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綜藝《嚮往的生活》中因妹妹張子楓不善交際、性格內向被網友diss,稱其沒有綜藝效果,不適合在娛樂圈。
有一期,周迅去了《嚮往的生活》做嘉賓,何老師讓張子楓給周迅倒水,或許是周迅的偶像光芒太強大,使得張子楓非常緊張,不敢將水端到周迅面前。一直對個個彭昱暢說:「你去吧,我不敢!」最後在哥哥彭昱暢和何老師的鼓勵下才鼓起勇氣,顫顫巍巍的把水遞給了周迅。
這一幕,是不是很像自己小時候被家長 逼迫端水給自己不認識的親戚?但是這一幕卻引起了網絡上槓精的注意,他們不滿意張子楓在節目中安安靜靜的幹活,不滿意妹妹不擅長和嘉賓聊天,於是開始了他們在鍵盤上、屏幕後的吹毛求疵;
「張子楓也太沒有禮貌了吧! 扭扭捏捏的像作秀!」
「改改自己的性格吧,這樣的性格不適合娛樂圈。」
「這麼內向,家長也不知道培養!」
可是除了性格的內向,張子楓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寶藏女孩,這個安安靜靜的小女孩超越了多少同齡的孩子。學業上,張子楓河南藝考第一,離滿分就差四分;作品中,她演的了小方登的苦情,更演出了唐探3中智商超群女孩的腹黑,那樣邪魅的笑,令人毛骨悚然。性格上,她善良單純、禮貌誠懇。徐崢也誇她:「我不知道這孩子哪來的,她簡直就是一個小天才」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一些如同張子楓般:性格內向、慢熱的孩子,面對陌生人,他們會手足無措,默默站在一旁,遇到與人打招呼時,他們需要在內心打幾十遍腹稿或者家長提醒、鼓勵才能小聲叫人,並且聲音還會淹沒在家長們熱鬧的寒暄中,回到家還會被家長質問為什麼沒有像別的孩子主動跟人打招呼?
於是家長們開始焦慮,這樣的孩子,如此怕生還內向,今後怎麼處理人際關係。在人際交往中,會不會吃虧?會不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影響?
為了讓孩子變得外向,家長們想盡辦法。多接觸別的小朋友,想盡一切辦法,創造一切機會讓孩子當眾表演。尤其是親戚們聚會的時候,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逼孩子表演。只為了孩子能夠活潑一點,能變得外向。
你覺得逼孩子外向是對他們好,殊不知你的逼迫恰恰害了他。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性格沒有優劣之分,只是他們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當代社會,性格活潑、善於外交的孩子備受歡迎,而內向似乎是個貶義詞,內向後被加了很多負能量的詞:害羞、社交恐懼、孤僻,不善言談、不合群。而這樣的負能量的詞與內向一結合後,被貼上「內向」標籤的孩子只會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孤僻。
央視曾拍過一個記錄00後成長的紀錄片,裡面有一個孩子總是一個人,一個人玩遊戲,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當老師引導他去跟別的小朋友玩耍時,她瞪著萌萌的大眼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很難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會說這樣的話,而這句話更讓幼兒園老師覺得不正常,於是他們極力幹預,企圖加強這個孩子的社交能力,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
然而老師的這種逼迫會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我不好,我不行。極大挫敗孩子的自信心。其實,內向本不是孩子的特質,內向,是大人們強行貼給孩子的標籤後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愈加內向。因為他從小聽到的、接受到的都是對內向的負面解讀,而這樣解讀的內向標籤就會困住她一生,他一輩子所有的精力都在與內向作鬥爭。
權威內向研究專家蘭尼博士概括出內向孩子的五大優點:
內向型人格,智商更高。正因為賈伯斯的孤僻性格,讓他敏銳捕捉到消費者的細節需求,不斷革新手機產品,成為一代富豪。 愛因斯坦總結其成功秘訣是獨處,是與問題相處的夠久。
內向的孩子不是不夠優秀,只是缺乏時間和正確的引導。內向是內向者對自己的保護,外向是外向者對自己的嘉獎,兩者只有差別,並無好壞之分。內向的孩子不一定失敗,外向的孩子不一定成功。
作為父母,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性格,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而不是基於外界的評論強行改變孩子的性格。多觀察、多嘗試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好。總有一天,他會成長為屬於自己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