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祖輩提倡學習學問,所以身上就免不了遺傳自父輩的有一些清高和酸臭,大約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總是認為那些聰明的人都在自作聰明,忙碌的人都是庸庸碌碌,而智商不夠老實巴交的人反而還算值得同情。而這些特質到要求自己時,我卻是聰明也要比他們聰明,實在也要比他們實在,勤奮卻也大可不必——舒舒服服做我的絕世高人就好了。總之,我全都要。
曾經一度,網絡很多的梗來自貼吧的老哥,據考「我全都要」這個梗就出自他們對電影《九品芝麻官》的發掘:電影中白毛怪鰲拜和周星星,當時兩個人在青樓,鰲拜說青樓的女子他全都要。。。之後這個梗就被玩壞了,用法大家自然懂,下面列舉幾個相關小圖。
人到中年,經歷更多以後,辛酸的發現,「全都要」不過是美好的一個願望,狂妄自大的一個笑話,自欺欺人的一個皇帝新衣。且不說白毛怪全都要青樓女子最終是無福消受,我們自己身邊的一切,似乎也不能全都要——如果有一天掉餡餅,那也總是有前因後果的。遠大夢想可以不切實際且激勵前進,但絕不能忽視付出和收穫的等價關係。
或者說,我們在有「全都要」的理想時,先要掂量掂量自己需要付出什麼。
仔細想想,這或許會打破了很多人自我的童話,同時也卸下了很多對自我不必要的束縛。
所以,想要前行,你必須要有氣魄與勇氣。
扯遠了。中國古代提倡的自我約束、隱士精神、抱殘守缺、簡潔之美感,這正是認清世間平衡法則的理智選擇。對於這種樸素的世界觀,後世弄權者利用來麻痺人的精神,發展成為人們的隱忍懦弱,但同時也帶給我們柔韌不斷的民族文化。現代推翻一切傳統文化了以後,對這種折中的思想加以批判為消極避世,取而代之是西方線性思維的「全都要」式的觀念,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矯枉而亂過正,嘆嘆!
我們人類文明的歷史文化,很多時候被後世誤解,但仔細辨別其中的精華都是好東西,對於指導我們面對人生,有莫大的意義。
近些年我們思想開放,掙脫束縛,中華文化不滅的火種隱隱接續,我們喝茶賞杯的小夥伴,也大多正是迷戀傳統的質樸,在繁雜的工作生活中,每每靜下心來泡一杯茗茶,欣賞簡約樸素的茶器,就如品味有取有舍的人生。
(你擁有這個茶杯,但你永遠無法端正的同時看到兩面)
老玩家都知道,現代汝窯茶器,想要開片好,品相無暇,質感又到頂,釉色對自己心思,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這樣去選擇這樣的主人杯,到頭來落了個不當不正,哪一項都沒有達到最好。完美主義者的是時代進步的動力之一,但同時也是自我的包袱。
欣賞瓷器亦然,它需要我們放下塵勞,心緒寧靜,仔細推敲。在這裡你得到的不只是質感之美,也是忘卻以後的那種極致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