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很多父母卻把他當作內向

2020-12-21 JoJo媽育兒

有句話說,自信樂觀的孩子,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人生的路途會更加坦蕩。然而,當代社會很多孩子在偷偷自卑自閉,父母卻並未察覺,只是以為孩子是性格內向。殊不知,父母的不察覺和不作為,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艱難前行。

同事小麗的兒子樂樂今年十歲,學習成績特別優異,每次都是班級前三名。但是樂樂有一個毛病,他特別害怕被老師提問,每次只要老師叫到他的名字,他都會出一身冷汗,說話結結巴巴,急得要哭似的。每次考完試,拿試卷給媽媽籤名,他也是緊張到渾身直打哆嗦,低著頭,不敢言語。小麗一直以為樂樂是性格內向,有點膽小怕事,直到有次老師發覺到樂樂的異樣,帶樂樂看心理醫生,才發覺樂樂的反應是過度自卑的表現。

按理說,樂樂的成績非常好,老師喜歡他,同學羨慕他,為什麼他還會過度自卑呢?其實,原因主要歸咎於樂樂的媽媽小麗。小麗對樂樂的要求特別高,不容許樂樂犯一點過錯,哪怕樂樂考試99分,小麗也會一直批評樂樂為什麼扣掉一分。樂樂被媽媽否認和約束得太多,直接導致他自我懷疑,做事束手束腳,進而嚴重自卑。

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父母別再把孩子當作是性格內向,父母要重視起來。

第一個特徵是說話聲音小,說話的時候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從禮儀上來講,與別人講話時,必須直視別人的眼睛,聲音洪亮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自卑自閉的孩子要麼不敢與別人講話,要麼講話的時候低著頭,唯唯諾諾,聲音跟蚊子嗡嗡似的,似有似無。如果你發現你家孩子有這個特徵,不用懷疑,孩子肯定是有自卑自閉的傾向,父母早點幹預,對孩子的效果越好。

第二個特徵是孩子害怕人多的地方,不敢主動與人交流。怕人多怕生,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孩子內向造成的,其實不完全對,孩子怕人多怕生也是自卑的一種。孩子對人群有恐懼症,不敢與別人交流,害怕被拒絕,害怕被批評,這都是孩子自卑的表現。

第三個特徵是孩子每次拿東西,都是拿最後一份。如果你發覺你家孩子從不主動去爭搶,老師發零食或小獎品時,孩子總是最後一個,等別人都拿好了,自己再去拿,此時你就需要密切注意,自己孩子到底是謙讓還是自卑。

第四個特徵是孩子害怕被提問,一遇到提問,就會緊張得不知所措。正如樂樂一樣,他害怕被提問,他把提問與責問視為一體,從根源上牴觸和恐懼,這正是孩子自卑的表現。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孩子有以上幾點,那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擺脫自卑自閉,重新找回樂觀自信呢?

首先,父母一定要審視自己,是否經常否定孩子,是否對孩子約束過多。想要孩子自信樂觀,父母需要認可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在孩子做事過程中,多表揚,對孩子表現好的地方進行細節表揚,而不是一味的糾結結果。其次,父母多帶孩子外出見見世面,多點機會讓孩子與其他人接觸,慢慢的,孩子就會擺脫對人群和與人溝通的恐懼心,會慢慢自信樂觀起來。

孩子自卑自閉,影響的不單單是孩子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可以說,自卑的孩子會自我限制自己的出路,活的艱辛無比。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的性格,讓孩子更有激情,更無畏艱難險阻,責任心和求知慾更強,人生道路更寬敞。

相關焦點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4點,孩子性格更開朗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積極主動點,像個小主人一樣招呼客人。但有些孩子比較內向,經常喜歡自己待在一個角落裡,這讓父母們很是頭疼。
  • 孩子會自卑,多少都是因為父母
    而孩子們會變的自卑,多數都是因為父母的行為,我能想到的就能有5種,①經常向孩子抱怨沒錢,②父母經常吵架,③父母經常恐嚇孩子,④忽視孩子的意見和建議,⑤總是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父母該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變得自卑,可以用心看一看以下幾種行為,如果你家的孩子有以下幾種行為,那麼他可能正在偷偷自卑!
  • 幼兒園常被欺負的孩子,有這3種特徵,教家長3招讓孩子不受欺負
    幼兒園裡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常有這3種特徵一、性格軟弱、過於聽話孩子「懂事」是大多數家長追求的,但事實上,孩子過於懂事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威權之下,任何與父母意見相違背的行為都會受到懲罰,聽從父母的指令則會得到獎勵,這種「馴服」式教育的結果就是孩子被訓得沒有意見、過於聽話,有一個軟弱的性格。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心理類型學》一書裡這樣闡述內向和外向這兩種性格:不同人的興趣和關注指向不同,指向內部的叫內向,指向外部的叫外向。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具備這兩個特徵,但佔比不同。內向佔優勢的,為內向型;外向佔優勢的,為外向型。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內向孩子沒有任何智力或記憶力方面的缺陷,實際上,他們有獨特的優勢,貢獻非常大。」
  • 什麼是孩子的自閉問題,有哪些影響,怎樣辨識
    然而有自閉問題孩子並沒有遠離我們,2020年,全球約54個孩子裡有1位,大約100個孩子裡面就有兩個。雖然不是每位有自閉問題孩子都有繪畫、數字或音樂方面的天賦,但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用藝術打開想像和表達的窗口。『你好地球』活動,以有自閉問題孩子為主題,準備了9幅畫,都是由小朋友認真繪製而成,畫裡有他們的故事,有他們想說的話。想知道嗎?
  • 孩子的自卑多數是由於父母的這幾種行為造成的
    生活中有經常會有一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自卑的現象,卻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的自卑大多數是由於父母的這幾種行為造成的。二、父母經常吵架經常吵架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生長在經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由於受到父母吵架負面情緒的影響,很容易出現恐懼,焦躁和害怕,沒有安全感等現象,最後發展自卑自閉。
  • 心理學家一眼就看出,有這幾個小動作的孩子,往往是「深度自卑」
    我們都知道自卑是種很負面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人不斷地否定自我、對自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其實讓人自卑的因素有很多,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得出,家庭因素和個人的性格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都會讓人變得自卑。這些「小動作」可以看出你的孩子是否自卑,家長朋友們要注意看了。
  • 東莞自卑內向不善交流 東莞孩子膽小懦弱怎樣咋辦
    他想要看一看,美國這個雄姓十足的世界帝國,自己的私有財產,他成了心理學研究文獻中。並以人的覺悟和下列事實為基礎。而是到場合上控制不住自己,天空那也是一種評論是是的,在門口照了張相,東莞自卑內向不善交流 東莞孩子膽小懦弱怎樣咋辦
  • 孩子有自卑情結?家長別擔心,「自卑」也是孩子進步的源泉
    對於這麼兩種性格的孩子,我們一般分別把他們定義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的孩子普遍陽光自信,而內向型的孩子則較為陰鬱、自卑。 那麼,一旦要有新的任務等待他們完成時,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還是不去做了吧。" 我們要注意,一旦自卑感像種子一樣植入孩子的心靈並生根發芽,孩子的行為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已經是個被自卑打敗的孩子了,自信在他身上蕩然無存。
  • 心理學家:長大自卑的孩子,童年往往有過3種經歷,你娃有嗎
    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對他將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兒時他人以及這個世界給孩子怎樣的體驗和評價,就是孩子的第一體驗。都說幸福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時期孩子心理上的創傷,可能很長時間,甚至長大成人都無法釋懷。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挖掘內向娃的潛力,是父母的責任
    因此,也有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內向"不是一件好事,想著法的想要把孩子變得"外向"一些。 其實人們誤會了"內向"一詞的真正含義,輕視了"內向"本身所具有的的優點。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給各位家長提個醒,學會挖掘內向娃的潛力。
  • 吳鎮宇兒子的自曝引發爭議:內向並不是罪,別再逼孩子假裝開朗
    新聞發出後,引來了眾多網友關於教育理念的思考:內向真的是一個負面標籤嗎?家長有必要強行改變孩子的性格嗎?大眾熟知費曼,源於幾年前的大火綜藝《爸爸去哪兒》。當時年僅5歲的費曼已經在節目中表現出了內向和敏感,他的父親吳鎮宇也多次在鏡頭前吐槽兒子「像個女孩」。
  • 你家寶寶是聰明內向孤僻,還是自閉症?幾招教您來辨別
    導語:目前,我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其中14歲以下兒童就已超過200多萬人,通常在3歲以前發病,興趣狹窄、內向孤僻、膽小害羞等表現往往被人歸納為自閉,其實並不能以一概全,有這些症狀的不一定就是得了自閉症。「我的孩子興趣單一狹窄,不愛跟其他人玩,是自閉症嗎?」
  • 孩子自卑?家長不要給娃隨意貼標籤,警惕以貌取人的「暈輪效應」
    孩子自卑,可能源於家長的「完美主義」,家長千萬不要給娃隨意貼標籤,應警惕以貌取人的「暈輪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就好比日暈由中心逐漸向外部擴散成圓圈,是一種在某一突出特徵影響下所產生的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的社會心理現象。
  • 內向,平庸,真的是缺點嗎?
    但就是這樣一個音樂天才,小時候卻是一個害羞、敏感、沉默寡言的內向孩子,常常面無表情的他甚至一度被老師認為是智力低下,連普通高中沒有考上……其實,很多「 天才」 從小都與「 傑出」 毫不沾邊,甚至很多人童年悲慘,被扣上「 多動」「 自閉」「 不合群」「 笨蛋」 的帽子…達爾文在自傳裡透露:『 所有的老師都認為我資質平庸,與聰明不沾邊。』
  • 吳鎮宇12歲兒子費曼自曝有「社交恐懼」,被網友罵高冷,內向型的孩子,不受歡迎怎麼辦?
    比如,他會給爸爸吳鎮宇拍這樣的照片,並且配上一系列的火星文。其實這段配文很形象,也很有想像力。不但如此,費曼還是個三觀很正的孩子,他長期追的動漫有辱華嫌疑,他會主動發文在微博上道歉。蘇珊·凱恩還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提到,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一直生活在爸媽的糾正當中,那麼,這對ta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他極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讀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認為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或內向性格不好嗎?
    其實很多時候,比別人接受自己更難的,是我們自己首先要接受自己,你自己接受了你自己,你才會有自信,才會有內心的平靜。性格內向的人,其實內心一般都會比較自卑。比如說我小的時候,雖然我在上一節課裡面說,我們家當時是村裡面最早的萬元戶,最早蓋的樓房。但是後來,我爸有了一點錢,以後也不安分了,就去承包。但是很不幸的是賠了很多錢,從此就家道中落。
  • 「內向」的孩子非要變「外向」嗎?家長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走
    但是亮亮的父母卻不這樣認為,亮亮的父母不止一次的和我說過想要改變亮亮的性格,讓他變得開朗起來,甚至大大咧咧都不嫌棄,但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怎麼能說改就改呢?家長們似乎都有一個偏見,那就是內向並非一件好事,如果孩子有點內向的傾向,就會讓孩子開朗一點。但是卻有研究指出:70%以上的成功者,大多都是內向的性格。
  • 馨香智慧:孩子內向害羞、沒自信,到處受人欺負?這2點很重要!
    馨香智慧:孩子內向害羞、沒自信,到處受人欺負?這2點很重要!孩子性格或許是天生的,內向也並不是原罪,但如果你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內向害羞,而且還沒自信,為人處世小心翼翼,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且到處受別人的欺負,當家長的,恐怕要重視起來了。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把握這2個要點,讓孩子逐漸走出自卑的怪圈,逐漸變得自信、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