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達好壞,與性格內向或外向關係不大,父母應該注意這些

2020-12-26 晨光微曉

「這孩子人緣真好,能和小朋友們相處那麼好。」

不知道什麼時候,家長們傾向於更喜歡敢說敢表達的孩子,畢竟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能夠順暢表達自己,和團隊快速融合在一起,都能讓成功更簡單些。

但是,有些小孩子,天生就不愛說話,整天沉默寡言,也不愛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一個人靜靜地呆著,怎麼辦?

這樣的孩子其實在平時的養育中是挺讓大人喜歡的,不用太操心,不怕他因調皮出狀況。

有的家長很羨慕這樣的孩子,好奇他的爸爸媽媽是如何培養的。

但是如果自己家的孩子真的變成了這樣,爸爸媽媽們又開始著急起來,覺得:小孩子本性就是愛動愛笑愛玩愛鬧,一動不動的自己呆著,肯定是有問題的。

這和性格內向外向無關,因為外向性格可能話多並不能說到點子上,而內向性格的孩子也有可能抓住重點,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所以,當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爸爸媽媽要找出原因,幫助孩子改變一下。

01不愛說話的孩子和家人溝通少

一般不愛說話的孩子,大部分是爸爸媽媽平時話多,說話又強勢,和孩子一起時不給孩子講話的機會,從而壓制了孩子說話的欲望。

讓孩子認為爸爸媽媽說自己聽是最正確的方式,漸漸地孩子不喜歡主動講話,慢慢地話就少了。

還有一種情況親子陪伴少。爸爸媽媽工作忙,陪孩子的時間少,大部分的時間是讓孩子一人單獨玩,或者看電視,或者看繪本,或者玩玩具。

大家沒時間和孩子交流,小孩子沒有養成和大人傾訴的習慣,只會用眼觀察,在心裡想。

以上兩種情況下的孩子,都在特定的環境下,沒有被開發出主動說話的興趣,不敢或者不會和爸爸媽媽敞開心扉講話。

02不愛說話的孩子可能是因情緒不好得不到發洩

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情緒,當有的小朋友因不高興哭鬧時,有的爸爸媽媽認為聽話的乖孩子根本不會哭鬧,可能會誤解到孩子,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等,會訓斥孩子不懂事。

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就不敢發洩自己的情緒,憋到心裡。

孩子同時認為,好孩子就應該乖乖的,不能表現出任何不愉快情緒。

所以他也會漸漸地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全部在心裡消化掉。

爸爸媽媽也會經常誇這些不吵鬧的孩子聽話,是個好孩子,讓孩子更加認為自己做得很正確。

時間長了這些孩子就不太愛和爸爸媽媽說過多的話,擔心表達錯誤遭受批評。

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不多說話的性格,和其他人也不願多交流,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

03

爸爸媽媽們因工作忙每天陪孩子的時間都很少,有的家長是自身原因不喜歡出門,所以和孩子一起時只在家裡玩,根本沒有出門找過其他的小朋友玩耍。

所以孩子很少和其他小朋友接觸,不知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缺乏這種社交能力,即便遇到其他小朋友也不敢主動去交流玩耍。

爸爸媽媽反而是認為自己家孩子膽小、羞怯等原因,還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是不喜歡熱鬧等。

加上從不和孩子詢問交流,認為孩子不喜歡就不再出去了。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成長過程中跟著爸爸媽媽養成的,天生只是一個藉口。

雖然天生的性格也存在,後天是完全可以改變的。

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平時凡事學會先自徵求孩子的意見。

多觀察孩子,洞察到孩子的內心想法,鼓勵孩子敢於表達,大人和孩子形成一種平等的氛圍,讓孩子敢說敢做。

並帶孩子經常出去,多和同齡小朋友們一起玩,多多接觸陌生人和陌生的小朋友。讓孩子學會主動表達,主動說話,主動交往。這樣孩子就不會再不愛說話了。

——————————

我是晨光微曉,學英語、愛繪本、專注育兒心理、育兒經驗分享的倆娃媽,歡迎關注交流。

本文為晨光微曉原創,獨家發布百家號,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這也讓常爸思考起這個之前從未想過的問題,我們看到的那些「別人家的爸媽」好像都很多才多藝,能言善辯,但本身就不愛表達的,性格內向的人當了父母,該如何調節性格和帶娃之間的衝突?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心理類型學》一書裡這樣闡述內向和外向這兩種性格:不同人的興趣和關注指向不同,指向內部的叫內向,指向外部的叫外向。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具備這兩個特徵,但佔比不同。內向佔優勢的,為內向型;外向佔優勢的,為外向型。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蘇珊·凱恩在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中告訴我們,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教授做過一項研究,表明內向的領導們相對於外向領導會生產更大的效益。事實上,內向的人因為更善於獨處,往往更擅於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觀察細緻、善於分析。
  • 「內向」的孩子非要變「外向」嗎?家長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走
    內向的性格往往會有這些特點,千金都難換1、思維更加縝密大家可以發現,對於一些理科男往往是比較內向的,也不愛與人打交道,但是他們的思維往往更加縝密,對於一些數據的敏感度更強,內向的孩子往往都是這樣子的,他們做事情能夠考慮的非常全面,這是外向的人所達不到的。
  • 內向孩子的時代已來,很多父母卻在勉強孩子變外向,坑娃不自知
    文|好孕姐好像在許多中國父母的眼裡,孩子內向就等於沒出息,必須要改掉。像我鄰居家的小女孩,3歲的時候就展現出內向的性格,在人群當中「悶葫蘆」一個,一點也不討喜。為此,鄰居也是操碎了心,經常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鼓勵孩子變得外向。
  • 孩子太內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4點,孩子性格更開朗
    因此孩子人生的重要時刻總是缺少了父母的在場,並且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日益疏遠,這對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不好的。 以上都是很多孩子內向的普遍原因所在,但是父母們千萬不要對此抱有沮喪的心態。雖然孩子的性格有些是天生的,但是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大家的一起努力來使其變得更好。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是邀請人出去玩,還是更願意一個人獨處,從而可以判斷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前者是外向,而後者是內向。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  可是有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覺得內向的孩子老實、容易被欺負、不善交際,甚至冒不了頭。
  • 吳鎮宇兒子自曝社交焦慮:孩子內向不是病態,別再逼他外向了
    生活中,很多人將內向當成缺點,包括很多父母,也認為最理想的孩子應該是外向的,並為孩子的內向感到著急,逼著自家內向的孩子去交際、去上臺。 內向和外向,都只是一種性格,並不能和優秀或失敗劃上等號。和外向的孩子相比,內向的孩子只是比起熱鬧的場合,更喜歡私人空間;比起交際,更喜歡獨處。
  • 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哪種在職場中更有優勢
    人分兩種性格,一種是外向型的,而另一種則是內向型的。大家都知道,性格外向的人,人緣都非常的好,因為他們總是熱情開朗且善於交際。在現代社會裡,人們總是為了爭取利益,為了讓別人關注到自己,從而不斷地宣傳自己,因此通常外向的人更受偏愛。
  • 嚮往的生活張子楓因「內向」被批,家長要不要逼孩子「外向」?
    「改改自己的性格吧,這樣的性格不適合娛樂圈。」「這麼內向,家長也不知道培養!」可是除了性格的內向,張子楓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寶藏女孩,這個安安靜靜的小女孩超越了多少同齡的孩子。於是家長們開始焦慮,這樣的孩子,如此怕生還內向,今後怎麼處理人際關係。在人際交往中,會不會吃虧?會不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影響?為了讓孩子變得外向,家長們想盡辦法。多接觸別的小朋友,想盡一切辦法,創造一切機會讓孩子當眾表演。尤其是親戚們聚會的時候,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逼孩子表演。
  • 性格內向還是外向,這對你的職場各有什麼優勢?---賦能溝通模型
    另一種情況,就是就是在第一種情況的基礎上,慢慢對物產生興趣,對沙子,水,各種昆蟲,各種小動物,一片樹葉,地上的螞蟻,等等,對這些物感興趣。感興趣以後,就常常和這些物在一起,慢慢玩耍,觀察,研究,對接。性格內向大抵是這麼形成的。性格內向的人在職場有什麼優勢呢 ?舉個例子吧。
  • 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關於孩子的性格問題,或許是大部分媽媽茶餘飯後都會聊起的話題。在這個社交至上的社會,很多人都認為外向的性格才是好的,就連有些父母,面對自家內向的孩子,也會覺得很是遺憾。有些媽媽覺得孩子經常讓自己犯難,因為孩子的性格內向怕生,不愛說話,見到長輩不打招呼難免有些尷尬。
  • 內向孩子=沒出息?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逼他外向
    內向,非但不是某種能力欠缺,反而是內在豐盛的體現。所以,請好好珍愛你身邊那個內向的孩子,不要逼他開朗,不要怪他安靜,更不要用「沒禮貌」、「不懂事」這些爛標籤給他亂貼罪名。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上四年級,很內向,不願意和別人說話,在班上也不是很合群。現在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報一個語言班或者播音班。相信很多父母也有這樣的煩惱,覺得孩子內向不好。總是希望通過一些辦法,讓他們變得更善於社交、更開朗活潑、更討人喜歡。有些父母還會認為內向是種性格缺陷,容易被冷落被排擠,在社會交際上容易吃虧。內向一直被默認為是一種性格缺陷。同樣,內向不合群的人也被當成異類。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在這個強調競爭的社會,大人們下意識地會賦予「外向」的孩子「更有能力」「討人喜歡」的頭銜; 而內向的孩子卻總是被大多數人貼上「性格有問題」「缺陷性格」「沒出息」「慫蛋」等負面標籤。
  • 孩子內向是缺陷嗎?調查顯示內向型性格的人普遍成績好過外向型性格的人
    「你應該外向一點!多和人交流!」在不少大人眼中,孩子內向無疑是缺點,但真的是這樣嗎?
  • 毛不易:內向只是性格,不是缺陷
    「你這麼內向長大一定會吃虧的。」.這些話你聽過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性格外向成了許多人口中的剛需,「內向」慢慢變成一個貶義詞。假如有人說:「你真內向。」言語就自帶一股同情甚至責備的意味。前段時間,話題#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衝上了熱搜,網友紛紛表示,「從小就被說太安靜、太內向。」「假裝外向,真的好累。」「我只是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而已。」是啊,社會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外向的人。可是做個內向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挖掘內向娃的潛力,是父母的責任
    一:內向和外向不存在優缺點之說 "內向"被用來形容某個人的性格問題,而關於內向這一次,人們所產生的貶義性的定義,也並不僅僅是我們中國人這樣認為,國外亦是如此。
  • 孩子是否性格孤僻,不愛說話?家長要學會三步引導
    每個孩子天生就有不同的特點,有些孩子天生外向活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內向,喜歡獨處,面對這些性格各異的孩子,家長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們,對於那些內向的孩子,如果沒有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及時的關係和正確的引導,可能會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化變得孤僻、社會困難等不良後果。第一:為什麼孩子們孤獨?
  • 「內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答案與你想得不同,父母別急著貼標籤
    很多父母認為內向的性格不好,都是出於他們對孩子的擔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受歡迎,不自信,老師不喜歡,容易受到同伴欺負等等。但其實,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形成內向的性格,也是受到父母的影響。二、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孩子的性格內向?
  • 別說自己是內向外向了,其實你可能是個中向性格的人!
    我以前也曾經陷入同樣狀態,當自己獨處膩的時候,想出去轉轉,認識點新朋友,但到了社交現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放不開自己。當時真的受夠了,當時真想找種什麼藥一吃就能改變這種狀態,但卻並沒有這種好事。後來通過不斷的研究學習,我又變回了小時候一個相對外向的狀態。
  • 如何讓一個內向的人變外向?這4個方法幫你改變性格內外傾向!
    如何讓一個內向的人變外向?這4個方法幫你改變性格內外傾向!首先明確:天生內向的人不可能也沒必要想辦法讓自己變成外向的人!改變性格,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基本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的只是發揮自己性格中的優勢,讓自己獲得發展就好。因為,有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也是非常成功的!沒必要和自己娘胎裡帶出來的性格底蘊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