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人格:過於羞澀的「老實人」

2020-12-23 平凡的萬千生活

迴避型人格的人不同於普通的冷淡、避世,他們甚至連自己的心都在迴避。因此,迴避型人格的人,總是帶有盲目性、強迫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

老周的女兒今年五歲,到了該去上幼兒園的年齡,但是無論家裡怎麼勸說,這個漂亮的小姑娘卻始終待在家裡,怎麼也不肯去上學。

束手無策的家人們只好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而張醫生第一次見到小美時,也頗了一番功夫,才讓這個內向的小姑娘和自己講話。

「和阿姨一起去買棒棒糖好不好?」張醫生拋出了對小孩子來說無法抵擋的誘惑。

「不。」小美怯生生地搖了搖頭,「我想待在家裡。「

」為什麼啊?「張醫生問道,」小美,你不覺得外面的陽光很好嗎?你不想去幼兒園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嗎?「

「不想。」小美繼續搖頭,「我就想待在家裡,外面的小朋友們不喜歡我。」

「怎麼會呢?」張醫生有些詫異,「難道你一個朋友也沒有嗎?」

「本來有小樂的,她長得可愛,又會唱歌,可是我不會跳皮筋,長得也難看,連她也不喜歡我了。」小美眼淚汪汪地說道

「怎麼會呢?你很好看啊,而且有誰會因為跳皮筋不好就討厭別人呢?」

「可是她們都不喜歡我。」小美執拗地搖著頭,「我不想去上學,就想在家裡待著,我一個人也能學寫字,學畫畫……"

像小美這樣的孩子,即使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也會感到棘手。他們明明外在條件不錯,但卻極為內向,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頭,心中存在著會被他人厭棄的被害意識,因此在與人交往時,也會處處小心看別人有臉色,一旦覺得他人對自己稍有不滿或是鄙夷,就立刻像烏龜一樣,縮進了自己的殼裡。

這種情況,不止昌在小孩子中常見,成年人中,也可以遇到不少。

在生活中,迴避型人格的人雖然怕失敗,沒有自信,不願結交新朋友,顯得很怕生,但是真正交往下來,我們卻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其他人格類型的人那樣可怕。與迴避型人格的人交往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緩慢而小心,儘量表達出自己對他們的喜愛,如果貿然急匆匆地衝過去,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把他們嚇跑了。另外,還有一點極為重要,就是批語指責他們時,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然一個不小心,或許就是一封絕交書了。

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一些陌生環境或挑戰的時候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力應付感。      這樣解釋顯得很不嚴謹,下面我們根據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將迴避型人格總結為以下7個特徵: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自己的觀點而受到傷害。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迴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又被稱為逃避型人格,患有此類人格障礙的人群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退縮以及心理自卑。尤其在重大問題和挑戰面前,會採取迴避的態度,甚至可能因為感到無能應對而直接放棄。
  • 迴避型依戀人格:我喜歡你,但你千萬別喜歡我
    第一次特別清晰地發現自己的迴避型依戀人格,是在高中,當時並不懂,在那懵懵懂懂的年紀,喜歡上了一個男生,經常會想要不自覺地靠近他,可是當那個男生表現出對我有同樣的情愫之後,我第一反應不是竊喜,不是羞澀,而且厭惡。
  • 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迴避型人格愛人的方式
    談到迴避型人格的人。大家似乎有些望而卻步,更多也是感覺和這樣的人相處,感覺有很大難度。不過自己在情感的世界中會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誰都無法確定,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也是值得朋友們去了解的一個問題,要知道迴避型人格的人,在自己性格來說,對於感情是比較優柔寡斷,一旦遇到任何問題也是會推卸責任。不想去承擔的同時就有另一半來,解決這些事情。那麼在情感方面來說,迴避型人格究竟會喜歡一個怎樣的人。在交往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因為這些人一旦有自己情感付出的時候,或許也不會說出來。得靠自己觀察,不論愛上一個怎樣的人,都要學會和對方相處,也不要總是去排斥迴避型人格的人。
  • 老好人個性面對迴避型人格
    久而久之,對象知道老好人永遠不會生氣,自己愛怎麼樣都行,但是對象作歸作,懂事就行,可是如果老好人的對象是一個迴避型的人格。怎麼辦呢?在感情裡面,相似的人適合玩鬧,互補的人才能相伴一生。迴避型的對象會因為你犯的一個小錯,就開始試圖否定你的一切,你做什麼TA也不會改觀。有時候,真的很想要和TA心平氣和的溝通,但是TA卻總是不願意面對問題。
  • 迴避型人格是什麼樣的?怎麼和迴避型人格的人相處
    其實這些特徵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迴避型人格」是一個對我們來說耳熟而又比較陌生的概念,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的數據,只有1%的人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指,一個人長期的抑制自己的社交行為,在人際關係中對自我的評價過低,並且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以至於對正常的社交、生活等等,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思維、認知、反應和情感關係的模式造成顯著痛苦和或損害患者的功能,它是一種長期存在、滲透在患者生活方方面面的模式。迴避型人格障礙者感到自己不夠好。他們通過迴避任何可能會被負面評價的情況來處理這些感受。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在於日常傾向於避免涉及拒絕、批評或屈辱風險的社交場合/互動。
  • 迴避型依戀人格:你的愛讓ta遠離了嗎
    這裡是第424顆知識膠囊 迴避型依戀人格心理學中把這種人稱作「迴避型依戀人格」,簡單來講就是渴望被愛,卻又害怕被愛。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安全感、生性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那麼多。
  • 迴避型人格應該如何挽回?
    戀愛中迴避型人格通常表現為:不夠關心對方,不能明白對方的訴求,從來不溝通,一旦有問題、矛盾都是沉默再沉默,無論怎麼去溝通都是沉默,讓人很有挫敗感。焦慮型人格的人碰到迴避型人格的人,因為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通常更容易生出很多不安,而迴避型也因為不會相處而表現出一種逃避。
  • 【星座控】哪些星座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
    這類人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十二星座中有幾個星座最容易出現這種人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星座吧!事實上總是拿捏不好分寸,把握不好邊界的距離,這樣的性格導致金牛座成為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渴望長長久久的愛情,但又不敢去追求,常常在暗戀中自怨自艾。
  • 一個來自迴避型依戀人格障礙的自述
    其實,這類人群是 「Iithromantic」 學術名性單戀,也有人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他們喜歡在曖昧中體驗愛情,享受幻想帶來的浪漫,一旦情感得到真實的回應,就會使得他們焦慮,不知所措。迴避型依戀並不是渣,是他們真的不能夠自我控制,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度極低,更需要自己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生活中往往顯得很獨立,很高冷。無論面對伴侶或者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都會刻意地保持距離,向他們表示親密的時候,心裡和行為都是一個抗拒的態度。
  • 你知道迴避型依戀人格嗎?
    依戀理論對人格進行了四種劃分:迴避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和紊亂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會與戀人刻意保持心理和身體的距離。會用冷漠、牴觸、不在乎的態度來使自己不受傷害。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明明想要,但又不敢要。和這類型的人談戀愛,很容易因為接受不了他的「冷暴力」,而對這段感情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如果你能讀懂他這些害怕的情緒,你可以嘗試用他覺得舒服的方式和他相處,從而慢慢地改變他的想法。那該如何和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戀愛?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之後,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依戀行為的影響會延續到人們成年,主要凸顯在親密關係上,由此衍生出三種不同的戀愛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secure attachment),焦慮型依戀人格(anxious preoccupied)和迴避型依戀人格(avoidant attachment)。
  • 迴避型依戀人格特徵篇
    迴避型依戀特徵一、自卑之痛「迴避型依戀者」一定是「迴避型人格」,這類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源自童年或原生家庭的「自卑感」。二、缺愛之痛「迴避型人格」還有一個顯著的心理特點:他們對「愛」感受得太少,也了解的太少,「缺愛」的情緒始終與他們共生。
  • 迴避型依戀人格:為什麼被喜歡的人喜歡會覺得膈應且不舒服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面對愛情,第一時間拒絕,覺得被人喜歡是一件特別不舒服且渾身膈應的事。又或是明明很喜歡一個人,但是當被喜歡的人喜歡,他就特別不舒服,本能的拒絕。而在獨處的過程裡又不敢走出舒適區、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給自己設限。
  • 迴避型人格障礙怎麼調適?
    迴避型人格障礙有明顯的行為退縮、自卑心理,面對挑戰通常採取迴避態度,沒有能力應付,他們的迴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和幫助,這類人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對這類人格障礙應該如何調適呢?
  • 小時光提醒:什麼是依戀型人格?痴戀型、迴避型、你是哪種類型?
    小時光提醒:你想知道依戀人格是什麼嗎?每種依戀方式又是如何影響人的戀愛關係、友誼、育兒甚至世界觀的呢?你又是哪種類型呢?一起來看看吧!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關係是如何影響你的?又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依戀理論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68年提出的,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 迴避型依戀人格如何談好一場戀愛?
    首先你要明確的一點是:忽冷忽熱並不是一個迴避型依戀人格最典型的特徵。
  • 實用心理學丨迴避型依戀人格到底是什麼?
    想要真正了解迴避型依戀人格你需要看這裡!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avoidant attachment)」。這個群體還有一個悲傷的稱呼——「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造成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而一個人的自卑感大部分來源於他童年的經歷。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改變?
    心理學將其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 在生命以及感情的旅途中,迴避型依戀人格就是「獨行俠,」他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自由。 迴避型依戀人格屬於情感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會產生這種人格,多部分是在人生中受到過嚴重的情感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