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孩子非要變「外向」嗎?家長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走

2020-12-26 育兒family

每次在幼兒園總能看見亮亮一個人獨自玩耍,曾經我也問過小寶:是不是因為亮亮的性格比較孤僻或者脾氣比較壞,才導致了這種現象?

但是小寶的回答卻出乎我的意料,小寶說,亮亮這個人挺好的,平時大家出現什麼事情他都會去幫一把,但是他總是喜歡獨自一個人玩耍,這可能也是他的性格原因。

所以,如果我們邀請他去玩耍,他沒有同意,我們往往不會再去勉強他,反而覺得他這種獨來獨往的性格特別酷。

但是亮亮的父母卻不這樣認為,亮亮的父母不止一次的和我說過想要改變亮亮的性格,讓他變得開朗起來,甚至大大咧咧都不嫌棄,但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怎麼能說改就改呢?

家長們似乎都有一個偏見,那就是內向並非一件好事,如果孩子有點內向的傾向,就會讓孩子開朗一點。但是卻有研究指出:70%以上的成功者,大多都是內向的性格。這也說明了,內向非但不是壞事,在某些方面來說,可能還是好事。

內向的性格往往會有這些特點,千金都難換

1、思維更加縝密

大家可以發現,對於一些理科男往往是比較內向的,也不愛與人打交道,但是他們的思維往往更加縝密,對於一些數據的敏感度更強,內向的孩子往往都是這樣子的,他們做事情能夠考慮的非常全面,這是外向的人所達不到的。

很多外向的小朋友在平時過於注重別人的看法,希望能夠站在舞臺的正中央,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放棄了一些事情。

2、更懂得傾聽

總是有人都希望成為這個世界的中心,孩子也不例外,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全部都拋給另一個人,卻不管另一個人是否想聽,但是這只限於外向的人,對於內向的人來講,他們往往喜歡把自己的心思全部都沉浸在自己的心裡不表達出來。

對於他人的所思所想也能夠出謀劃策,所以他們也往往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

3、更加有創造力

李玫瑾表示,平時比較外向的人,往往學習成績比較差,經常三分鐘熱度但是內向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往往能夠更加沉下心來,對於一件事情善始善終,所以這也是他們的創造力比較強的原因。因為他們常常獨處,思維也往往能夠更加發散出來,創造力也比較強。

4、更讓父母省心

外向的孩子大大咧咧的,一會哭一會笑讓父母理不清頭緒,但是內向的孩子一般都比較乖,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控自己的情緒,不會讓父母操過多的心。

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乖乖的去做一件事情,孩子也不會做更多的反抗,叛逆心比較弱,所以常常是父母心中的小棉襖。

面對內向的小朋友,父母可以這樣做

1、多加傾聽孩子的想法

因為孩子是內向人格,所以他們一般情況下不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如果孩子主動與父母溝通往往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父母一定不能以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等理由拒絕,否則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孩子之後可能會變得更加內向。

2、引導孩子進行表達

雖然內向的孩子有很多的好處,但是,每一個人都不是透視眼,並不能夠通過外表的肉體直達心靈,從而到達孩子的所思所想之地,所以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孩子表達出來,別人才能夠理解的更加清楚的。

平時父母要引導孩子進行表達,告訴孩子有什麼事情要及時的表達出來,不要憋在心裡,這樣反而對他不利。

3、教孩子怎樣與他人溝通

內向的孩子往往有特立獨行的性格,所以與他人交往的時間不太長,有時候並不知道應該怎麼樣才能夠與別人溝通。

其實有時候內向的孩子也是非常羨慕外向的孩子的,他們也想像外向的孩子一樣,與他人一起交流一起玩耍,但是由於他們的溝通方式錯誤,可能剛剛下定決心與他人進行溝通就碰壁了,從而打消了他們的積極性。

所以父母平時要教會他們怎麼樣去溝通,怎麼樣處理人際關係,這些都是內向孩子的弱點,父母在這方面應該多上點心。

4、不去過多阻攔孩子性格的發展

每一個性格都有他們的優缺點,無論是內向外向都是這樣子的,所以,當孩子真的是內向的性格,父母不用著急,讓他順其自然的發展就可以了,只要父母在孩子成長途中教會孩子怎麼樣溝通、怎麼樣表達就可以了。

內向的孩子不用自卑,外向的孩子也不用竊喜,他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只要能夠抓住自己的優點將它挖掘,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擁有自己的優勢!
    現在的社會大家雖然都提倡接納多元化,但是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還是覺得自己認為對的就是好的,自己認為的不好的或者自己不喜歡的就認為孩子是不優秀的,例如很多孩子本來是比較敏感內向的,但是家長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是不合群的,在未來有可能因為不合群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 吳鎮宇兒子自曝社交焦慮:孩子內向不是病態,別再逼他外向了
    內向不是孩子天生的缺陷,外向的孩子也不是全然完美,他們同樣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引導,所以,內向只是一種性格,別再逼孩子外向了。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不逼孩子部分家長會逼著孩子變得外向,殊不知,這對於一個本身內向的孩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許有成功的例子,但大多數被逼著外向的孩子,不但沒有家長想像中的效果,反而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 內向孩子=沒出息?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逼他外向
    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上四年級,很內向,不願意和別人說話,在班上也不是很合群。現在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報一個語言班或者播音班。相信很多父母也有這樣的煩惱,覺得孩子內向不好。總是希望通過一些辦法,讓他們變得更善於社交、更開朗活潑、更討人喜歡。有些父母還會認為內向是種性格缺陷,容易被冷落被排擠,在社會交際上容易吃虧。內向一直被默認為是一種性格缺陷。同樣,內向不合群的人也被當成異類。
  • 嚮往的生活張子楓因「內向」被批,家長要不要逼孩子「外向」?
    「改改自己的性格吧,這樣的性格不適合娛樂圈。」「這麼內向,家長也不知道培養!」可是除了性格的內向,張子楓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寶藏女孩,這個安安靜靜的小女孩超越了多少同齡的孩子。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一些如同張子楓般:性格內向、慢熱的孩子,面對陌生人,他們會手足無措,默默站在一旁,遇到與人打招呼時,他們需要在內心打幾十遍腹稿或者家長提醒、鼓勵才能小聲叫人,並且聲音還會淹沒在家長們熱鬧的寒暄中,回到家還會被家長質問為什麼沒有像別的孩子主動跟人打招呼?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所以日常生活中,周圍不乏夫妻倆不善言辭,孩子侃侃而談,或者父母都是情商高手,孩子卻動輒害羞臉紅。更何況,孩子在成長階段,外部環境、同伴對孩子的成長一樣會有影響。所以小的時候,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發現並尊重孩子的天生氣質,因材施教,同時別把自己本身性格對孩子的影響力想的那麼重要。有這樣疑惑的父母,一定是把內向當成了性格缺陷。
  • 內向孩子的時代已來,很多父母卻在勉強孩子變外向,坑娃不自知
    文|好孕姐好像在許多中國父母的眼裡,孩子內向就等於沒出息,必須要改掉。像我鄰居家的小女孩,3歲的時候就展現出內向的性格,在人群當中「悶葫蘆」一個,一點也不討喜。為此,鄰居也是操碎了心,經常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鼓勵孩子變得外向。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看到身邊或者舞臺上那些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孩子,有些成年人不禁慚愧,覺得自己活得不如個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些人比較內向,喜歡安靜和獨處,也有些人外向,性格活潑,喜歡交友和參加集體活動。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家長要明白,孩子內向並不是一件錯事,錯的是社會和家長沒有給這類孩子足夠的支持和肯定。與其妄下定語,給孩子的內向性格貼上負面標籤,不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其實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我不喜歡打招呼是我膽子太小了,還沒有做好準備。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是孩子學會與其他人進行交往的第一步!
  • 家裡的孩子性格內向,家長不要慌!你需要正確了解內向的含義!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又活潑,可當自己的孩子內向的時候就開始發愁,覺得我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愛與人交流,這可怎麼辦?有一本書叫做《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就很好地解釋了性格內向的優勢。如果還是希望能夠解決一下孩子內向的問題,覺得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能適應社會的話。那同樣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也給到了很好的答案。建立耐寒區:耐寒區的意思就是讓孩子的適應能力變強,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家長要多多關愛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不要強行逼迫孩子成為一個外向的人。
  • 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逼他外向
    我朋友一臉抱歉又擔憂的解釋:「他太內向了,多包涵。」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上四年級,很內向,不願意和別人說話,在班上也不是很合群。現在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報一個語言班或者播音班。相信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煩惱,覺得孩子內向不好。總是希望通過一些辦法,讓他們變得更善於社交、更開朗活潑、更討人喜歡。有些家長還會認為內向是種性格缺陷,容易被冷落被排擠,在社會交際上容易吃虧。內向一直被默認為是一種性格缺陷。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獲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是邀請人出去玩,還是更願意一個人獨處,從而可以判斷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前者是外向,而後者是內向。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
  • 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被家長們定義為內向型的孩子,他們大多數溫和友好、心思細膩、情感豐富、做事也比較認真謹慎。  內向型寶寶大多數喜歡獨處,家長不知道他們在鑽研著什麼,也可能經常被周圍的人忽視。有研究表明,往往被稱為社會精英人才的人,內向型性格要比外向型性格的人多出3倍不止。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挖掘內向娃的潛力,是父母的責任
    因此,也有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內向"不是一件好事,想著法的想要把孩子變得"外向"一些。 其實人們誤會了"內向"一詞的真正含義,輕視了"內向"本身所具有的的優點。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給各位家長提個醒,學會挖掘內向娃的潛力。
  • 強逼內向孩子學外向,你是在生生折斷他的翅膀
    這樣的對話是否經常發生在你和孩子中間。不跟人交流怎麼行,不愛表現怎麼在社會立足,不懂得說好聽的怎麼獲得領導的賞識。家長用過來人的經驗無時無刻不在擔心,無時無刻不在糾正孩子,可是你懂你的孩子嗎?內向星球的人不是不愛說話,而是他們言之有物,不會亂噴一氣,他們會經過深思熟慮過後才會發表自己的觀點,所以內向不是缺點,而是孩子的性格特點。為了家長的訴求,硬逼著孩子學習外向,否認他的內向性格,是對他最大的傷害。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三招
    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兩歲多的女兒在廣場玩,廣場上很多孩子,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可那小女孩卻很怕生,一個人默默地坐在翹翹板上,不肯與任何人交流。看著別的孩子都活蹦亂跳的,而自己的女兒卻一個人躲在一旁,那位媽媽很焦急,從一開始勸孩子主動去找小朋友玩,到後來越說越生氣,甚至威脅說「如果你不去找別的小朋友玩,那我們就回家了,別玩了。」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尤其是當幾個孩子聚一起時,別人家的孩子見人落落大方能說會道。再看自己的孩子,怎麼教都不會開口叫人,再清明的家長在眾人面前掛不住臉面時,都會覺得心裡頭窩火。
  • 孩子內向和懦弱,與家長大聲吼叫有關,想讓孩子外向大膽可這麼做
    大吼大叫與內向膽小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但是單純只有這些,並不是形成孩子性格內向、膽小的充要條件。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也還有敢跟父母吵架、敢為了保護母親或者父親,而與另一方吵架的孩子。父母不可能給孩子絕對正面的影響,所以出現一些看起來不同的、不正常的狀況,也實屬情理之中。這一點,朋友先記在心裡。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做了一些事情,帶給孩子了一些負面影響,自己就開始慌亂了。要知道慌亂也會影響孩子的。而現在,孩子被大吼大叫影響了,開始變得擔心,這未必是壞事。
  • 安靜的力量: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成功?
    這是因為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有著不同的神經系統,他們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對外部刺激敏感的孩子,比如小時候容易踢打、尖叫的嬰兒,很可能長成內向的人。而對環境不太敏感,需要有很多刺激才能做出反應的孩子,往往會成為外向的人。 我們經常能看到:內向的孩子更喜歡自己安靜地畫畫、讀書,或者跟一兩個好朋友玩耍;外向的孩子則更願意加入到人頭湧動的活動中,比如一場喧鬧的生日派對。
  • 吳鎮宇兒子費曼自曝有社交恐懼症:內向孩子的優勢在哪裡?
    但很多家長持有偏見和刻板印象,總認為外向意味著成功,陽光,積極,優秀;內向意味著失敗,懦弱,消極,古怪。外向孩子只需外向,就足夠討人喜歡,內向孩子為了獲得他人的好感,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偽裝出和藹可親的樣子,但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