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到底改沒改親爹康熙遺詔? 破案了

2021-02-06 瞭望智庫


一直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疑問:清朝雍正皇帝是不是改了親爹康熙的遺詔,才得以順利登上皇位?前不久,隨著一場展覽的舉行,這個懸案終於有了答案。

文 | 上官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網」(ID:cns2012),原文首發於2019年12月5日,原標題為《雍正到底改沒改親爹康熙遺詔? 歷史懸案有答案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在《中國檔案珍品展》上,不僅展出了當年康熙皇帝的傳位遺詔(複製品),還有清代呼蘭府《婚姻辦法》(複製品)、清初滿文木牌(複製品)等等。而在那些珍貴檔案的背後,也是一段又一段塵封的故事和歷史。

來源:中新視頻

雍正到底是不是靠篡改遺詔繼位?

前幾年,「四爺」雍正在古代皇帝裡可謂相當「出圈」,幾部熱門影視劇裡都有他的身影。不過,在雍正繼位的問題上,民間和野史傳聞很多。

康熙皇帝傳位遺詔(複製品)。王貞 攝

  

有一個故事曾經非常流行,內容如下:雍正改了老爸康熙留下的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才擠走了兄弟,成功當上了皇帝。

  

實際上,壓根就沒這回事。

這次的珍品展上有一份珍貴的「康熙傳位遺詔」,長1.55米,寬0.8米,為捲軸式,關於傳位是這樣寫的:「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這位「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詔書壓根沒有「傳位十四子」或「傳位於四子」這樣的字眼。王貞說,這份傳位詔書由滿文和漢文分別書寫一遍,滿文中「十」和「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沒有矯飾的可能。

搞笑的是,康熙皇帝在上述遺詔中,一邊總結自己的一生,一邊吐槽工作累:「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

  

所以,這份《康熙傳位遺詔》證明,「雍正暗中加筆篡改康熙傳位遺詔」就是個傳聞罷了。

拿著「金書鐵券」,真能免死嗎?

  

《水滸傳》裡有個好漢柴進,家裡有一塊「丹書鐵券」,傳說可以免死。事實上,古代確實有這類東西,只不過朝代不同,叫法可能不太一樣。在珍品展上,也有一塊明代「金書鐵券」。

  

「金書鐵券」,民間俗稱「免死牌「,是皇帝頒賜給功臣的特製文件,受賜人及後代可以憑此赦減犯罪。這塊明代的金書鐵券,是明英宗朱祁鎮賜給右軍都督府都督李文的。

展出的明代「金書鐵券」(複製品)。上官雲 攝

  

這塊「鐵券」就是生鐵質地,半弧形,外觀有點像瓦片。它的重量是1300克,內容全部為古漢文,字體為顏體楷書,註明賜予李文「食祿一千石……免爾本身一次死」的特殊待遇。

  

為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鐵券」一般分為左右兩半,左半部分賜給功臣良將,右半部留藏於皇宮內府,如果有什麼異常,就把兩塊「鐵券」一對,便知真假。

  

不過,即便拿著「金書鐵券」,也未必能免死。王貞說,這塊「鐵券」後面寫得很明白,其他類型的死罪可以免除持有者本身的罪過,但謀逆之罪不能赦免,依然要殺頭。

  

「鐵券上內容不一,有的是免個人罪責,有的是免家族罪責,有的是可以免除幾代罪責,都會寫明白。」王貞說,而且「鐵券」的使用還有後遺症,「如果使用了『免死牌』,就不再給這人發工資,也就是停掉俸祿。」

  

「金榜」題名:清代「金榜」長啥樣?

  

過去常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最後一件就是「金榜題名時」。封建社會,「金榜題名」幾乎是所有讀書人的願望。清代金榜是中國古代封建科舉制度標誌性的檔案文獻,是清代科舉考試最高級——殿試的成績榜。

  

一份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大「金榜」,靜靜地待在展廳裡。它長19.26米,高0.825米,採用黃紙墨書,滿文、漢文兩種文字,年、月、日及騎縫處押「皇帝之寶」印。

清代大「金榜」(複製品)。王貞 攝

  

「這是慈禧太后60歲生日時,開了一場恩科,額外讓天下讀書人考一場。」王貞介紹,與大金榜對應的,還有小金榜。大金榜文榜張貼在東長安門,武榜張貼在西長安門,時間是三天。小金榜則做成冊頁式樣,供皇帝御覽,也不蓋「皇帝之寶」印章。

  

光緒二十年殿試大「金榜」的狀元是赫赫有名的張謇,他後來創辦了大生紗廠,成為近代著名的實業家。二甲第31名和37名分別是關冕鈞、陳昭常,兩人參加了京張鐵路的修建;二甲第63名是熊希齡,後來創辦了香山慈幼院。

當然,「中國檔案珍品展」上的有趣展品絕對不止這些。比如孫中山題詞手跡——「博愛」和中山陵檔案;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形成年代最久遠、尺寸最大的一幅古代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它還是最早描繪非洲的世界地圖。

  

此外,還有相當於皇家族譜的「皇室玉牒」,清軍入關前的滿文木牌,以及清代相當於「身份證」的綠頭牌、紅頭牌等等。其中,綠頭牌是妃子、秀女、大臣們使用。

「根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7億5千餘萬卷件。王貞說,這次選擇的展品包括唐、元、明、清、近代的珍貴檔案。

  

它們或記載某一重大歷史事件,或印證某一歷史史實,或記錄一段鮮為人知的秘聞軼事,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古代人的生活也仿佛跨越千年時空,展示在人們面前。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讀客文化為庫叔提供20本《半小時漫畫中國史4》贈予熱心讀者。整個《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系列,用漫畫解讀歷史,吸取各家長處,內容簡單明確,看半小時漫畫,通五千年歷史。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相關焦點

  • 雍正加筆篡位遺詔?破案了......
    《康熙傳位遺詔》(複製品) 圖自北京晚報「九子奪嫡」一直是清宮劇永遠繞不開的重頭戲。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還沒來得及宣布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在他駕崩7天後,皇四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但由於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各種傳說悄悄流傳開來。
  • 雍正繼位之迷(2):康熙遺詔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突然去世,四阿哥胤禛承繼大統,次年改年號雍正。三百年來不管民間還是官方,對他繼位都是隔岸看花,霧影重重。野史說雍正「鳩殺父親,逼死母親,篡改遺詔」,這種說法至今諸多歷史學家都在爭辯。斧聲燭影,是千古難解的疑案。
  • 「康熙遺詔」不只是改了個字那麼簡單,雍正可能存在弒君的嫌疑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四子胤禛即位,是為清世宗,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雍正皇帝,在登基詔中,雍正大談皇父親授神器,奉遺詔,承大統;繼則講親親之誼,「朕之昆弟子侄甚多,惟思體相關,敦睦罔替,共享昇平之福,永固磐石之安"。
  • 康熙遺詔在200年後被發現,揭開了當年雍正奪位的秘密
    康熙是歷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他的兒子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批皇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秀的皇子,使得皇位繼承人的爭奪變得非常激烈,最終低調的雍正成功繼承大統
  • 【清史知微】"改十為於"說遺詔
    辯駁「改十為於」不成立的第一條理由是:「於」字在當時應寫成繁體的「於」,「改十為於」的說法本身就不能成立。從「道理」上看,這不可謂不充分。 「改十為於」內中之義,無疑是篡改康熙帝的遺詔,那能不能換個問法:康熙帝到底使用「於」還是「於」呢?
  • 篡改康熙遺詔?清宮謎案之雍正是合法繼位嗎?
    康熙畫像 清朝十二帝中,只有雍正的繼位是歷史疑案。 鑑於康熙生前諸皇子中沒有哪一位受到特別的青睞,擁有非其莫屬或眾望所歸的聲望,能夠成為一致公認的接班人。胤禛以黑馬之姿震驚眾人,激發了朝野上下的無盡遐想。 幾乎在他上臺的同時,篡改遺詔的說法就開始流傳。
  • 雍正篡改「傳位遺詔」之謎
    ,皇帝卻將皇位傳給了他,原因是四阿哥偷偷改了遺詔,將「傳位十四」改成了「傳位於四」,事情真的是這樣嗎?《中國檔案珍品展》中,上百件檔案可以讓眾人去仔細感受當時的情況,從這些檔案中,我們就能看出雍正的上位到底是不是他自己篡改了詔書呢?
  • 雍正王朝:大結局中,改詔書那段是什麼意思?事實是這樣的!
    《雍正王朝》最後一集確實出現了雍正改遺詔的鏡頭,但那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而是為配合曾靜的敘述而拍的,這些鏡頭表現的是民間對雍正的流言誤解。《雍正王朝》最後一集,確實出現了一段雍正改遺詔的鏡頭。不僅如此,還有雍正毒死康熙,氣死母親。很多人看的不仔細,誤以為拍的是雍正的回憶。
  • 康熙傳位遺詔終於曝光,歷史專家感嘆:雍正繼位合法,別再潑髒水了
    尤其當雍正暴斃而亡,更是增添了人們的懷疑,很多歷史學家都朝雍正身上潑髒水,「弒父篡位」、「修改詔書」則成為雍正身上揮之不去的標籤。筆者雍正奪嫡之路是典型的「扮豬吃虎」,這是一種高智商情商的體現,更是超乎常人的隱忍。 在質疑胤禛繼位非法的猜測中,「年羹堯改詔說」頗有市場。
  • 《康熙遺詔》滿蒙藏三文合璧版首次面世 康熙心中的最佳繼承人就是雍正!
    康熙劇照這份遺詔目前存放在臺北的一座博物館內,關於這份遺詔的最大關注點就是「傳位」二字後面的那個字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於」還是「十」?由於這份遺詔是滿文、漢文同時寫的,就是為了防備有人篡改遺詔,而且在滿文當中,這兩個字的差別很大,不像漢字只有一筆之差,所以這份遺詔的具體內容便是康熙皇帝最真實的意思,沒有那麼多陰謀策略。
  • 康熙中意的接班人到底是誰?遺詔重見天日,雍正即位之謎被揭開
    老四胤禛平時沉浸於書法、佛學,基本很少主動在康熙面前表現自己的政治傾向,號稱"天下第一閒人"。並且胤禛的母親德妃一開始地位不高,都沒資格親自撫養胤禛,胤禛其實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的。  這樣看似不可能登上正統的皇子,最後卻成為了九龍奪嫡中笑到最後的那位,因此有不少人認為雍正的登基有蹊蹺,康熙其實傳位給了他寵愛的十四阿哥,但被老四胤禛的支持者年羹堯找機會篡改了詔書,將"傳位十四阿哥"改為了"傳位於四阿哥"。
  • 雍正加筆篡改"傳位遺詔"擠走了十四弟?真相來了
    《康熙傳位遺詔》(複製品) 圖自北京晚報「九子奪嫡」一直是清宮劇永遠繞不開的重頭戲。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還沒來得及宣布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在他駕崩7天後,皇四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但由於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各種傳說悄悄流傳開來。
  • 雍正究竟是不是「篡位者」?專家公布康熙遺詔,真相水落石出
    專家公布康熙遺詔,真相水落石出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由於清朝距離現代的時間比較接近,並且發生了不少關乎皇位、后妃之間的爭端,因此很多讀者朋友們都覺得這段歷史非常有趣且耐人尋味。 由於影視作品的著重演繹和描寫,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位皇帝被人熟知,成為被提及次數最多的清朝皇帝。
  • 康熙遺詔一式四份,有著三種文字,為何證明不了雍正沒有篡位?
    至於其他修改謠言,更是不攻自破,因為不論改什麼,康熙遺詔是一式四份,有著漢、滿、蒙三種文字,是根本不可能被修改的,所以雍正帝肯定沒有篡位。但在歷史上,一式四份,有著三種文字的康熙遺詔,卻是證明不了雍正帝的「清白」。
  • 康熙遺詔在200年後被發現, 揭開了當年雍正奪位的秘密
    康熙遺詔在200年後被發現,揭開了當年雍正奪位的秘密康熙大帝,號稱千古一帝,無論是文治武功,他在中國幾百位皇帝中的地位都絕對是一流的
  • 康熙遺詔在200年後被發現, 揭開了當年雍正奪位的秘密!
    康熙是歷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他的兒子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批皇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秀的皇子,使得皇位繼承人的爭奪變得非常激烈,最終低調的雍正成功繼承大統
  • 康熙遺詔到底是「傳位十四子」還是「傳位於四子」?怎麼會是他?
    康熙駕崩後,新皇帝繼位,大家一看新皇帝頓時傻眼了:怎麼會是他?沒想到啊!康熙遺詔是傳位於皇十四子,還是四子。第一,因為康熙在沒有去世之前,對著文武百官,兒孫們說過,他百年之後,肯定為大清選一位可靠兼顧之人。而且後期也相當重視皇十四子,且封為大將軍,屢建功勳,給當時之人留下了很大的迷惑。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雍正病危,承接遺詔眾所周知,雍正雖然是一位極其有權謀的帝王之才,但由於康熙長壽,在位期長,所以等到雍正登基為帝時,年紀已經很,所以雍正一共在位14年,便抱病身亡。雍正13年,這位為大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雍正皇帝忽然重病,當時的雍正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立刻開始處理後世和即位人選。在雍正的遺詔中,不僅明確寫出自己將把皇位傳給乾隆,還寫出了對乾隆的一些要求,雍正帝留下的遺詔中,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求乾隆務必要善待果親王。
  • 康熙皇帝是被雍正毒死的嗎?
    對於康熙皇帝的死因也有著各種傳言,而牽涉其中的依然是清朝歷史上爭議最多的雍正皇帝,因為有人說康熙就是被雍正害死的,這也是後世對雍正的皇位合法性持懷疑態度的原因,但到底康熙是怎麼死的,有著各種爭論,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拿不出確鑿的證據。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那麼歷史上的雍正帝,到底如何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一、雍正帝雖非暴君,但也非善茬,對兄弟是相當殘忍雍正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暴君,有人認為他如同《雍正王朝》電視劇刻畫的那般,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