,說客服打電話回訪告訴她,因為她年輕才二十來歲太小,沒有相對穩定的收入,所以暫時貸款不通過。
  • 信而富、宜貸網、紅嶺創投、小牛在線、E速貸最新動態
    近期,關於網貸行業的動態持續引發關注。隨著網貸平臺最後「大限」的日益臨近,網貸行業的出清也在加速進行。為此,網貸天眼根據公開信息及媒體相關報導,匯總了信而富、宜貸網、紅嶺創投、小牛在線、E速貸的最新進展情況。
  • 曝歌手小青龍欠債不還,開工作室缺錢找員工要,還騙對方以貸養貸
    12月18日,某論壇的一個討論帖在網上引起了熱議,95後男星小青龍被曝欠債不還,拖欠工資不說,開工作室缺錢就找員工要,經紀人還騙員工貸款借錢,最後員工被多方追債,以貸養貸,忍無可忍後網上討薪。看過《中國有嘻哈》和《中國新說唱》的觀眾,應該都對小青龍這個名字不陌生,當初他也走到過全國20強,是不少網友心中的意難平。
  • 那些身陷消費貸的年輕人
    如果每個工作日都這樣吃,實際是超過月收入的,但楊慈不願放棄這些,甚至她選擇這份工作,重要原因就在於這個園區的「應有盡有」。她說現在這個公司特別讓她高興的是樓下有花店,不用出園區的門,就有電影院,有健身房、咖啡館,還有按摩店。「好像我特別依賴這些東西。比如我現在負債纍纍了,但還是會買花回家。有時候我都特別恨我自己,但又覺得好像沒了這些就活不下去。」她說,「我也不後悔,我就是特別恨自己。」
  • 套路貸」的前世今生
    央視財經新聞揭露了一起套路貸「殺人」事件。一名網絡紅人因為身陷套路貸,在錄下自己最後一個視頻後跳樓自殺了。她錄製的最後一個視頻裡面,講述了自己曾經是一個快樂陽光的人,然後在(出事)前兩個月因套路貸導致還債壓力太大,「希望用我的死整治網貸」。
  • 深網|掉進網貸深坑的年輕人:欠下十幾萬,起初只想買部手機
    她求助說,因為自己家裡有「急事」,想讓丹妮幫忙從銀行或者小貸機構貸出幾萬塊錢急用。再三向芳芳確認花唄只逾期了幾個月後,丹妮開始幫忙操作,但最後被徵信系統告知芳芳的花唄已經逾期兩年,沒有資產可以抵押的芳芳不可能從銀行或者小貸機構借到錢。
  • 31名大學生求職遭培訓學校「套路貸」,每人欠近2萬元貸款
    事情過去半年了,當自己名下貸款已經產生了逾期,而實際拿了錢的人又失聯時,大學生小王才明白遭遇了「套路貸」。去年11月,包括小王在內至少有31名大學生,通過求職信息前往西安天諾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卻被利用辦理了網絡助學貸款。如今這所培訓學校已人去樓空。尚無收入來源的大學生難以應對名下的這筆19800元貸款。
  • 網貸信用卡負債幾十萬無力償還怎麼辦?除了努力別無選擇
    如果此時我們已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我們必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徹底認清兩者之間的危害,今天我們只談其中一個網貸與信用卡,這兩樣的危害不亞於網絡賭博。沒有粘上的人可能不清楚這網貸信用卡的可怕,試想一下當下有多少人因為這個網貸信用卡而搞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負債人群高達七億以上,90後人均負債13萬,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
  • 困在網貸裡的年輕人該怎麼「上岸」|夜讀
    他們大多背負著與收入相比不低的債務,過著以貸養貸的日子。有一位梁先生在分享他的欠債經歷時稱,他最多時大概使用過七八家網貸平臺,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欠下13萬元。越來越多的債務就像一塊大石頭壓著梁先生,最終逼迫他離開打拼多年的城市、放棄原來的生活,直到用近兩年的時間還清了債務。這段經歷讓他產生痛的領悟,終於明白不要輕易貸款,不要超前消費。
  • 為何「校園貸」很少發生在男生身上?深受其害的總是女生?
    01被校園貸毀了的學生不再少數。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範澤一被發現留下遺書溺亡。在他離世時,父母還在他手機上不斷收威脅恐嚇他還款的信息。範澤就是由於陷入了高額的校園貸,最後無力償還。在他生前從2016年開始就從某借貸平臺借了1500元,就是因為這1500開啟了校園貸款之路。隨後在多個平臺借款,最終無力償還,留下遺書出走選擇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