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奇,每年年末CCTV都會進行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昨天聽同事提到一些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故事,讓我想起了2005年時一位年輕的感動中國人物,他叫洪戰輝。洪戰輝是河南西華人,初中時犯有精神病的父親撿回一個棄嬰,後母親離家出走,家庭貧困且屢遭變故的洪戰輝就成了家庭的支柱,13歲的洪戰輝獨立承擔起養育這位撿來的小妹妹的責任,他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他在高中階段曾一度輟學。他十二年如一日撫養被遺棄的小女孩,視其為親妹妹,其中用打工所得供其讀書,在如此艱苦的生活中自強不息並最終自己也考上了大學,他所經歷的艱苦令人心酸,他在貧困無助生活中的堅持、自愛、自強令無數中國人為之感動,那一年也深深地震動了我。
但事情不僅僅就此結束。洪戰輝的事跡經過媒體報導後,許多好心人都紛紛向這對兄妹伸出援助之手。然而,曾經也用打工收入幫助過別人的洪戰輝,在新華網上回答網民的提問時,卻明確拒絕了大家的厚意。他說:「我覺得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已經具備獨立自主生存、照顧家庭的能力了。」 他對待捐款的回覆,再一次激發人們的更大感動和愛心,又一次在全社會掀起了淨化心靈的熱浪。但洪戰輝格外清醒地說,他覺得他是一個普通人,做的也是普通人應該做的。他還說,我們不要停留在感動上,我們應該行動。這些看似平凡的話語卻振聾發聵,讓喧囂的社會瞬間歸於沉靜,人們開始反思。 年輕大學生說「這對同齡的大學生很有教育意義,當今的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對未來很迷失,我們缺乏高度的責任感,缺乏高尚的價值觀。我也是一名大學生,看了他的事跡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
「讀了洪戰輝致新華網友的公開信,我真正明白了他不願接受別人的捐款和幫助的本意。是啊,我們不能奢求上天給予我們很多財富,但我們可以從戰輝那裡汲取面對生活的積極進取的動力。他說的對,我們就應該做普通人該做的普通事。」; 「一個人不容易,一個家庭不容易,一個國家更不容易,難的是面對困境,勇敢去面對,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我們每個人遇到的困難與戰輝相比可能不太一樣,但是需要的精神是一樣的,那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斷努力的精神,決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親愛的兒子,我相信你肯定也會為之動容,為之感動。
但是,感動之餘,你從這個真實的故事能感受什麼嗎?我希望你會有自己的收穫。
今天農曆是正月廿二,即正月二十二,這種稱呼日期是中國古老的農曆曆法,曆法是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計算時間的方法,它是深厚的中華文化的現實傳承,曆法裡的許多節日寓意了很多豐富的文化內涵。
古代先哲,在勞動和生活過程中積累了廣泛的智慧,他們將一些普世的基本人生價值觀念凝聚成一些節日和簡單話語;比如臘月三十,即大年除夕,也就是過年,是一個全家團聚的節日,自古至今一直傳承。又比如《周易》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即自然)的運動是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因此,現在人們都用自強不息來形容發奮圖強,百折不撓,自立自強的人。
將它送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