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綜藝節目《中餐廳》強勢回歸,這次的陣營由趙麗穎、黃曉明、張亮、李浩菲和大廚林述魏五個人組成。
本來,今年有趙麗穎的加入,眾多粉絲格外期待,結果幾期下來,趙麗穎的表現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甚至代替了去年黃曉明的「明言明語」,成為節目裡新的槽點。
為什麼會這樣?咱們來看看趙麗穎的表現:
在餐廳營業的前一天,趙麗穎看到牆上空空如也的菜單,內心便開始焦慮起來。
作為一名餐飲新手,她自然想凡事提前準備周全,但是看著聊得火熱的小林哥和張亮,她幾次欲言又止,遲遲不敢跟他們正面溝通,只能多次委婉地提醒,結果只換來了林哥一句「還早呢,不急的」。
最後,趙麗穎也沒有說出自己的顧慮,一個人默默盯著行程表,滿滿的擔心。
幾次試圖溝通未果後,麗穎一個人回到房間掉眼淚,所有人都沒有留意到她的擔心和焦慮,還各自沉浸在對未來美好的設想中。
直到趙麗穎與李浩菲吐露了她的擔心,李浩菲跟曉明聊了麗穎的狀態,曉明主動找到她聊天,這才解開心扉。
後來,大廚花錢大手大腳,作為「財務總監」的麗穎又開始焦慮起來,但她也不敢直接指出,只是小林哥問她早餐吃什麼時,她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回答道:「不吃,我不配吃,因為沒錢!」場景一度尷尬。
一系列「操作」後,不少網友直言:
「趙麗穎不適合綜藝。」
「她太悶了,一點意思都沒有!」
「不會溝通,性格內向,太不討喜了!」
趙麗穎在節目中展示出的小性格,讓很多家長想到了自己家那個同樣內向的孩子:扭捏、擰巴的「悶葫蘆」。
誠然,趙麗穎的溝通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她內向的性格,真的那麼不討喜嗎?當然不是!
細心的網友會發現,趙麗穎在節目中是最細心、最貼心的存在:怕路過的人滑倒,她主動去拖地上的雨水;別人沒有留意到的工作她總是第一時間衝上去,事無巨細,事事操心……
同樣因為內向的性格,趙麗穎經常默默規劃,不斷精進自我,沉下心來積蓄力量,成為演藝圈的「拼命三娘」,獲得如今的成就。
內向也好,外向也罷,兩者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兩種不同的氣質類型而已。
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性格內向,就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盲目逼迫孩子外向,我們要做的是從心底裡去接納、鼓勵,因為內向的孩子往往能給我們帶來超乎想像的驚喜。
壹
內向的孩子,也能自帶光芒
「巨星」毛不易初入娛樂圈時,也因為內向的性格,被很多人質疑不適合進入娛樂圈。
第一次登臺時,他還需要喝酒壯膽,跟人說話時也會緊張的臉紅到語無倫次。
但不管多窘迫,他純憑實力說話,一首《消愁》爆紅大江南北,之後陸續推出的原創歌曲更是俘獲了大批粉絲,呆萌的性格也被人稱為娛樂圈的一股清流。
在《無限歌謠祭》中,周峻緯看毛不易不愛說話也不愛運動,就拉毛不易去草原騎馬,並大喊:「這就是青春啊!」
毛不易卻對著鏡頭說:「你要允許一些人有安靜的青春。」
採訪中,他聲稱正是因為自己內向的性格,不愛說話,才能更專注的做音樂。
我們常常看到生活中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待著。
很多人會說內向的孩子沉悶無趣,長大後肯定沒出息,甚至把內向和「低情商」劃等號。但是,心理學家榮格曾說,無論是內向和外向都沒有優劣之分,外向的人活潑有朝氣,但內向的人更能自省和思考。
那些內向性格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專注力更強,在與人的交往中也更善於傾聽和考慮別人的感受。
貳
內向的孩子,有無限的潛力
提起「國民妹妹」張子楓,總讓人想起她在《唐人街探案》裡的詭異一笑,讓人毛骨悚然。
前方高能預警
避免嚇著人,P只喵上去
小小年紀的她,已有了不俗的演技。
她曾在微博表達過自己對於事業的思考:
「我認為我不能決定自己是否為拍戲而生,但我可以決定是否為它而活。為其生,那是天賦,為其活,卻是你是否要為它竭盡所能。我不太確定以後這樣的想法是否會變, 但就目前來說,我會堅持,並認真完成每部戲。」
15歲的年齡就有這樣的思想深度不得不令人佩服。
她在真人秀《嚮往的生活》中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她生活的狀態:不爭不搶,恬適安靜,泰然自若,處變不驚。
今年她以第三名的成績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在影視作品中的演技更是受到了業界前輩極力誇讚:黃磊說她一定會成為一名巨星;徐崢說她是藝術家一樣的演員;連陳可辛等導演都非常看好她。
很多人對內向性格的誤解,導致他們總是希望自己變得開朗活潑,但面對張子楓這樣一個如此優秀的人,沒有人會再說「內向的人難以成功」。
內向並不會阻礙人邁向成功的腳步,反而會幫助他們積聚力量,幫助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保持熱愛和專注。
叄
內向沒有錯,但我們不能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前不久,電視劇《想見你》從臺灣火到大陸,劇中的主角之一陳韻如,明明是17歲青春朝陽的年紀,卻渾身散發孤僻陰鬱的氣息,讓同學們不敢靠近。
內向的她,總是把自己封閉起來,生活的像空氣一樣,日記裡都充滿悲傷。但究其原因,不能歸罪於她內向的性格,而是因為家人對她的忽視。
重男輕女的酒鬼爸爸,常年不在家,好像從來不會關心女兒的生活。陪酒女媽媽讓她更加自卑,並且由於媽媽整日忙於工作,與女兒的溝通幾乎為零。
在爸爸媽媽爭吵著要離婚時,兩人爭論著兒子的撫養權,卻忽視了女兒。
在家中,陳韻如感受不到愛,不知道如何發洩心中情緒,也沒有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跟父母常年的不溝通,導致他們之間情感斷裂,使她活成一座孤島。
內向不是問題,只是忽略內向孩子心中所求的愛和陪伴,才造成了一系列問題。
家中如果有內向寶寶,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充足的關心和愛。大家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放低姿態,聆聽孩子心聲
內向的孩子習慣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默默的承受。
作為家長,要多去俯身傾聽孩子的聲音,並及時給予回應和關注,當孩子積極表達時候要及時的鼓勵,及時了解他的訴求,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他的。
(2)足夠的耐心和包容
內向的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往往會表現出焦慮的情緒,此時家長不要強制孩子去表現自己或者批評孩子,對孩子要有足夠的包容,可以多做些「鋪墊」工作,讓孩子逐漸適應外界。
當進入新的環境時,要允許孩子默默地觀察,用自己的方式與世界相處。
(3)引導孩子正確認知
孩子究竟是喜歡獨處,還是怯於和人接觸?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性格。
當外界不斷肯定外向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時,內向的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性格產生質疑,會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此時就需要父母耐心鼓勵,告訴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慢慢地,一步一步來。
(4)通過興趣激發孩子的表達能力
內向孩子的表達能力欠佳,父母可以幫助他們管理自己的弱勢。
可以選擇幾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每個聊15分鐘左右,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父母也可以積極地表達他們今天的情緒,讓孩子體會到你的真誠,以及對他的尊重,他也會漸漸地放下防備,投入到與你的談話中。
瑞思英語Professor點評:
「
此前在網上看過一句話,分享給每一位性格內向的你:
你內向,就努力向「內秀」靠攏,而不是強行改變自己的性格,憋出一身內傷!
你要想在這個功利世界裡獲得認可,得到傳說中的「人脈」,你要做的是讓自己更厲害,以此作為拒絕那些無聊的人、事的底氣;
你要做的是讓自己更有趣,以此來吸引另一群志同道合的有趣之人。
至於那個用「你想要啊,你想要你就說啊,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啊」來奚落你的人,請你繼續保持對他的「語言潔癖」。畢竟,一個見識有限、情商欠費的人是不可能洞察出你沉默不語的真實原因的。
」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瑞思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