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增入展國展的大草作品是率性由心、速記臨帖感悟的信手一揮

2021-01-18 晉堂書畫

蘇軾論書曰:「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於欲速。」閆增入展十二屆國展草書作品《自作文<學書偶感>》就是一篇無意於佳乃佳的乘興之作。

閆增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草書作品

作品局部

江蘇閆增的入展十二屆國展草書作品《自作文<學書偶感>》創作手記:

餘學書廿餘載,雖涉獵諸體,然達性得心者乃大草也。己亥夏日,十二屆國展在即,餘思慮創作日久,不得心手雙暢,每覺筆澀詞窮。一日,與三五好友酒酣興起,見置於案頭之《自敘帖》,乘興臨之,頓感心壑明朗,筆墨融通。夜雖至深,竟無些許倦意。遂率性由心,速記所感所悟,一揮而就。擱筆自審,遊目於點線行列之間,陡生幾分愜意。此作以長鋒狼毫書就,參伯英旭素筆意,心向古賢大草神韻。

閆增,1982年出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書法家協會理事,徐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沛縣書協副主席。

相關焦點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18級學生李金昊的草書作品入展。草書歷來被認為最有藝術表現力的書體,但因為其既要注意法度,又要注意精神表達,所以具有很大的難度。李金昊能以草書入國展,已屬不易;但知道了他僅僅是個00後、20歲小夥子,則更加難得。
  • 怎樣入國展? 看獲獎作者怎麼說>>
    其實,我對創作一詞是頗不以為然的,總覺得創作這個詞還包含有設計或者刻意的意思在裡面。我固執的堅持自然隨性的書寫。十屆國展作品的完成比較充分的反映了我的這種堅持。我日常書寫主要是大量的臨帖。臨帖之餘,若手感尚可,便會順勢抄上三兩張小品。時間一長,倒也積攢了不少。從中挑出十來張,連綴起來,便成了國展中的這件作品。
  • 彭洪順:對標國展作品,找出自身差距(多圖示例)
    一      理性的分析至關重要,為什麼有的書友學習書法二、三年就入了國展,而有的卻學了二、三十年也未能入展呢
  • 廣東90後書法家入國展,「寫意式」書風,大氣豪邁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書法家郭豪的行書作品入展。郭豪是一位廣東籍的書法家,在此之前,他還曾入展過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書作品展。更令人欣喜的是,他是位90後書法家,出生於1990年。如此年輕,就能在全國書法大展上取得這麼多成績,的確實力非凡。
  • 曹政鴻——【鴻雁翻飛閒作楷】(附臨帖視頻)
    曹政鴻小楷作品喜作長條,沒有做無用的拼接,而是一任自然的寫下去,因此作品呈現出一種淡雅清新的意境,十分可觀。目前曹政鴻的小楷仍不出文徵明門徑,寫的妍美瀟灑,然小楷終以古、拙、厚為高,若政鴻可於文氏根基之上上溯魏晉鐘王而得其古拙渾厚融合之,則又是另一番可期的景象。 近年來,曹政鴻的成績不可謂不耀眼。
  • 安吉縣第三屆臨帖書法作品展在吳昌碩紀念館展出 
    近日,藝路有你——「興華杯」安吉縣第三屆臨帖書法作品展在吳昌碩紀念館展出
  • 繩墨中的逸趣 ——第二屆臨帖展入展作品創作心手記
    也正因此,近兩年來,在臨習文徵明的《草堂十志》《落花詩冊》《離騷經》《南華經》等作品時,我格外注重從「繩墨」入手,在「規矩」之中體味他腕下的「消息」、胸中的「逸趣」。     我於《草堂十志》用功最多,受益最大。它是文徵明晚年的一件精品力作,字跡清秀,筆畫剛勁挺拔、顧盼呼應,筆勢豐富多變,結構婀娜多姿,含蓄內斂。兩年裡,我前後通臨十多遍。
  • 吳門有戲:中國書法名城蘇州入展12屆國展精英帖(七、習書之樂)
    ,試試看自己的創作還能不能入他們的法眼,有沒有落伍?既然定了參加,就準備參賽作品,因平時主要精力都用在創作上,作品倒是有一些現成的,只是要參賽,就得好好的挑選一下,自己給自己定了個原則,儘量把自己的創作狀態完美的展現出來,探索中的作品不放上去。
  • 江蘇徐州的幾位書法家,近年作品欣賞,不愧中國書法名城的稱號
    整理手機內存,發現還有去年在江蘇徐州的一個展覽上幾位書法家的作品,具體什麼展忘記了,這個不重要,作品奉上欣賞。 (排名不分先後) 馬亞作品: 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徐州市書協主席
  • 展訊︱臨沂市第十屆書法創作與臨帖展評審結果揭曉
    5月31日上午,臨沂市第十屆書法創作與臨帖展評審工作在王羲之故居舉行。本次創作與臨帖展自3月份啟動以來,共收到投稿作品951件,經過認真細緻的評審,最終214件作品入展,其中獲優秀獎作品21件。 評審工作由中國書協行業建設委員會委員、省書協顧問、市書協主席龍巖擔任評審委員會主任,省書協副主席、市書協副主席姚東升,省書協理事、市書協副主席劉大海,省書協理事、市書協副主席卜慶中,省書協理事、市書協副主席趙鳳硯
  • 丁修明入展國展的榜書對聯,厚重靈動兼而顧之,用筆變化歷歷在目
    浙江丁修明入展十二屆國展的對聯編輯釋文:池亭戲墨,竹館聽琴。丁修明的這幅對聯寫在八尺紙上,每個字在縱向上佔二尺的高度,屬於榜書大字。丁修明的此作厚重靈動兼而顧之,用筆變化歷歷在目,入展國展蓋有由也。浙江丁修明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草書對聯《自撰池亭竹館聯》創作手記:己亥孟夏,時在午後,暇間之餘,攬字聞風,微信之時得悉十二屆國展之徵,乍看大喜,隨後憂慮;喜則有源結識眾多好墨投緣之客;憂則顧於創作不易入展之難。
  • ​壠一精舍-王子維國展創作工作室
    20000/八幅國展作品30000/十二幅國展創作作品一次性交清一周以後不退費  報名方式 報名需提交近期作品照片3張微信方式發給導師獲入會資格(最高獎)2018年作品《絲路·新城》墨香詔安-中國畫作品展 ——中國美協主辦獲入會資格(最高獎)2018年作品《厚土神木》2018「翰墨神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中國美協主辦。
  • 李國勝老師解密國展作品創作的六個維度!
    隸書:我先後臨習過《曹全碑》《禮器碑》《張遷碑》《石門頌》《鮮于璜碑》《褒斜道刻石》以及簡帛書,上過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隸書展等單項展;楷書:我先後臨習過唐楷及魏碑,諸如《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顏勤禮碑》《自書告身帖》《倪寬贊》《大字陰符經》《汲黯傳》《宣示表》《文徵明小楷》《龍門二十品》及各種墓誌,楷書曾獲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一等獎;行草書:我先後臨習過《王羲之手札》《十七帖》《大觀帖》
  • 入展要點
    套一下比例,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200件入展作品情況大約大致情況:大楷:14件,中楷:101件,小楷:85件。不難看出,楷書作品展,中楷會佔到入展作品的一半!大楷較難,箇中原因你也懂,大楷難寫,一根線條寫得不好,在作品中很容易被抓住小辮子,落馬。需要說明的是,大楷指的是10釐米以上,而中楷,多是4—6釐米,小楷則是2釐米以內。
  • 小夥2000多字歐體作品,入12屆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浙江青年書法家鄭成航的楷書作品入展。鄭成航很年輕,出生於1989年,2012年本科畢業於杭州書法大學人文學院,2016年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在書法這個需要長年累月不懈練習的「行當」中,30歲出頭的年紀,屬於很年輕了。
  • 周國富右手因疾廢書,左筆行書入展感言:平常心會有不平常結果
    周國富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錄歐陽修文一篇》編輯湖北周國富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作品《錄歐陽修文一篇》創作手記:四年前,右手因疾廢書,遂改練左手。此次左書作品僥倖入展,竊以為:一是意趣稍有出奇。因由左手執筆,故筆法、字法不時流露自然之反勢,格調氣息亦於平和中透出一絲乖違,無意間賦予作品別樣情趣,二是面貌避免趨同。近年大字行書取法多屬趙之謙、何子貞、王鐸、米芾一路,餘則立足《聖教序》骨架,兼取顏體行書遒勁蒼渾,筆法略參碑派方峻用筆,風格力求與他人有異。
  • 山東郝守波談書法入國展心得:努力做到書寫狀態與文章意境相契
    郝守波入展十二屆國展書法編輯作品釋文: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郝守波入展十二屆國展書法草書作品《元結<右溪記>》創作手記:本次入展作品書寫內容為唐元結小品文《右溪記》,以懷素、張旭為主要取法對象,兼及黃庭堅、徐渭。通過對筆法、結字、章法、墨法的重構,達到創作主題本身的審美理想追求。在關注點畫、結字的同時注重「氣」對草書創作的影響,注重節奏的表現,努力達到書寫狀態與文章意境相結合,力求通篇氣韻生動。
  • 書法國展 投稿創作指南
    注意這裡面有倆問題:第一,千萬別託裱,徵稿啟事規定了不允許這麼幹。第二,粘貼的時候最好把每張散頁的四周都沾上一點膠水或者漿糊,別每張散頁塗一點點膠水,光考慮入展了之後人家裝裱麻煩。如果你每張散頁只佔粘一點點膠水,不定哪個環節會脫落,評選的時候一看你這作品缺了好幾頁,你說組委會還回去給你找?扔了算了!
  • 閆良泉新人展入圍作品蘇軾《教戰守策》 創作心得體會
    創作完成新人展作品後,對於入圍我是充滿自信和期待的,我在2008年入圍過二屆草書展和六屆新人展,但最後均未入展,這次感覺與2008年的兩次大不一樣,多了些理性的自覺,少了些感性的衝動,線條沉實了許多,作品有了點「味道」。
  • 【國展】以評委的視角:書法評獎揭秘
    其實我告訴你,準備作品是有訣竅的。實地看過評審的你就會發現:首先是很多作品打包成卷,然後一張一張的由工作人員掀開,那麼這裡面的竅門是什麼呢?因為作品都很長(大),所以評委坐在那裡的時候,他的視點一般會集中到:1、作品的中間部分。有時候上面的作品會壓住你的作品上面看不到。有時候也不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