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戀人格如何談好一場戀愛?

2021-02-10 摸魚情感教育

首先你要明確的一點是:忽冷忽熱並不是一個迴避型依戀人格最典型的特徵。

很殘酷的來說,一個不愛你、或者愛你沒有那麼深的男生,在與你交往時也會產生本能地牴觸和迴避心理。

他所以仍說著愛你、和你保持著戀人關係,只不過是害怕孤獨又沒有遇到一個真正喜歡的人罷了。

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

性單戀群體有著這樣一個悲傷的稱號,叫做『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當他們靠近星星時,會覺得星星是一塊碩大的隕石,隨時可能砸得自己四分五裂。

而當他們遠離星星時,又會滿心歡喜地對著星星許願、希望自己能獲得愛情。

性單戀群體最典型的特徵是『過分自卑』,從他的潛意識中覺得「自己配不上你,同時又不值得你去愛」。

因此他所有的好感都是逆向表達的,也就是說他心裡想著「我愛你」,而嘴上卻說著「滾遠點」。

之所以對你忽冷忽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意,但這並不證明他們不愛你。

同樣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也是極其隱晦和細微的。他對自己的戀人會忽略忽熱,但是對身邊的人是絕對的冷漠和不予理睬。

如果你的男友對你忽冷忽熱,卻對其他人熱情百倍。那麼不用多想,他並不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只不過是不夠愛你罷了。

當你確定自己的伴侶是迴避依戀型人格,那麼該如何引導他們放下芥蒂、好好地談戀愛呢?

No1、引導對方放寬自我邊界

性單戀的群體,內心都是『貓性』的生物。

社交方式就像貓一樣,孤單的時候想要製造一些動靜讓別人注意到自己,而一旦有人想要主動靠近抱抱自己時,反而會主動地掙脫開來。

性單戀的人往往看上去很好相處,但是卻很難讓周圍的人走進自己的內心。一旦有人想要靠近自己,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啟「自我防禦機制」。

這種牴觸和防禦心理,並不僅僅針對戀人、同時也針對親人、同事和朋友。

因此對於性單戀群體來說,都存在一個共性:自我邊界過於強勢,不允許自己和其他人有過於親密的接觸。

在這些人的生活中,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沒有發自內心深交的朋友、不會主動靠近自己心儀的異性是這些性單戀群體的日常寫照。

但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渴望自己被愛、被關注的,只不過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意,所以選擇一種迴避的方式來隱藏自身的需求感。

所以治癒性單戀群體的起點:就是引導對方放寬自我界限。

作為伴侶,你需要做的是首先讓他接受這個世界,他才會主動地去融入這個世界。千萬不要覺得「他有了你就夠了」,而斷絕了他的社交活動和渠道。這樣只會加重自身的迴避情緒,從而導致更加的迴避。

嘗試著從社交圈入手,開始的時候帶他參加一些熟悉的社交活動,幫助他卸下最基本的防備。同時在社交活動中,要多去關注他的心裡動向和情緒,讓他在社交圈中感到舒適,才會逐漸的打開自我邊界。

當他開始不排斥熟人的社交活動時,作為他的伴侶可以通過旅遊的方式,帶領他去接觸陌生環境。在這個彼此都相對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能促進彼此的了解和依賴程度。

同時在這個環境中,不要忽略他的感受和意見,而是要懂得傾聽和理解,這樣性單戀的人才會更加的信任你。

當彼此能夠建立起絕對的信任基礎時,他自然就會主動地袒露自己的心聲和想法。

No2、做對方的氧氣型伴侶

其實對於迴避型依戀的群體來說,他們的戀愛時常處於「缺氧狀態」。自己的事情不願意和伴侶訴說,而自己的伴侶也不會時常向自己吐露想法。

這樣的交往模式,久而久之就會讓性單戀群體覺得「他的存在是多餘的」,因此就會把自己包裹起來、隱藏內心的需求感。

所以作為性單戀人群的伴侶,其實有時候應該主動地「話癆」一點。

想讓對方向自己敞開心扉,就要先讓自己懂得在戀愛吐露自我、給予對方氧分。千萬不要覺得「有些沒有必要的話可以不講」,其實性單戀的群體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伴侶的主動關注和肯定。

所以如果你對於愛都經常閉口不言,那麼對方就更難以融入彼此的戀愛環境。

如果你覺得難以開口,那麼就從最簡單的語句開始。比如自己孤獨了,就可以直接地向伴侶傾訴「我想讓你抱抱我」,再比如說自己面對伴侶的示好行為,就可以直接地說「我好愛你,有你在我身邊真好」。

性單戀的群體在戀愛中,最重要的是能夠給予他們『存在感』。你要釋放出「你需要他,他的存在是有意義的」的信號,才會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付出。

多去讚揚和肯定,千萬不要貶低和否定。性單戀者真正需要面對的,不是對於愛情的恐懼,而是在冷漠面具下那個膽小又自卑的自己。

No3、以愛之名、耐心且溫柔

迴避依戀型人格在戀愛中都是慢熱的。

也就是說他們不是不愛,而是要像小孩子學走路那樣,一點點學著如何去愛你。

所以作為伴侶,千萬不要過分地要求伴侶去付出,這樣只會加劇他們對於戀愛的逃避感和厭倦感。對於這樣慢熱的戀愛模式,要懂得平和且包容的方式看待對方的付出。

這是一個漫長且持續增長的過程,需要一個伴侶的耐心。

同時對於伴侶的主動,要懂得回饋和給予、讓對方覺得「自己的付出方向是正確且有回饋的」。

舉一個很簡單例子來說,假如你的性單戀伴侶有一天嘗試著關心你,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敷衍對方的主動行為,而是給予對方相應的正向回饋。

比如他對說「明天好像要下雨,記得帶著雨傘、多穿點。」這個時候對於這個話題不要敷衍了事,而是要懂得回饋給對方同樣的關心和愛意「你也要記住多穿衣服呀,記得把秋褲也穿上。」

這樣才會讓對方心裡產生暖意,同時你的肯定行為也會讓對方覺得「自已的關心方式是對的,他才會繼續的主動去付出情感」。

作為伴侶,你要做的是讓性單戀心中「膽怯的小孩」成熟起來,嘗試著打破對方的自卑心理,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他們才會主動地去釋放自己的愛意。

剛開始和性單戀群體經營愛情,一定是漫長且無力的。因此就需要你的耐心與溫柔,如果你真的愛他,就千萬不要放棄他。經歷過風雨之後,你們的感情才會顯得歷久彌堅。

作為伴侶的你,首先要學會擁抱那個藏在對方心裡的小孩兒,讓陽光照進他內心中陰暗的角落,並且溫柔地對他說「別怕,把手給我。你其實並不是一個人」。

沒談過這麼多次戀愛不要緊,我已經用我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幫你梳理了一遍,那很多兄弟又會說,老師談戀愛真的好累,我還是選擇單身吧~

就算你選擇單身,我也還是要給你們帶來最全面的福利:

有哪些給男孩子在戀愛中的忠告?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曉老師微信Ted10676,驗證備註:忠告,即可領取答案。

相關焦點

  • 焦慮依戀型人格如何和迴避依戀型人格在一起?
    網友問題:               我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型人格,非常黏女朋友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改變?
    心理學將其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 在生命以及感情的旅途中,迴避型依戀人格就是「獨行俠,」他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自由。 迴避型依戀人格屬於情感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會產生這種人格,多部分是在人生中受到過嚴重的情感創傷。
  •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特徵:冷漠
    依戀理論對人格進行了四種劃分:迴避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和紊亂型。
  •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表現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定義:迴避型依戀人格是在依戀關係理論中定義的一種成人依戀類型。
  • 如何與迴避型依戀的人相處?——迴避型依戀:那個愛你卻叛逆的人
    閒聊一會後,她俏皮地說:「好巧哦,為什麼每次談戀愛我都這樣?」我說:「聽過迴避型依戀人格嗎?你就是。」 ·  02  · 如果說孤獨是幸福的天敵,那依戀就是孤獨的救星。人若沒有依戀,愛就無法聯結,一切情感要麼流向死亡,要麼攻擊自我。
  • 迴避型依戀人格特徵篇
    迴避型依戀特徵一、自卑之痛「迴避型依戀者」一定是「迴避型人格」,這類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源自童年或原生家庭的「自卑感」。這種情不自禁的靠近卻逃不脫「迴避型依戀」的魔咒:「迴避型依戀者」的記憶中並沒有「愛與被愛」的範本,所以在「愛情」的問題上,他們極度缺乏「自我效能感」,既不相信「我會被愛」,也不懂「如何去愛」。
  • 【星座控】哪些星座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
    這類人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十二星座中有幾個星座最容易出現這種人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星座吧! 阿精:金牛座要說是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星座,一點也不假,因為老實,本分,穩重,不主動,再加上給人一種內斂實在的印象,戀愛中十分不討喜。在對待新一份感情時總是很謹慎,認為自己的感情必須要小心翼翼,可當對方真正關心時,卻又不說出心裡話讓對方試著去猜,從而很被動。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之後,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依戀行為的影響會延續到人們成年,主要凸顯在親密關係上,由此衍生出三種不同的戀愛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secure attachment),焦慮型依戀人格(anxious preoccupied)和迴避型依戀人格(avoidant attachment)。
  • 周星馳的迴避型依戀
    從周星馳的人際關係、戀愛、以及後期的影視作品中,隱約可以看到周星馳的迴避型依戀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呢?在20世紀70年代,一位名叫瑪麗-安斯沃斯的心理學家開發了一種系統,用來對父母和兒童的關係進行分類。這種系統分類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觀察,把很多兒童放到一個環境裡面,觀察小孩子和其他人的互動,觀察父母離開以後他們是什麼反應,父母重新回來以後他們是什麼反應。
  • 以冷漠逃避愛: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內心獨白看了上面的內容,有沒有覺得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很渣?但是其實擁有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也是很痛苦的。每次覺得自己好像喜歡上一個人,但是當對方真的開始回應時,所有的好感就都沒有了。尤其是這個講究繁衍,講究婚姻的年代,對於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來說,好像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就接受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要麼就獨身。
  • 焦慮型依戀和迴避型依戀該如何相處?
    我是一個治癒好的焦慮型依戀者,而我的伴侶則是一個同樣也治癒好的迴避型依戀者。 所以針對這兩個依戀類型還是比較了解的 ,今天來跟大家剖析一下。說實話迴避依戀的人不在少數,想要和他們建立關係就要知道他們心理的真實想法和他們一貫的思維方式才可以 。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明明很想要,卻又不敢要!
    迴避型依戀如何挽回有很多諮詢者上來就會問我,自己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並不是你們吵個架,他不回覆你的信息,或者是愛說分手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並不體現於某一個表現,而是貫穿於親密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這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 你知道迴避型依戀人格嗎?
    依戀理論對人格進行了四種劃分:迴避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和紊亂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會與戀人刻意保持心理和身體的距離。會用冷漠、牴觸、不在乎的態度來使自己不受傷害。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明明想要,但又不敢要。和這類型的人談戀愛,很容易因為接受不了他的「冷暴力」,而對這段感情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如果你能讀懂他這些害怕的情緒,你可以嘗試用他覺得舒服的方式和他相處,從而慢慢地改變他的想法。那該如何和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戀愛?
  • 迴避型依戀的人為何如此冷漠?
    我們先來談談冷漠,為什麼先談冷漠? 這是因為很多人誤認為冷漠就是迴避型人格,然後將感情問題歸因於迴避型人格,這叫用錯了藥,投錯了醫。 冷漠可能是 「渣」。
  • 一個來自迴避型依戀人格障礙的自述
    其實,這類人群是 「Iithromantic」 學術名性單戀,也有人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迴避型依戀並不是渣,是他們真的不能夠自我控制,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度極低,更需要自己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生活中往往顯得很獨立,很高冷。無論面對伴侶或者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都會刻意地保持距離,向他們表示親密的時候,心裡和行為都是一個抗拒的態度。
  • 「迴避型依戀的升級版」—— 恐懼型依戀
    不管是迴避型還是恐懼型,都不應該成為一座孤島,而要真正的接受他人,走進關係,一切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根據廣大讀者的需要,這次我想就「恐懼型依戀」來做一些科普,讓你們能夠更加清楚的認清 「恐懼型」這個獨特的群體。恐懼型依戀是迴避型依戀的升級版。
  • 感情中,為何會出現「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這個群體有著一個悲傷的稱號,叫做「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當他們靠近星星時,會覺得星星是一塊碩大的隕石,隨時可能砸得自己四分五裂。
  • 如何與迴避依戀的人談戀愛?
    Listen to your voic關於「如何跟迴避型依戀伴侶戀愛」,我真的是摸爬滾打探索出來了。
  • 如何處理與「迴避型依戀」者的親密關係?
    迴避型人格VS迴避型依戀網上有很多探討迴避型人格的文章,絕大多數是一些遭遇 「迴避型依戀」伴侶的吐槽抱怨。其實這裡說到的迴避型人格,準確來說就是「迴避型依戀」。迴避型人格和迴避型依戀是兩個範疇的概念。迴避型人格,是心理學上一種明顯的病態人格,迴避的是所有人。表現為自卑敏感,害怕與人交往,在人群中毫無存在感和吸引力,過分在乎他人的看法,面對批評完全沒有心理承受力。一點點小事就足以讓他們崩潰,非常「玻璃心」。所以當看到網上有人問「迴避型伴侶怎麼相處?」,無需細看,這裡說的肯定是「迴避型依戀」伴侶。
  • 只要有人說喜歡我,我就想要逃:對不起我是「迴避型依戀人格」
    在《人格心理學》這本書中,把這種心理認定為「迴避型依戀人格」。迴避型依戀人格簡單來說,就是渴望被愛,但又拒絕被愛。哪怕內心已經極其渴望,但是表面上還是擺出一副「我不需要」的冰冷態度,從而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一、迴避型依戀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