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愛
就是迴避你
迴避型依戀的人,永遠繞不開「自卑」和「缺愛」兩個魔咒,這種深層次的「情緒」,奠定了他們生活的主基調,不論成年後的他們多麼圓滑世故、多麼善於偽裝自己,自卑和缺愛的影響都將是無孔不入的!
你看到的「迴避型依戀者」,其實只是在「習得性地社交」,在「不得不」的時候,他們可以八面玲瓏,但內心深處,他們卻過著「獨行俠」般的生活,「給我一個空間,沒有人走過」,只有這樣絕對的安全,才能讓他們卸下心防,活出一點輕鬆和快樂。
跟「迴避型依戀者」相愛,就像莎士比亞詩裡寫的那樣:「你說你喜歡太陽,卻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進陰涼的地方;你說你喜歡風,卻在颳風的時候關上窗戶;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害怕你說:你也喜歡我。」
「迴避型依戀者」一定是「迴避型人格」,這類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源自童年或原生家庭的「自卑感」。比如:
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同學、老師批評甚至嘲笑
很少有人願意和他們玩兒,人際關係長期緊張
在公開場合被別人拒絕過
因外貌、能力、家庭等原因,常常感到害羞、低人一等
這些成長過程中的「屈辱感」,會讓一個人逐漸內化「我是沒有價值的」、「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沒有人會真的愛我」這種自我意識!即使在踏上社會後,他們可以用假面偽裝成「自信的人」,但在愛情裡,他們還是會被固有的思維模式無情地操控!
成長過程中的「自卑感」太根深蒂固了,「迴避型依戀者」不相信會有人真的愛他們,他們不相信「愛」會持久,很多「迴避型依戀者」因為看上去很正常,所以當他們和你突然分手時,你會誤以為他們只在玩弄你,你是遇到了浪子或渣女!
但實際上,「傷害你」只是「迴避型依戀者」在進行自我防禦(我知道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但是這就是事實!因為「迴避型依戀者」最害怕的就是你會先一步離開他們、拋棄他們!
二、缺愛之痛「迴避型人格」還有一個顯著的心理特點:他們對「愛」感受得太少,也了解的太少,「缺愛」的情緒始終與他們共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比如:
在嬰兒期沒有受到及時的關注、照顧
幼年期、青年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鼓勵、認可
父母或家人給予其他兄弟姐妹更多關懷、期待
過早地獨立生活,在應該被照料的階段卻要獨自面對
比起「自卑」,「缺愛」這種負向的情感體驗更加難以消除,它是造成「迴避型依戀者」自相矛盾的一個首要肇因:「迴避型依戀者」始終在追求「愛」與「被愛」的感覺,他們想要彌補成長過程中缺失的體驗,因為曾經「求而不得」,所以遇見後便不由自主地依戀。
但是!這種情不自禁的靠近卻逃不脫「迴避型依戀」的魔咒:「迴避型依戀者」的記憶中並沒有「愛與被愛」的範本,所以在「愛情」的問題上,他們極度缺乏「自我效能感」,既不相信「我會被愛」,也不懂「如何去愛」。
三、 「迴避型依戀者」畫像在心理學範疇內,「迴避型依戀者」又叫「性單戀者」,他們是一群「永遠也不能摘到星星的人」,因為,每當有機會靠近星星時,他們就會突然覺得:星星是一塊塊巨大的隕石,隨時都有可能墜落,會把他們砸得四分五裂!
生活裡的「迴避型依戀者」通常是這樣的:
1. 享受暗戀一個人的感覺,不會主動表達愛意,如果被告白,會馬上變得不喜歡對方!
2. 被人表白時覺得渾身不自在,甚至膈應!明明很喜歡這個人,也會第一時間拒絕.。
3. 喜歡有界限的關係和生活,不喜歡改變,很難走出舒適區!
4. 戀愛時會告訴朋友「我其實不怎麼喜歡這個人」,如果你質問,ta又會矢口否認。
5. 從來不說「我愛你」,也不會做讓自己處於被動的事。
6. 很少表達對你的關心,不會關注你的情緒,基本沒有共情的能力。
7. 有對象,但很害怕和對方相處,尤其害怕對方要求自己敞開心扉。
8. 遇到問題總是最先「抽離」,你還沒有開始解釋,ta就已經放棄挽回了!
該怎樣改善「迴避型」
四、「迴避型依戀」如何自救
依戀風格短期內確實很難改變,因為你要對抗的是你多年以來形成的一種逃避親密關係的固化思維。
其實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要【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1)用心感受情緒,而不是著急推開別人
當別人接近你,而你又因此感到反感和厭煩的時候,不要著急去解決這樣一種負面的情緒。你要仔細品味它,這個情緒由哪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緒?要怎樣做才能平復這個情緒?需要的什麼?
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情緒不斷體會,不斷熟悉後,你對這些消極感受的耐受性就會變強,你也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固化思維抗衡。
(2)從自我依靠轉向互相支持
迴避型的人群最害怕的,就是和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早早的在腦海中構建一整個問題的解答——儘管這可能是不正確的。但是長期的迴避讓他們比起相信正確的答案,更相信自己。
因此,想要邁出第一步,就是把你的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表達給你的伴侶,對他/她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期望。當你們雙方相互理解之後,你們便可以相互支持著前進。
凡事要多往好處想,事態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心理學上認為:「迴避型依戀」是一種「行為退縮式」的人格模式,要想和這樣的人發展親密關係,你必須準備好兩把刷子:一把用來「自救」,一把用來「渡人」!
1. 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
「迴避型依戀者」很容易讓你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對方不夠愛你,覺得你們的組合是最失敗的。如果你這麼想,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看到他們的真心。
「迴避型依戀者」敏感而孤獨,你必須優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自怨自艾,相信他們對你是有感情的,只是他們「迴避型」的人格障礙,讓你們之間沒辦法正常互動。
· 比如你們爭吵後,千萬不要追著ta要解釋、要道歉,更不要強硬地拒絕ta,隨便使用激將法,「迴避型依戀者」骨子裡是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你這樣做,只會讓他覺得「我沒有能力給別人幸福」,「別人也終究會對我失望」!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你的心理需要比「迴避型依戀者」更強大、更成熟,只有包容他們的「自我」,你才有可能看到他們「真我」!
2. 給ta「親密感」之前,先給他「安全感」
「迴避型依戀」的癥結就在於「自卑」和「缺愛」,你只有讓ta感到和你在一起是安全的,你是真的在乎,ta才有可能給你下一關的通行證,過渡到親密關係。
試著按照ta的節奏走,不要強迫ta,更不要高估你自己的「魅力」!「迴避型依戀者」在感情裡靠的不只是邏輯,他們有時候是不講道理的,只跟隨「直覺」走,如果你讓他們感到「不安全」,感到「你不夠愛」,那麼即使你再優秀,他們也不可能接受你!
「迴避型依戀者」的剋星是「絕對的安全」和「不變的愛」,「安全感」先於「親密感」,是和他們交往時屢試不爽的真理!
3. 幫助ta直面內心的恐懼
絕大多數「迴避型依戀者」,對自己人格類型的成因並不清楚,所以,如果你想和ta走得更長遠,那就需要幫助ta直面內心關於「自卑」和「缺愛」的恐懼。
「迴避型依戀者」比普通人更敏感,更在意「自尊」,所以你千萬不要直接說「我想幫你」,這樣只會讓ta更加抗拒,更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比較好的方式是:先分享你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ta放下戒備,減少自卑情緒,用「自我暴露」的方法進心理療愈。基於你們之間的信任和安全感,ta會一步步給你想要的答案。
總而言之,「迴避型依戀」其實是一種很苦的「自我閉環」,既想靠近又不敢靠近,既渴望依戀又害怕依戀,只有用科學的心理療愈方法,擺脫「自卑」和「缺愛」這兩個魔咒,「迴避型依戀者」才可能收穫像「安全型依戀者」那樣健康、美好的親密關係!
關於作者:
古三金;94年處女男,一個熱愛美食,喜歡做飯的倔強男孩;偶爾玩玩音樂、健健身、寫寫文章,把生活過得像一支軍隊便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