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2021-01-08 網易

  

  
近日,成媽看到一則新聞,一位父親為讓孩子「練膽」,竟把9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扔」在了人流密集的火車站,這一做法在網上引起熱議。

  

  公共視頻顯示,浙江金華火車站人流密集,一位身著灰色抓絨上衣的男孩被一男子帶至車站進站口後,男孩獨自隨人流進入了進站口的實名驗證區,男子則在一旁停留片刻後離開,離開前還向男孩揮手示意。

  

  金華站警務區民警看到男孩孤零零一個人,很是奇怪,便上前詢問。男孩一開始沒開口,民警把他帶到邊上的報警臺,過了十來分鐘,男孩終於告訴了民警他媽媽的手機號。根據手機號,民警和男孩母親取得了聯繫。

  孩子母親說,孩子一早就被父親帶出門了,她並不知道他們的去向。接到民警電話後,才知道父親把孩子「扔」在了火車站。她後來了解到,孩子父親這麼做是想練練孩子的膽量。

  

  原來, 男孩平時性格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加上在學校有時不配合老師的管理教育,父親就想「教育教育」孩子,把孩子獨自「扔」到火車站,讓他自己想辦法回家,藉此機會一方面懲罰一下孩子,另一方面也鍛鍊一下他的膽量。

  

  所幸,民警及時發現,聯繫了男孩家人,一個小時後男孩的媽媽和姐姐,一起從蘭溪趕到金華火車站,接男孩回家。

  

  男孩父親的這一舉動引發網友吐槽:部分網友認為「內向有錯嗎?這種『糾正』的意義是什麼?」也有網友表示「萬一孩子碰到壞人怎麼辦?」「再好的初衷也得注意方式方法。」

  01

  從小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他們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確保孩子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孩子的性格問題,或許是大部分媽媽茶餘飯後都會聊起的話題。在這個社交至上的社會,很多人都認為外向的性格才是好的,就連有些父母,面對自家內向的孩子,也會覺得很是遺憾。有些媽媽覺得孩子經常讓自己犯難,因為孩子的性格內向怕生,不愛說話,見到長輩不打招呼難免有些尷尬。

  

  實際上,我們經常把孩子簡單定義為「內向」或「外向」,本身就是一種帶有偏見的行為,很多時候只是大人們根據孩子表面一時的特徵來判斷,並不真實和全面。不論是內向型性格還是外向型性格,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家長們要耐心地花時間去了解孩子,才能認識到孩子最真實的一面。

  內向型孩子都是潛力股

  大部分父母對內向型的孩子會感到十分焦慮,擔心寶寶不善言辭會吃很多啞巴虧。殊不知,表面內向的孩子,其實內心裡有很多的能量待開發,他們身上同樣有很多值得稱頌的優點。

  

  內向型孩子比較害羞話不多,一旦和周圍的小夥伴熟悉了,也會主動關心別人,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小朋友,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慢熱型。被家長們定義為內向型的孩子,他們大多數溫和友好、心思細膩、情感豐富、做事也比較認真謹慎。

  內向型寶寶大多數喜歡獨處,家長不知道他們在鑽研著什麼,也可能經常被周圍的人忽視。有研究表明,往往被稱為社會精英人才的人,內向型性格要比外向型性格的人多出3倍不止。所以,大部分內向型的寶寶都是潛力股呢~

  外向型孩子也有弱點

  並不是外向型性格的人就是無可挑剔的。很多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活潑可愛,口齒伶俐,討人喜愛,甚至有不少父母覺得,外向型的孩子,會更容易獲得光明的前途。殊不知,孩子的未來並不是完全由性格決定的,外向型性格的孩子也有弱點。

  

  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固然很自信和果敢,但是他們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感受,延遲滿足能力差,領導能力不足。所以沒有一種性格是完美的,對於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長應該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辦法,正確引導。

  引導內向型的孩子

  要改掉給孩子貼標籤的習慣

  家長習慣把孤僻、脾氣差等負面標籤貼給孩子,這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可能導致他們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認為自己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所以,家長應該儘可能的改掉給孩子貼標籤的習慣,因為內向型的孩子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奇怪」,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處事方式和思維習慣。

  尊重內向型孩子的性格

  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內向型的性格,家長不要強行讓寶寶改變,因為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空間,減少一些對孩子性格的懷疑和焦慮,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讓孩子內向型性格的優點能發揮到極致。

  引導外向型的孩子

  讓孩子學會耐心和傾聽

  面對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家長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鍛鍊寶寶的自制力和自控力,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思考時間,讓孩子學會耐心,不再衝動。

  當孩子向你表達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以身作則,讓他看到家長是如何認真傾聽的。讓孩子學會傾聽他人,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較好的語感。

  讓外向型孩子學會讓步

  對於外向型孩子來說,讓他學會讓步,主動配合其他人,才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在生活中是要配合和協作的。更有利於孩子磨平性格的稜角,塑造更好的外向型性格。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因為性格內向或者外向就被劃分為兩個群體。

  02

  如何教育內向的孩子呢?

  不要強迫孩子「合群」

  現實生活中,我們在過年走親戚的時候,孩子們往往會被家長強迫著開口叫一些素未謀面的親戚。孩子不開口家長們就會認為孩子沒有禮貌。其實,我們可曾想過當自己面臨著一個陌生環境時也很難做到泰坦自若,就像開學時老師要求每個小孩子上講臺去介紹自己一般。

  

  在日常生活中,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加容易被貼上「不禮貌」「不合群」的標籤,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更加不應該強迫孩子「合群」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需要家長自己慢慢地去發現。

  給予孩子鼓勵和關懷

  父母們要正確地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性格,究竟只是喜歡自己獨處,還是害怕、抗拒與人交流。在生活中有許多內向的孩子,他們也渴望著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成一片的,只是因為從內心害怕被他們拒絕從而選擇在一旁觀望。家長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嘗試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多陪孩子進行嘗試,不論孩子敢不敢邁出這一步,家長都不要責罵孩子。

  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家長就是全世界,若連家長都責罵孩子,孩子會更加的自卑內向。

  幫助孩子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

  告訴孩子「你以為,上學的時候在你來說是如此的煎熬,但實際上你會結交許多新的朋友。」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就更有可能學會如何調節負面情緒,變得不再這麼抗拒人群。

  鼓勵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孩子如果在某件事情上有著強烈的興趣,那麼請給予他一個大膽嘗試的機會,解開孩子的枷鎖讓孩子勇敢地去追求這些興趣,這樣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在一個外向的世界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讓他積極參與一些活動能夠培養孩子的信心,也更加可能讓他自己改變內向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們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內向的孩子不比外向的孩子差,請不要再一味地認為內向的孩子就是比外向的孩子差了,摒棄這個觀點,鼓勵孩子,說不定孩子會給你們一些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但是,太過內向的孩子,倘若不加以改變任其發展下去,便會發展成「迴避型人格」。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內向是個缺點,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那才會對心理造成傷害,並且影響到孩子的人生。孩子內向不可怕提到內向,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以後必定沒出息,這是一種偏見。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但是,我卻看出,孩子這是「逃避型人格」。「逃避型人格」會阻礙孩子獲得成功說起「逃避型人格」,很多家長會感覺到陌生,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其實,逃避型人格,就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對負面評價以及能力不足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朋友家的孩子,害怕見到陌生人,甚至逃避跟人打交道,躲起來,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
  • 內向型人格
    你是否有一個孩子,拒絕加入一群孩子的玩鬧,只喜歡和固定一兩個熟悉的小朋友相處你是否有一個孩子,在親戚朋友聚會的場合,永遠端著一張臭臉,誰逗也不理。你是否有一個孩子,好像永遠遊離在群體之外,很冷漠的樣子。如果你家的孩子是這樣的,那麼別懷疑,你擁有一個「內向型人格」的孩子。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直到當媽之後,讀了不少育兒書,才知道我當時的性格被稱為「迴避型人格」。而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交往、害羞、膽小、逃避,就是出現了「迴避型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在童年時期就會有明顯表現,如果孩子有以下這些特點,多半是迴避型人格。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
    很多孩子能力不差,但卻不敢表現自己,遇到事情總想躲起來,這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這樣的孩子往往心態消極、怕事,可想而知將來很難成功,所以「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迴避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1、長期自卑的心態造成的有些孩子可能不善於交際,甚至會逃避與人進行交流。
  • 大學生怕被嘲笑不敢交朋友,不是性格內向而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作怪
    這讓阿豪自小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變得自卑而內向。隨著年齡的增長,阿豪的自卑感越來越嚴重,雖然順利地上了大學,但在集體生活中,阿豪更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整個大一上期,阿豪基本上迴避了所有的集體交流。而到了大一下期,阿豪的表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同寢室的正常來往都開始刻意迴避。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因為一種危險的人格
    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一種危險的人格——「迴避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社交恐懼症,表現為社交焦慮障礙,對他人進行觀察、研究、評價的社交場所有強烈的害怕感。研究表明,遺傳不只是對神經質和內外向發展有影響,與精神質也有關聯。擁有迴避型人格在童年就有初步表現:他們害羞、喜歡自己一個人玩,不敢與陌生人說話,甚至和認識的人也不會有太多接觸。
  • 迴避型人格是什麼樣的?怎麼和迴避型人格的人相處
    其實這些特徵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迴避型人格」是一個對我們來說耳熟而又比較陌生的概念,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的數據,只有1%的人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指,一個人長期的抑制自己的社交行為,在人際關係中對自我的評價過低,並且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以至於對正常的社交、生活等等,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可是有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覺得內向的孩子老實、容易被欺負、不善交際,甚至冒不了頭。  首先,家長要坦然接受孩子的一切,不要讓孩子因為自己的性格而感到羞愧,因為內向並不是缺陷;  其次,家長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聲音」,及時了解他的需求;  最後,家長要教孩子行事符合自己的氣質,然後努力地發現他身上的優點和潛力。
  • 孩子膽小內向並不可怕,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有人說,培養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永遠比孩子現在所取得的成績更為重要。因而,孩子的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小孩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父母採取了很多方式都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還加重了孩子的這種個性,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形成了「迴避型人格」。
  • 迴避型人格:過於羞澀的「老實人」
    迴避型人格的人不同於普通的冷淡、避世,他們甚至連自己的心都在迴避。因此,迴避型人格的人,總是帶有盲目性、強迫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束手無策的家人們只好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而張醫生第一次見到小美時,也頗了一番功夫,才讓這個內向的小姑娘和自己講話。「和阿姨一起去買棒棒糖好不好?」張醫生拋出了對小孩子來說無法抵擋的誘惑。「不。」小美怯生生地搖了搖頭,「我想待在家裡。
  • 「討好型人格」侵蝕孩子的人生,若孩子出現3種情況,家長要重視
    相信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性格,甚至有些二胎的家庭,父母會更偏愛性格更好得到孩子,但是家長要明白,一個孩子的性格主要指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但是仍舊有很多父母將孩子的性格教育的很不好,反過頭還會埋怨孩子,尤其是在這個社會當中,陪父母培養出來的「討好型人格」更是數不勝數。
  • 拒絕評價,拒絕改變,孩子是如何一步步養成迴避型人格的?
    我發現很多孩子就出現了不斷壓縮自己,不斷迴避的傾向。在《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一書中,講過一種人格,或者說有一種人格障礙,叫做迴避型人格,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就表現除了這種典型的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自卑,逃避社交。
  • 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迴避型人格愛人的方式
    談到迴避型人格的人。大家似乎有些望而卻步,更多也是感覺和這樣的人相處,感覺有很大難度。不過自己在情感的世界中會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誰都無法確定,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也是值得朋友們去了解的一個問題,要知道迴避型人格的人,在自己性格來說,對於感情是比較優柔寡斷,一旦遇到任何問題也是會推卸責任。不想去承擔的同時就有另一半來,解決這些事情。那麼在情感方面來說,迴避型人格究竟會喜歡一個怎樣的人。在交往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因為這些人一旦有自己情感付出的時候,或許也不會說出來。得靠自己觀察,不論愛上一個怎樣的人,都要學會和對方相處,也不要總是去排斥迴避型人格的人。
  • 內向型人格的特質
    據統計報導內向型人格的人佔據總人口的40%左右,按比例來說不算少了,但社會對內向型人格的了解卻遠遠不夠。
  • 【星座控】哪些星座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
    但也有一些人雖然對愛情有這樣的渴望,卻又莫名的恐懼愛情的到來,他們在一段關係中總是極為被動,有時明明很想念戀人,很需要戀人卻自我壓抑,並且極度自卑,拒絕伴侶的親密行為。這類人會下意識的疏離最愛的日,這樣內向的性格導致了他們在一段關係中最不能長久。這類人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十二星座中有幾個星座最容易出現這種人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星座吧!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患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害怕被拒絕、批評,害怕尷尬,從而會想要極力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醫生會根據特定症狀診斷迴避型人格障礙,例如由於害怕被拒絕和難以獲得贊同,而迴避有人際接觸的處境,或者感到自己在社交上無能,缺乏吸引力或不如別人。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可能需要認知行為治療、其他心理治療以及抗焦慮藥物和抗抑鬱藥物。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氣質是具有遺傳傾向的,屬於先天的部分,通常具有穩定性。在西方醫學教父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學說當中,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