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史實,《大秦賦》甩掉《大秦帝國》原著小說十條街!還不止。
當然,《大秦賦》並不是什麼十全十美的作品,裡面硬傷也不少。但問題是,這要看跟誰比?至少我看來,《大秦賦》在歷史符合度上,已經超過大多數國內歷史劇了。雖然還有些尷尬的細節,比如「龐煖自殺」這種雷人情節,但大多數情節還是能看下去的。
這部戲最讓我佩服的,其實就一個角色,那就是昌平君羋啟。雖然更符合歷史的應該叫熊啟,但是有嬴政、贏駟這種錯誤在先,這個也不好改。
《大秦賦》能把昌平君這個配角寫了出來,甚至成為一系列劇情的關鍵線索,是一個絕對天才的編劇設計。昌平君這個歷史人物,在《史記》上著墨極少,甚至連名字都是1982年才被考古出來的。但是,熊啟在歷史上的影響極為重大,從戰國晚期到秦國滅亡一系列事件,幾乎都和他有關。
《大秦賦》寫出了昌平君的故事,實際上也大膽破解了很多歷史謎團。
比如說,大家最熟悉的秦國滅楚,李信的二十萬秦軍為何失敗,而後王翦為何要動用六十萬兵力,昌平君的反叛是核心原因。作為秦國前丞相,鎮守後方基地陳的昌平君突然投楚,導致李信的二十萬秦軍腹背受敵,被項燕擊敗。這項通過考古得出的結論已經被確定為史實,填補了重要的史學空白。
還有,為何秦朝有所謂「秦朝不立皇后」的說法,為何扶蘇不被立太子,全都和昌平君熊啟有關(昌平君的女兒就是秦王后,扶蘇是昌平君外孫)。雖然《大秦賦》寫出來的劇情,只能算是學術界的推論,但在邏輯上已經非常自洽。
還有其他的很多,例如昌平君在平定六國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從呂不韋罷相後的關鍵十年都是昌平君擔任秦國丞相。而且,秦國滅六國最後一次大敗,也是昌平君造成的。昌平君熊啟,最後竟然還當上了最後一代楚王!這完全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中的最終BOSS!
所以說,如果寫《秦始皇統一六國史》沒有昌平君熊啟的內容,等於少了一半以上的歷史。甚至於,秦帝國後來出現繼承危機(扶蘇失去了羋姓外戚的支持),陳勝以扶蘇和項燕為號召起義(昌平君是扶蘇和項燕的唯一交集),趙高指鹿為馬(在秦國清除楚國文化影響)等等歷史大事,全都有昌平君的陰影籠罩著。
筆者可以大膽地說,在《大秦賦》以前,所有和秦始皇相關的作品都是在戲說,甚至包括《大秦帝國》原著小說。
《大秦帝國》小說,根本就是一部二流穿越劇,裡面天馬行空、瞎編亂造的東西太多,讓人都著辣眼睛。我為了比照還看了一下,寫李信進攻楚國時,秦軍竟然用上了宋朝的「猛火油櫃」……我都無語了。
那麼,《大秦帝國》是怎麼寫昌平君這個關鍵歷史人物的呢?整部小說裡,就出現了四次「昌平君」的名字,完全就是一個路人。
摘抄如下:「……楚國大將軍項燕對楚王負芻失望,派三子項伯秘密進入淮南,圖謀與屈氏部族並越人江東族聯結,共同擁立王族公子昌平君為新楚王……」、「籌劃開春後秘密接應昌平君離開郢壽進入軍營」、「項燕之所以敢於強勢擁立昌平君」、「假如項燕擁立昌平君成功」。(《大秦帝國V-鐵血文明》)
作為秦始皇的最重要大臣,也是最大敵對BOSS,任內完成了滅韓和滅趙,這就是昌平君熊啟。然而,《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竟然連昌平君是誰,幹過什麼大事都沒搞清楚,幾個重大事件的前因後果也是憑空亂寫。
上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通過秦代銅戈的銘文,成功考證出了昌平君的名字「熊啟」,然而《大秦帝國》作者完全是一無所知。
這就是號稱用了16年翻閱大量史料,寫出五百萬字巨著,還受到國內無數人追捧的《大秦帝國》作者?名過其實了。
所以說,誰更符合史實,都是比出來的。《大秦賦》雖然毛病不少,但是和《大秦帝國》原著小說比,完全是神作級別了。
就憑能寫出昌平君這麼一個歷史靈魂人物,《大秦賦》其他史實漏洞再多,也都不算回事了。這說明《大秦賦》的編劇至少是看過最新的歷史和考古研究成果的。(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