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綜藝節目談論演技,都不知道在瞎扯什麼。
同樣的劇本、演員,你讓XXX、XX導演《教父》,那叫焚琴煮鶴。
電影是綜合藝術,演技無法獨立存在,劇本、導演都很優秀,才談得上演技。
約翰·凱澤爾在《教父》、《獵鹿人》、尤其是《熱天午後》的現象級演出,不僅呈現人物的邪性,還在邪性中綻放人性的不同層次和溫度,成為教科書級別的存在:
約翰·凱澤爾深刻地影響了與之合作過的德尼羅、帕西諾、梅姨:好演員需要內在的激情,深入人物的靈魂,燃燒整個生命……
約翰·凱澤爾之後,德尼羅是美國最優秀的大演員(請注意,不是大明星)。
《計程車司機》傷心人別有懷抱:
《獵鹿人》真情流露:
《憤怒的公牛》的暴躁和滑稽:
《美國往事》那個風一樣的男子:
《好傢夥》的豪爽和暴戾:
《老大靠邊閃》的喜劇才華:
《盜火線》比槍林彈雨還要Heat的基情:
《愛爾蘭人》德尼羅76歲出演青春壯年的弗蘭克,動作戲力不從心,文戲超水平發揮——
女兒佩琪自幼不喜歡打打殺殺的父親弗蘭克和其他黑道大叔,與公眾形象極佳的工會巨頭吉米·霍法一見如故。
佩琪熱愛、崇拜霍法:
因利益爭鬥,黑手黨打算拋棄一意孤行的霍法,弗蘭克極力從中說和,霍法自恃握有黑老大們的把柄,把最後通牒當耳旁風,與佩琪翩翩起舞:
一邊是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的黑道大哥,一邊是愛女和冥頑不化的好友,弗蘭克縱有千般糾結,更與誰人說:
聽聞霍法失蹤,看到父親的言行舉止很不自然,佩琪已經明白了一半。
滿懷愧疚的弗蘭克無法直視佩琪悲憤、疑慮的雙眼,心亂如麻,鬼使神差地冒出一句:「我該給約瑟芬(霍法的妻子)打個電話。」
什麼,你還沒打電話?!
佩琪追問父親為什麼還沒打電話:
密友失蹤兩天,第一反應難道不是打電話問候一下其家人嗎?你怎麼坐得住,莫非做了什麼虧心事?
德尼羅的演技太贊了,略微停頓,神遊八荒的他像是從案發現場回到現實:
接下來的電話嘟嘟囔囔,近乎語無倫次——
就憑這個段落,剛剛喜提美國演員工會「終身成就獎」的德尼羅就該再拿一個奧斯卡影帝。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