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談談冷漠,為什麼先談冷漠?
這是因為很多人誤認為冷漠就是迴避型人格,然後將感情問題歸因於迴避型人格,這叫用錯了藥,投錯了醫。
冷漠可能是 「渣」。
善於甩鍋,出了問題絕不承認,不承擔責任,和你冷戰;
只愛自己,表面博愛,實際只愛自己;
花言巧語,說盡好話,做盡壞事,吝嗇付出;
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可以曖昧,但不確定關係,做著情侶做的事,沒有享受過男女朋友的待遇。
上面這些 「渣」的表現可以看出, 在「渣」的人身上是得不到溫暖的,但對方又偽裝的很好,你就覺得對方是迴避型人格才那麼冷漠,請擦亮眼睛認真辨識,遇到「渣」人立即踢走。
冷漠可能是不喜歡你。
男女關係中先要看感情質量,再分析人格特點,如果對方壓根不喜歡你,或者只是有一點點好感,是不能判定為迴避依戀型人格。
愛情的原始動力就是喜歡,只要喜歡你,你的缺點在對方眼裡就是優點,不喜歡你,你付出改變多少,他都懶得搭理你。
由於「渣」、「不喜歡」跟迴避型依戀的外在行為上有高度重合性,他們同樣不負責,忽冷忽熱,低效溝通,因此是否是迴避型依戀,不要動不動就亂套 「公式」,也不要為了自尊自我安慰,否則你永遠得不到ta。
到底具有怎麼樣的表現才是真正的迴避型人格?
對迴避型人格闡述比較權威是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編著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簡稱為DSM-5)一書中,
將迴避型人格障礙定為一種社交抑制、自我感覺能力不足和對負性評價極其敏感的心理行為模式。
書裡面對迴避型人格的診斷標準和特徵有如下總結:
1.害怕被批評、否定、排斥而迴避與人際交往較多的職業活動;
2.不願結交新朋友,不願和人打交道,除非能確定被喜歡或者不加批評地認可;
3.能夠建立親密關係,但仍會因為害羞或害怕暴露、被嘲弄和被羞辱,而在親密關係中表現拘謹、焦慮;
4.即使他人表現出的不贊同或批評程度極其輕微,也會讓他們感到非常受傷。而對於諷刺或嘲笑,會有強烈的反應。因為他們預期無論說什麼,別人都會認為是錯的,所以他們傾向於什麼也不說;
5.因為感覺自己能力不足和低自尊,在新的人際關係情況下顯得拘謹;
6.在與陌生人的交往場合,他們對自身社交能力和個人魅力的懷疑和顧慮表現得格外明顯;
7.很容易誇大一般情況下的潛在威脅,對確定性和安全性的太高需求可能導致其生活習慣的限制。
根據上面的總結對號入座,你確定是迴避型人格才對你冷漠,你想更好的和對方相處,就接著往下看。
丹麥著名哲學家克爾凱郭爾(Kierkegaard) ,在戀愛中表現出了典型的迴避型人格,他的戀愛經歷用8個字總結:
「你追我逃」,「你走我回」。
他還不怎麼出名的時候,遇到了15歲的雷吉娜(Regine Olsen),對她一見鍾情,便展開了狂熱的追求。
但當雷吉娜對他也越來越依戀,並和他訂婚後,他忽然開始厭煩,不惜在結婚前悔婚。
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做的這件事是如何讓人心寒,反而玩起了失蹤,期間寫下了名著《非此即彼》,書中的主角就是為了讓愛成為永恆,所以才決定毀棄婚約。
隨著時間的過去,他對責任和負擔的恐懼逐漸減少,他決定再找未婚妻,可那時候物是人非。
迴避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迴避型人格障礙與遺傳有關,但早年成長中情感忽視影響極大。
克爾凱郭爾的怪異戀愛方式來源於家庭中情感缺失。
他母親是一位奴僕,被一位傳教士強暴後,生下了克爾凱郭爾,最後母親竟然嫁給了他。
這樣的家庭沒有溫情可言,更何況他天生身體有缺陷(駝背跛足)、體弱多病,對他性格影響很大。
他曾給父親寫信表示:「我需要你,害怕失去你的愛,因此我隱藏了焦慮、壓抑了敵意,難道你看不出來嗎?」
克爾凱郭爾用一生和自己內心鬥爭,他給父親的信裡可看出他內心「不被看見」的創傷,他渴望 「被看見」、被愛,但他的迴避型人格勸他「隱藏」,他在努力克服 「我不需要感情」這種防禦模式。
前段時間熱播的《隱秘的角落》,有一段喝牛奶的場景,媽媽周春紅讓朱朝陽把牛奶喝了,她要刷杯子,但朱朝陽不想喝,他媽媽來了句:「那就倒了」。
氣氛變得凝重,二人在沉默的對峙,而朱朝陽的眼睛裡充滿了憋屈和無奈,將牛奶一飲而盡。
周春紅內心是脆弱和焦慮的,她沒有別的辦法,便通過對朱朝陽強硬的控制將情緒發洩出來,而朱朝陽沒有選擇權,只能接受,他被迫時時刻刻照顧母親情緒。
朱朝陽父親對朱晶晶寵溺,但對朱朝陽則是冷漠和漫不經心,這種強烈的對比,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多麼殘酷而又悲涼。
像朱朝陽這樣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會形成愛是條件的,否則就不要愛了的這種性格
岡田尊司在《冷漠的孤獨》中認為:在這種家庭中,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以及理解自己的情緒的機會被剝奪了,他們只是在做父母的玩偶,故在長大後只能通過麻木自己內心的感受來防禦傷害。
無論克爾凱郭爾,還是長大後的朱朝陽,他們的經歷和成長環境決定了一種慣性認知,那就是:
自己不配得到愛,他們內心壓抑著失去愛的焦慮。
他們投入感情,產生傷害的體驗後,會立馬將「親密」剎車,規避繼續投入。
在親密關係中,他們隨時保持抽離狀態,他們的身份更像旁觀者,這種思維將他們牢牢困住無法脫身。
因此別人的眼裡他們是如此冷漠的。迴避型依戀你現在懂了嘛?
下面再說說怎麼跟迴避型的人相處!
1,針對性提升自我
你要明白,人是一個動物,因此你要性感起來,讓對方對你產生原始性衝動。
這裡的性感包括外在的鎖骨手指、聲音蘇甜等,但這能提高就提高,萬一不行,不要強求,外表的性感是膚淺的,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你需要提升的重點是品質:
比如規律運動帶來的流暢肌肉線條感;
比如長期閱讀和觀察生活獲得的思辨精神和有趣的靈魂;
比如乾淨的頭髮、牙齒和指甲,好的衣品,好聞的味道;
比如不卑不亢待人。
此外,適度包裝外在,揚長避短,適合自己的髮型、妝容,關注皮膚狀態,管理表情等。
2.知彼知己
迴避型依戀的人對親密關係的意義感受不到,無論他們如何用肢體或語言表現,那都是表演。他們口裡一定會說獨立不好嗎?
為什麼要接納別人到自己的世界,自己要百般忍讓,還要對自己指手畫腳?
其實他們的內心是渴望親密關係的,但早期(童年)傷口或後期因感情受傷轉化的迴避型依戀,時刻提醒他們自己不配擁有,他們就將這種渴望上了鎖。
迴避型依戀的人內心缺乏安全感,他們是悲觀的,容易失望,對感情的未來沒有信心。
迴避型依戀的人需要認同感,對你好可能不是喜歡你,而是為了得到認同獲取內心世界的秩序感,願意幫助你可能是為了建立互相的信任感。
迴避型人格面對衝突會惶恐,無論疏遠你或和你說重話,都是表象,內心深處都是惶恐。
此外,迴避型依戀安慰你時會讓你靜靜;面對親密關係時站在遠處守護你,他對你的認同感就是默契等。
3.正確的引導對方
迴避型人格內心的鎖子是比較老的,你不能直接質問愛不愛,你得拿出愛心和耐心。
引導帶領對方去社交,保護他,慢慢他會喜歡上和你一起出去,對你產生依賴。
最後,你幹你需要幹的,事業,父母,朋友,人生規劃等,邊前進邊等他,不能因為打不開鎖就停滯不前。
對他的愛不要有過高期待,不期待對方帶給自己安全感,自己本來就是獨立完整的,足夠給自己安全感,當你自信、承受力強了,就擁有了搞定依戀型人格的基石。
—— 你們的情感守護者生智