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奧運冠軍劉璇因為軍事化的帶娃方式,引發了大眾爭議。
起因源於她參加了綜藝節目《新生日記2》。
作為奧運冠軍,劉璇自小就深受體育精神浸潤,但她不僅對自己嚴厲,甚至將這種鐵血手腕用在孩子身上。
在她的教育下,4歲兒子赳赳就像一個每天定點執行命令的士兵,幾點學習、學哪門課、幾點玩耍、幾點睡覺,都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劃。
特別是對於兒子的飲食把控,更是到了「絕對嚴苛」的地步。
飯菜裡不放鹽;
兒子的飯要用單獨的小鍋煮;
每次做飯都要用電子秤稱米,嚴控配比;
就連出門也要另帶一個鍋,自己給孩子做飯。
赳赳剛滿4歲,卻至今沒有吃過冰淇淋、糖果、果凍和巧克力等零食。
很多網友看到這裡都認為劉璇「瘋了」,覺得她的兒子赳赳「太可憐了」「這樣的童年根本不會有快樂」。
但很快,節目中的劉璇透露,自己這樣嚴格是因為兒子赳赳從小就是「過敏體質」。
兒子赳赳6個月時,發現他對奶粉過敏,身上突然起了各種包,她看的心疼的不得了,隨後給赳赳換大米米粉,沒想到試了二十幾種品牌,依舊全部過敏……
最後沒辦法,她只能選擇用小米給赳赳過渡,甚至為了避免誤差,每次用米都要精確到克,並且嚴格控制赳赳的飲食。
虎媽嚴苛的背後,不過是對孩子身體健康的妥協無奈。
但沒想到這樣的理由,依舊堵不上網友的嘴。
「物極必反!太精細的孩子才會有過敏體質!」
「矯情死了,正因為過敏,才需要吃些雜的東西,這樣才能免疫!」
說實話,小袋鼠看到這真的很想回一句「關你X事」。
自己孩子的情況只有自己知道,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媽媽會想要折騰自己的孩子。但凡是經歷過寶寶過敏的人,都會理解劉璇的那種瘋狂。
看到劉璇小心翼翼處理兒子飲食的行為,小袋鼠真的太感同身受了。
對於媽媽來說,寶寶吃飽長肉就是她們最大的欣慰,可是過敏寶寶不一樣,特殊的體質導致他們無法「輔食自由」,有些食物可能只碰觸了一點點,都可能引發全身不適。
嚴重的,還會導致休克及死亡!
記得去年一位7月大的寶寶,因為被家長餵了幾口雞蛋羹,結果半小時後全身長滿了疹子,後續還引發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過敏性休克,萬幸家長送醫及時,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發生的可能。
美國紐約也曾有一名男孩,因為對魚味嚴重過敏,在一次聞到魚腥味後當場引發過敏性哮喘,最後緊急送醫卻也沒能挽回生命。
過敏並非小事,它反而可能是致命的。
在小袋鼠看來,劉璇的小心翼翼並非矯情,而是基於對孩子身體健康的最大負責,相反,人們吐槽爭議的背後,其實才是對醫學的無知。
近年來,嬰幼兒過敏問題早已成為兒童醫學界的高頻詞,根據安我基因與易觀、京東聯合發布的《兒童過敏基因檢測白皮書2019》顯示,每年新增過敏新生兒就有超600萬,每5個孩子就有2個正在遭受過敏困擾。
但很多新生父母對於過敏這個話題依舊概念模糊,甚至不夠重視。
成為父母,並非只是稱謂上的改變,還需要我們切身實地去踐行粑粑麻麻的責任,而孩子的健康,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所以,了解嬰幼兒過敏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寶寶過敏時又該如何應對?這些都需要每一位父母關注並學習!
首先一定要清楚,過敏是人體對特定物質或過敏原的反應,在嬰幼兒階段,多發的是食物過敏,而食物過敏中,牛奶蛋白過敏和雞蛋敏感最常見。
醫學界曾做過一項調查:
• 1歲以內的嬰兒,牛奶蛋白過敏發病率約為2%~7.5%;
• 嬰幼兒食物過敏,約40.2%伴隨著餵養困難;
• 餵養困難嬰幼兒,有88%有食物過敏,52%有過敏臨床症狀。
食物過敏是一種免疫系統反應,當食物進入身體後,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的把食物中的一些物質當成入侵的病原,繼而產生抗體及引發免疫反應。
△兒童年齡相關過敏原 圖源:醫學界
即使是極少量的引起過敏的食物,也會觸發諸如消化系統問題,蕁麻疹或呼吸道腫脹等症狀。
我們常見的雞蛋、牛奶、堅果、穀物或者海鮮類等高蛋白食物,就是最容易引起寶寶食物過敏的物質。
可不要小瞧這些食物,一旦折騰起來也是要命的!
如果寶寶擁有過敏體質,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將是長期作戰的過程,小袋鼠的閨蜜就是因為頭胎寶寶有食物過敏的問題,嚇得她到現在二胎也不敢生。
很多家有敏娃的媽媽說到這裡,也都是滿滿的心酸:
@陌影:我兒子牛奶雞蛋慢性過敏,現在已經生長緩慢了!而且食慾差,吃的少!又瘦又小,3歲了才91釐米25斤,我真的想把他塞回肚子重新養!
@晴朗:娃兒吃不得雞蛋魚肉吃不得任何高蛋白的東西,指頭尖的蛋黃就能起溼疹拉肚子,拉到後面腸胃傷透了,肚子稍微吃脹了也要腹瀉,特麼真的要瘋了!
那麼,我們如何識別過敏呢?
根據MAYO CLINIC更新顯示,常見食物過敏及牛奶蛋白過敏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搔癢、溼疹、蕁麻疹以及嘴唇、舌、面部和咽部水腫等。
消化系統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腸脹氣、腸痙攣;呼吸系統則表現為流涕、噴嚏、鼻塞、咳嗽、喘息,甚至過敏性休克。
每個寶寶對於過敏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些輕度,有些卻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是以下症狀,就很嚴重了:
• 氣道收緊
• 喉嚨腫脹或喉嚨腫塊使呼吸困難
• 血壓嚴重下降的休克
• 快速脈衝
• 頭暈或失去知覺
食物過敏沒有最高效的解決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飲食忌口入手。
• 完全迴避致敏食物
• 選擇過敏食物的替代品:適宜牛奶過敏嬰幼兒
目前,也有建議讓家長帶寶寶去做「過敏原檢測」。
但值得一說,過敏原檢測只能做參考,準確度並不高。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除非是出現非常嚴重的症狀,一般不建議家長在1歲前帶寶寶去做檢測。
所以這種情況下,兒科醫生建議選擇食物迴避+激發試驗。
在寶寶進食某種食物後至少觀察72小時,若出現異常反應停止進食,觀察症狀緩解或消失後再次進食同種食物,如果又出現類似症狀即可診斷。
如果之前的過敏症狀比較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家長就不要擅自在家採取食物迴避+激發試驗,而是應該儘快帶孩子就醫。
①樹立過敏意識
此條針對家庭中所有男性女性及老人。
不要覺得過敏離自己的孩子很遠,WHO世衛組織曾做過調查,過敏性疾病目前已躍居全球性疾病的第6位。
因為常見,所以不能懷有僥倖,而早發現早治療,在懷孕初期就了解相關知識很有必要。
②家庭支持和理解
每個有過敏寶寶的家庭,媽媽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幾乎是最大的,所以家人的陪伴及理解很重要。不要覺得劉璇以稱加米很「神經」,因為只有媽媽能做到如此細緻,那是她們愛孩子的方式。
③不不不不不不要聽信民間偏方
有事找醫生,比啥偏方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