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

2021-02-08 鄂爾多斯橫店電影城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在藝術創作、市場受眾、票房增長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佳作。尤其是近年來上映的《戰狼2》《紅海行動》等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主旋律電影,更是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和觀眾的好評。 

     轉眼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那麼這四十年裡,中國電影有什麼變化呢?

       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推介了9部重點影片, 認真書寫時代英模人物,展現中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新貌。向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

      這9部影片都是最新拍攝完成的國產電影。其中既有氣壯山河、波瀾壯闊的時代精品,也有一葉知秋、小中見大的情懷佳作,或通過平民史詩反映歷史大勢、時代風雲,或從凡人小事、鄉村巨變中探尋人性的真善美。

        9部影片中,《春天的馬拉松》講述浙東山村籌備國際山地馬拉松分站賽的故事;《照相師》描摹了深圳老城照相館祖孫三代的人生變遷;《大路朝天》反映了交通建設和路橋工人的生活;《閩寧鎮》展現東西部對口扶貧;《中國合伙人2》表現中國網際網路人的奮鬥精神;《黃大年》謳歌當代科學家的無私奉獻;《天渠》反映貴州遵義黨員幹部帶領群眾自力更生、創造人類工程奇蹟;《熱土》展現了湘東年輕人回歸故園建設美麗鄉村的歷程;《片警寶音》講述內蒙古基層警察執法為民動人故事。

        9部影片從不同角度為人民書寫、抒情,呈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的歷史性變化以及中國人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的幸福感、獲得感。

  如今聲名遠播的橫店集團,無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在橫店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先天優質景觀資源且遠離大城市的山村小鎮,能建成如此規模宏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其間的艱辛可見一斑。

  橫店集團起步於一家繅絲廠,但真正令它聲名遠播的,還是有「東方好萊塢」美譽的影視產業。1975年,當時身為橫店村黨委書記的徐文榮創辦橫店繅絲廠,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繅絲廠獲得成功之後,他又進一步涉足化工、電子等領域,橫店集團規模越做越大。20世紀90年代,徐文榮憑藉自己敏銳的直覺,開始帶領橫店集團進軍旅遊文化產業,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他提出「開發文化力,促進生產力」的思路,致力於興建文化村、影劇院和名人紀念館等文化設施。

  剛開始,徐文榮也是摸不到文化產業的門路,直到1996年,他遇到了橫店的貴人——著名導演謝晉。當時,謝晉為拍攝香港回歸獻禮片《鴉片戰爭》四處尋找外景地未果,就來到橫店考察。徐文榮當面向謝晉承諾:「我們出錢來建外景基地,人家用一年我們用半年,人家用半年我們用3個月,保證按您要求建好,絕不耽誤一天拍片時間。」

  在隨後的4個多月時間裡,120支工程隊夜以繼日地在橫店的荒嶺上削山闢地、依山造景,建造出一個佔地319畝、擁有150座各類建築、總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的「19世紀南粵廣州街」拍攝基地,成功再現了羊城舊貌,令謝晉非常滿意。1997年,電影《鴉片戰爭》上映,橫店開始聲名鵲起。

  也是在同一年,導演陳凱歌醞釀籌備8年之久的歷史大片《荊軻刺秦王》在拍攝期間遇到困難,主場景「秦王宮」一直沒有著落,橫店的機會又來了。徐文榮帶領群眾炸平8個山頭,花費8個月時間,讓一座佔地800畝的「秦王宮」再現人間。3年後,張藝謀籌拍電影《英雄》時又選中了「秦王宮」,橫店逐漸成為國內一流劇組和一流導演最重要的拍攝地。

  2004年,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獲批成立,成為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歸屬省級單位浙江文廣新局管理。針對區域內註冊的企業,相關部門出臺了10年的稅收優惠政策,前3年地稅100%退還企業,後7年逐步遞減。此外,還給予註冊企業用地指標傾斜、財政補貼、上市後給予現金獎勵等優惠。據橫店影視董事長徐天福介紹,如今在橫店註冊的企業已多達1700餘家,涉及後期製作、人才培養、版權保護、發行、交易、投資等影視全產業鏈,其中不乏博納、華誼、光線等知名影視企業。

  徐天福介紹,20年間橫店基地投資規模超過百億元,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影視拍攝場地,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明清現代,各個時期的景觀都可以在橫店基地找到。除了無所不包的拍攝場地,橫店事無巨細、周到無比的影視拍攝周邊配套服務也令各劇組讚不絕口——群眾演員、美工道具、服裝化妝、車輛馬匹、餐飲住宿……只要是劇組拍攝所需要的服務,在橫店都能找到,「帶著本子來,帶著片子走」,在橫店影視城已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規模最宏大、要素最集聚、技術最先進、成本最低廉」的影視產業基地,橫店也從一個沒有任何優勢資源的小鎮,逐漸發展為全國知名的「影視名城,休閒小鎮」,每年都有大批遊客前來旅遊消費。在製片領域,橫店集團也在不斷嘗試。2015年,由橫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立項出品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取得近10億元票房佳績,創造了中國電影史16項新紀錄,至今仍是國產動畫電影的標杆之作。

相關焦點

  • 「影響」中國電影40年,銀幕上的改革開放
    「影響」中國電影40年,銀幕上的改革開放 《影響》影人面孔海報1905電影網訊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40集系列專題片《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下稱《影響》)。
  • 40部電影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
    本報訊 ,「偉大曆程——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影展」昨天在天山電影院正式開幕。本次影展將持續三個月,共覆蓋全市16個區的25家影院,用40部電影帶領觀眾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期間,中國電影不僅自身經歷了巨大的發展,更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共同書寫了40年的滄桑巨變,在銀幕上留下了一個個時代變遷的烙印。本次影展將通過電影放映、專家講解等各類電影活動,為影迷講述一個個書寫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本次展映影片主題均緊扣改革開放的時代進程,從虛構與紀實的雙重角度描繪時代變遷。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電影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電影創作經歷了複雜的發展階段,既符合中國文化發展的大致脈絡,又在不同階段和不同體裁中發展出豐富的個性,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特徵。一批優質的國產電影作品不僅展現了電影創作思維的演變歷程,也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中國社會所經歷的文化變遷。
  • 中國科技改革開放40年的回顧與展望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科技事業不懈開拓、持續精進,取得了可喜成就,積累了堅持自主創新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寶貴經驗。依據中央對科技事業作出的全局性重大決定,把中國科技改革開放劃分為探索期、啟動期、深化期、系統推進器、躍升推進期,分別進行總結回顧。
  • 偉大時代 光影華章——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影發展成就與經驗
    製圖:張芳曼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藝術創造,把電影的獨特藝術形式同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屬性有機結合起來,讓電影鏡頭聚焦偉大時代,記錄偉大實踐,關注人民的奮鬥創業,寫好拍好中國故事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電影銳意進取、砥礪前行、繁榮發展、成績卓著的40年。
  • 「40年·40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年度影片片單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值此機會評選出了「40年·40部」年度影片,藉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同時對中國電影進行回顧與審視。「40年40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年度影片發布該評選從3000多部國產影片中根據影片的社會影響力、電影史地位來進行評選
  • 黃奇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主線是什麼?
    ·圍繞改革開放40年的主線是什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是什麼?·中國該如何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推出科創板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當今為何要推動全面開放?中美貿易戰,誰的損失更大?如何求解?·5G時代,誰將領先全球?美國喊的6G又是什麼?上述縈繞在眾多人心頭的問題,都能從黃奇帆的這篇演講中找到答案。相信讀完後,你會有所收穫。
  • 《影響》今晚央視開播,夢之藍攜手CCTV6致敬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市場經濟就像只「看不見的手」,默默地改變著中國社會生活的面貌,中國電影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這一發展進程,成為改革開放中動人的一部分。四十年的光影故事,熒幕上的改革開放,寫照出一個偉大時代,11月19日起,「國家品牌」夢之藍將攜手CCTV6電影頻道推出四十集大型專題片《影響——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電影》(下稱《影響》),通過40年銀幕採擷,200餘位電影人傾情講述,從電影的視角看40年社會變遷,銘記時代大事,感受生活改變,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 中外合拍紀錄片《中國:變革故事》即將全球播出 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
    主辦方提供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於立霄 應妮)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的3集中外合拍紀錄片《中國:變革故事》(How China Made It)14日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全球首發儀式。該片將於12月15日起通過探索頻道和優酷在國內外同步播出。
  • 「永遠的畫面」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觀眾在電影海報前為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電影點讚,併合影留念。本報記者 金鑫 攝  《小花》《巴山夜雨》《紅高粱》《霸王別姬》《開國大典》《焦裕祿》……一幅幅極具張力的「電影臉龐」勾勒出改革開放40年來的輝煌成就——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為期兩周的「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海報展」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影城、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等地亮相,引起了市民的踴躍參觀。
  • 「改革開放40周年 見證」改革開放成就香港 推動祖國和平統一
    說起改革開放,我有三方面的切身體會:一是改革開放40年,香港與內地唇齒相依,「祖國好,香港好;香港好,祖國更好」是改革開放所成就的「中國故事」的精彩篇章;二是《告臺灣同胞書》緊隨改革開放,清楚顯示和平統一與改革開放有著密切關係:改革開放深刻影響著兩岸關係的發展;三是本人親身經歷分享了改革開放巨大紅利,非常幸運生活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大年代
  • 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海報展 定格一幅幅"永遠的畫面"
    原標題:定格一幅幅「永遠的畫面」   從《小花》到《巴山夜雨》《紅高粱》,從《霸王別姬》到《開國大典》《焦裕祿》……一幅幅極具張力的電影海報,勾勒出40年的動人心魄、輝煌成就——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 「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海報展」今起向公眾開放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為集中展示40年來中國影壇的新傳承、新發展、新面貌和新變化,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精心策劃了 「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海報展」。展覽從今天起至25日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影城、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等展示場所向公眾免費開放。
  • 東鵬贊助佛山電影《夢想之城》 獻禮改革開放40年
    佛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文海等政府領導,東鵬控股黨委書記、公共關係部總監王思平等贊助方代表與《夢想之城》主創導演劉抒鵑、總製片人嚴從華,實力大牌金巧巧、保劍鋒、溫兆倫、宋曉英等主演,一眾媒體記者一同出席了電影的開機儀式。《夢想之城》將作為院線電影,在今年10月底開幕的第27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首映,向金雞百花電影節以及改革開放40年獻禮。
  • 我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揭曉「40年40事」
    本報訊 12月18日晚,無錫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40年40事」揭曉發布主題活動在無錫大劇院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小敏,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黃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一平,市委副書記徐劼,駐錫部隊領導吳賀憲、侯志平、高汛,老領導劉濟民、洪錦炘等與全市各界人士代表一起觀看晚會,共慶改革開放40周年。
  • 改革開放四十年軍事題材電影回眸
    改革開放40年既是國家不斷富強、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歷史,也是思想解放、藝術繁榮與文化大發展的歷史。軍事題材電影在改革開放40年藝術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戰爭年代的烽火記憶和歷史反思,和平年代的波瀾壯闊和現實表現,共同闡述著軍事題材影片的主旨核心——通過英雄形象的塑造弘揚,在爭取獨立、民主、自由、幸福的鬥爭中表現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緊扣時代脈搏,突出歷史重圍從1978年到1992年,破除桎梏,敢為藝術先鋒。
  • 《川越四十年·改革再出發——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媒體聯合...
    致敬改革開放,聚力治蜀興川。10月23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全省部分市州廣播電視臺策劃的全媒體聯合直播《川越四十年·改革再出發——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廣場正式啟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曉駿在啟動儀式上講話並宣布聯合直播正式啟動。
  • 「封面文章」改革開放40年40人(一)
    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誰是最該被致敬與銘記的人?回顧這40年的歷程,我們最想關注的其實是身處各行各業中的人的故事,他們或為平凡一員,或為行業翹楚,他們不止代表他們自己,甚至代表著一類人的群體塑像。所以,在精心草擬「改革開放40年40人」這份名單,並多方徵求專家意見的時候,我們希望它能夠體現《中國名牌》的獨特視角與人文關懷,既是有品牌的,又是有情懷的;既體現了從小家到大家、到國家的一種大愛,又充滿著創新、包容、奮進的中國力量。
  • 影視界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為何被電影拖了後腿?
    早在今年7月,國家廣電總局就公布了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第一批電視劇推薦參考劇目,其中有一些已經在火熱播放中,包括:《大江大河》《面向大海》《一號文件》《大浦東》《最美的青春》《西京故事》《都是一家人》《創業時代》《谷文昌》《那座城這家人》《風再起時》《飛行少年》《奔騰歲月》《你遲到的許多年》《青春拋物線》《啊,父老鄉親》《北部灣人家》《外灘鐘聲》《我們的40年》《姥姥的餃子館
  • 潮湧三江 錦繡港城 改革開放40年的「寧波作為」
    寧波市社科院(社科聯)組織我市理論工作者,全面梳理、系統總結了寧波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歷程、成就經驗,有助於進一步深化我們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堅定深化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自信,對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更高水平發展,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寧波大地再創輝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其成果彙編成《浙江改革開放四十年(寧波卷)》一書,於近日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