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戀人格特徵篇

2021-02-10 中育心理

 我的愛 

 就是迴避你  

迴避型依戀的人,永遠繞不開「自卑」和「缺愛」兩個魔咒,這種深層次的「情緒」,奠定了他們生活的主基調,不論成年後的他們多麼圓滑世故、多麼善於偽裝自己,自卑和缺愛的影響都將是無孔不入的!

你看到的「迴避型依戀者」,其實只是在「習得性地社交」,在「不得不」的時候,他們可以八面玲瓏,但內心深處,他們卻過著「獨行俠」般的生活,「給我一個空間,沒有人走過」,只有這樣絕對的安全,才能讓他們卸下心防,活出一點輕鬆和快樂。

跟「迴避型依戀者」相愛,就像莎士比亞詩裡寫的那樣:「你說你喜歡太陽,卻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進陰涼的地方;你說你喜歡風,卻在颳風的時候關上窗戶;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害怕你說:你也喜歡我。」


迴避型依戀特徵一、自卑之痛

「迴避型依戀者」一定是「迴避型人格」,這類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源自童年或原生家庭的「自卑感」。比如:

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同學、老師批評甚至嘲笑

很少有人願意和他們玩兒,人際關係長期緊張

在公開場合被別人拒絕過

因外貌、能力、家庭等原因,常常感到害羞、低人一等

這些成長過程中的「屈辱感」,會讓一個人逐漸內化「我是沒有價值的」、「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沒有人會真的愛我」這種自我意識!即使在踏上社會後,他們可以用假面偽裝成「自信的人」,但在愛情裡,他們還是會被固有的思維模式無情地操控!

成長過程中的「自卑感」太根深蒂固了,「迴避型依戀者」不相信會有人真的愛他們,他們不相信「愛」會持久,很多「迴避型依戀者」因為看上去很正常,所以當他們和你突然分手時,你會誤以為他們只在玩弄你,你是遇到了浪子或渣女!

但實際上,「傷害你」只是「迴避型依戀者」在進行自我防禦(我知道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但是這就是事實!因為「迴避型依戀者」最害怕的就是你會先一步離開他們、拋棄他們!

二、缺愛之痛

「迴避型人格」還有一個顯著的心理特點:他們對「愛」感受得太少,也了解的太少,「缺愛」的情緒始終與他們共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比如:

在嬰兒期沒有受到及時的關注、照顧

幼年期、青年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鼓勵、認可

父母或家人給予其他兄弟姐妹更多關懷、期待

過早地獨立生活,在應該被照料的階段卻要獨自面對

比起「自卑」,「缺愛」這種負向的情感體驗更加難以消除,它是造成「迴避型依戀者」自相矛盾的一個首要肇因:「迴避型依戀者」始終在追求「愛」與「被愛」的感覺,他們想要彌補成長過程中缺失的體驗,因為曾經「求而不得」,所以遇見後便不由自主地依戀。

但是!這種情不自禁的靠近卻逃不脫「迴避型依戀」的魔咒:「迴避型依戀者」的記憶中並沒有「愛與被愛」的範本,所以在「愛情」的問題上,他們極度缺乏「自我效能感」,既不相信「我會被愛」,也不懂「如何去愛」。

三、 「迴避型依戀者」畫像

在心理學範疇內,「迴避型依戀者」又叫「性單戀者」,他們是一群「永遠也不能摘到星星的人」,因為,每當有機會靠近星星時,他們就會突然覺得:星星是一塊塊巨大的隕石,隨時都有可能墜落,會把他們砸得四分五裂!


生活裡的「迴避型依戀者」通常是這樣的:

1. 享受暗戀一個人的感覺,不會主動表達愛意,如果被告白,會馬上變得不喜歡對方!

2. 被人表白時覺得渾身不自在,甚至膈應!明明很喜歡這個人,也會第一時間拒絕.。

3. 喜歡有界限的關係和生活,不喜歡改變,很難走出舒適區!

4. 戀愛時會告訴朋友「我其實不怎麼喜歡這個人」,如果你質問,ta又會矢口否認。

5. 從來不說「我愛你」,也不會做讓自己處於被動的事。

6. 很少表達對你的關心,不會關注你的情緒,基本沒有共情的能力。

7. 有對象,但很害怕和對方相處,尤其害怕對方要求自己敞開心扉。

8. 遇到問題總是最先「抽離」,你還沒有開始解釋,ta就已經放棄挽回了!

該怎樣改善「迴避型」

四、「迴避型依戀」如何自救

依戀風格短期內確實很難改變,因為你要對抗的是你多年以來形成的一種逃避親密關係的固化思維。

其實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要【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1)用心感受情緒,而不是著急推開別人

當別人接近你,而你又因此感到反感和厭煩的時候,不要著急去解決這樣一種負面的情緒。你要仔細品味它,這個情緒由哪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緒?要怎樣做才能平復這個情緒?需要的什麼?

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情緒不斷體會,不斷熟悉後,你對這些消極感受的耐受性就會變強,你也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固化思維抗衡。

(2)從自我依靠轉向互相支持

迴避型的人群最害怕的,就是和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早早的在腦海中構建一整個問題的解答——儘管這可能是不正確的。但是長期的迴避讓他們比起相信正確的答案,更相信自己。

因此,想要邁出第一步,就是把你的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表達給你的伴侶,對他/她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期望。當你們雙方相互理解之後,你們便可以相互支持著前進。

凡事要多往好處想,事態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五、 如何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

心理學上認為:「迴避型依戀」是一種「行為退縮式」的人格模式,要想和這樣的人發展親密關係,你必須準備好兩把刷子:一把用來「自救」,一把用來「渡人」!

1. 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

「迴避型依戀者」很容易讓你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對方不夠愛你,覺得你們的組合是最失敗的。如果你這麼想,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看到他們的真心。

「迴避型依戀者」敏感而孤獨,你必須優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自怨自艾,相信他們對你是有感情的,只是他們「迴避型」的人格障礙,讓你們之間沒辦法正常互動。

· 比如你們爭吵後,千萬不要追著ta要解釋、要道歉,更不要強硬地拒絕ta,隨便使用激將法,「迴避型依戀者」骨子裡是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你這樣做,只會讓他覺得「我沒有能力給別人幸福」,「別人也終究會對我失望」!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你的心理需要比「迴避型依戀者」更強大、更成熟,只有包容他們的「自我」,你才有可能看到他們「真我」!

2. 給ta「親密感」之前,先給他「安全感」

「迴避型依戀」的癥結就在於「自卑」和「缺愛」,你只有讓ta感到和你在一起是安全的,你是真的在乎,ta才有可能給你下一關的通行證,過渡到親密關係。

試著按照ta的節奏走,不要強迫ta,更不要高估你自己的「魅力」!「迴避型依戀者」在感情裡靠的不只是邏輯,他們有時候是不講道理的,只跟隨「直覺」走,如果你讓他們感到「不安全」,感到「你不夠愛」,那麼即使你再優秀,他們也不可能接受你!

「迴避型依戀者」的剋星是「絕對的安全」和「不變的愛」,「安全感」先於「親密感」,是和他們交往時屢試不爽的真理!

3. 幫助ta直面內心的恐懼

絕大多數「迴避型依戀者」,對自己人格類型的成因並不清楚,所以,如果你想和ta走得更長遠,那就需要幫助ta直面內心關於「自卑」和「缺愛」的恐懼。

「迴避型依戀者」比普通人更敏感,更在意「自尊」,所以你千萬不要直接說「我想幫你」,這樣只會讓ta更加抗拒,更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比較好的方式是:先分享你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ta放下戒備,減少自卑情緒,用「自我暴露」的方法進心理療愈。基於你們之間的信任和安全感,ta會一步步給你想要的答案。

總而言之,「迴避型依戀」其實是一種很苦的「自我閉環」,既想靠近又不敢靠近,既渴望依戀又害怕依戀,只有用科學的心理療愈方法,擺脫「自卑」和「缺愛」這兩個魔咒,「迴避型依戀者」才可能收穫像「安全型依戀者」那樣健康、美好的親密關係!

  關於作者:  

古三金;94年處女男,一個熱愛美食,喜歡做飯的倔強男孩;偶爾玩玩音樂、健健身、寫寫文章,把生活過得像一支軍隊便是信仰。

相關焦點

  •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特徵:冷漠
    依戀理論對人格進行了四種劃分:迴避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和紊亂型。
  •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表現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定義:迴避型依戀人格是在依戀關係理論中定義的一種成人依戀類型。
  • 以冷漠逃避愛: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內心獨白看了上面的內容,有沒有覺得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很渣?但是其實擁有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也是很痛苦的。每次覺得自己好像喜歡上一個人,但是當對方真的開始回應時,所有的好感就都沒有了。尤其是這個講究繁衍,講究婚姻的年代,對於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來說,好像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就接受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要麼就獨身。
  • 周星馳的迴避型依戀
    從周星馳的人際關係、戀愛、以及後期的影視作品中,隱約可以看到周星馳的迴避型依戀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呢?在20世紀70年代,一位名叫瑪麗-安斯沃斯的心理學家開發了一種系統,用來對父母和兒童的關係進行分類。這種系統分類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觀察,把很多兒童放到一個環境裡面,觀察小孩子和其他人的互動,觀察父母離開以後他們是什麼反應,父母重新回來以後他們是什麼反應。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明明很想要,卻又不敢要!
    迴避型依戀如何挽回有很多諮詢者上來就會問我,自己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並不是你們吵個架,他不回覆你的信息,或者是愛說分手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並不體現於某一個表現,而是貫穿於親密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這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 「迴避型依戀的升級版」—— 恐懼型依戀
    不管是迴避型還是恐懼型,都不應該成為一座孤島,而要真正的接受他人,走進關係,一切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根據廣大讀者的需要,這次我想就「恐懼型依戀」來做一些科普,讓你們能夠更加清楚的認清 「恐懼型」這個獨特的群體。恐懼型依戀是迴避型依戀的升級版。
  • 焦慮依戀型人格如何和迴避依戀型人格在一起?
    網友問題:               我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型人格,非常黏女朋友
  • 迴避型依戀人格:我喜歡你,但你千萬別喜歡我
    第一次特別清晰地發現自己的迴避型依戀人格,是在高中,當時並不懂,在那懵懵懂懂的年紀,喜歡上了一個男生,經常會想要不自覺地靠近他,可是當那個男生表現出對我有同樣的情愫之後,我第一反應不是竊喜,不是羞澀,而且厭惡。
  • 實用心理學丨迴避型依戀人格到底是什麼?
    想要真正了解迴避型依戀人格你需要看這裡!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avoidant attachment)」。這個群體還有一個悲傷的稱呼——「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造成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而一個人的自卑感大部分來源於他童年的經歷。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改變?
    心理學將其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 在生命以及感情的旅途中,迴避型依戀人格就是「獨行俠,」他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自由。 迴避型依戀人格屬於情感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會產生這種人格,多部分是在人生中受到過嚴重的情感創傷。
  • 迴避型依戀人格:你的愛讓ta遠離了嗎
    這裡是第424顆知識膠囊 迴避型依戀人格心理學中把這種人稱作「迴避型依戀人格」,簡單來講就是渴望被愛,卻又害怕被愛。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安全感、生性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那麼多。
  • 迴避型依戀人格如何談好一場戀愛?
    首先你要明確的一點是:忽冷忽熱並不是一個迴避型依戀人格最典型的特徵。
  • 【星座控】哪些星座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
    這類人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十二星座中有幾個星座最容易出現這種人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星座吧!事實上總是拿捏不好分寸,把握不好邊界的距離,這樣的性格導致金牛座成為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渴望長長久久的愛情,但又不敢去追求,常常在暗戀中自怨自艾。
  • 感情中,為何會出現「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這個群體有著一個悲傷的稱號,叫做「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當他們靠近星星時,會覺得星星是一塊碩大的隕石,隨時可能砸得自己四分五裂。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加上開頭的三個特徵,如果你滿足其中四項,那麼極有可能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雖然小時候我們或多或少都存在羞怯的情況,但如果在成長過程中,這樣的害羞膽怯沒有得到改善,那麼今後極有可能發展為迴避型人格障礙。
  • 一個來自迴避型依戀人格障礙的自述
    其實,這類人群是 「Iithromantic」 學術名性單戀,也有人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迴避型依戀並不是渣,是他們真的不能夠自我控制,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度極低,更需要自己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生活中往往顯得很獨立,很高冷。無論面對伴侶或者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都會刻意地保持距離,向他們表示親密的時候,心裡和行為都是一個抗拒的態度。
  • 你知道迴避型依戀人格嗎?
    依戀理論對人格進行了四種劃分:迴避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和紊亂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會與戀人刻意保持心理和身體的距離。會用冷漠、牴觸、不在乎的態度來使自己不受傷害。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明明想要,但又不敢要。和這類型的人談戀愛,很容易因為接受不了他的「冷暴力」,而對這段感情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如果你能讀懂他這些害怕的情緒,你可以嘗試用他覺得舒服的方式和他相處,從而慢慢地改變他的想法。那該如何和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戀愛?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之後,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依戀行為的影響會延續到人們成年,主要凸顯在親密關係上,由此衍生出三種不同的戀愛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secure attachment),焦慮型依戀人格(anxious preoccupied)和迴避型依戀人格(avoidant attachment)。
  • 迴避型依戀的人為何如此冷漠?
    這是因為很多人誤認為冷漠就是迴避型人格,然後將感情問題歸因於迴避型人格,這叫用錯了藥,投錯了醫。 冷漠可能是 「渣」。 男女關係中先要看感情質量,再分析人格特點,如果對方壓根不喜歡你,或者只是有一點點好感,是不能判定為迴避依戀型人格。 愛情的原始動力就是喜歡,只要喜歡你,你的缺點在對方眼裡就是優點,不喜歡你,你付出改變多少,他都懶得搭理你。
  • 迴避型依戀人格了解一下
    迴避型依戀人格了解一下時間:2020-08-28 17:0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性單戀什麼意思什麼梗?迴避型依戀人格了解一下 lithromantic,也叫迴避型依戀人格 指在感情中,愛慕喜歡他人,卻不希望得到回應,即討厭所有喜歡我的人 性單戀者一旦感受到對方的好感,都會停止喜歡對方,甚至產生生理性厭惡。 性單戀者的性取向不限,可能是   原標題:性單戀什麼意思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